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7840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间艺术文化研究(7 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民间艺术复兴可能性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古法二元纸、渝派花丝镶嵌、木雕青蛙四种传统技艺进行深入研究,立足技艺本体的特殊性,从不同的“再生”角度探讨新形势下传统手工艺复兴的可能性。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遭遇诸多困境,如生存环境不复存在、市场萎缩、传承后继无人、审美与消费习惯的变迁等。传统手工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自身发展的定位,如何更新自我的存续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环

2、境,如何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强自我生命力和发展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需思考的问题。一、抽离图像的转载 图像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载体。据统计,一个人获取的信息大约有 75%来自视觉,图像也成为我们认知事物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民间工艺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喜闻乐见,或是寓教于娱,而图像作为最直接的信息载体,便成为了民间艺术家最常用的表现方式。梁平木版年画作为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民艺,被誉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至今约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在刻板、印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在造型、色彩等图像元素上,也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纯手工制作的梁平木版年画工序复

3、杂,生产周期长,加上传承后继无人,以及社会需求降低,年画原有的实用价值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其原本得以存续的文化生态亦编者按:如今,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民间传统艺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遭遇诸多困境,如生存环境不复存在、市场萎缩、传承后继无人、审美与消费习惯的变迁等。这里我们透过一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成果,寻找如何以当下的视野和眼光去看待和发展传播过去的传统民间艺术,为它们提供合适的利于创新的环境;从中我们还看到如今已十分难得的工匠精神,看到了手工艺复兴的痕迹,也看到了现代艺术家如何创造出新的工艺。这一切的目的在于唤醒更多的人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而探索当前对非物质文

4、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机制,以实现民间传统艺术的活态化传承。不复存在。1在上百年的技艺延续中,年画图像已经程式化固定下来,并带有很强的艺术识别性,除去工艺的流程,图像成为年画生命延续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工作可以转换思路,剥离传统手工技艺原有的实用价值,而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浓缩在一笔一画的图像之中。取其形、用其意,将图像抽离开木版、纸张等传统载体,转载到装饰画、文化创意产品等新的载体上。在载体创新的基础上,立足当下的社会审美,通过设计的创新,对传统图像进行元素化、卡通化、抽象化处理,以便用于衍生品的复制和转载。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图形作为媒介,实

5、现传统民间艺术向现实大众文化的嬗变,帮助此类传统民间工艺在“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实现再生。二、重构物性的延伸 对于特定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核心在于手艺人日复一日“心”与“手”的配合中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以及直观的知识经验,这是现代机械无法替代的精神内核,是保护和传承中不可改变的部分。而对于成品的应用功能,则是可以从“新”的角度进一步开发,利用设计的手段进行“再设计”,使其与现代生活发生关联。古法二元纸在过去往往是作为祭祀用的火纸或印刷用纸,特别是作为年画的画纸存在。用途的高度局限带来的是生存能力的下降,一旦社会背景发生变化,或者新式的替代物出现,机械化所带来的高速高效高标准

6、,以及对手工化的费工费时不确定的淘汰,传统手工产品的命运往往多舛。若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保护,它们很可能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既然用途的局限是古法二元纸技艺传承的软肋,那通过设计的手段,拓展它的用途是否可行呢?设计师们抛弃纸作为书画材料的单一认知,将纸张视作一类“物”来对待,对“物”的属性进行探讨,则会改变其在物化及设计生成过程中的全部认知。纸张是具备丰富的视觉和触感的材料属性。其适宜的软硬度造就可围裹、可折叠等特点的造型属性,造型过程中,某些功能属性也适时产生,而在这三种基本属性之外,可以超越纸张本身去开发设计产品。视觉传达系学生对于宣纸新的应用和探索,可以作为二元纸很好的借鉴。设计

7、在保留了纸张原本的属性和质感的基础上,通过重构纸张的造型形态,从单页平面变成三维的灯具、包装和书籍,实现古法造纸的“物”性的延伸,在切实的“使用”过程中,表达出传统文化的意义。如同斯科特克林克所言:创新可以是在功能上、使用上、视觉上的改进,也可以是体验上、情感上的改变。三、再现技艺的运用 花丝镶嵌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将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成细丝,以推垒、掐丝、编织等技艺造型,并在金银丝上錾出花纹,再镶嵌上色泽美丽的珍珠、宝石、玉,配以优质木、琉璃等高档材料制作而成。2因花丝和镶嵌这两种 工艺常一起使用,故逐渐合称“花丝镶嵌”。重庆花丝镶嵌最辉煌的时候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重庆金属

