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赏析表现手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赏析表现手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散文阅读之赏析表现手法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2、(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教学要点 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鉴赏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散文作品的艺术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式有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等。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艺术技巧,从广义上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它包
3、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行文技巧、修辞手法等。一、怎样确定是赏析表现手法类题 题干示例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文章对的描写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方法”“技法
4、”“描写”“技巧”等字样(2)题干中如果有“描写”“描绘”等字样,可从描写技巧角度考虑;如果有“人称”“叙述”等字样,就要考虑表达方式;如果有“某段这样写的好处”等字样,就要考虑行文技巧 二、怎样解答赏析表现手法类题 荷塘月色一文第五、六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赏析。答案要点 第五段写荷塘月色,运用的艺术手法:1.修辞技巧,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赋予月光以质感。写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边的树连接在一起。2.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灌木黑影和杨柳倩影。3.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印象转化为听觉印象,把光影虽斑驳错杂却和谐美妙的韵味表现得生动具体 第六段写荷塘四周:1.描写:(1)描
5、写顺序,从里到外,写荷塘四周;由近及远,又由远回到荷塘。(2)描写角度,从视觉转为听觉,写蝉声蛙鸣。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热闹的声音烘托周围的静 答案启示 1.艺术手法是个泛称,思考的角度可以是修辞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2.赏析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语句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蹚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
6、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 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 2 200 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
7、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
8、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
9、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审题判断:题干“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表明答题时可以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考虑。借鉴思考:荷塘月色第五、六段的艺术技巧的解题思路。详解精析: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把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同时作者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又是托物言志;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将都江堰的科学建造方法与现代人为发展而破坏环境的做法相对比,表达自己的忧虑,作者由都江堰联想到文化、人生,
10、虚实结合。参考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对比,将都江堰的科学建造方法与现代人为发展而破坏环境的做法相对比;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技巧点拨 解答表现手法题需要注意两点:首先,需要掌握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手 法 内 涵 艺术效果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应的双方安 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 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象征 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可以使文章立
11、意高远,含蓄深刻;化抽象为 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由 眼前的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 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联想是想起 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 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抑扬结合 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 中的某一方面
12、,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 的。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刻画出人物 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特点,集中地揭示主旨 其次,运用答题思维模式: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 说出具体效果 三、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
13、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
14、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
15、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
16、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
17、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
18、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的水缸
19、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
20、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3.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B 2.D 3.内容上:第三段童话故事中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她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天上掉馅饼的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美味等,表明了贫困生活中的儿时作者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手法上:两段通过对比表现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发的想
21、象力,而这些好奇心与想象力也成就了物质匮乏时期的我与文学的联系。结构上:承接上文回忆童年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4.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