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1.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音乐史 声乐本科二班 王晓娟 一概念 (1)音乐:是一种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乃至理性思索的艺术门类。(2)起源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抑扬说模仿自然说远古的巫术活动说 劳动起源说 信号说 二原始音乐(一)内容 (1)劳动生产,水旱,战争,宗教 A:八阙反映原始农牧民生活 B:大夏反映大禹治水 C:大武反映武王伐纣 D:蜡祭反映古代祭祀歌(二)形式(1)乐舞形式:诗,歌,舞(2)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规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社成员集体创作,音乐尚无阶级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组
2、织生产劳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两种,诗,歌,舞融合的乐舞形成居主要地位。三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是(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掘出五音孔,六音孔,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 20 余之。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的简单指法,可以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第二章 夏 商 注:夏:(公元前 207年)禹:“禅让制”一概述 第一个音乐工作者(女)巫 男的叫觋(XI)二残存的诗歌 夏连山 商归藏 周周易 (第一部哲学性著作)三奴隶主对音乐的应用(1)神权的统治 卜辞: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2)夸耀性武功 商大汗 huo 周大武 (3)享乐 四“巫”出现的意义 巫: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3、的利益家和艺术家。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乐器和乐律 一概述 (1)乐器:钟 磐 (2)乐律:各乐器有共同的音高 有觉对的音高感 乐器发展纯四度,大小三度,大小二度(证明原始音节行成了)(3)半音程的出现:已具备了发明十二律的条件。二意义 它标志着商代对音律的认识和器乐制造的新水平,标志着我国艺术已从原始艺术进入成熟的艺术阶级 第三章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221)第一节 一概述 (1)社会制度变更 西周(前 11 世纪,镐京)东京(前 770年 洛邑)(2)礼乐制度 (3)百家争鸣 描写“韩娥”的一句话
4、:“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她的歌声)描写“秦青”的一句话:“声振树林,响遏飞云”。二雅乐的概述及性质 (1)雅乐:指效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2)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人民的威慑(she)力量。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一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悬),诸候轩县,大夫判县,士特县 歌舞队:八佾,六佾,四佾,二佾 二音乐教育和音乐机构: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1)“大司乐”1 行政管理职能 2 教
5、育 3 表演 注:学习内容:1 音乐美学理论 2 歌唱艺术 3 舞蹈艺术 第三节 乐舞与歌唱 歌唱理论 一歌舞 (1)六代乐舞 (2)小舞 (3)散乐,夷乐 (4)四夷之乐 (5)宗教性歌舞 二六代乐舞 1 六代乐舞,亦简称为“六乐”或“六舞”。它们都是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的作品,现分述于下:(1)相传,黄帝时的乐舞叫做云门大卷 quan或简称云门。(2)相传,唐绕时的乐舞称作大咸或称咸池 (3)虞舜(yushun)时的乐舞音召最为著作,庄子天下篇说:“舜有大音召。”(4)夏禹时的乐舞称做大夏 (5)商汤的乐舞称做大濩 huo (6)周武王的乐舞成为大武 三歌唱 诗经 楚辞 成相篇 (可诵,可歌
6、,可奏,可舞)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一八音类分法 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 意义: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二古琴曲 高山流水 (流水)讲 朱自清和于伯雅觅知音的故事 三曾侯乙墓的乐器群 编钟 65个,编磐 32个,十弦琴 1件,五弦琴 1件 二十五弦琴 12件,鼓 4件,篪 2件,排箫 2件 笙 6件 四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青铜铸造工艺和音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 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 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理了
7、”音乐理论与实践关系,标志着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第五节 古乐理 乐律学概念的形成 一概念: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率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计算的。(损:减 益:加)(名称)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二给半音叫做十二律。十 黄 大 太 夹 姑 仲 应 无 南 夷 林 蕤 二 xian yi 律 钟 吕 簇 钟 冼 吕 钟 射 吕 则 钟 宾(黄钟:宫音 太簇:商音 姑冼:角音 南吕:羽音)第一六 音乐思想 一人物 倡乐派的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非乐派的人物:墨子,老子,庄子 二百家争鸣的意义:学术文化空前繁荣 光辉灿烂的一页 重要历史地位 深刻影响 重要遗产