8、工艺厂(原金银饰品厂)里拥有大批银楼艺人,他们熟练技工,加之雄厚的研发力量,当时生产出的产品精致丰富,远销东南亚、欧洲各国。在那段时间里,重庆花丝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度被评为中国三大花丝工艺之一。传统花丝镶嵌主要用于传统民族服装的装饰,大多为模仿现实中的花草与动物,或一些传统吉祥纹样,放在当下的社会,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严重脱节。精湛的手工技艺是花丝镶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对其进行活态传承才是技艺焕发新生的根本。“花丝镶嵌”作为传统手工艺,制作繁杂,工序较多,具有稀缺性,手工制作带来的独有性使其符号价值远大于其有形价值,具备成为奢侈品的基本条件。但是奢侈品贵在手工与原创精致设计相结合,

9、而不是单纯纹样的复制,或简单粗暴地使用贵金属和宝石,设计师如果能把握当下潮流与传统技艺的结合平衡点,相信这样的技艺不难在以手工为贵的市场经济中站住脚。另一方面,花丝镶嵌可以通过与服饰设计的结合,或在小件家居用品上进行局部的装饰和点缀,不局限于大型、高难度、价格昂贵的工艺摆件或首饰,从而将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生活中来,这也是为其注入“新生命”的必然选择。四、新生新民艺时代 在固有印象中,传统民艺往往属于工业 之前的时代,已经被机械化批量生产和市场经济所抛弃,与现代社会生活发生隔离。那是不是手工艺会就此消失呢?在西方 19 世纪 50 年代,因为机械化生产对手工艺的冲击而酝酿了工艺美术运动,3如今,面

10、对同样的矛盾,我们能否从中有所借鉴呢?工艺美术大师柯愈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答案。号称“二刀”的他,白天作为医科大学的教师,用手术刀解剖青蛙,晚上作为一名木雕工,用雕刻刀创造青蛙,这是他生活中医术与艺术的映衬。2007 年,柯愈勄成为重庆唯一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民间艺人,可以说,他是新时代的民艺代表人。透过他的雕刀,我们看到了如今已十分难得的工匠精神,看到了手工艺复兴的一丝痕迹,也看到了现代艺术家是如何创造出新的工艺。他们不是传承人,他们是新生的民艺人,柯愈勄用自己的创造力使传统的木雕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老手艺可能会被淘汰,但工匠精神从来不会过时,或许我们是时候抛弃对传统民艺古老陈旧

11、的偏见。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背景,只要工匠精神永存,新的民艺总会找到合适的土壤破壳而出。这也提示我们,用当下的视野和眼光去看待和发展过去的传统的民间工艺,为它们提供合适的利于创新的环境,未尝不是一种更为现实和可行的方法。五、结语 传统手工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存在。工艺美术的价值也被学术界充分认可,但是仅仅依靠学术的保护,民艺会失去生气和活力。民间艺术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才能实现生命的活力,而延续生命活力的活态化传承才是保护的根本目的所在。回复到原生的文化生态中,民艺终归要回到民间,需要被制作、被观看、被触摸和被使用,只有这样,民艺才算真正的复

12、兴。以上四个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我们以期一斑窥豹,透过这些鲜活的个例,窥探民艺复兴的可能性和新途径,也旨在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人的参与和思考。参考文献:1秦臻,张习文.梁平木板年画艺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60.2吴山.工艺美术大辞典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687.3高兵强.工艺美术运动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2.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油画创作中民间艺术色彩元素研究 关键词:民间艺术;油画创作;应用 民间艺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在对实用性追求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对视觉愉悦的追求。比如在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它不仅仅是具有巫术

13、性质的色彩,其实也凝聚着民间艺术的最初审美,这种审美对后代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民间艺术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剪纸、年画、刺绣、泥塑、蜡染等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艺术色彩也更丰富起来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并且世代相传,保留下来。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价值正被逐渐利用,对民间艺术的研究,色彩也是首要研究的问题,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种价值对于寻求突破的艺术家们来说,可谓是打开了一扇窗。一、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 色彩是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在设色上把视觉效果放在了第一位,整体的色调只为表现鲜艳亮丽的视觉效果。在民间艺术中无论是刺绣、泥塑、皮影、还是其他门类,对比都是民间

