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加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加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8 2022-2023 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加答案 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秀颀(q)烂熳(mn)溃退(ku)深恶痛疾()B畸形(q)婆娑(su)甲胄(zhu)坦荡如砥(d)C教诲(hu)濒临(pn)不逊(xn)惟妙惟肖(xio)D嶙峋(xn)黝黑(yu)滞留(zh)触目伤怀(ch)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D周
2、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B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D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 5 种诺贝尔奖金。5、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B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C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D星光因你而
3、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2/8 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A B C D 7、古诗文默写:(1)东皋薄暮望,_。野望(2)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3)山随平野尽,_。渡荆门送别(4)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5)亭亭山上松,_。赠从弟(6)_,志在千里。龟虽寿(7)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花草来表现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句子:_,_。(8)请写出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4、_,_。二、文言文阅读。(15 分)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3/8 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_)(2
5、)以其境过清(_)(3)不可久居(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
6、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三、现代文阅读。(30 分)1、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 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 448 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
7、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 4/8 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
8、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原文有则改)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9、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
10、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 5/8 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
11、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
12、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 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6/8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
13、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四、写作题(4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
14、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以“遇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卷面书写整洁;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7/8 参考答案:一 D D B D B 徙倚欲何依 晴川历历汉阳树 江入大荒流 馨香盈怀袖 瑟瑟谷中风 老骥伏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二 1(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 2(1)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C 三
15、1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墨”。数发读者阅读兴趣。2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3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8/8 4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5放在 A 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