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499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教育报告发展与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 目 录 前 言.1 一、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一)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状况分析.1(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6 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及需求分析.7(一)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7(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状况.8(三)交通运输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11 三、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规模布局.15(一)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及招生、就业情况.15(二)交通运输重点专业在校生规模及招生、就业情况.19(三)交通运输职业院校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职后培训的情况.20 四、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职业教育培养供给研究与建议.20(一)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与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分析.20(二)交通运输行业区域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23(三)交通运输行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及建议.25 五、附件.28 1 前 言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 3800 万人

3、,实施“人才强交”战略,既需要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报告对在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的队伍现状、规划及需求状况,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招生、就业,包括重点专业的在校生规模、招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职后培训情况;报告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与供给数量与质量,分析了区域人才需求与供给,对交通运输行业职业院校设置交通运输类专业(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及建议。一、交

4、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大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发展,新常态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交通运输各项事业实现稳中有进。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公路总里程从 2010 年的 400.8 万 km 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446.39 万 km,公路密度从 2010 年的 41.8 km/百 km2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46.50km/百 km2,如图 1 所示。2014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5、网站。2 图 1 2010-2014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从2010年的7.41万km增加到2014年末的 11.19 万km,比2013年末增加 0.75 万 km,如图 2 所示。其中,国家高速公路 7.31 万 km,增加 0.23 万 km。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49.56 万 km,增加 3.43 万 km。图 2 2010-2014 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 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从 2011年底的 12.46 万km 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12.63万km。等级航道从2011年底的6.26万km增加到2014年末的6.54万km,占总里程比例从50.3%增加到

6、 51.8%。2014 年末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 1341km,二级航道 3443km,三级航道 6069km,四级航道 9301km,五级航道 8298km,六级航道 18997km,七级航道 17913km。等外航道 6.09 万 km。如图 3 所示。3 图 3 2014 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构成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从2011年底的31968个减少到2014年末的31705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从 5532 个增加到 5834 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从26436 个减少到 25871 个。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 2011 年底的 1762

7、个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2110 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1422 个增加到 1704 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 340 个增加到 406 个,见表 1。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从 942 个增加到 1114 个,通用散货泊位从 338 个增加到 441 个,通用件杂货泊位从 322 个增加到 360 个。表 1 2011-2014 年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单位:个)泊位吨数 2011 年 2014 年 全国港口 沿海港口 内河港口 全国港口 沿海港口 内河港口 合 计 1762 1422 340 2110 1704 406 1-3 万 t 级(不含 3 万

8、t)708 548 160 755 586 169 3-5 万 t 级(不含 5 万 t)311 216 95 365 261 104 5-10 万 t(不含10 万 t)528 449 79 684 558 126 10 万 t 及以上 215 209 6 306 299 7 2客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2010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05.27亿人、旅客周转量15020.81亿人km,水路客运量 2.24 亿人、旅客周转量 72.27 亿人 km。2014 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 220.94亿人、旅客周转量 30097.39 亿人 km,货运量 431.30 亿 t、货

9、物周转量 181509.19 亿 tkm。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从 2010 年的 33672 条增加到 2014 年的 45052 条,运营线路总长度从 63.37 万 km 增加到 81.78 万 km;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从 53 条增加到 4 92 条,运营线路总长度从 1471km 增加到 2816.1km。全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从2010年的 1073.98 亿人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1315.66 亿人。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从 2010年的 89.3 亿 t 增加到 2014 年的 124.52 亿 t,沿海港口完成从 56.4 亿 t 增加到 80.33 亿 t,内河港

10、口完成从 32.9 亿 t 增加到 44.2 亿 t,如图 4 所示。全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从 1.77亿人增加到 1.83 亿人。图 4 2010-2014 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 3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大型化趋势明显。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从 2011 年底的 1263.75 万辆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1537.93 万辆,拥有载客汽车 84.34 万辆、2086.66 万客位增加到 84.58 万辆、2189.55 万客位。拥有载货汽车从 1179.41 万辆、7261.20 万吨位增加到 1453.36 万辆、10292.47 万吨位。拥有水上运输船舶从 2010 年的 17