14、艺术家最主要的对比手法。这和近代色彩学不谋而合。当然民间艺术的色彩观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有着自己的原则,民间流行的配色口诀就是 对比的 例证。比如“红靠黄,亮晃晃”“红花要靠绿叶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等等。民间美术本能地使用 对比构筑了其绚丽、丰富的色彩乐章。最具典型特征的是民间年画、民间彩塑、戏曲人物造型。陕西年画中的门神最为出名,大红、桃红、黄、绿、黑五色为最常使用的颜色。其绘制粗犷、风格豪爽、明快、洒脱。山东潍县年画色彩表现手法独特,一是所使用的基本色都是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墨色和空白底色,造成鲜艳强烈的对比色。二是极少使用中间色,造成色度上的对比。三是用品色

15、水印出来的颜色,透明不浑浊,色彩鲜艳。四是色块较大,不琐碎。五是色彩布满全局,互相呼应,不孤立。另外在华美的刺绣、服饰和民间泥玩具上都可以证明自古便有对 对比效果的喜爱。我们熟知的民间泥玩具一般采用黑底上绘制红、黄、白、绿等纯度较高,面积较小,又极其饱满的色彩与底色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使红色更艳,绿色更鲜,白色更亮。民间艺术的用色既肯定 对比的运用,色彩搭配又体现着朦胧、神秘的原始美,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对比所形成的充满张力的色彩效果使其它任何的色彩结构黯然失色,它最直接地表明了民间百姓对色彩的本质需要民间艺术在注重 对比的同时还注重其它的对比,比如补色对比,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口诀“红搭绿,一

16、块玉”,。这是由于民间大众对热闹、红火、喜庆气氛的积极追求,冷暖对比所产生的丰富色调风格恰好满足了百姓的情感需求。补色对比是最为鲜明的色彩结构。由于民间艺术的整个情调是开朗乐观的,特别是在色彩上更是鲜明,响亮,火辣辣,为了夸张地突出其美艳、艳丽、鲜明、丰满,补色对比常常为老百姓的首选。民间的用于演出的如秧歌、二人转服饰,通过鲜亮的色彩搭配起到了一种未动就已博得满堂彩的效果。另外色彩的面积对比也实在民间艺术中经常使用,色彩面积的对比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是控制色彩的视觉平衡。一幅作品通过面积对比,使色彩的节奏感更强了,民间有“万绿丛中”的说法,大面积的绿色配上小面积的红色,红色才会显得更突出。一幅红底

17、黑字的春联,就是面积对比的 的例子,红色 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它代表了吉祥喜庆、红红火火,配上五色中的黑色,运用疏密对比穿插,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经典。二、民间艺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以色彩对比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代表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独具视觉审美效果的色彩语言,特别是在当今绘画艺术处在各门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代,借鉴民间艺术的色彩语言,无疑是给传统的绘画注入了一泓清泉。画家顾黎明就是把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加到自己的画面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取得成功的极好例子。他对民间艺术转换到自己的创作形式始于八十年代末,当时中国的艺术家正处于迷茫的境地,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运用当代的元素

18、对民间美术进行独特解读。在探索过程中,他从民间年画简单用色、注重 对比的特点,通过加大色彩层次对民间艺术再利用,以粉灰色为画面主调,再利用民间艺术中的 对比,如红黄蓝三色,再做面积上的对比,色彩成为画面的主导,再利用民间年画中的线条来做色彩上的分割,造成一种意外的交错感,极具现代绘画的美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神髓,这也是当今诸多艺术家努力实现艺术语言的新方向。三、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在我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深入了解,我越发感觉到它的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所散发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构成成为我研究的方向。我的油画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下来实践创新的。在取

