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907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在戏曲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戏曲早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当中的一块瑰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喜爱传统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像昆曲这类原本只限于高雅之人吟唱的剧种更是面临着推广普及的难题,许多地方剧种,特别是小剧种、稀有剧种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使戏曲重新焕发光辉?笔者将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这个问

2、题。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它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而这些艺术形式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表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美。在戏曲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单以中国五大戏曲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来看,它们的行头、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同样的标准对戏曲进行革新,但我们始终抱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使更多的人喜欢戏曲艺术。笔者认为,创新的主要思路有两个,一种是化整为零,即所谓的“始于离者”,另一种就是归零为整,即所谓

3、的“终于和”。2008 年 7 月 5 日,在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一套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充满时代气息的国粹新京剧专辑一推出,便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热情关注。这套专辑最大的特点是将传统经典的京剧唱腔、程式通过浓缩和改编,采用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和舞台包装展现出来。比如这张专辑将传统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改编成以音乐、歌舞与故事为中心的京剧歌舞戏,将楚霸王和虞姬的凄美故事浓缩在短短十分钟的独幕剧当中,让人耳目一新,在社会上得到了好评。与此同时,在青年人喜爱的流行音乐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传统戏曲的影子,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上,将戏曲音乐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的现象早在二十 世纪

4、 80 年代已有作曲家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姚明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戏曲韵味。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风”的盛行,一大批当红的歌手都将自己的作品与戏曲相融合,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比如北京一夜中使用旦角和老生两种唱腔,歌曲中陈升所谓老生的唱腔已经是地道的有些嘶哑的通俗唱法,这首歌曲后经信儿乐团用摇滚风格重新演绎。新贵妃醉酒由李玉刚使用旦角唱腔演绎,副歌部分使用京剧音乐素材创作,京味十足。这些有着中国戏流行歌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传唱,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上了戏曲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是人们转变思路,不再如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一招一式都要

5、学的有模有样,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在现代艺术中运用古老的戏曲文化符号,从而将戏曲推广普及,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了解戏曲,喜爱戏曲。另一方面,在一些经典的传统剧目或者濒危剧种的保护上,人们往往采用重新编排等手段整体传承。作为昆曲经典剧目之一的 牡丹亭,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因产生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剧又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以及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昆曲在古时被视为文人雅趣的典范,多传唱于高雅之士之中,很难得到推广和普及,因此也面临着传

6、承的危机。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毕竟迥异于明清时代,由白先勇等人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尽量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同时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在演员的选择方面,青春版牡丹亭大胆启用新人,由苏州昆剧院的两位年轻演员担纲主演,一方面他们继承了昆曲表演艺术中最正宗、最正统、最正派的格调,另一方面以其青春靓丽的形象博得了青年观众的喜爱。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将中国戏曲的特点概括为“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不

7、同的是,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现形式,自然离不开舞台的支撑。传统戏曲没有纷繁复杂的舞台布置,大多采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表演时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在舞台创新方面,必须把握住传统戏曲舞台中最精髓的美学特征,即“虚拟性”,这是新的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戏曲舞台对于布景的运用有很长的历史 近年来又发展了许多新鲜的内容,在使用上也更加灵活多样。传统戏曲是用“守旧”、砌末作

8、为布景,所以有些人反对戏曲特别是京剧用布景。但笔者认为,在戏曲的创新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布景,可以把每个场景的环境、气氛、情调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比如在白蛇传中,有仙境、寺庙、人间等不同场次,在仙境里要强调寂静的意境,以烘托白素贞不甘仙山寂寞,下山追求自由、爱情和人间欢乐的心情;寺庙主要是法海的形象烘托,所以要阴森、压抑;而人间的环境(如游湖、结亲、白许住宅等)则要强调美好、明朗和温暖,这样才能和仙境、寺庙的寂静、阴森的气氛形成对比,这些布景形象语言的鲜明性和强烈对比,不完全是虚拟动作所能表现的。而现如今,戏曲舞台创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手段来布景,例如秦腔梦回长安利用电子屏幕环

9、绕舞台后壁和两侧,电子屏幕随着戏曲的发展变幻出不同的背景,时而星际辽阔,时而花开灿烂,给人十分震撼的视觉体验,对提升整出戏曲的表现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戏曲舞台在服装、灯光、化妆、音效等其他方面与传统戏曲舞台相比也有很大的创新,这一切都增强了戏曲的视觉表现力,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审美方式来传播古老的戏曲艺术。3.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传统戏曲饱含着一种古典而优雅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凝聚在和谐、典雅而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这些典雅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悠长的唱调、舒缓的节奏和程式化的表演。与过去传统戏曲单纯在戏台上或者剧场里演出相比

10、,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传统戏曲剧种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固有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最终在完成传统戏曲向电视戏曲转变的同时,使畅舒人生、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蜕变成了以娱乐消费为主旨的符号元素。通过电视这一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呈现出来的戏曲,可名之日电视戏曲,梨园春即电视戏曲的杰出代表。梨园春 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 1994 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1999 年 3 全面改版后的栏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处于低潮的环境中,经过不断论证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尤其是戏迷擂台赛的设置,充

