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论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824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论文.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东方书法瑰宝王羲之行书书法 摘 要:书法,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的爱好,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是需要很多时间,精力以及一些技巧。本文阐述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的起源、发展、欣赏,从而得出,书法在传统中国,既是一种文化基础,又是一个难窥堂奥之深的峰崖。关键词:行书 王羲之 欣赏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中国书法的气韵是人们审美的独特风景。书法又是“文化心电图”。出现在纸上的那些符号,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书法之美,若能真切感悟,进入脑际的便是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墨舞飘际,便是文字、绘画、音乐浑然一体之时。故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

2、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苏轼道“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而是文化意绪导致心跳的结果。通过这个符号,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心跳和心灵的曲线。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窥视到书法艺术的奥秘呢?又产生了多少具有深厚功力的书法大师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纷纷扰扰的热闹当中,人们仍然没有真正寻找到书法文化灵魂。书法的文化魅力亟待我们去发现、认识。下面就针对书法中的行书来讨论东方的书法魅力。一行书起源 行书起源于何时?要把几千年前的历史考证得十分准确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认为行书产生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即 147 一 189 年间),由刘德升所创。书断云:“案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

3、升所造也。”他“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其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刘德升,字君嗣,颖川(今河南禹县)人,他的书法于后人影响很大,但行书的真正形成和成熟却早于楷书。卫恒 四体书势)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刘德升。”二王羲之行书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东晋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楷书、行书、今草演进,书家辈出,名迹纷呈,文彩风流。在众多的书家中,尤以王羲之最为称著,世有“书圣”之誉。王羲之所在社会的书法面貌。王羲之生于西晋之末太安二年,他的主要书法活动在东晋升平五年(361)以前上至永和四年(348)的 13 年的岁月里。在世时前后有其父王导、叔

4、父王廙、姨母卫铄、其弟王洽、王荟,其子徽之、献之等著名书家以及众多的朝野书佐人才构成了一个今体书写的社会群体,他们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王羲之书法的形成乃至光大给予了支持。王羲之书法形成的社会原因。王羲之是一位楷、行、草书全面发展的书家,其楷书作品有继承钟繇书风的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等;行书有代表作品兰亭、姨母、平安、何如、奉橘、快雪等;行草书有行穰、丧乱、孔侍中等;草书有大道、此事、游目、长风 上虞远宦、十七日等代表作品,王羲之以其崭新的时代面目及远超前人的书法成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我们在认识王羲之今体行书的实用价值及其艺术形象时,应当通过其社会原因认识和价他的意义。这是因为王羲之在东

5、晋有着一个以阀政治集团需要所形成的强大的王氏家族,其父导是晋高祖丞相。王羲之本人更是王氏家族一致荐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人物且至晋右将军的显贵位。这对于实现他书法的最高地位无疑是一个有的条件。晋政权偏安一方的经营环境更为王羲之事文学艺术的专门研究提供了极其宽松的条件这个可以广开思想交流的社会中,探究玄学是文们相互竞高的交际手段。王羲之本人及其家族均世代相继的天师道徒。信道食丹盼望长生不死是时人们高价追求的享受。为此所形成的文化在上文人心灵深处竟是那样的蒙昧与玄妙,可求又不至。人们受其意识支配为其相关所付出的努力可于剔精抉微,且屡遭挫败而毫不叹悔。以此所形的行为观念是王羲之这位持有道徒修养的高级识分子

6、之突出本领。王羲之从事汉字书写的创新求是其少年时期早有的夙愿。术好专攻、业成所因长期受成、康二帝之不重,他直将仕途难解国“倒悬之急”的政治抱负,转变成了以“弃官”为汉书法而奋斗的热衷追求。他便游前人书法名迹可歌可泣的作为给中国书法史树立了一位前所有的“书圣”形象。三王羲之行书书法的欣赏 康有为在 广艺双楫十六宗 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

7、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王羲之有一种魔术般的抖笔技巧,本来平正的常规间架,经他凌空一抖,便在空际散落开来,线条像柳枝般莫名地摆宕,波挑翻转,风起云涌,打开一片片奇幻的充满透明感的魔力空间。怀仁集王字为圣教序时,精心择选了一些“空际摆宕”的字例,有效地起到了为全碑布势“活气”的作用。“水”字(图 1)竖钩立其中轴,左侧折笔贴近推挑,右侧折笔飘然远去,悠扬回旋,大开大阖,轻举洒落。“真”字(图2)凌虚破空,抛转轻盈,细劲的弧线宛若游龙。“承”字(图 3)入笔折挑短促如点,竖钩与之相距甚远,大幅右倾,把常规结构锁扣在一起的关节

8、轻巧地抖落开来,接下来一条短斜线左向劲直地一撑,笔锋随即顺势右宕,使空间横向展开充分宽舒,全字摇曳生情的逸姿使人如睹王羲之袒腹东床的魏晋风度。“寻”(图4)字落笔轻空,仿佛踏雪无痕,点画衔接在若有若无之间。折摆是王羲之行书点画连带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其要旨为连带时遇有点、撇、挑等皆统一简化为直线,沿“Z”字型轨道递进运动。折摆技巧的运用非常有效地强化了行书特有的速度感和整一性。得示帖的“出”字(图 5)最明晰地展示出“Z”字型运动的简洁明快之美。丧乱帖的“先”字(图 6)与频有哀祸帖的“哀”字(图 7),楷书写法的字形和笔顺皆差异较大,而在行书写法中,通过折摆处理而取得了基本构型方面的同质简化