11、.8 万艘减少到 2014 年末的 17.20 万艘;净载重量从 18041 万 t 增加到 25785.22 万 t,如图 5 所示;平均净载重量从 1011.22t/艘增加到1499.34t/艘;载客量 100.37 万客位增加到 103.23 万客位;集装箱箱位从 132.44 万 TEU增加到 231.87 万 TEU;船舶功率从 5330.44 万 kW 增加到 7059.85 万 kW。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从 2010 年的 42.05 万辆、45.82 万标台增加到 2014 年末的 52.88 万辆、59.79 万标台,其中 2014 年末 BRT 车辆 5339 辆。

12、全国有 22 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5 图 5 2010-2014 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拥有量 4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从交通运输行业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 2011 年底 45 个增加到 2014 年的 61 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 22 个增加到 26 个。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从接近 21 亿元增加到 38 亿元。2010 年共有 5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60 余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20 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2014 年 5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4 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

13、中国专利奖优秀奖,333 项科技成果获得社会科技奖。625 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41 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11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5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交通建设成果显著。2010 年底,全国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港口生产综合单耗分别比“十五”末下降了 5%、7%和 4%。2014 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投入 165.84 亿元,其中公路环境保护投入 129.67 亿元,港口 36.18 亿元。公路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 68%,污染防治设施占 18%。港口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 29%,污染防治设施占 65%。6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14、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10 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 件,死亡 329 人;2014 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 260 件,比 2013 年下降 0.6%。水上搜救能力不断增强。2010 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 2218 次,出动、协调各类船艇 8095 艘次、飞机 345 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遇险船舶 2348 艘,获救船舶 1865 艘,遇险人员 24513 名,成功搜救 23555 名,搜救成功率达 6 96.1%。2014 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 2014 次,出动、协调各类船

15、艇 7477 艘次、飞机 297 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遇险船舶 1842 艘,获救船舶1484 艘,遇险人员 15926 名,成功搜救 15387 名,搜救成功率 96.6%。2010 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领域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2 起、死亡 97 人,2014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45 起,死亡 82 人。2014 年比上年下降 19.6%和 7.9%。(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

16、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对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决策,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积极构建运输通道,推进与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互通互联的国际通道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和京津冀区域运输大通道建设。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进出疆、进出藏、进出川等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城市群之间的综合运输通道建设。2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建客运枢纽要统一规划、统一设

17、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加快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公共服务性质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传统货运场站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内陆无水港”、“公路港”、陆路口岸物流园区等建设。完善枢纽场站集疏运体系,加快高速公路、主要港口以及专用港区的有效衔接,在有条件的大型港口积极推进内河集疏运通道和城市疏港专用通道建设。加强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综合客运集疏运体系建设。3切实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推进客运装备建设,加强更新老旧、高耗能车辆,鼓励发展中、高级客车,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领域加快推广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客车。提高公共客运服务

18、水平,推进铁路、公路和民航售票系统联网,7 继续推进全国 ETC 联网运行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客运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邮轮经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客运发展。加强运输市场管理。4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推进城乡物流发展,推广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提高货运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标准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推动研发专用货滚船舶,积极推广滚装甩挂成套技术装备。优化货运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以及城市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货运组织模式,提高干线货运与末端配送的衔接水平。强化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5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推进结构性节

19、能减排,通过优化配置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强化技术性节能减排,推广交通运输装备节能操作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环保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等建设,通过系统规划和工程示范推动早期建设基础设施开展生态修复。推进资源集约利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逐步完成顶层设计,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先行领域。宏大的国家战略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保障。交通运输的先行先导,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20、及需求分析(一)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运输从业人员 3800 万人,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 1300 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18.5%;专业技术人员 400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 6.0%;技能人员 1700 万人,其中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人员比例为 3.0%。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运输人力资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

