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949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上.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上)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原因 (1)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2、具体原因:(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 年 10 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 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 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

2、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特点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 年)3、破坏性特别大 1、加深了资本主义 (1)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各国的社会危机 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影响 (2)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 2、加剧了世界 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局势的紧张 日趋尖锐(2)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1)胡佛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劳资 1、美 双方和政府“自愿合作政策”,坚决反对政 各国应付危机的对策: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 (2)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

3、对经济的干预 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历史原因:(1)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2)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原因: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3、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1、时间:1933年初,建立:2、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 大危机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 2 3、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1)一

4、党独裁统治(2)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 1、政治 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3)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内外政策 2、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4、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5、文教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1、历史原因(1)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2)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2、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5、原因 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 建立强权政治。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1、时间:1936年 建立 2、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3、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内外政策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3、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1、20 世纪 30 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试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在凡尔赛

6、华盛顿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由于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受到华盛顿会议的压制。因此,德国有复仇情绪,日本有不满情绪,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又不想破坏现存秩序。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而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德日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一战”之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由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的严重性,德日大大超过美国;同时,德国纳粹党已羽毛丰满,日本军部成为法西斯

7、势力的大本营,德日比美国更具备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土壤。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素质不同,所起的个人作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美国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扩大,美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2、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

8、束缚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 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第二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目的: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抢占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非洲,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法西斯侵入西班牙 表现:在亚洲,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在欧洲,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不久割占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 影响:斯洛伐克 1、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 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2、时间:193

9、5年1936年 3、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 4、失败原因: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西班牙人民阵线 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 1、背景:击法西斯势力。(2)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3)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 2、时间:1936年1939年 3、各方政策和态度(1)英、法等“不干涉政策”,(2)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4 结果:共和国政

10、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5、败因:内:力量有限 外:西方绥靖政策 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 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1、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背景:实力大增 2、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原因: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结盟招牌:“反共”(利用与苏联的矛盾欺骗英法美等国)过程: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

11、集团。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亚非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 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 的战争 4 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第三课 走向世界大战 1、一战后,英法等国实力相对下降,存在畏战情绪 2、英法美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无暇顾及 原因:3、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想泛滥 4、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仇视和对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蔑视 5、他们是“凡华体系”的得利者,不想破坏现状 6、受到希特勒等人制造了一种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 7、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一定负罪感 目的:,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 祸水东引 实质:自私自利,

12、姑息养奸(利己主义)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1、对 1931 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2、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3、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世 表现:4、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 1935 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5、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为何这样说)6、二战爆发后,进行奇怪战争 1、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

13、了日本的殖民地 2、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 1、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族利益为借口,提出要求割 原因:占与德相邻,经济发达,战略地位重要的苏台德地区 2、英法想避免战争,企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祸水东引 时间:1938 年 9 月,参与者: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地点:德国的慕尼黑城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14、。1、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使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 影响: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3、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于 1939 年 8 月,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 5 4、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实质: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牺牲弱小国家,将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原因:1、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 2、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集体安全落空 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 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

15、之忧 时间:1939年 8 月,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使其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1、苏联:(2)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换取了自己暂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影响:(3)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苏联,使其未作充分的战前准备,2、德: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四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 年 9 月)2、“奇怪战争”英、法对德宣战后,却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战争”。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 法西斯德国发动突袭: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 3

16、、波兰速亡原因: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布署失当并依赖英法 英法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军奋战 苏联趁火打劫,建立东方战线,入侵波兰 4、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作为缓冲地带 5、德军西线进攻发动北欧和西欧战役:1940 年 4、5 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表、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6、敦刻尔克撤退:1940 年 5 月底 6 月初。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英法军队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7、“法兰西战役”法国败降(1940 年 6 月)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自身士气低落,自食其果;军事回想落后对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对德进攻方向判断

17、失误;统 因:治集团的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 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出其不意;单线作战 意大利趁火打劫 8、不列颠之战(1940 年 7 月10 月)主要是空战,最终粉碎了德国的阴谋,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使其侵略计划首次受挫。英丘吉尔政府抵抗政策坚决;军民英勇抗战,士气高昂;军事设施先进;因:本土作战,岛国易守难攻;德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9、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 年夏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年底 英军在东非展开反击,1941 年埃塞俄比亚复国。后意军投降。北非意军也屡遭失败,后德派隆美尔相援,打退英国,双方在沙漠展开拉锯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初期阶段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