8、第四章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 220年)第一节 概述 秦统一中国,汉承秦制,发展封建制。第二节 乐府定义 职能 作用 一概念 (1)“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职能 (2)乐府的最高领导人:李延年 第三节 鼓吹 一概念 “北狄乐”:指古代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 “鼓吹乐”:指是以吉乐器和吹乐器的演奏为主的一种音乐 二分类 鼓吹乐:鼓吹 横吹 短箫铙歌 箫鼓 第四节 相和歌 一 相和歌的定义:是对原始民歌和对两汉,魏晋时北方的民间歌曲艺术后经加工后形成的总称。二 相和歌的分类:徒歌 但歌 相和歌 三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四
9、 相和大曲:对两汉,魏晋时北方的民间音乐作艺术的加工后形成的歌舞大曲的总称。五 相和歌的结构:艳 解 趋 乱 六 相和三调:平调 清调 瑟调 第五节 百戏中的乐舞 一百戏: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包括角抵,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第六节 乐器的发展 一乐器:排箫,笛,羌笛,茄,角,筑,箜篌,琵琶,琴 二琴曲介绍:广陵散 汉末出现,作者 (嵇 ji 康)广陵散还有两个名为广陵止息和聂政刺韩王 作者嵇康有写:“声无痕乐论”“秦客”与“东野主人的 1 次对话。第七节 音乐理论的成就 一鼓谱 二声曲折:本义为汉代歌诗“音韵吟咏谱,引义为汉代歌诗”歌唱旋律谱。三京房六十律:京房变律的生津法是自十二正
10、率的最后一律,“仲吕”起,继续采用三损益法产生第十三律“执始”用词一方法产生各律至第六十律,“南事”止借其中第五十四律“色育”只比出发律黄钟高出 3.61音分,解决了“色育”均七音在听觉上合于黄钟均七音的旋宫难题。四董仲舒的儒家美学理论:他对音乐的理论,归纳起来是音乐为统治者服务,统治者要他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创作音乐。五刘安:他提倡音乐应该真实的反应人民的思想感情。第五章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公元 220589)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一歌舞伎乐 二乐器 乐曲 第三节 音乐思想 三上党八音会(打击乐有八种)第四节 清商乐 一清商乐:中国东晋南北朝间(317-589)承袭汉诸曲,吸
11、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的场合,也用于官廷元旦朝会,宴(乡食)祭神等活动。(1)北方的音乐叫中原旧曲(2)南方的音乐叫吴歌,西曲 第五节 古琴音乐 酒狂李祥霆演奏版 相传为邧籍所做,并采用三拍子体系,连续大跳与低音,长音的出现,增加音乐的不稳定感。碣石调,幽兰 因为;(中国古代琴曲,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现存于文字谱上的唯一所见乐谱,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4-590)。此曲中已出现散音,按音的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它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徵位上的按音和泛音,这说明至少在第六世纪以前,古琴
12、已正式应用了纯律音阶 第六节 歌舞戏 一定义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乐器伴奏的戏曲雏形,形成与现代的白戏有直接渊源。二特点;(1)早期男扮女装 (2)帮腔伴唱 三代表曲目;(大面)(代面)(钵头)(踏谣娘)第七节 乐器 一打击类;锣,钹,鼓类乐器 二琵琶类;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第八节 乐律学成果 一 何承天的新律(三分损益均差律)(世界上最早关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已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的一大贡献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 581960)一隋唐五代的明间音
13、乐(1)唐大曲:燕乐,大曲是一种综合的器乐,歌唱,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2)结构 A 散曲;是由没有节拍的器乐演奏 B 中序;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多为抒情慢板 C 破:可以当做高潮段落理解,这时歌舞并举,而以舞蹈为主 二最有代表性的唐代大曲就是经曲玄宗改编的霓裳 元歌-霓裳羽衣曲 1.著名 唐代大曲数量很多,仅仅留下曲名的就有 60 多个,著名的有凉川 甘川 剑器 绿腰 薄媚 春莺啭 雨霖铃等 2.九部乐:清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礼毕,文康乐 唐初,在隋九部乐为十部乐 燕乐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三唐代
14、大曲兴盛的原因:(1)唐朝历代同住者都非常重视大曲(2)各族音乐的融合为大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东汉以来,随着正统经学崩溃和道教,佛教,日益昌盛,唐代统治者实行了佛,道,儒,三教并重的方针,并以佛,道两教更为重要,形成唐代中国文化的两大教派 第二节 燕乐体系 一雅乐形成于周朝时期 1.宴乐:王子和诸侯在宴请宾客时用的音乐(1)多部伎音乐,隋唐时期(2)坐部伎和立部伎,两种音乐的表演形式产生于唐代宫廷音乐(宴乐)第三节 明间俗乐的发展 一曲子,变文以及散乐是这一时期明间俗乐的主要品种 变文;(1)唐代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演唱形式(2)讲说佛教故事宣传因果报应的佛教讲义 第四节 音乐理论 一八
15、十四调理论(万保长)1.在我国的宫调理论种,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以构成七种调式,这样共得八十四调 燕乐二十八调 A:根据上述八十四调理论,唐代诗歌的音调以琵琶定声,琵琶只有四根弦,今属,宫,商,角,徵,羽(称四调)每弦七个曲调(称“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共四声二十八调称为燕乐二十八调 第五节 记谱法(1)文字谱(2)减字谱 1.减字谱就是把文字谱中所使用的指法艺术语,简化成汉字偏旁组合的琴用指法谱(3)工尺谱 1.工尺谱是以汉字记写音乐谱号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法,这种乐谱随着音乐的发展与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具体运用在其音高,节奏,调名等符号的记写方法上也有所改变。(