21、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交人劳发2011337 号)8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2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和施工领域,而养护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人才十分缺乏;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普遍不足。3高层次人才使用不够合理。“行政化”、“官本位”导致的人才隐形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状况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

22、011-2020 年)(交人劳发2011337 号)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依靠科技进步与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的大量科技和管理难题,以增强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高层次科技、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2以重点领域为导向,大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运输系统各领域、各环节的集约发展和协

23、调发展。这就要求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综合运输、工程建养、现代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港口航运、安全保障、交通执法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特种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构成,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人才总量的有效增长。3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支持区域专门人才发展。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区域协调发展。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以培养能长期服务于、扎根于当地的专门人才为 9 主要目标,采取

24、倾斜政策,支持区域人才发展,促进人才有效流动,为增强区域交通运输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 2020 年,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达到 4200 万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达到 1500 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占 20%;专业技术人员达 150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占 7%;技能人员达 2000万人,其中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比例占 3.5%。人才资源保障能力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更高需要,人才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新的更高水平。2020 年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预测见表 2。表 2 交通运输行业

25、人才需求预测 类 别 2015 年人才状况 2020 年人才需求状况 总量(万人)分别占(一)或(二)小计比例 总量(万人)分别占(一)或(二)小计比例 与 2015比(一)技能 人才 初、中、高级工 970 95.10%1230 94.62%-0.48%技师、高级技师 50 4.90%70 5.38%0.48%小 计 1020 1300 (二)专业 技术 人才 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75 91.67%330 91.67%0.00%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5 8.33%30 8.33%0.00%小 计 300 360 合 计 1320 1660 1高层次科技人才。以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加

26、强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2020 年达到 30 万人左右;造就 1000 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2高技能实用人才。以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 2020 年达到 70 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3高素质管理人才。10 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务员和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锻炼与教育培训,全行业每年培训管理干部 40 万人次,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勤勉廉洁、求真务实、

27、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4综合运输人才。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以教育和培训环节的知识拓展与更新培训为重点,在政府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等机构和运输企业,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综合运输专门人才队伍,到 2020 年综合运输人才比 2010 年新增 100%以上。5工程管理人才。以保障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目标,在重大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一支数量充足,精通工程专业技术、富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6现代交通物流人才。落实国家振兴物流业战略部署,加强现代交通物流管理层和操作层等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与在职培训,到 2020 年现代交通物流人才比 2010 年新增

28、 100%以上。7道路运输人才。以道路运输、城市客运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行为,增加专门人才总量,到 2020 年道路运输人才比 2010 年新增 70%以上。8轨道交通人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到 2020 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比 2010 年新增 100%以上。9港口与航运人才。适应推进海运强国战略和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需要,加强复合型港口管理与航运管理人才培养;加强高级船员、高级验船师等专家型人才培养,到 2020 年新增高级船员6 万人,为发展海洋经

29、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10救助打捞人才。适应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交通运输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紧急救援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管理高效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 2020 年救助打捞人才达到 9200 人左右,形成救捞行业人才竞争比较优势。11行政执法人才。11 按照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在路政、运政、港政和海事等执法领域,加快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到 2020 年全行业行政执法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 11 万人。12信息化人才。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

30、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为目标,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运输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到 2020 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 2010 年新增 100%以上。(三)交通运输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交通运输有关公路水路的企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汽车维修、海运、港口与航道建设、港口企业、智能交通运用企业,还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提出交通运输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1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

31、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方面应具备较强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能力,能从事道桥工程施工、检测、造价、公路工程监理、桥隧检测等工作;在道路桥梁养护方面应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高等级公路及大中桥与小桥涵的养护设计、养护工程试验和施工质量、检测、养护施工组织设计、养护预算和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知识,具备道路养护与管理组织能力,能从事道路、桥梁施工、养护和组织管理等工作。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与工程建设黄金季节相结合,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以实效为目标,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

