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真题无答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936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真题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真题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真题无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真题无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总分 100,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 1997 年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则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我国公民甲在德国旅游时,盗窃了我国公民乙一部价值 1 万元的照相机。对甲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A.属地原则 B.保护原则 C.属人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3.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 329 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 B.文理解释 C.目的解释 D.扩大解释 4.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

2、原则的是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 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这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公平原则 6.我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又聋又哑的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自首、立功的人从宽处理。这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

3、原则 D.公平原则 7.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国领域外犯中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中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8.关于刑法解释,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 116 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D.刑法第 65 条规定,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 356 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

4、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 356 条 9.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第句正确,第句错误 B.第句正确,第句错误 C.第句正确,第句错误 D.第句正确,第句错误 10.刑法第 13 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

5、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11.警察甲因公民吴某举报自己受贿而怀恨在心,遂用他人手机向某军官发了一条短信,捏造吴某与其妻子同居。该军官信任自己的妻子,未予理睬。甲的行为 A.构成诽谤罪 B.构成诬告陷害罪 C.构成报复陷害罪 D.不构成犯罪 12.我国刑法第 13 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

6、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这种对犯罪的定义属于 A.形式定义 B.实质定义 C.形式与实质结合的定义 D.形式定义或实质定义 13.犯罪的实质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严重的违法性 C.严重的可惩罚性 D.严重的道德缺失性 14.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A.对象认识错误 B.法律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15.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合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7、16.下列犯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的是 A.重婚罪 B.遗弃罪 C.绑架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17.甲在乡村公路上高速驾驶拖拉机,因视线不好将一拴在路边的耕牛撞死。对甲的行为 A.不应认定为犯罪 B.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D.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8.甲(15 周岁)拐骗一名男孩,准备将其出卖,后因小孩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 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拐卖儿童罪 C.故意伤害罪 D.非法拘禁罪 19.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对甲 A.不追究刑事责任 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

8、.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20.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是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较轻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属于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21.我国刑法分则,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这主要是按照 A.同类客体标准 B.一般客体标准 C.直接客体标准 D.国家利益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刑法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行刑法是 1997 年制定的 B.关于

9、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附属刑法 C.广义的刑法包含一切形式的刑法,而狭义的刑法仅特指刑法典 D.票据法中规定的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法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公平原则 3.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4.下列选项中,符合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规定的有 A.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C.未成年人犯罪都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未成年人犯罪的可适用死刑缓期二

10、年执行 5.下列关于犯罪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有 A.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必备要件 B.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 C.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 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或规格 6.犯罪构成对定罪量刑的法律准绳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 A.成立犯罪的标准 B.成立一罪还是数罪的标准 C.区别此种犯罪与彼种犯罪的标准 D.通过确定是否犯罪、一罪与数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为正确量刑提供根据 7.下列关于危害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诈骗个体经营户乙的大量钱财,乙因而自杀身亡,乙的财产损失是诈骗行为的直接结果,而乙自杀身亡则是诈骗行为的间接结果 B.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发

11、生死亡结果才能构成该罪 C.故意杀人罪发生了死亡结果才认为既遂 D.刑法有些条文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发生了某种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加重其法定刑 8.在现实生活中,故意犯罪大多数是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为数不多,它主要包括 A.为实现某个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发生 B.为实现某个非犯罪的意图或目的,而放任犯罪结果发生 C.突发性故意犯罪,不计后果,放任结果发生 D.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某地农村,电影放映员某甲和车夫某乙从县城取来电影胶片后,两人一同将胶片搬进屋内,顺手放在火炉边,把胶片当凳子坐着烤火。

12、不久,两人都离去。后来,胶片被炉火烤燃,发生火灾。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电影放映员知道胶片具有易燃性,因此应当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火炉边可能引起火灾,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以致胶片被烤燃引起火灾,说明他具有过失 B.车夫没有胶片易燃性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也不应当要求他具有这种知识,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因此车夫对发生火灾没有过失,对他而言,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 D.本案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10.甲窃取了乙的提包,发现提包里面还有一支手枪。对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有 A.甲窃取提包通常只有盗窃普通财物的故意,而事实上发生了窃取枪支的结果 B.甲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枪支罪 D.甲构成盗窃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 三、简答题 1.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2.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3.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系。4.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5.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四、法条分析题 刑法第 3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请分析:1.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