《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作者:吴巍 杨琦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 年第 5 期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设计滨水景观时就开始重视和利用地域文化,因此,本文从 3 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区;滨水景观 1 滨海景观的演变过程 1.1 滨水区的概念界定 城市滨水区就是城市内部的陆地与水域相互连接的区域,由陆地、水际线和水域共同组成。虽然不同国家对于滨水区的界定还有很多差别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水滨区一般代表为水际线到陆域的第 1 个街区。1.2 滨水区的景观特征 通过上文的解释就可以发掘滨水区的空间元素组合非常丰富,滨水区的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
2、这成为城市形成的摇篮,对于现代化的水滨区来说,其生态系统都呈现出很明显的人工化倾向。1.3 滨水区景观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 对于滨水区的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来说,无外乎以下 4 种: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现代的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老旧的工业区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社会潮流的变化,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生活发展了巨大的改变,当然人们所追求的潮流的更替速度也更快;环保意识促进水体净化,在发展之初人们只注重经济不注重环境,因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新经济增长点的寻求,对于现在的滨水区来说,其土地职能不仅限于农耕,因此大部分土地面积开始朝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转变,这将会带来更
3、加丰厚的经济回报。1.4 滨水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 水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很多著名的城市都因为靠近江、河、湖、海等地而迸发着生机,不断的进行发展,所以对于科技、知识等发展还不太完善的古代社会来说,靠近水源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很多河流旁边都拥有出名的建筑和城市。但是人们对于水滨区的认识已经出现了变化,当然这也会体现在人对水滨区的具体建设上。2 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2.1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要素 设计师在设计滨水景观时,不光要考虑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等因素,还需要重视地域文化,它是一个区域内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特点的综合表达,其中不乏语言、音乐、舞蹈、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无形中会影响滨
4、水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滨水区是人口较为密集也是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区域,因此,如何保护滨水区的文化,如何在新的创意中融入传统文化,是设计师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2.2 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的设计是双向的,因为尊重地域文化有助于滨水景观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也会影响地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这些原有的文化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国家就会非常重视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因为滨水区的文化最为繁荣,所以如何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就需要设计师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3 如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 3.1 阅读地域自然 首先需要做到尊
5、重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现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点,设计需要将人类与自然联合起来,而不是隔断人与自然的联系;其次在选择滨水景观材料时,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最后的成果也要体现出当地的地域风格。3.2 尊重历史 尤其是对于古建筑密集的滨水区,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之初就应该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保存古建筑并进行修护和保养。其实对于这些文物古迹的存在也有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与环境剥离文化和内涵也就失去意义,所以在景观建设时适当地修正古迹,有利于参观者在内心发展情感上的共存。3.3 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我国拥有长江、黄河等著名的水域,这些是人们聚集的原因也是文化的伊始,而且在利用和治理水时也塑造出更多的历史,例如
6、:都江堰、大禹治水等等,这些都提示着设计者需要重视水文化,保护水文化和发展水文化。并且在长久的历史中,演化出了不同种类水字的写法,此外,水文化也是其他种类文化发展的基础。4 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滨海景观的演变过程,其中包括:滨水区的概念界定、滨水区的景观特征、滨水区景观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滨水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随后又分析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最后探讨了如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我们发现 4 个方面:阅读地域自然、尊重历史、解读生活、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想让滨水景观具有特点和生活气息,必然离不开重视、研究和利用地域文化。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一言表达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