19、材方面,我选取的是二人转题材,扮相传统的男女搭档成为我画面的主题。在二人转表演中人们通常把唱二人转的男女搭档称为“一副架”,因此,“一副架”也成为我作品的题目。在这幅作品中我借鉴了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主要采用 对比的方法:背景我大面积地使用中黄色,前面的人物服饰,男子服饰我用了天蓝色,女子则用纯艳的大红色,红色、蓝色和背景的黄色正好形成了 上的强对比,使人一下子就会进入到欢乐的气氛中,如果说单独地使用这三种颜色会使人产生乏味感,而我通过女子手上拿的绿色扇子来和红色衣服做补色对比,而男子的头饰又有小面积的红色来和女子的衣服相呼应,同时冷暖对比也也产生了。这也正顺应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在对比中求

20、和谐。在手法运用上以色彩的平涂为主,压缩景深,用二度半空间来表现,这也和传统的民间艺术特点相一致。通过对这幅画的色彩探索,我越来越能领会到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民间艺术,在表现形式方面自成一格,体现了其坦率朴实、色彩艳丽、夸张热烈、随性大方的特点。无疑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对民间艺术的吸收和转换上,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线上,对二者进行深刻剖析,并运用一定的语言把二者完美结合、发扬光大。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三篇:民间艺术吉祥象征性研究 【摘要】21 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和各种文化碰撞,古老的文化模式必将被崭新的文化模

21、式所。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挫伤和失去人类美好的文化为代价,依照当前的形势来看,古老的民间吉祥艺术有一天也许会消失。但是我们几千年以来积淀形成的追求生存和繁衍以及吉祥的文化心理将永恒存在,而且具有吉祥象征意义的符号,在未来仍然起着维系民族生存发展情感的纽带作用。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彰显了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对艺术的追求与阐释,整体来看中国民间吉祥艺术是为了生存的艺术。【关键词】民间艺术;象征性;艺术语言;艺术观念 一、中国的民间吉祥艺术基于共同的情感追求 中国民间艺术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追求吉祥幸福为目的,而非追求艺术目的的泛艺术创造,是千百年来普通大众表达情感的象征,

22、同时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表达生存与繁衍美好祈愿的艺术史。求吉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共同的情感,世界上的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求吉的艺术形态。这样共同情感的求吉心理使民间吉祥艺术超越了通常狭义的艺术语言观念的,使它渗透普及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民间吉祥艺术包括我们常见的吉祥图案、文字和一些具有隐喻的象征文化内涵的艺术形象和符号。二、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具有传承悠久历史、追求单纯吉祥的淳朴情感的特征 民间吉祥艺术在其发生发展、艺术功能和形态、艺术符号和艺术内涵等方面,始终与民间群体生存生活密切相关。民间吉祥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民间群体的情感依托和生存基础。民间吉祥艺术渗透于民间习俗的各个方面,是民众

23、祈求生存、繁衍和吉祥的艺术手段。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民间吉祥艺术能够与中国的民间吉祥艺术相媲美,因为它传承历史悠久、一直追求淳朴率真的单纯吉祥的情感。(一)简单概括民间吉祥艺术的发展要素 1.生存与繁衍,是民间最基本的生命主题。2.信仰与民俗,是民间吉祥艺术发展的核心与载体。3.辟邪、纳福、求吉,是民间吉祥艺术观的主要文化内涵。4.传统的传承、群体共同的创造,是民间吉祥艺术观的主要源泉。5.主题、题材、造型、色彩形成民间吉祥艺术观念表现的完整体系。(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是民间吉祥艺术最典型的语言表达特征。)6.民间吉祥艺术从初期质朴生命功利价值的追求,逐渐倾向社会化、世俗功利价值的选择,也反

24、映出封建社会从初期到没落的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变化。(二)研究民间吉祥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民间吉祥艺术是伴随着封建农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所以民间吉祥艺术仍然残存和蕴含着大量的古老的深层文化和生命内涵,成为我们研究各个民族的艺术传统和民族心理情感的重要文化精神参考。一个民族的继承和发展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仔细选择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部分进行传承和创新,还应该关注民族传统中具有人类普遍情感价值的因素。三、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 (一)生存与繁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生命主题 各个民族在生活中都有追求吉祥文化的印记。生存与繁衍,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传

