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 第一篇: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 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 1、教材分析(1)、本课光与影。首先,让学生了解光与影是什么?其次,通过光与影,物体会出现怎样的效果?最后,如何运用光与影,表现不同的物体。(2)、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3)、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2、学情分析:(1)理解能力比较强(2)观察能力也不错(3)、相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铅笔的掌握,比较自如,线条运用
2、流畅(4)会尝试、会创新 3、教学思路:(1)、游戏,引出课题(2)、图片欣赏(有影子的图片与无影子的图片;光照射下的桔子图片),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3)、试一试,从中了解不足之处(4)、继续欣赏图片(大师的素描作品及油画作品)(5)、画一画(6)、评一评 六、教学准备: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2、教师:PPT 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 七、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对
3、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 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八、教学流程:(一)、导入(2 分钟)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光;影子 3、揭示课题光与影(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想象,引出课题)(二)、正课(18 分钟)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提问:、发现了什么?、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影子在什么
4、情况下出现呢?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 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5、排一排(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2)、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4)、这
5、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创作阶段(15 分钟)1、作业要求:(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2)、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设计意
6、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四)、评一评(4 分钟)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五)、课后小结(1 分钟)每位同学都表现的不错,但是,如果线条运用的更流畅一些,那就更 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同学用彩色表现,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变得更加得 完美了。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九、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懂得物体在光与影照射下,出现的亮部、暗部、阴影 以及明暗交界线(2)、学生是否能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十、资料:(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多媒体教学光盘(3)、网
7、址:油画风景作品(4)、网址:简单素描作品 第二篇:11 绘画中的光与影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 1、本课欣赏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艺术作品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
8、,教师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为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雕塑的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3、教学重点、难点 为增大学生的阅历,提高审美的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
9、的关系;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教学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二、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课内容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影片、图片,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设计一些有关雕塑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
10、知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解与比较了解各时期雕塑,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3、问答式教学法:提出有关问题,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回答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三、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
11、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3 分钟)提出问题: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设置学生分组进行抢答,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引出雕塑的定义。)在学生的抢答中学习雕塑的各种分类,并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如:按材料分为石雕、木雕、泥塑等;按形态分为圆雕、浮雕、镂空雕;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又分为城市雕塑、纪念雕塑等。)板书:雕塑的定义
12、、分类 2、讲授新课,分析鉴赏(35 分钟)想一想:怎样欣赏雕塑作品?讲述: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接下来开始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影片、图片)教学活动(一)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讲授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
13、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重要的部分。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提出问题:说一说:霍去病陵墓石雕的艺术特点。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板书:陵墓雕刻的特点 教学活动(二)佛教石窟造像艺术作品欣赏 讲授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
14、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 15 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欣赏任务:我国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 要求学生在观看图像资料的同时,联系历史知识,说出开凿的年代和比较各石窟作品的特征。板书:四大佛教石窟造像的特点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学重点,明了分析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
15、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并且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其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串联和积累。3、课堂总结,认识升华:(23 分钟)中国古代雕塑的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5、课后训练 课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作业:网上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括其艺术特点。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
16、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第三篇:绘画中的点线面 教案 课 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 时:第 1 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
17、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
18、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9、:(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二:引入新课:(2 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三:讲授新课:(25 分钟)(一):相关图片赏析:通过欣赏夜晚“星座”构成来揭示课题。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空里正在上演一个精彩的表演,在观看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找 3 个神奇的宝贝。看;舞台的银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它是怎么变化来的?(星星是点,星星有连成线,天空
20、是面。):老师提问;现在我们都认识点线面了吗?请同学看我们的地球,是点还是面?老师在把地球放在银河系中,让同学们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点.线.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生活,深入了解 1;师: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点?在我们生活中能找到吗(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各各样的点线面有所了解,并引入到下一环节中去。)2;欣赏书本上的陶罐图片,家具,服装,菜肴,花卉,大树,让学生们欣赏点线面的存在。师;点线面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美术作品中也随处可见。3;老师能把它们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出示一幅点线面的范画。(教师结
21、合生活中的动物,服装,陶罐,自然界,美术作品等 等,请同学们找一找点线面,观察分析点线面的形状特点等,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点线面,呈现各种形态,很美丽,装饰着我们的生活)4;出示克利作品,学生欣赏 这些作品里的点线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师;我们学生的作品中也有点线面。5;欣赏学生作品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创作一幅点线面的作品。生;想(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1;点线面巧妙地结合,2;画面美观,注意色彩搭配。(四);展示评价 坐好,请做好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谁来?四:课堂总结:(10 分钟)同学们也学会了用对点.线.面来创作作品,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三件
22、法宝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了。剩下时间同学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五:作业布置(2 分钟练习):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抽象情感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造型创作 课 题(板书设计)一、认识点.线.面的特点 1.点复杂.3.线优美.2.面整体.二、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篇: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 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
23、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
24、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 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 素描 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
25、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把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区呢?1.现在我们看这幅梵高的卧室 当中,我们看梵高是怎么把各种透视现象运用到绘画当中去的 首先近大远小,我们能够从今远两个凳子的差别就能够看出近长远短呢就从近远处的床沿的长短课一看出 高低就很明显的是墙面了 近清楚远模糊我们就这种看一下,在近处与远处墙面的清晰、精致程度就能够发现 2.我们在看这幅水粉画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透视在各种绘画中的运用,两个梨近处和远处大小和刻画程度的
26、变化 从而突出前后关系和大小的变化平面和里面刻画程度的变化 突出空间的变化 3.好,现在再看看老师怎么运用到绘画当中。在刚才的示意图中,把平行透透视视和成角透视修改下就成了粉笔盒,再画个文具盒出来 同学们,这就是把透视原理基本运用到绘画当中的方法,同学们会了么?(会)好,现在同学们练习四,具体实践 好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透视的原理和运用,同学们寻找身边的事物画出来,比如桌椅凳子等 1、提出作业要求:尽量绘画方形的物体,运用直尺准确的表现出透视原理,表现出各种基本透视关系 2、巡视辅导 观察学生的绘画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马上予以讲解纠正 3.对于没有画完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画完,做为作业下节课对
27、作业中的优缺点予以讲解 第五篇: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师活动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 通过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融入课题中(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些是什么节日?(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出看到的节日图片)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
28、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2)赛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4、教师示范。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