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悲剧艺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姆雷特》悲剧艺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技巧 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我归结为两大点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悲剧艺术技巧的完美运用。除去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单纯以一部文学作品的视角去看待,它的语言、思想、结构等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莎士比亚,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艺术家之一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经典人物的分析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里面的每个人物甚至是小人物,比如戏剧高潮前的那几个小丑,都被人们研究透了。想在几千字的文章里分析清楚剧中人物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我在这篇文章里干脆就不分析人物了,只讲莎翁在创作这部悲剧的时候使用的悲剧技巧。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悲剧。关于悲剧的定义五花八门,东西方两类悲剧更是
2、差别甚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凡是悲剧必当刺激读者或观众的内心,让观看、阅读者感受到难过,并对这种难过产生自我慰藉以抵抗这种压抑的情绪,最后得到精神的快感。我在读哈姆雷特的时候内心就是这么一种状况。剧中人物及故事无不令我感到悲痛和愤懑,却始终在宽慰自己,试图在道德上寻找理由来使里面的事件合理化。我们知道哈姆雷特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死自己的仇人现任国王,最接近的一次就是在国王做祷告的时候,哈姆雷特可以轻而易举的杀死他,但他却没有那么做。当哈姆雷特被国王的毒计所害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他感到惋惜,为他当初没有杀死国王感到后悔。这种想法使我们内心更加悲痛。但我们在感到悲痛的同时却又在极力在对抗这种悲痛,这
3、时候我们主要求助于道德的帮助。我们会认为哈姆雷特那样做是出于道德的考虑,“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除了这一主线悲剧之外,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也是戏剧的重要内容。我们会为两人爱情的最终破灭感到惋惜和遗憾,但在我们被这一悲剧性所压迫的时候我们尽量找出一些“理由”来解放内心。比如我们可以把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舍弃看作是出于奥菲利娅纯真的爱情,为了不让对方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甘愿放弃这段必将失败的爱情。所有的这一切感觉、情感、斗争都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的悲剧艺术所在。悲剧创作的直接来源是作家的构思和记录,而悲剧产生
4、的内在来源则是人们的同情心,“而一切同情心都以受苦的想象为前提”1。悲剧艺术家的才能就是通过这对受苦想象的激发来体现的。依据席勒论悲剧艺术的理论,对悲剧人物的受苦想象具有“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性”,而这些性质直接影响了悲剧的艺术水平。席勒所说的活泼性换个角度说就是指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一部悲剧作品时的自我代入性。哈姆雷特中大量的心灵自白和长段的内心思想阐述引起了读者和观众深沉的思考。比如哈姆雷特在叔叔与自己母亲的婚礼上对母亲说的那些有点像自言自语的话,“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2,“一切仪 1【德】席勒:论悲剧艺术,张玉书译,选自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年,第 459 页。2【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第 290 页。2 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地情绪。这些才真是给人瞧的,因为谁也可以做成这种样子”3。在阅读和观赏戏剧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站在哈姆雷特或剧中其他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困境,帮助他们做出选择。这种自我代入引起强烈而真实地心灵碰撞,悲剧情节直击我们的感情,以最快的速度引诱我们进入剧中的世界。戏剧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很重要一点就是戏剧不一定要用第一人称视角,却能带来第一人称视角所拥有的真实性和亲近性。故事人物的每次对话就像是在跟读者和观众对话。哈姆雷特由莎士比亚创作,
6、但整个戏剧看下来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是有一个人在叙述。旁人的叙述会“把我们由正在行动的人物的心灵状态放进叙述人的心灵情况中,这就中断了产生同情心所必不可少的幻觉”4。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悲剧作品来说,这个“幻觉”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引发同情心的必要前提。莎士比亚在创作哈姆雷特的时候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作者没有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讲这个故事,而是让故事一步步自然地展开,通过剧中人物的活动来带动情节。比如说戏剧的开头,莎翁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揭示故事的背景和悲剧的起点。故事开始于几个丹麦官兵对遇见鬼魂这件事的讨论,接着鬼魂出现了。当我们看到这个鬼魂“正像已故的国王的模样”5的时候我们就感觉故事真正开始了。但是
7、这个鬼魂一句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然后又消失了。莎翁在一开始就给我们卖了一个关子,正当我们对鬼魂感兴趣的时候,鬼魂却不给我们任何信息,除了像老国王的模样。正是这样的写作激起了我们的兴趣,读者和观众看到这样的灵异事件肯定会产生相关联想:鬼魂为何出现?为何长得像老国王?为何鬼魂出现了又消失?种种幻想诱导着我们进入故事里面,悲剧想象的活泼性也初露苗头。悲剧人物的“无知性”可以大大提高悲剧想象的活泼性。这里的“无知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愚笨、没文化,而是面对命运的考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重大责任和痛苦感受,却对自己该如何去做而迷惘无知。主人公哈姆雷特就是这种形象的典型。哈姆雷特属于新时期知识分子,较早地接
8、受了人文主义思想,思维明锐,精神敏感。很多时候他是很清醒的,能认清社会现状,在众人都沉浸在新国王和王后的不伦婚宴的喜悦中的时候只有哈姆雷特能看出事件背后的问题。在得知真相后,哈姆雷特说出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6他知道自己在这起悲剧中的地位和责任,但他却被更深层次的思考所困住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深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7当哈姆雷 3【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第 291 页。4【德】席勒:论悲剧