25、统文化的最根本的生命主题,中国民间吉祥艺术也正是围绕着这个古老悠久的生命主题开始繁衍传承的。民间许多吉祥物的古老文化源头是从民族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和图腾崇拜中产生的,如陕北剪纸 量的龟、蛇、鱼、蛙和生命扶桑树等纹样造型。(二)多重因素影响了民间传统文化吉祥观念 1.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以及图腾崇拜是一个主要因素 原始社会的陶器装饰图案人面鱼形纹是人纹和鱼纹的结合,包含了神灵观念和图腾崇拜,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强烈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2.传统巫术的占卜与求祥以及周易、阴阳五行观等对传统吉祥观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传统巫术崇拜,在春秋末期已经形成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总体认识的阴阳五行观,以及在阴阳五行观

26、的基础之上完成了从数术到哲学思想体系的重大转变的周易,都影响了人们对吉祥观念的认知。3.民间吉祥艺术观的文化内涵 生存与繁衍是整个民间艺术的生命主题,吉祥艺术内涵多以文化象征功能来直接或者间接体现(比如各地区的上梁仪式)。同时民间艺术文化内涵约定俗成,新的吉祥图案的产生也在这一基础上产生(比如喜字文化象征纳福求吉、辟邪趋吉)。同时民间吉祥艺术具有十分突出的传统继承性,但是仍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灵活性,它具有强大的包容和吸收能力。(三)民间吉祥艺术的语言 民间吉祥艺术是长期积累的民间习俗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概括,其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广泛的文化特征。民间吉祥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艺术形象

27、式的造型语言表现、图案文字式的符号语言表现、行为仪式的动态语言表现 。1.艺术形象式的造型语言 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吉祥的内涵是民间自古至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形式,其形象鲜明、艺术效果多样,充满了艺术魅力。(年画、剪纸、建筑等,这些艺术形象是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群体选择创造的结果,其中很多艺术形象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部分艺术形象来源于长期流传的民间文化传说和宗教信仰文化。)2.图案文字式的符号语言 象形的图案符号:剪纸中的“五福捧寿”等;非象形几何符号:剪纸中的“万字纹”、辟邪物的八卦镜、建筑中的窗格;直接应用文字:建筑习俗应用吉祥文字、嫁娶用喜字、使用吉祥内涵的短语(紫气东来)等。3.行

28、为仪式的动态语言 民间吉祥艺术除了常见的用艺术手段创造的语言形式,也包括约定俗成的求吉习俗,它是民间习俗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蒙古族的“祭敖包”,江西的“傩戏”、成人礼)。民间吉祥艺术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存文化内涵和睿智的哲学思想,民间吉祥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民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其吉祥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民族群体的纳福祈祥的心理逐渐强化,使许多吉祥图案的原始而古老的内涵逐渐淡化,日益趋向单纯吉祥寓意的表现。(四)观念艺术语言的表达 1.象征隐喻的观念艺术语言表达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传承与发展中,象征和隐喻的大量应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既

29、给民间群体追求生存和繁衍的吉祥心理带来蕴藉,同时也使民间吉祥艺术得到更加广泛和长久的发展。象征和隐喻的表达手法,不仅是民间吉祥艺术,也是其他民间文化的表现手法。例如:戏曲、文学、诗歌、俗语、汉字(汉字一字多意,文字之中隐藏着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等,陕北剪纸中在表示吉祥的公鸡身上剪刻“云勾子”纹,是不可缺少的雄壮的象征。隐喻多是表现多子多福,不直接表现实际生活中的情趣,比如男女交合、多子多孙的含义。2.谐音式的艺术表达 谐音的艺术手法在民间俗语、歇后语和诗歌中多有应用,民间吉祥艺术中的诸多形象也采用了谐音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四、结语 民间吉祥艺术渗透于民间习俗的各个方面,是民众祈求生存、繁衍和

30、吉祥的艺术手段。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探讨吉祥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依然有其必要性。参考文献: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宪昌.年画是艺术符号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3山曼,柳红伟.山东剪纸民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6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四篇

31、: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文化沿革及保护策略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成就很多的文化艺术,而民间雕刻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丰富民族精神,增添民族底蕴。然而兰州葫芦雕刻艺术的发展丰富中华文化的土壤。本文主要说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突出特色、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后期的发展。关键词:葫芦雕刻;民间艺术;沿革保护 “葫芦”不仅仅是民间的一种植物,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品。葫芦的雕刻更深刻的体现出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很好结合。一种艺术的产生丰富了物质它本身的价值,同时带来更好的艺术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需要长期不断的发展,然

