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习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067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4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习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国论》习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习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习题及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国论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暴露,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2、分析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思厥先祖父 :古今异义,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古今异义,古:以致,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 可谓智力 孤危:古今异义,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秦击赵者再:古今异义,古:两次;今:又一次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今异义,古

2、: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古今异义,古:不去;今:能力差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也:古今异义,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其实 百倍:古今异义,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明日割十城,然后 得一夕安寝:古今异义,古:这样以后;今:连词 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今异义,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动用法,使亏损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小则获邑,:形作名,小的地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作状,按道理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 是故

3、燕虽小国而后亡: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 以事秦之心:名作动,侍奉 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待 并力西向:名词作状语,向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 3、一词多义: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被 为国者:治理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被 以: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 秦以攻战之外,:介词,用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表结果 以地事秦,:介词,拿 洎牧以谗诛,:因为,介词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

4、,把 以事秦之心,:介词,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 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着 而:赂秦而力亏,:因而,连词 战败而亡,:因果连词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转折连词,但是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转折连词,但是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转折连词,却 二败而三胜。:并列连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连词,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转折连词,却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都是转折连词,可是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接连词 其:能守其土。:代词,代燕赵之君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代词,它,代赵国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代词,自己的 其势弱于秦,

5、:代词,代六国 之: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它,代土地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第一个“之”代词,代秦国;第二个“之”助词,的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的人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副词 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亲近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介词,跟,和 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先前,以前 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犹: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象 良将犹在:副词,还 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

6、,副词 始速祸焉:才,副词 终: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动词 兵:斯用兵之效也:军事行动,名词 非兵不利:兵器,名词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 得: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符合 4、文言句式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省略句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省略句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

7、)以予人:省略句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省略句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 二)理解性默写: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赵国灭亡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也;燕国灭亡的原因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其中描

8、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是又在六国下矣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_,非天下也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古人写文章爱

9、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 六国论 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三)重点句子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翻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翻译: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翻译: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

10、地,它的实际数目多到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翻译: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翻译:(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翻译: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翻译: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翻译: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守国

11、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翻译: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作战失败了而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翻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翻译:(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都咽不下去了。为国者无使为

12、积威之所劫哉!翻译: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翻译: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而沿袭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四)选择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弊在赂秦(lu)思厥先祖父(ju)抱薪救火(xn)B.暴霜露(bo)如弃草芥(ji)胜负之数(sh)C.燕赵之君(Yn)洎牧以谗诛(j)率赂秦耶(shui)D.为国者(wi)革灭殆尽(di)日削月割(xu)解析 A 项,“赂”应读“l”。B 项,“暴”应读“p”。D 项,“为”应读“wi”。答案 C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

13、项是()A.革灭殆尽(di)暴霜露(bo)B.思厥先祖父(ju)胜负之数(sh)C.弊在赂秦(l)为国者(wi)D.不得下咽(yn)洎牧以谗诛(z)答案:B 提示:A 项中“暴”读“p”;C 项中“为”读“wi”;D 项中“洎”读“j”。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答案:B 提示:B 项中“厌”应为“满足”。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

14、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联网 B.C.D.答案:C。提示:“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答案:B。提示:B 项为名词作状语,A、C、D 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6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

15、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B.C.D.答案:B。提示:被打破,被攻克;攻克;解除,破解;被攻占,被攻克;攻克,攻破。7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D。提示:A 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 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 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 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16、率赂秦耶(全都)固不在战矣(所以)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B.C.D.答案:A。提示: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答案:B。提示:A 项,表顺承/转折;C 项,因为/用;D 项,表列举/那么。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17、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D(“当”同“倘”,如果)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C(连词,表转折。A 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 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 介词,与,同/介词,从)12.下列对“以”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

18、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12 答案 C。解析介词,用、凭。连词,表承接关系,而。连词,表示目的,来。介词,拿,用。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B.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区别,分辨。D.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13.答案:C 解析 C 项,判:确定,断定。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B.子孙视之不甚惜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答案 B。解析 A 项,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B 项,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古今同义。C 项,颠

19、覆:灭亡。今义指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D 项,故事:先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15.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15.答案D解析联系下文的“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即可得出答案。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0、的道理。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醒。16.B(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17.对选文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损失。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D.这一段以骈文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为主,又杂以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17.答案 D。解析 D 项,以散句为主,杂以骈句

21、。五)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辨 奸 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哉?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

22、,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 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23、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选自嘉祐集笺注,有改动)注:忮(zh):嫉妒;忌恨。慝(t):邪恶。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润:滋润。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或许。C.身履夷、齐之行 履:实行。D.而济其未形之患 济:掩盖。答案 A。解析 A 项,润:潮湿。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乃不知有汉 B.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何厌之有 C.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吾尝跂而望矣 D.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未得与项羽相见 答案 D。解析 A 项,乃:副词,才/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竟然”。B 项

24、,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 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 项,与:介词,同,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结构谨严。首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次举史实以证其说;接着转入对“今有人”的批判,最后以希望作结。B.作者认为假如不是遇到愚蠢鄙陋的晋惠帝、唐德宗,王衍、卢杞的奸邪就不能得逞,山巨源、郭汾阳的预言,也未必会变为现实。C.作者认为“今有人”比王衍、卢杞的危害更大,因为“他”行事不近人情,但名声很大,一定会得到重用,这将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祸患。D.篇末引用孙子的话,表

25、明作者以善于识人者自许,并期望他在文中所抨击的人不被重用,从而使自己获得远见卓识的美名。答案 D。解析 D 项,依据原文中的意思,应是作者期望自己的预言错了,这个人不被重用。如果这个人被重用,将会给天下带来极大的祸患,而自己获得远见卓识的美名,那将是极大的悲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爱憎扰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啊。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虽然有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君主,喜欢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并且任用这个人的。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