32、库为依托,以校企共建特色资源为补充,丰富专业教学资源。进一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2汽车维修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汽车维修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能力,能从事汽车的检验、检测及故障诊断、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维修、汽车运输和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掌握汽车车身改装和维修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汽车车身改 12 装和维修方面的职业工作能力,熟悉汽车制造、汽车维修和汽车美容装潢等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从

33、事汽车的车身钣金制作、修复、检验及生产组织管理,汽车涂装、检验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要求职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熟悉新能源汽车维修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检验、检测及故障诊断,总成及零部件维修以及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对汽车维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优化“平台+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汽车维修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应瞄准新能源汽车技术,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的师资培养工作,开发新能源汽车

34、维修技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3海运企业对海员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海运企业要求航海技术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 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要求,掌握船舶通信、船舶导航与定位、气象观测与分析、货物积载与系固、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船舶驾驶、船舶无线电通信、船舶货物管理、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等能力,能从事船舶三副工作;海运企业要求轮机管理人才熟悉机械原理、船舶动力装置和轮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对船舶机电设备的运行、检测、调试、保养和维护修理的技能,能从事船舶三管轮工作,能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船舶检验等工作,

35、能胜任现代化船舶轮机管理与相关机务管理;对船舶电子电气员的要求能从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管理、维护、维修、保养等工作,能胜任无限航区/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对航海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字应用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由于海员职业的涉外性,应将英语类课程(如航海英语、GMDSS 英语、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特别要加强用英语书写航海记录和各项报告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以强化阅读航海出版物的能力;通过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常见机电故障处理能力和船舶机电技术基本能力,基本掌握相关国际公约和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

36、装卸流程,正确使用实用电子助航设备的定位等。对轮机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研究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及编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 13 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强化学生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进一步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4港口与航道建设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港口与航道建设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水运工程行业施工技术管理、质量验收、资料编制、工程造价、安全管理、监理等岗位专业能力,能从事港口和航道工程生产一线的施工、

37、监理、工程咨询、工程管理等工作。对港口与航道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定位在施工一线的员级岗位,通过学校的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取得测量员、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等。5港口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港口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任能力,能从事港口机械电气设备的制造、使用、保养、维修和管理等工作。对港口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提升对企业忠诚度;加强角色转变的教育,

38、帮助学生了解、适应企业环境,尽快融入社会;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成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定制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尤其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加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6智能交通运用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智能交通运用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交通工程、交通电子、交通信息、交通控制等与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相关的基本知识,具备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能从事道路和水上智

39、能运输系统设计、建设、应用与维护工作。对智能交通运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是交通安全监控工程技术员、交通信号控制工程技术员、智能停车管理工程技术员和GPS 系统技术员。根据问卷调查,企业对智能交通运用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勤奋努力、动手能力、诚实、合作能力、认同企业理念、思维活跃。14 7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要求从事车辆技术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电动列车操作、故障处理、车辆维检修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列车操作、设备及工具使用、车辆调试及检修、突发事件/故障处理等能力,能从事

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车辆检修等工作;要求从事机电技术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机电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低压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AFC 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电)扶梯、安全门系统运行、维修、保养、安装、调试能力,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工作;要求从事通信信号技术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理论,具备通信信号设备安装与维护能力,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养护、管理工作;要求从事供配电技术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城市轨道

41、供配电系统设备的安全操作、设备检修、安全管理、事故故障分析处理、网络故障处理等能力,能从事供配电系统运行、调度、检修等工作;要求从事工程技术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交通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维修、抢修能力,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检修作业、焊接机修及涂油器维修等工作;要求从事运营管理方面的职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客运组织、行车组织、车站设备运用、客运服务等能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领域为宗旨,以