32、而小的民间艺术品也同样会通过自身的发展而得到认可。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是“丝绸之路”道路上璀璨的明星,自然文化环境和民间艺术的很好结合成就出它独特的个性。1 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北魏建国初期,葫芦雕刻民间艺术出现在大众视野。1在当时的发展中很多工匠对葫芦进行雕刻与专研,从而葫芦雕刻发展成一种民间艺术品,走进人们的视野。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更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璀璨明珠。兰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更好的成就了民间葫芦雕刻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雕刻增添了民族色彩。从魏晋时期的兴起到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葫芦和葫芦雕刻工匠们水平的提高葫芦雕刻民间艺术逐渐成熟。在清朝末期葫芦雕刻艺术最为盛名,当

33、时兰州葫芦雕刻艺术的爱好者 斋将兰州葫芦雕刻艺术推向艺术的高峰,斋大师对艺术手法以及美观程度做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改进,从而吸引的更多人对兰州葫芦雕刻艺术的关注。2 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的特色 兰州葫芦雕刻艺术在制作手法上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主要就是种植手法,选料加工,雕刻细节以及上墨整理。微小、细腻的操作是兰州葫芦雕刻独具特色的体现。手法的掌控中带有中国文化的绘画色彩,细腻的线条可以雕刻出美丽的图案,通过放大镜更是可以看出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品,堪称艺术的美味让人叹为观止。2雕刻手法加入颜色的选择更是能给人一种中国画的色彩,让人们在欣赏雕刻的同时也欣赏到颜色的美丽。如今葫芦的雕刻不仅仅局限在线描,

34、现代美术的表现手法也是体现其中,葫芦本身是脆弱的植物,然而艺人更善于通过发现葫芦可雕刻之处,来体现出它自身的价值。3 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存在问题 3 1人们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缺乏重视。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从手工时代,步入了先进的机械化时代,由于机械的现今以及成本的降低,其种种优势已经使得人们渐渐淡忘了手工的文化,当然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也不例外,人们运用机械对于葫芦的加工日益的普遍,电脑制图花样新颖,且成本低廉,所以人们渐渐淡忘了手工雕刻的美丽,也放弃了手工雕刻的简单花样。所以人们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缺乏重视。32 葫芦雕刻的手工步骤较为繁琐。由于葫芦的手工雕刻对于其选

35、料培育工具等要求很高,所以使得其普遍性受到局限,不能人人都会,葫芦雕刻也只能由生活行为成为艺术家等的艺术行为,其雕刻过程的微小操作,不仅考验了艺术家的技巧和心思的细腻,其工艺图案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33 缺乏相应的扶持和保护制度。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其具有中国特色的 文化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人民的精神支柱。面对许多面临灭绝的地方3特色的文化形式,我们对于其保护政策和其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国外的著名艺术家曾经说过,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我们兰州葫芦雕刻的艺术,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去扶持和保护。4 兰州葫芦雕刻民间艺术的沿革保护措施 4

36、1 增强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的重视。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人们应加强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科技,但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艺术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兰州葫芦的雕刻艺术不但是兰州地区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42 对于葫芦雕刻的艺术进行适当的改革。作为当代社会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跟上社会的步伐,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图案的创作转入到电脑设计当中,这样即可以丰富葫芦雕刻的款式,也 的减轻了艺术家的劳动量加速了葫芦雕刻的进度。对与葫芦雕刻艺术的适当改革,可以使得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得到适当的改善。丰富了

37、我们兰州葫芦雕刻的文化内容。43 制定完善的扶持和保护制度。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人们对于先进科技的过分依赖,我们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兰州葫芦雕刻的从事人员进行一定的补助。于此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对于我们兰州葫芦雕刻的文化进行保护,防止有国家和个人意图窃取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葫芦雕刻文化,应该及时保护我们国家已经获得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 总结 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已经逐渐淹没在高效社会的历史洪流中,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很多的文化艺术,是十分宝贵的,兰州葫芦雕刻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也是间雕刻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兰州葫芦雕刻的发展不仅

38、丰富了民族精神,增添民族底蕴。更是丰富中华文化的土壤。我们对于葫芦雕刻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及重视。参考文献:1张录录兰州雕刻葫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 艺术科技,2015(7):9494 2高月红,高承珊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J 丝绸之路,2015(16)6061 3蒋学梅兰州刻葫芦文化的符号学李梦浅谈兰州刻葫芦艺术J 大众文艺,2012(10):184185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五篇:淮河流域民间艺术视觉意象思考 【摘要】本文从视觉意象角度对淮 画像石,通过直接感知和意象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淮 画像石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民族的思维形式与表