16、4)工尺谱;上,尺,工,凡,六,五,乙 (5)敦煌琵琶谱(6)舞谱 第六节 音乐机构 一(1)属政府,太常寺 A:大乐署;主管对于艺人的训练考核 B: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乃是卤薄与军乐 二(2)隶属宫廷 A:教坊;专习歌舞,器乐处于从属地位 B:梨园;专习法曲,专搞乐器的组织 三大曲与法曲的区别和联系(1)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曲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器,是相和大曲的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2)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与佛教,道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演出(3)大曲,法曲是唐宋大型歌舞曲 第七章
17、宋元时期 (公元 960-公元 1368年)一市民音乐活动中心;瓦子,勾栏(1)瓦子;又称瓦舍,瓦肆,是城镇中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的集中地(2)勾栏;则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乐棚为名 第三节 宋代曲子和元代散曲 一概念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歌曲部分呈曲子词简称词音乐部分称曲子或词调 二制作方法(1)依乐填词(减字偷声摊破犯调)(2)自度曲 三代表人物及音乐作品 1.姜 和他的音乐作品 2,姜(1155-1221)南宋著名音乐家和词人,字荛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 古怨 扬州慢 杏花天影 四曲子的体裁形式 1
18、.令;一般指较为短小的曲牌 2.慢;指较为长大切委婉抒情的曲牌 3.引,近,序,歌头等都是大曲中的某一部分,这类曲牌都是由大曲发展而来的 4.根据表演方式,音乐风格和题材的不同各有其名称,小唱,吟叫(叫声)嘌唱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 一唱赚 唱赚 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 缠达两种曲式 二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的名,它是用词,词调,重演唱多变,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三诸宫调 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 梁艺人孔三传于 神宗(公元 1068-1085年)年间所创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发展 一我
19、国戏曲音乐源起简述 宋杂剧 一宋杂剧演出包括三部分 1 先演艳段做的是;寻常熟事 2 演正杂剧这部可能是歌,舞,戏三者结合的戏曲形式搬演 3 演滑稽戏性质的散段或叫杂扮 商戏 一南戏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 1119-1125年)浙东永嘉一代的民歌,曲子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进一步吸收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偛科打浑等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元杂剧 一杂剧的三个阶段;南戏,元杂剧,宋杂剧。1.元杂剧:是我国较早的戏曲形式,因盛行于元代,故称之为 元杂剧也称之为元曲元杂剧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剧,所用音乐称之为北曲剧词。音乐结构十分严谨,一本戏通常分为四
20、折,外加 子 二元杂剧著名的作家-关王马白 三优秀作品:1.关汉卿的窦娥冤 望江亭 救风尘 2.王实莆西厢记 3.马致远汉宫秋 4.白朴墙头马上等 第六节 乐器和器乐 一弓弦乐器的产生 (嵇琴 赛马)奚琴 马尾胡琴 二 十面 三 楚汉 描写公元前 206-202年汉字组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中原领权而爆发的楚汉相争这一历史事件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四琵琶曲海青与十面 五 海青 全称叫海青拿天鹅亦称拿鹅是一首反应我国少数民族人、明进行狩猎生活的琵琶套曲,也是我们目前所见琵琶曲中最早的一曲 A :潇湘水云是郭 的代表作 B:郭 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著名琴房,开启浙派琴家风格的一代大师 第七章 明
21、清时期 (公元 1368-公元 1911)一戏曲音乐的发展 1.明代的“四大声腔”尤为突出-浙江一带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戈阳腔”和江苏的“昆山腔”。A,海盐腔源于浙江的海盐 B,余姚腔源于浙江的姚腔 C,戈阳腔源于江西的戈阳 D,昆山腔源于江苏的昆山 二京剧的产生与发展:道光年间,许多湖北艺人相继入京,这些艺人加入“徽班”演唱,这两种戏曲在长期互相交流中,逐渐融合,并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基础,又不断吸收“京腔”,“昆腔”,“秦腔”以及其它地方小戏,民间乐曲,曲调和其表演方法,形成了以“皮簧腔”为主要腔调并且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新剧种-“京剧”。第二节 民间歌舞 说
22、唱音乐 一丝竹乐 “丝竹乐”有两种,一种叫“江南丝竹”,一种叫“广东丝竹”(亦称“广东音乐”)第三节 器乐艺术的发展 一鼓吹乐第八章音响,醉翁子,北京的鼓吹乐在“明代”二江南八大套曲:中花六 慢六板 欢乐歌 云庆 老三六 慢三六 四合如意 天街又被称为“江南丝竹”八大套曲。三 线索备考(著名的原因)是我国第一部器乐弦奏曲 四 合欢令 将军令 十六板 琴音板 清音串 平韵母 月儿高 琴音月几 普庵咒 海青 阳关三叠 松青夜游 舞名马 五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 第四节 音乐理论 一 溪山琴况 1.明末清初的著名琴家徐上瀛 ying所著,是全面且系统的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专著。-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A:朱载堉白的十二平均律 B:也叫“十二等程律”朱载堉在其律历融通种把这种生律法的数理原则称作“新法密律”(1581年序言),“新法密率”就是用“等比级数(也叫几何级数)来平均划分音律,这就是平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