11、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收视率不断攀升。笔者将梨园春能够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两点。首先,借助电视媒体,使得戏曲的视觉效果得到优化。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声音是一场戏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甚至我们仅凭声音元素就可以欣赏戏曲,比如通过广播或者唱片。但是在电视戏曲中,演员的道具布景、舞台化妆、着装等,都按照视觉优化原则展现出来,观众从电视荧幕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剧场更加清晰的视觉画面,即使是一位不懂戏曲唱法、腔调和声音内容的观众也可以仅凭这些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观感。电视传媒对戏曲的介入,使图像获得了比声音更加优先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现代电视技术条件下,通过声光电的运用,尽可能地

12、创造出一种比现场舞台表演更加动人的视觉效果。电视利用自身作为现代传媒的优势,对戏曲的舞台形象进行摄像、录音、剪辑、特写等处理,尤其在光、色、型等方面追求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舞美效果,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极大观赏性和视觉价值电视戏曲形象。现在的梨园春节目,已经举办得类似于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文艺晚会,视觉画面美轮美奂舞台灯光闪烁迷离,演员化妆精妙绝伦,舞台造型叹为观止。其次,曾强互动,提升大众参与意识。传统戏曲在传承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众参与度低,特别是在青年人中普及率不高,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而传统戏曲要想发展和创新,毋庸置疑必须由很多戏迷和观众参与其中。梨园春的王牌策略 “戏迷擂台赛”即

13、是如此。戏迷擂台赛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戏曲文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具有全民选秀的性质,在这个由古典装扮的现代选秀场中,观众也参与到演员的展演活动中来,做双向互动的游戏,其结果是创造出一片大众狂欢的欢乐海洋;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欢乐的海洋中,有的戏迷成为“擂主”,一夜成名,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一路追随他的成功,分享他的喜悦,从而使自己成名的欲望得到幻想式的满足。不可否认物质诱惑能够激发观众参与的热情 但纯粹的物质刺激很难培养出真正德艺双馨的曲艺巨擘。同时,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传统戏曲的创新和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传统戏曲文化借助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将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同现实世界

14、联系起来,呈现出一种网上与网下的相互交织互动,从而使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展。首先,互联网为传统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增加了传统戏曲的文化表现形式。互联网利用其多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将“现实”中的戏曲资源向网络媒介“迁徙”与整合,而这种资源整合的特点是减少了文化传播的成本,扩大了文化存在的形式,提高了文化交流的速度,增强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可能,提供了文化资源开发的手段。其次,将传统戏曲实现数字转化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戏曲文化资源重组与扬弃的过程,是一个整理,加工和选择的过程,这有利于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整合与创新。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的戏曲文化在精神层面上也被一定程度的改造

15、了,与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相融合,促进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创新。4.消费社会中的市场化运作。当代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特征渐趋明显、形态渐趋完善的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突出的文化表征。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法国思想家、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的鲍德里亚为我们构筑了一套基本的理论框架。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符号操纵行为展开的。他认为,消费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由符号编织起来的充满“意义”的社会,生产的社会已经被消费社会取代。当代社会的根本结构和基础已经从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这一时期的商品生产和消费,由物质性、功能性的使用价值开始转向了“符号价值”。人们对商品的

16、消费已不仅仅是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消费附着在商品上的某种象征和意义,对于“意义”的消费成为消费社会中消费行为的重要层面。青春版牡丹亭在两岸三地的轰动,为消费社会中传统戏曲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青春版牡丹亭的商业运作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的利用媒体宣传造势,运用新机制让昆剧多演出,常演出,演活昆剧,让昆剧的艺术生命在运动中得以张扬。剧组策划到美国的巡演,就是一次着名的造势宣传活动。为了使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成功,白先勇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运作,提前做好了广告宣传工作,发动主流社区的群众来关注昆曲演出。同时,青春版 牡丹亭主打青春牌,用年轻演员吸引年轻人,做一出为年轻观众制作的戏

17、,使观众不断层且呈年轻化。而且在各地巡演中,白先勇先生几乎亲自随行,所到之处事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事后讲座、探讨,尤其是和各高校青年学子直接对话。这种大力开展社会运作,利用名人效应把昆剧推向全国和海外舞台的是得青春版牡丹亭在市场化运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传统戏曲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可以让传统戏曲在市场这个大的舞台上重新焕发活力,也可以利用市场来扩充资金来源,反过来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戏曲的传承和保护,所以,市场化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契机。以上是笔者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剧种纷繁复杂,其发展创新的难度可想而知,而

18、发展创新也是传统戏曲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戏曲走到今天,每一次改变无不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每一个剧种都是在借鉴和吸收其他艺术样式的精华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要求所形成与发展的。在戏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避免简单化地理解戏曲程式的价值意义并以此画地为牢,真正深刻领悟其演剧观念中蕴涵着的美学原则,并在创作实践中尽力体现。二是设法超越仅表达“类型化人物在现实性戏剧情境中产生的日常的喜怒哀乐”和“仅对人物具体行为做的囿于道德伦理层面的价值评判”的局限,为传统戏曲的美学原则适当注入现代理性精神。对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