39、达方式,研究淮北画像石对促进淮河流域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视觉意象;淮 画像石;直接感知;意象表现 一、前言 安徽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传统民间艺术兼具南北特点,粗犷中透着秀美、淳朴且洒脱的审美个性和文化传统。淮北是中国五大汉画像的产地之一,发掘出了大量汉代的画像石,反映出我国汉代人民族精神的写照。淮 画像石造型上没有透视关系、结构比例的限制,民间艺人在创作中融入个人审美思想,通过比喻、象征、谐音、假托等寓意手法进行概括提炼,重新塑造一种非写实、非抽象性的意象形象。一方面淮北画像石创作的主题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自然、环境的直接感知,很

40、多是对生活的直接描述并带有生活原型的特点,将内心与外物,自然与生活渗透、协调的思想观念成为民间艺人创作的源泉,形成各种图形意象并赋予图形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造型表现上不再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而注重表达主观感受,无论是造型结构、色彩、透视都是大胆夸张、生动而不受客观形象限制的意象造型,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观念所形成的独特心理和审美观念。二、淮北画像石艺术特点 淮北画像石起于西汉末年,结束于东汉晚期,主要用途是作为墓葬建筑的一部分而产生、发展的,如墓阙、祠堂和墓室作为建筑装饰,画像主要镌刻在门扉、门楣、门柱上,也有少量在墓主室雕像的。淮北画像石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汉代的社会风貌,他们“可把平凡

41、无奇的家禽家畜画成花牛、花猫;可把难入整体视域的景物画成尽收眼底;可把远景近景等量并重的(地)清楚展示;可不顾人物的解剖比例、物体的固有、成角透视法则等等而异想天开的(地)自花草,不同属性的题材内容,天上的、人间的、现实的、想象的东西,全部统一到一幅作品中,构成和谐而美好的画面,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隽永的魅力”。1 (一)直接感知 第一类作品画面内容源于社会生活和表现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感知,获取画像石的内容与形式,有反映生产、生活方面的:车骑出行、迎来送往、乐武杂技、捕鱼田猎等反映当时现实生活及娱乐的场景。第二类创作手法则完全是创作主体主观意识和感受的符号化形

42、象。有反映远古神话方面的: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羽人等。神话传说是淮 画像的主要内容,如淮北博物馆馆藏的天马行空车马出行图就是把现实生活、想象和传说融合在一起,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组成一幅以天上人间为题材的画面。有反映祥瑞辟邪方面的:铺首、朱雀、白虎、鱼、神木、玄武等祥禽瑞兽等。在淮 画像中常多见铺首衔环刻在门扉之上。第三类有装饰纹样类,如水波纹、田字纹、两龙穿璧等,强调有节奏感的形式美,从装饰的角度组织画像构图,富有浓郁的装饰韵味。(二)意象表现 淮 画像石艺术表现的并非简单的形态模仿,而是以直觉感知为基础,“以形写神”的造型思维标志着中国意象造型的成熟。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合理的想象,突出

43、最主要、最富特征性的形态,并把现实生活中的物象运用独特的形式语言去组织和安排,富有朴实自然、生动夸张的艺术感染力。汉代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通过高度概括力和象征意义的形象加以提炼,突破了理性和常规,画像石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传神,造型夸张准确、朴实优美,丰富的想象力反映出汉代艺人自由、轻松的创作状态和整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宗白华在 美学散步中写道:“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常常呈现出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一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活力”。2 三、结语 通过对淮 画像石的分析,发

44、现视觉意象上表现的并不是简单的形态模仿,创造的是观念性、象征性极强的艺术,具有深厚精神内涵性的观物取象思想。杨学芹、安琪在民间美术概论一书中曾阐述“艺术的美学观念是由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决定的。一般认为写意性是中国的传统特征,写实性是西方的传统特征。写意与写实的分别,是源于艺术美学观念的区别”。这种意象造型观念演化为一种承载某种精神与情感的符号,影响了之后中国绘画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从淮河流域的淮 画像石创作的意象造型中,呈现出对新图形的追求以及创造新形式的可能,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造型因素具有现代艺术形式语言,从中抽取一些造型因素和构图法则加以运用,对中国当代绘画提供借鉴和开拓的可能。

