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农村学校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在农村学校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在农村学校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新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教育部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农村的建设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本文仅从农村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资料。【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学校 实施【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1502 2001 年 5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拉开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声势最为浩大
2、的课程改革的序幕。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很普遍,偏远的农村地区更甚
3、。因此,本文就学校体育改革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全面推进体育课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一、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分析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在新课标带动下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做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
4、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视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刘翔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2学校体育
5、观念的落后 在农村,学校为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为争取考入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有些老师,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学习新课标中的知识,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玩玩而已;学生也觉得体育课只要应付交差,过得去就可以了。于是挤掉体育课进行文化补习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体育教师也觉得何乐而不为。特别是毕业班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甚至干脆停掉体育课。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标在农村学校体育中的实施。根据聚类图中的归类情况,参照各样本的指标数据,我们将 26 位教师分为四类。
6、分别是:第一类:1、3、4、7;第二类:5、6、8;第三类:9、10;第四类:2。根据聚类结果再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六项指标达到的满意率较高,而第四类的一项指标次之,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第二类的 5、6、8 三项指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多介绍该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和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良好课堂气氛。教师尤其要尽职尽责,积极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计算机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影响教学质量。三、结 论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对教学评价的 10 项指标进行分类,反映出不同的教师各项指标存在的差异,通过分类和排序,得出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上不同的努力方向。同时,又根据聚类分析大量的算法而得出聚类结果,最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明确了教师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李旭荣.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 2 黄水平.聚类分析法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 3 刘明星.聚类分析法在教师考核中的运用.教学与管理,2004 4 魏连昌.试用统计软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软件研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