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子无敢食我也!食:_。句意:_。)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走:_。句意:_。(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
2、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昔有愚人:_ 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3、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擅长 B.谓:认为 C.乃:于是 D.绝:告别(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4阅读理解。东床姣婿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4、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注释】郗(x)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郗 太 傅 在 京 口 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 求 女 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丞相语郗信:告诉 B.白郗曰:姓氏 C.咸自矜持:都 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唯
5、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所宝以百数_ 尾搐入两股间_(2)请用两条“/”给第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6、.(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6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度”字。先自度其足_ 吾忘持度_ 宁信度_(2)翻译下列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_ 至之市_ 而忘操之_ 反归取之_ 何不试之以足_(4)郑
7、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
8、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抔(pu):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2)写一写你读了本
9、诗文后的感受。9古文阅读。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其舍近墓 舍:_。遂居焉 居:_。遂迁居市旁 迁:_。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此可以处吾子矣。(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0课内阅读。蜀中
10、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和()。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
11、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11课文理解。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一个小孩认为:_ 他的理由是:_(2)另一个小孩认为:_ 他的理由是:_(3)两小儿“辩日”对你有什么启发?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
12、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3古文赏析。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13、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注释】轩冕:指车子。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窃见管神色_ 尔非吾友也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4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
14、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15文言文阅读 方鼓琴而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A.并列 B.转折 C.因果
15、D.递进(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3)翻译下列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17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16、。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巍巍乎若太山:_ 汤汤乎若流水: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8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
17、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选文选自_,从文体上看属于_。(2)翻译下列词语。逐走:_;河渭:_(3)翻译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19文言文阅读。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
18、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由俭入奢易:_ 可办粗饭几日:_(2)翻译。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2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
19、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注】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20、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二十岁 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死在异乡 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极其寒冷 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21文言文阅读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
21、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枉于法 枉:白白地 B.则虽嗜鱼 虽: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 给: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依靠(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夫唯嗜鱼,故不受也。(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2文言文阅读。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
2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少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得:能够。愿:羡慕。中心:内心。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数岁时:_ 过书舍:_ 有亲也:_ 故泣耳:_ (2)翻译句子。孤者易伤,贫者易感。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23小古文阅读。一猫伏缸上,急跃起,全身皆湿。缸中有金鱼,欲捕食之。(1)在横线上写出小古文的正确顺序_(用序号表示)(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欲捕食之中的“之”指的是_;“全身皆湿”中“皆”的意思是_。24课内阅读。弈秋,
23、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25阅读。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兔走触株 株:_ 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 冀复得兔 冀:_ 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2)写出句子意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
24、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回答下面问题.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6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日:。(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_、_。(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5)为是其智弗
25、若与?句中“为”的意思是_,“智”的意思是_。“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_。这句话的断句为:_。(用“/”标出)2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俱乘船避难_ 幸尚宽_ 纳其自托_ 遂携拯如初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一人欲依附,
26、歆辄难之。本所以疑。正为此耳。(4)用原文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凶是什么?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8文言文阅读.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置后:选立继承人。二简:两片竹简。(1)下面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谨识之 识:记住
27、B.已失之矣 失:丢失 C.伯鲁不能举其词 举:拿出 D.而果昌赵 果:果然(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3)结合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赵简子要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为好,就写了训诫在竹简上考察他们。B.赵简子最终选立了小儿子,因为他时刻谨记父亲的训诫。C.赵简子通过观察小儿子“诵其词甚习固”、“出诸袖中而奏之”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D.这个故事表现了赵简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爱心
28、的父亲。(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2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对牧童的性格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丰富,见闻广博。B.勤于思考,知错能改。C.善于观察,率真活泼。D.勇敢果断,活泼可爱。(2)对选文蕴含的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B.知错能改,才能获得真知。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
29、的特长。D.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3)下列诗文名句与选文表达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0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 文 的 作 者 是 _ 代 的 _,我 们 还 读 过 他 的 诗 _ _。(2)解释下列加点的
30、词。一日曝书画 曝:_ 拊掌大笑 拊掌:_ 今乃掉尾而斗 乃:_ 尾搐入两股间 搐: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文中的“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1)狐假虎威(2)吃;您不敢吃我啊!;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解析】【分析】(1)在理 解析:(1)狐假虎威(2)吃;您不敢吃我啊!;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解析】【分析】(1)
31、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参见译文)(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故答案为:(1)狐假虎威(2)1、吃 2、您不敢吃我啊!3、逃跑 4、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狸采用狡诈的手法虽能蒙蔽老虎一时,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成语的运用能力。(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
32、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2(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主人听罢
33、,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 解析:(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34、,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 (3)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
35、字典理解词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1)D(2)D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 解析:(1)D(2)D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
36、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A、B、C 正确。D:绝:停止弹琴。(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B、C 正确。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因为再无知音。故答案为:(1)D;(2)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4(1)郗 太 傅 在 京 口/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求 女 婿(2)B(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
37、 解析:(1)郗 太 傅 在 京 口/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求 女 婿(2)B(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王羲之的真实、随意、超脱。【解析】【分析】详见译文(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句意是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2)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A、C、
38、D 正确。B:白:禀告。(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郗 太 傅 在 京 口/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求 女 婿 (2)B(3)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4)“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王羲之的真实、随意、超脱。【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此题考查学
39、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译文】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丞相对郗鉴的信使说:“您往东边厢房(去看吧),任意选择。”门生回去后,禀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听说(太傅)来寻找女婿,都变得不自然了。唯有一位公子,在床上坦露胸腹躺着,好像没有听到这事一样。”郗
40、鉴太傅说:“这个正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去)打听,才(发现)是逸少,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氏的族谱上记载:“逸少,是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妻子,是太傅郗鉴的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5(1)珍藏;大腿(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 解析:(1)珍藏;大腿(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解析】【分析】参见例文
41、(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A、C、D 正确。B:(戴嵩 改 杜处士)常以自随;(4)本题考查语句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
42、珍藏、大腿;(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3)B;(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分析省略成分,要结合上下文。(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
43、】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6(1)do 量(长短);d 尺寸、尺码;d 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
44、尺寸;鞋子(4)这 解析:(1)do 量(长短);d 尺寸、尺码;d 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45、,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do 量(长短);d 尺寸、尺码;d 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
46、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7(1)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知音了。伯牙认为世界上没有知音是件痛苦的事儿,而且再遇知音是很难的,“知音难觅”就是 解析:(1)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
47、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知音了。伯牙认为世界上没有知音是件痛苦的事儿,而且再遇知音是很难的,“知音难觅”就是这个道理。(2)真正了解自己;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深情厚谊(4)B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2)、(3)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选文的内容,然后结合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
48、)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知音了。伯牙认为世界上没有知音是件痛苦的事儿,而且再遇知音是很难的,“知音难觅”就是这个道理。(2)真正了解自己、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深情厚谊 (4)B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
49、主题的把握。(2)、(3)这道题是按选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选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8(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 解析:(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2)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
50、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点评】(1)要求学生要理解诗句的含义。(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解析】【分析】(解析:(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3)一个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