9、艺术,张玉书译,选自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第 459 页。5【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第 285 页。6【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第 285 页。7【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第 341 页。3 特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读者和观众也会顺着他的思维思考下去。哈姆雷特所面临的的每一个选择,我们都跟他一样难以判断,在命运与性格的双重悲剧下,我们既为内同的苦难感到难受,又在同情心与道德的抗争中享受悲剧带来的快感。上文讲到的是活泼性,与之相对应则是真实性
10、。若是悲剧带给我们的想象缺乏真实性,那这个想象再怎么活泼也是激发不了相应的同情心的。“我们所要参与的苦难,我们必须对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这种苦难和我们心里本来已有的东西互相吻合。”8要使读者和观众能把自己代入到剧中去,必须使他们在作品人物和场景中看到与自身和现实环境有相似之处,而且一般来说相似性越大,产生的同情心越大。这里有人会对哈姆雷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尤其是戏剧开头的鬼魂的虚构性和哈姆雷特王子身份的独特性。虽然这些事件和现象都是虚构的,几乎不具有真实性,但哈姆雷特的真实性体现在更高层次,即道德本性的真实性与普遍性。哈姆雷特是虚构的,但他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包括国王克劳狄斯、大臣波洛涅斯等
11、人在内,每个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都是那么的真实而立体。国王克劳狄斯是戏剧的绝对反面人物,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莎翁也没有完全将他写成纯粹的奸邪、罪恶平面形象。在戏剧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他对哈姆雷特存留的一些关爱,虽然这些关爱也有可能是自欺欺人。但他至少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在上帝面前做祷告,请求上帝也即自身内心的宽恕。人们在读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到自己呢?正常人在做了有损于他人的事情之后都会希望在其他方面弥补对方,尽管这些弥补是杯水车薪,但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宽慰。相比较于外在环境和故事题材的真实性,道德本性的真实性更能触动读者和观众,也更能引起精神共鸣。莎士比亚在创作悲剧的时候也非常注重悲剧
12、的完整性和悲剧痛苦的持续性。哈姆雷特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剧情:开场铺垫,矛盾揭示,悲剧演化,悲剧完结。作者给故事设定了一个确切的故事框架地点是刚战胜挪威的丹麦国内,环境是宫廷,时代是欧洲中世纪。这些设定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为了使剧情更完善。在一个确切的客观环境下,读者和观众才能充分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外部情况和内心状态,以及这些元素整个的联系。每一个会导致悲剧的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缺了其中一个就会觉得故事缺乏足够的真实性,也影响其活泼性。要判断自己是否也会像哈姆雷特一样面对命运和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付诸行动,必须要能设想自己就处于哈姆雷特的处境中。其实所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活泼性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达到激
13、起最大同情心的目的。阅读哈姆雷特,会发现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或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被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甚至可以用强硬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最后的悲剧都是由前面一件件事情一步步导致的,不仅仅是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剧中的一切人和事都对最后的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哈姆雷特的主线剧情是王子复仇,但莎士比亚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单纯地只写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父亲被害真相后开始复仇最后不幸去世的故事。莎翁也不会这么写,不然就成就不了他的伟大了。仔细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艺 8【德】席勒:论悲剧艺术,张玉书译,选自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第 460 页。4 术技巧,我们不得不钦佩莎翁的悲剧创作才
14、华。除了上述的活泼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哈姆雷特的最高妙的技巧在于悲剧痛苦的持续性。我们说哈姆雷特是延宕王子,而该剧也是充分利用了哈姆雷特的延宕。或者说是为了使痛苦的观念在我们心里持续不断地对我们作用而刻意强化了主人公的延宕。哈姆雷特在自己的复仇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情:排演戏剧,装疯,辱没奥菲利娅,刺杀大臣波洛涅斯,躲过国王的谋杀,看小丑掘坟,最后的比剑等等。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都是前后相关联的,共同填充了从得知真相到最后复仇的剧情肉体。而这些事件对我们感情的触动也是层层加深,直至达到剧情的高潮,我们的痛苦感受也到达了高峰。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人们在产生痛苦感受的时候会本能地在思想上产生对这种感受的
15、抗争。由于悲剧接受者急于摆脱这种悲剧情感,所以产生同情必不可少的幻觉也十分容易消失,这对于悲剧作家来说是一种挑战,而莎士比亚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莎翁在哈姆雷特中以王子复仇为主要情节,利用一些有情节有目的的事件,使预期的悲剧逐渐从这些情节中展开出来,“就像从纺锤上放出来的一个线团,最后把心灵像用一张撕扯不破的罗网包裹起来”9。悲剧给人的高度享受存在于内心力量和感情痛苦的激烈搏斗。虽然心灵有反抗痛苦的自主力量,但高明的悲剧艺术家还是会在适当时候打断一下悲剧感受,甚至用截然相反的感受来代替。这种类似于“猫捉老鼠”的创作技巧能够加强艺术的感染力,既克服审美疲劳,又能将读者和观众的心牢牢缚在整体悲剧上。哈姆雷特虽然没有在剧情中明显表现出与悲剧情感相反的情节,但也很好地做到了悲剧情节的适当暂停。以上四点就是我对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悲剧艺术技巧的简单分析,所参考的理论主要是席勒的悲剧艺术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前面提到的悲剧艺术技巧就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需要使读者能够真实地将自己代入到剧情中去,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持续不断的与痛苦感受做斗争,并产生精神的快感。而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9【德】席勒:论悲剧艺术,张玉书译,选自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第 46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