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附练习与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附练习与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2020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词句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
2、、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
3、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2)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3)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4)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5)把握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晓畅易懂。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代表人物:陶渊明。绚丽飘逸: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代表人物:李白、李贺。形象生动: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
4、。代表人物:王维。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曲折倾诉。代表人物:李商隐、晏殊。粗犷豪迈:意境恢弘阔远,积极向上。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慷慨悲壮:多指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沉郁顿挫:内容博大精深,题材严肃,感情深沉。代表人物:杜甫。3:遣词用字、词意推敲【方法指导】(1)注意诗句中的动词。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方法。首先看用了哪些修
5、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 4:体会作者情感【方法指导】(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3)解读意象。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
6、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莲:超凡脱俗。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5:赏析语言技法【方法指导】(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反复、互文、用典、顶真、对比等。(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五种。古诗词常用到的是抒情和描写两种。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按方法分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提供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境
8、,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仔细描摹以加强效果。抑扬: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借评论古代的人或事,影射讽刺现实。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分类练习与综合运用:一、
9、山水田园类(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B.“心远地自偏”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2.下列选项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
10、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
11、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2.“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非常精美,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可从炼字、修辞、情感等方面赏析)4.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爱国忧民类(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
12、是什么?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
13、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四)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曲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4.下面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曲子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把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
14、;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B.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C.全曲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把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这是对历史的概括,不是对现实的反映。(五)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处于危亡之际的国家比喻为 ,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尾联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地
15、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2.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5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两句诗。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 。2.请分析“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的妙处。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4.下面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一
16、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者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词人开篇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七)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17、欲不胜簪。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表现了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本诗首联写诗人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的意思及包含的内容。4.请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
18、强,步步推进。6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一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三、怀乡思友类(八)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的 气氛。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九)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
19、处达?归雁洛阳边。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C.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十)水调
20、歌头 苏轼 7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的理解。3.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对下面
21、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四、赠友送别类(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22、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 ,又寓情于景,将 、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突现了诗人 的感情。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4.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8 (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人认为不要“儿女共沾巾”的原因是:,。2.你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
23、诗?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之情。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感情的共鸣。D.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关心。(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
24、一处)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2.标题中的“乐天”是指 。首联通过“”和“”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颔联采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3.本诗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追述身世经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测、人生易老的深深慨叹。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五、托物
25、言志、借物抒情类(十四)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 1.本诗首联以 统领下文,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示的画面。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词很有表现力,请赏析。4.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5.请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
26、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十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27、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十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歌开头一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一词更是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10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 和 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 感情。3.你觉得整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
28、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 字以内)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表达别离之苦。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十七)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哪两句诗运用了动作描写,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3.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的?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11 (十八)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30、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2.这 首 诗 虚 实 结 合,诗 中 描 写 实 景 的 句 子 是:。想 象 的 虚 景是:。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5.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写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C.画线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
31、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六、边塞征战类(十九)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诗中描绘了边陲大漠壮阔雄奇、境界阔大的景象的千古名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都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
32、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12 (二十)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清冷景色的句子是:;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
33、画面描绘出来。3.下列各句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A.断肠人在天涯。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34、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词人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专项训练二课外古诗词鉴赏 【参考答案】(一)1.A 2.D 3.示例: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13 (二)1
35、.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2.示例:描绘了一幅春水初涨,湖水才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3.示例:“争”和“啄”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莺以人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莺们生机蓬勃忙着在树上筑巢的热闹景象。4.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三)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3.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4.C(四
36、)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2.示例:“聚”和“怒”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赋予山河以动态与灵性,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3.示例: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始终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4.D(五)1.经书”(“儒家经典”或“读书做官”)被风吹散的柳絮 水中雨打的浮萍 议论 爱国情感 2.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苦抗元。3.示例: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
37、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4.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六)1.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极其拥戴、赞扬、敬佩 2.“卷”字极言行走之快,从侧面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3.示例:(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企望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4.C(七)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破 满目凄然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示例: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其内容包括:望见“国破山河在”
38、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4.A(八)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悲凉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3.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4.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九)1.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14 面壮阔!2.示例:“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3.示例: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自然的理趣
39、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5.D(十)1.C 2.示例: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3.示例:“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4.A(十一)1.暮春 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 2.示例: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3.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
40、即可)。4.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十二)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示例: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隔天涯也近似邻居。这两句诗表现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它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乐观豁达的情感。3.示例一:“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示例二:“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4.B(十三)1.巴山楚水/凄凉地
41、,二十三年/弃置身。2.白居易 凄凉地 弃置身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引用典故 3.示例: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4.B(十四)1.设问 绵延高大 2.示例: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3.示例:一个“钟”字说明大自然仿佛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赋予参天矗立的山以生命力,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无比。“割”字是说泰山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
42、。4.示例:这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具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5.D 15 (十五)1.示例: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示例: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3.示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43、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4.D(十六)1.浩荡 白日斜(天涯)离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的马鞭 2.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抒情 议论 3.由“离愁别绪”(浩荡离愁)变为“精神振奋”(化泥护花)。4.示例一: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示例二: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示例三: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5.D(十七)1.示例: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运用了动作描
44、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3.示例:虽然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心里抑制不住地愤激,但仍坚信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4.A(十八)1.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2.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4.示例: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45、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5.D(十九)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征蓬 归雁 汉塞 胡天 2.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3.B(二十)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夕阳西下,茫茫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紧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3.C 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