42、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柔性地选择教学载体;以企业生产安排为参照,柔性地设计教学进度;以学生个性化培养为依据,完善柔性的教学组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选择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按用人企业不同车型、不同技术对人才培养提出不同需求,柔性地选择教学项目载体、柔性地安排教学进度及柔性的组织教学,适应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15 三、交通运输行

43、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规模布局(一)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及招生、就业情况 1交通运输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及招生、就业情况。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对交通运输大类中的公路运输类、城市轨道运输类、水上运输类(除船舶工程类专业)、港口运输类中实际招生的 39 个专业的专业点、在校生人数及招生等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表 3 交通运输高职教育专业点、在校生和招生人数统计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在校生数 2014 年专业点数 2012 年招生人数 2013 年招生人数 2014 年招生人数 1 公路运输与管理 520101 4080 24 1452 1380 1248

44、2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520102 4209 30 1483 1483 1243 3 路政管理 520103 465 5 132 201 132 4 汽车运用技术 520104 38214 160 13205 11628 13381 5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520105 4807 32 1657 1469 1681 6 城市交通运输 520106 1740 14 491 758 491 7 公路监理 520107 3606 24 1402 997 1207 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520108 66471 228 22651 21166 22654 9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520109 259

45、1 20 953 860 778 10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520110 13571 87 4479 4398 4694 11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 520111 1126 11 353 393 380 12 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 520112 453 3 140 142 171 13 公路工程管理 520113 410 5 210 160 40 14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 520115 1379 7 410 398 571 15 新能源汽车技术 520116 897 8 147 315 435 16 交通运营管理 520117 945 7 315 321 309 17 道桥工程检测技术 5201

46、18 209 2 91 60 58 1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520301 7206 32 1766 2446 2994 19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520302 12498 57 3505 3994 4999 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520303 9009 48 3123 2632 3254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520304 34519 93 9004 10965 14550 16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在校生数 2014 年专业点数 2012 年招生人数 2013 年招生人数 2014 年招生人数 管理 22 航海技术 520401 18724 44 6701 6423 5600 23

47、 水运管理 520402 119 2 69 50 0 24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520403 7346 33 2431 2566 2349 25 海事管理 520404 1994 9 603 600 791 26 轮机工程技术 520405 15426 50 5737 5270 4419 27 船舶检验 520407 468 7 78 181 209 28 国际邮轮乘务 520410 4352 23 412 1440 2500 29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520413 1372 15 195 596 581 30 港口业务管理 520601 3509 19 998 1051 1460 31 港口物流

48、设备与自动控制 520602 3302 19 1194 1095 1013 32 集装箱运输管理 520603 2503 18 1005 934 564 33 港口工程技术 520604 1762 13 714 599 449 34 报关与国际货运 520605 37691 222 13380 12591 11720 35 港口与航运管理 520606 1744 12 539 569 636 36 港口机械应用技术 520607 745 4 285 202 258 37 港口物流管理 520608 858 8 292 242 324 38 港口电气技术 520609 809 4 314 261

49、 234 39 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 520610 548 6 83 152 313 2014 年高职高专的专业点共 1406 个,在校生人数为 311677 人,专业点的平均学生人数为 221.6 人。按专业点排名,排在前 10 位的分别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运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轮机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如图6 所示。17 图 6 按专业点数排在前 10 位的专业 按在校生人数排名,排在前 10 位的专业分别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航海技术、

50、轮机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可见,在校生人数排在前 10 位的且是专业点数排在前 10 位的专业,但排名次序有所改变,如图 7 所示。图 7 按在校学生数排在前 10 位的专业 按实际招生人数统计,2012 年招生 101999 人,2013 年招生 100988 人,2014 年招生 108690 人,均在 10 万人以上。从招生人数可见 2013 年比 2012 年减少 1011 人;2014年比 2013 年增加 7702 人。对 31 所交通高职高专院校的 2013 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就业 18 率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