45、参考文献:1 左 汉 中.中 国 民 间 美 术 造 型 M.长 沙:湖 南 美 术 出 版社,2006(2):215216.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62.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六篇:凤翔民间艺术中的吉祥文化研究 摘要:凤翔位于陕西省西部的黄土台塬区,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农闲之余,当地百姓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不少作品通过借物言志、附会象征、谐音取字,把对生活的热爱,国泰民安的企盼,子孙后代的祝福,及未来美好的向往,都寄托在民间艺术之中,汇成了独特的陕西西府吉祥文化。关键词:凤翔;民间

46、艺术;吉祥文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是以繁重的种植劳动为主要生活,但在农闲之余,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创造了民间艺术。凤翔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其南部为黄土台塬,塬面完整开阔,地势起伏不大,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于农业生产。发达的农业为凤翔当地民间艺术创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凤翔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源远流长。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的彩绘泥塑被中外美术界公认为“神州一绝”;凤翔木版年画与杨柳青、桃花坞等年画齐名。凤翔剪纸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多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界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

47、。凤翔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正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赋予它生命的活力。古人们祈福于自然,寻求天地万物的统一,他们借物言志、附会象征、谐音取字,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国泰民安的企盼,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都寄托在民间艺术之中,汇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吉祥文化。吉祥文化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保存完整,它的延续性和生命力贯穿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全过程,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1 生命繁衍的“喜”文化 旧时民间,喜事的涵盖面很宽泛,婚嫁是喜事,生子是喜事,获得功名是喜事,为 过寿是喜事,就连高寿者去世也是喜事(白喜)。1.1 大红喜字 在婚嫁 红喜字是必不

48、可少之物。心灵手巧的劳动人民秉承中华文化之本源,在婚嫁喜庆之日剪出各种形式的喜字来增加喜气。剪纸在凤翔十分普遍,巧妇们用剪与刀两种工具,在红纸上剪刻出各种喜花。在中国传统的五行文化中,火与红 对应,民间百姓则用红红火火来象征生活的美满如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中,都认为红色具有驱邪的功能,所以红色成为婚礼上主要颜色。凤翔剪纸构图布局突破传统喜字剪法,采用的多是“花中套花”的方法,外形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型等,配置各种纹样,如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将双喜置于图案的中央,预示喜上加喜、喜上连连。这是中国人渴望幸福、喜庆、祥和的美好愿望。1.2 老虎玩具、虎头鞋帽 旧时,凤翔人对首胎

49、孩子做满月十分重视。亲戚、邻居、朋友会携带礼品来恭贺。尤其是孩子舅家礼品颇为讲究,富裕的家庭会送一个布老虎,插满各色各样的纸花,还有“长命百岁”银牌、银镯、银项圈、银腿镯,及虎头帽、虎头鞋等。贫穷的家庭只有布老虎和虎头鞋帽。无论富裕还是贫困,布老虎和虎头鞋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民间老虎有趋利避害、镇宅辟邪的作用。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虎为阳,百兽之长也,能执博挫锐,锉食鬼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在满月之日送幼儿虎玩偶及虎头鞋帽,是家中的长辈希望孩子能远离灾祸病夭的美好祝愿。2 追求幸福生活的“安”“祥”“财”文化 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平常居家,或是年终还是岁首,人们为了远离灾病、远离鬼魅,

50、远离一切能让人身心受到伤害的事物,虔诚地企盼能在平安中生活,所以平安是福的观念已深入国人的心中。对平安的企盼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此外,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祝愿等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百姓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2.1 门神 门神,又称门画、门判,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早的年画。凤翔木版年画中的门神按尺寸分为三类:大门神、门神、小门神。虽然大小有别,但它们所选题材及内涵却没有多大区别。以平安为主题的有:方弼、方相;上朝秦琼、上朝敬德;坐虎秦琼、坐虎敬德;骑马秦琼、骑马敬德及执锏执鞭的秦琼、敬德。民间传说方弼、方相与秦琼、敬德威武神勇,令鬼魅望而生畏,于是将它们贴在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