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论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2112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傩戏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傩戏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傩戏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傩戏论文.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与神共舞 民间小戏之傩戏 地方小戏即可划分到戏剧研究领域也可以划分到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其依据在于地方小戏不同于精英文学,它不是由当时知识分子所创造的,而是由民间无数艺人经过岁月和时代的积累沉淀而成。由于地区和时代不同,创造出来的小戏也各式各样,而作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其地位是不同小视的。它从原始的祭祀仪式中脱离出来,不断的吸收各种艺术元素发展而来,却又保留有原始文化的气息,很具有考究意味。本文试图从傩戏之起源发展、傩戏之艺术形态、傩戏之文化内涵以及毛南族之傩戏入手,对傩戏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探讨。一、傩戏之起源发展 何谓傩?这是了解傩戏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按照叶长海的中国戏剧史所说,傩这个名

2、字的来由是驱鬼时要发出傩傩傩的声音,而这声音可能带有某种诅咒意味,就好比我们常常听到的类似于天灵灵,地灵灵之类的咒语。而对于傩这个字究竟暗含什么样的意思也就无法推测了,因直接将其作为名称也是未尝不可的。关于傩这种表演形态是包含两部分的,一个是以祭祀为主要目的的,另外一个就是单纯的从事于戏剧表演的。在早期,它更加侧重于祭祀,但是它又具备戏剧的一些特色,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原始的祭祀已经转化为艺术的表演,占据民间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原始巫祭仪式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等。而在周朝之时已相当的兴盛了,这可以从当时最早的戏剧作品大武中可见一斑。大武由周文王主持编排演练,将阴阳八卦图谱内化于

3、其中,无论是队形舞蹈都符合四面八方天地宇宙之奥妙。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问题,由官方的祭祀仪式的兴盛,来反观当时的民间社会风气,可以肯定的是傩祭的旺盛。实质上考古发现,奴隶等级社会的鼎盛朝代周朝有三种主要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事丰稔的蜡祭、驱邪避疫的傩祭、和求雨的雩祭。而傩祭已经是一种正式列入国家祭典的仪礼活动。而刚刚所说的都是从黄帝传袭下来的正统中原文化的风俗。按廖奔的中国戏剧史所据,还是在春秋时期,这种仪式已经成为邻里乡亲的一种公共活动,相当于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哭丧节等。以后随着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和多元化杂化,傩祭结合其他习俗向着地区民俗文化的方向发展。梁代民间的岁终逐

4、除已经改为社火模样,并吸收了佛教神参加。其实,在现在的很多民俗中都还反应了傩戏的某些特有质素。并且由于地区的不同,每一种傩戏的演变,其中都有地方民族的特色在其彰显。如湖南中部地区的岁末烧火趋祟的行为。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会用稻草扎成一小捆,然后点燃,在空中挥舞表示赶走脏秽蚊虫,迎接新生洁净。个人认为,这些行为带有类似于傩戏的性质,但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考证。随着中原文化中心的迁移,这种风俗自然也带到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并且在各个民族的悉心培养和浇灌下,傩有了新的生机和特色,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新,艺术形态也有了新的发展。如湖南丰富的祭祀歌舞传统为傩仪增添了表演的成分,而驱傩内容也在民俗影

5、响下向祈神还愿转化。但南方地区的傩是土生土长还是由中原文化中心的迁移而来,在学术界还是存在争议的。在清代关于傩戏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傩戏在湖南中部地区是相当的繁荣的。松桃厅志载:自城市迄乡村,皆有庙宇,士民祁襄,各因其事乡村皆然。到了近现代,傩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艺术形式,基本上脱离了祭祀等原始民间活动,而成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流传于乡野剧团,成为草根文学中的一大代表。最具有典型性的当数贵州的傩堂戏。傩戏是广泛分布各个地区的,主要有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山西、内蒙古。并且它的形态也是各异的,有傩戏、师道戏、师公戏、队戏等。足可见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采,而这些都

6、是我们民间文化的瑰宝,将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的见证。二、傩戏之艺术形态 由于傩最初是用来祭祀趋鬼求神之用,所以它和巫的表演形式应该是有相似之处的。巫是远古人民交感思维的产物,它作为沟通人和神的中介,借助于语言和某种神力同神达到交流,传递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同样的傩亦是如此。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赏,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测出如下几点。首先,傩表演里有个重要的人物-方相氏。他的形象就是,头戴着黄金四目假面,身穿黑色的衣服,披着熊皮,手拿着盾牌和刀戈。形象自然是非常的凶狠吓人,

7、经推测可能和原始的兽图腾崇拜有关。而类似于这样的造型,在大面里也是有体现的,据说兰陵王过于貌美,为了吓唬到敌人,于是戴着一个非常可怕的面具,英勇无比,所向披靡。从这些材料中都可以看出,原始人们的某些心理特征。其次,方相氏身后跟着一百多人组成的傩队,在叶长海的中国戏剧史中被称为侲子。而它的目的也很显然,除了有驱逐疫病之外,在发丧的时候还有赶走邪恶鬼怪的作用。到了汉代又增加了十二神。这些神自然有其功用,可能和汉代流行的宗教有关。无怪乎,在戏剧界把傩的表演作为宗教剧的雏形,可见其还是具有相通性的。而在现代,傩的艺术形态又发生了改变。可以说这一变更使得傩更接近于傩戏了。按照周涛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一书,

