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

上传人:无痕 文档编号:85898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4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第 I 卷一、1.【答案】D【解析】A.根据原文“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可知,“大型文艺晚会”缩小了范围;且“就是”说法过于绝对;B.根据原文“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可知,应该是“源于工业社会中的技术消费” ;C.根据原文“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知,不是“弥补主题不足”而是“预示主题贫乏” 。2.【答案】C【解析】 “段与两段形成递进关系”错。段明确艺术和技

2、术的关系,两段分别从古代和当下来说明人们对技术与艺术关系的看法。二者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3.【答案】A【解析】B.根据原文“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中的“可能”可知, “势必”说法过于绝对。C.根据原文“艺术更像是技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的“更像”可知, “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叙述事实化,不合文意;D.根据原文末句可知, “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说法过于绝对。二、4.【答案】D【解析】殷勤:恳切5.【答案】A【解析】均为副词,才;B.介词,用来/介词,以致;C 助词,的人/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D.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6.【答案】D【解析】

3、张冠李戴,根据“其后文正主持文教”可知,主持文教的是他的弟弟文正公朱珪。7.【答案】 (1)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 (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 (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的文章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8.【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2 / 49.【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

4、了词作的情感内涵。10.【答案】甲: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乙;芳与泽其杂糅兮沉吟至今各自东西南北流玉露凋伤枫树林唯见江心秋月白梦入芙蓉浦三、11.【答案】 (1)奋战抗争,欢快得意。(2)挑战凶险,超然生死。12.【答案】 (1)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人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2)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往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13.【答案】示例:(1)不可删。结构上,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段所强调敢

5、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2)可删。结构上,段首句可直接上承段,删去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意味蕴藉。14.【答案】示例:(1)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划独木舟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荡舟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2)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荡舟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就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单就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3)独木舟之道

6、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急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的勇气与豪情。(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独木舟小巧灵活,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达到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5)独木舟之道即传统之道,就是通过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当独木舟穿行于渐趋荒3 / 4僻的水道时,荡舟人与往昔旅者精神相通,感慨古老明智的生活传统的逝去,并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第卷四、15.【答案】B 【

7、解析】A.bi,sh/sh,dn;B.y,chn,zh;C.ln/lng,z,j;D.fi,tu,ro/no16.【答案】B【解析】A.切蹉切磋;C.雷震雨雷阵雨;D 克敌致胜克敌制胜。17.【答案】A【解析】A.弥足珍贵:形容更加值得珍爱、重视。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C.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D.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18.【答案】序 号修 改在“由”前加“是”后一组引号改为书名号删去“以上”“减少”改为“下降”19.【答案】示例: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 500 米,像一只巨碗

8、,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20.【答案】 (1)(2)示例: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五、21.【提示】本则材料取材于 2014 年 3 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一场口水战。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词都是宋丹丹现场改编的,于是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编剧本的讨论。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旨在要求考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从审题立意上看,简单地赞成一方或反对另一方都不可取,考生应深入思考双方观点。参考立意:坚持与改变。其次,从文体的选择来看,2014

9、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比较适合选择议论文来写,便于考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来说,考生除了要做到前面所说在审题立意时观点鲜明而不片面外,还要做到逻辑推理可,如此才不会犯低级的逻辑错误,而能在思维质量上进行比拼。文言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 ,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4 / 4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

10、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 ,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 ,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

11、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

12、持儒学,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 。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今天都没有间断。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