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及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及思考.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及思考 摘要:传统高中语文阅读通常是对文章的碎片化阅读,这不利于学生整体文章内容的把控。基于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在高中语文阅读中要引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在分析了其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义基础上,指出在具体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五何”导学法,通过“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五个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对于著作的内容有大概的认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在具体的章节阅读前,可以引入影视资料作为辅助材料,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思考。此外,还要注重基于阅读的写作锻炼环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2、关键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 引言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通常是摘取文章中的部分章节,对其内容进行语言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却容易使学生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所偏颇,不够全面。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在高中语文阅读中要引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在对整本书的内容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进行具体地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是基于学生对于书的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基础上的文章内容分析。相对于片段阅读而言,整本书阅读内容更加丰
3、富,需要的时间更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阅读策略的合理运用,以提高阅读效率。一、乡土中国简介 乡土中国一书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深入中国乡村考察之后,运用朴实的故事创作的纪实类文章。乡土中国一书创作于 1940 年,该书总共有字数约 7 万字,分为十四个章节,主要写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四十年代的中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作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把视角放在中国乡村社会学特点分析上,本书主要关注于什么是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特点?乡土社会的内容?并且从等级性、血缘性和严格性等角度阐述了当时中国乡土的社会特点。同时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例子向我们阐述了乡土地缘、家族
4、本位、乡土秩序、私人道德维系等乡土内涵。由于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在内容上缺少小说丰富的故事情节,很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内容上出现了较多的社会学专有名词,由于学生很多没有相关学习基础,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涵义,致使其在阅读中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在阅读环节中老师一定要注重适当的阅读方法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著作的内容。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策略(一)构建导读框架,提高阅读质量 相对于高中阶段其他阅读材料而言,乡土中国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篇幅较很长,涉及的故事情节与故事人物众多。为了提高阅读质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实现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提高学生对于上世纪
5、四十年代中国乡土的了解程度,语文老师要注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导”的环节,构建阅读框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本文尝试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环节引入“五何设计法”。“五何设计法”最开始是应用于计算机教育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五何设计法”主要是指“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五个问题构成,这五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通过五个问题框架可以实现对整个著作内容的了解。是何:“是何”主要讨论了问题的“什么时候”、“是什么”、“什么地方”等基本因素,一般情况下是学习知识的基础部分。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老师可以基于这些要素和乡
6、土中国的关键问题,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有哪些内容?乡土中国有什么特点?通过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为阅读搭了基础的框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则是对框架的填充。为何:“为何”则侧重要讨论问题“为什么”的部分,主要指事物存在的原因、目的等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一部分问题的连接,可以实现深挖事物表面背后原因的作用,使事物存在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高中阅读中引入乡土中国整体阅读”“为什么乡土地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发问,可以让学生思考乡土中国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和该著作对学生教学的意义,让学生通
7、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思考中国社会的变迁,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发展历程 如何:通常是指以“如何”引导的一系列问题,通常是指事物演变过程涉及到的一些方法和路径等。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所涉及的问题是“私人道德关系是如何维系?”和“乡土社会对中国法律有怎么样的影响?”“人治与法治是什么关系?”。基于该问题学生可能延伸出中国农村道德、法律管控等现实问题,通过该问题引导使学更加准确把握乡土中国的内容,对朴实语言所描述的故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若何:通常是以“如果”为引导的,指的是事件发生过程中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革时,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这类问题通常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和了解为基
8、础,通过这类问题可以对事物的本质或者根本性影响因素有更加仔细地认知,此类问题对有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利益秩序,中国农村该如何进行管理?”和“如果男女之间没有区别,中国的社会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男女有别”的内涵,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由何:通常是以“由何”为引导的,指的是事件发生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依赖与从属,通常与其他四个问题混合提问。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是“整个著作与所涉及的乡土中国内容是否
9、还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农村”“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乡土中国的特点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个人、历史之间的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会让学生对著作整体内容有个大概的认知,会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容易让学生对书本的中心思想有更加准确的把控和理解。(二)利用故事与影视资料结合,深化阅读内容 当今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影视资料可以作为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堂上的一种辅助材料,通过这种辅助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乡土中国内在涵义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10、阅读主动性。同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此外,通过影视资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中一些人物的情感和一些场景,这与传统的学生自己阅读方式相比,使整个著作内容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也变得更加形象。乡土中国中有章节涉及到“农村道德”和“人治与法治”,在阅读该章节之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农村人员之间紧密的联系,“人治与法治”之间难以平衡的关系,可以播放电影秋菊打官司作为课堂导入,在秋菊打官司中虽然秋菊的丈夫蒙冤,但是其却不希望打官司,秋菊为了帮助丈夫四处找人打官司,却最终没有得到“一个说法”。最后不得不找到律师,律师却说“法律”最终会给
11、秋菊个合理的说法,法律给秋菊的说法是不是秋菊想要的?与她内心的想法是否一致?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治与法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播放完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讲一讲身边相关法律走向完善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反思,与著作中的内容相呼应,从而提高对于著作的理解程度,更加明白中国乡土的内涵和特点,进而对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中国法制的变迁有足够的深入的了解。除影视资料外,老师还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将一些关键的节点、人物、时间与事件等制作成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的内容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整体文章内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避免粗糙阅读的情况。(三)读写
12、结合方式,提高阅读应用能力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之间具有相互的内在联系,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基础素材和丰富的知识量,写作则是对阅读内容的应用。读写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外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人物情感表达方式等运用到写作过程,使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当学生阅读名著内容能够在实际写作学习中得到应用,对其自主阅读习惯培养可以达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帮助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完乡土中国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模拟书本中纪实的写作手法,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写出自己的所看与所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大脑,发散学生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写作锻炼
13、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文章内容进行升华,发挥乡土中国阅读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作用。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乡村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应用能力提升环节,老师可以根据乡土中国中某一特定的内容,如男女有别,展开深入地讲解与探讨,借此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变化,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有更清晰地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中生正面临着考大学的关键节点,对祖国的热爱可以帮助其在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时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三、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对外界
14、事物的认知能力。著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高中阅读教学方式,通过相关名著阅读,让学生发现文字之美,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归纳等抽象性的思维能力,同时阅读量的提高,为学生作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为写作能力。名著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化瑰宝,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结晶。通过对整本书阅读和研讨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历史、观察世界、丰富情感。另外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提高其名著阅读质量,避免粗糙式阅读,应注重名著阅读导学环节设置,通过高效、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生自主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徜徉在名著的海洋中,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大脑。参考文献:1丘明盛.扎根文本,以问
15、促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行与思J.语文月刊,2020(08):34-36.2寇永升.学术著作与文化论著“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推进与反思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文月刊,2020(01):32-34.3石骏.回眸乡土知来处乡土中国阅读与研讨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9(Z1):149-150.4寇永升.学术著作与文化论著“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推进与反思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文月刊,2020(01):32-34.5曾冠霖.概念与结构共析 思维与文化同承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设计与实施 J.中学语文,2018(25):72-76.6陈雪.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