8、里面认为傩戏是面具戏的始祖。并且对湖南的傩戏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湖南傩戏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傩戏中的“正本戏”,是巫师还有诺法事中的程序之一。剧目有发功曹、白旗仙娘。二是小型戏曲。其剧本人物基本脱离还傩法事,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还有一类就是戏剧化程度很高的大型剧目,已没有了宗教仪式的明显痕迹。湖南傩戏四大本分别是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和大盘洞。很显然这些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而发展起来的。可能由于地区的发达程度不同,傩戏的作用也会有所侧重。三、傩戏之文化内涵 关于傩戏中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众说纷纭目前也没有一个定论。故在这里只选取其中两种说法,来略作讨论。可以肯定的是,傩的出现和当时的社会

9、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根据已有的材料,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史学界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就是远古时期,祭祀等仪式是非常兴盛的。这是由于民众对整个世界不了解,一方面他们非常依赖自然界,可另外一方面却又十分畏惧。这种心态下产生了各种图腾崇拜,如蒙古族的狼图腾,太阳图腾等。人们依靠这种信仰来求的心神的安定和食物的富足。有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是起源于太阳神的,因为太阳神能带来光明赶走黑暗,这些在考古学中也是有具体的例子来论证的。如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就有太阳神的图腾出现。而太阳神又是由太阳鸟分不开的,并且在不断演变发展中,太阳鸟演变成一种鸾,而这个时候傩出现了,故有观点认为傩文化就是鸾文化。还有观点认为傩是

10、糯文化。这也是有现实和理论依据的。糯文化代表的是农耕文化,而人类的古文化经历了三个时代,分别是采集时代,渔猎时代和农业时代。而农业时代又是最伟大最先进的时代。而考古学也认证了,南方人是农耕时代的首创者,而最早培养的又是糯米,而且傩与糯发音十分接近,并且农作民族也是崇拜神鸟的,这样一来这种观点把前面那种观点也包容进来了,故傩文化就是糯文化似乎顺理成章了。当然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个人更偏颇于第一种。理由是,第二种在试图把第一种观点包容进去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虽然农耕文化是最发达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决定了傩的诞生,也许早在采集时代或者渔猎时代傩的表演形式已经出现了,

11、只是还没有被发掘。另外,太阳神崇拜在上古时期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是北方,南方也是如此,如广西花山壁画,其中的铜鼓上就有太阳崇拜的迹象。也许傩与太阳神崇拜一起演变发展而来也未为不可。这也像前面所说,傩到底是从北方发源而来还是从南部土生土长的。因为种种考古成果表明,中原文化并不早于南方的文化。并且很有趣的是,中国目前所知有凭有据的能证明傩文化的最早的太阳鸟符号,却出土于湖南洪江市的高庙遗址。这一发现具有颠覆性作用,看来研究清楚湘楚文化对于摸清傩文化有相当大的帮助。四、毛南族之傩戏 先介绍一下毛南族。它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分布在领西地区,他们自称为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是当地的土著居民

12、。而这一小节讨论的是位于广西环江附近的毛南族。毛南族的傩艺术从形式上来说有说唱 舞蹈 戏剧 音乐 木刻 剪纸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其代表作品是三娘与土地,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很显然这和当地的信仰有关。关于土地神,很多地区都有信仰。在湖南中部地区,有特定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生日,这天是作为祭祀来用的。一般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家家户户都会杀鸡,作为供品供奉土地,以求得土地保佑一方风水。并且在每年的七月十五都会烧纸钱,求土地公公婆婆趋走妖魔鬼怪。至于毛南族关于土地神的认同就有待考察了,但是这可以说明一点的是,傩戏的发展和当地的信仰风俗是脱不了干系的。毛南族的基本舞蹈动作有商羊腿、张臂平转、起伏

13、碎步、扭胯、左右摆胯。前后弹胯等。而关于毛南族的面具、服饰、民歌、器乐、道具等都是很有讲究的。有意思的是,它的道具特别多,有簸箕、竹子、花枝、斧头、扫把等,都是拿来就用,而且都和日常的生活用品有关,这是不是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傩戏脱离于日常生活,上升为一种娱乐呢?事实上,很多民间艺术都是如此的。如苗族的竹竿舞、踩虫舞。可以说,千姿百态的民间生活孕育了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学,使其在日常中得到滋润和丰富。在陈跃红就徐新建的中国傩文化中,认为鬼神信仰是傩的文化内核。而在毛南族中,他们信奉的是现世报的鬼神,他们相信通过这么一个仪式可以传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并且能够使得心愿得到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毛南

14、族傩戏的主要作品是三娘与土地了吧?前面提到了傩作为一种交感的中介,传达了人的愿望,在毛南族中,他们认为傩舞就是与神共舞。神的舞蹈显得凝重,而有神秘的气氛,对神的敬畏,又似对内心的渴望进行的祈求。傩戏的价值之大是不能形容的。而今各界的学者都试图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可无论怎样,这都是从某个侧面接近傩戏的本质。由于一些史料记载的缺陷,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至少我们能够大致的了解何谓傩戏,傩戏有哪些特征,它又和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什么样的渊源。注释:中国戏曲史廖奔著 第 334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9 月 中国戏曲史廖奔著 第 340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9

15、 月 中国戏曲史廖奔著 第 343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9 月 中国巫傩史林河著 第 546 页 花城出版社 2001 年 8 月 与神共舞-毛南族傩文化考察札记 韩德明著 第 17 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年 1 月 与神共舞-毛南族傩文化考察札记韩德明著 第 24 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年 1 月 与神共舞-毛南族傩文化考察札记韩德明著 第 43 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年 1 月 参考书目:中国戏剧史 叶长海 张福海著 2004 年 4 月 中国戏曲史廖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9 月 中国巫傩史林河著 花城出版社 2001 年 8 月 与神共舞-毛南族傩文化考察札记韩德明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 年 1 月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周涛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