9、。频有哀祸帖“摧”字(图 8)右部反复折摆的幅度由大到小,造型由宽舒而一步步敛缩。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我以为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 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所以欣赏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性不言

10、而喻。四王羲之行书书法的感悟 在对王羲之书法的解读中,我逐渐认识到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同样,书法与美术是

11、分不开的,书法一直以来就是一种艺术。首先,书法上的这种美学风格具体落实在用笔、结构、布局等层次之内。诸如点画上的肥瘦、粗细、长短、方圆、干湿等;在用笔上有缓急、轻重、转折、偏正、藏锋和露锋之分等;在结构和布局上有大小、斜正、偃仰、向背、疏密、虚实之变等。每种技巧的运用,无非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而在互为的两个极端之间进行调节而取其适宜的行为,并在同一层次的各种技巧之间又有相互协调合作的关系。其次,在用笔、结构、布局三个层次之间,也应遵循“固中致和”的法则。张绅法书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至于用笔、用墨,亦是如意;浓淡枯瘦

12、,皆要相称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如织锦之法,天地之间,须得要耳。”这就是说,只有每一笔点画、每一个字和整幅的布局达到所谓相称、相应或得宜的最佳程度,这三个层次才能达到协调统一。这样,整幅作品也就达到了“中和美”。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犹如两条潺潺不尽的小河,流淌在中国的艺术世界中,使中国书法或趋向含蓄蕴籍或追求萧散流美。东晋大书家王羲之的书法理论和创作也必然受到了玄学的洗礼。王羲之十分注重书法中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他的各种书论论及了诸多相互对立的要素,如:大与小、偃与仰、平与直、快与慢、高与低、远与近、疏与密、方与圆、宽与狭、竖与横、纤与粗、短与长、筋与骨、欹与正、缓与急,等等,为了

13、调和书法中的各种矛盾,王羲之用了“折中”的方法。我们知道,儒家以“中和”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后世评论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具有“中和”之美。李世民以一国之尊力倡王羲之书法,认为“尽善尽美,其惟王遗少乎。”(晋书王羲之传题后)孙过庭以为王书“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相比较而言,王羲之的书法更具有“自然”之美,他的书法的妍美、洒脱、冲淡等风格特征也正是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晋韵”。魏晋时期,玄学家以道释儒,他们把思维集中到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上。嵇康要“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希望“达于自然之分”,向秀、郭象推崇庄子的“任其自然”。崇尚“自然”成为了魏晋风度的核心。这种状

14、况孕育并形成了王羲之的出世思想:心存丘壑,崇尚自然本体之美,“初渡浙江”,便为会稽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所吸引,因而“便有终焉之志”(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以艺术的心灵去体悟山水自然之美,过的是白鹅为伴、放浪形骸的生活。他曾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世说新语言语)王羲之热爱江南的郁郁黄花、青青翠竹、依依杨柳、淙淙醴泉,在人与自然的相契相合中,一切现实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他不知不觉将自然人格化、将自己自然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天人相契的审美境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羲之这种物我同化的境界决定了他必然以虚静的心境去追求清丽之美。的确,王羲之的书法犹如“初发之芙蓉”,清新可爱。我们观兰亭序,字

15、字妍丽、亭亭玉立,如瑶林玉树,清新可人;笔势悠扬宛转,又如行云流水;书法线条光莹洁净,不染尘滓;笔触细腻,韵律优雅;大量侧锋的运用更增加了作品的媚趣。回归自然的气质与魏晋的尚简风尚,遂使王羲之以最简洁的笔墨传达出最丰富的内涵。他的书作,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书,线条简练,没有大幅度的顿挫与夸张,起笔似断金切玉,清爽有力。字字之间又无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牵丝。墨色单纯滋润,没有后来明清书法那种强力的色差。空间分割白多黑少,给欣赏者以雅洁空灵之感。其的简洁,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是历代书家所说“晋韵”的一个特征。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中国美学史和文化史上占主要地位的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

16、分别以“中和美”与“自然美”为旨归,从而对封建士人的审美趣味起着支配性的影响,而对古代艺术创作的渗透和支配也极为深入悠远。王羲之既是一个笃实者,又是一个虚无者;既怀理想,又高蹈出世,是一个典型的儒道结合论者。在魏晋玄风的直接影响下,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既推崇“中和”之美,又倡导“自然”之致。王羲之以他的天才创造把这两种书风完美地融合为一,从而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将文字的书写演化为一种风规谨密、器识深厚却又生动多彩、气象万千的文化系统,进而向内收而定为一种内修的方式,向外发而显为一种表现力的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今天我们谈论当代书法创作,谈论现代

17、书法研究,必须能入这个书法文化的整体来运思用功、追疑解惑、极虑专精。书法文化的整体,范围很广,包括文字学、文学、诗学;包括中国国学之核心的儒学、道学、佛学;包括中国绘画、传统书画篆刻理论。正是由于书法文化的这种特殊的广度和厚度,历史上的名书家几乎都是当时文坛政界的要人,其中不乏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家。书法是他们为学从政的基本功夫,是他们得以展露情怀、披发胸襟的基本方式,也是其综合能力的塔尖上得以明澄的东西。所以书法在传统中国,既是一种文化基础,又是一个难窥堂奥之深的峰崖。参考文献:1 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2 陈振濂.书法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 李昌集.王羲之书法论注.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 4 汉蔡琶.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5 王羲之 书论、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6 邱才桢.书法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