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8587240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预想其与资本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在态度上,本书主要是讨论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资本论应该更偏向于批判。 我修读了经济学二学位,在上课中发现不平等及其衍生问题很少被认真研究。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偏僻的分支?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涉及因素不但复杂难以直观论述,而且没有功利上的收益,甚至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你用巧妙的方法为不平等辩护,反而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图1。 补充:不平等,突出的是贫富差距,而非贫困。另外,只讨论经济层面的不平等,因为经济基础决

2、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平等,教育、文化、生活等权利层面的平等就无从谈起。 不过,平等确实不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至少显然前面有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对不平等的忍耐度其实是相当高的。简单描述两点事实: 一、美国20xx年前10%人群财富占总财富比重为71%,欧洲20xx年为62%图2,中国20xx年的数据应和美国20xx年类似,即前10%人群财富占总财富70%,另外前1%人群财富占总财富30%。同时我们要注意,高额财富本身能产生5%左右的纯收益,如租金、红利等,这会产生一个滚雪球效应。 二、20xx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而20xx年全国贫困线标准为4000元。 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资

3、本的演化(附议),今天的生活水平相比马克思时代已经大大提高,因而导致情况全方面发生了变化根据本书的数据,英国的生活水平相比19世纪提高了10倍。在当时,你要有30倍于平均水平的收入,才可以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所以现在在发达国家,只要你有3倍于平均水平的收入,就可以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大幅降低了不平等程度,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笼络了大量中产阶级的人心(其实是占总体的少数人,但已是一个很好的矛盾缓冲剂)。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掩盖了依旧显著并在加剧的不平等,但生活要紧,谁又愿意为此打翻自己体面的饭碗呢?而在发达国家,最贫困阶层靠着救济金也可以获得远高于19世纪平均的生活水平的生活。 可平等

4、毕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极端的不平等终会造成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政府肯定还是有意想将不平等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但就全球来说,不平等问题近些年越来越突出,大家应该也有感触,而我则从本书中找到了一个有趣的逻辑链条。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的迅猛发展,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资本的议价权也随之增强:当一个政府想要对巨富阶级征税时,巨富阶级就不可避免流向税收更优惠的国家,而政府只能做出妥协,其名义上的累进制税收政策变为实际上的累退制税收现实中大公司总有合法避税途径图3,我不知政府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可奈何。所以,经济全球化也催生了很多依靠低税收来吸引大公司交税赚钱的避税天堂,比如说全球人均

5、GDP最高的卢森堡。而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导致巨富受益良多,平民尤其是中产阶级因为没有议价权又钱多而受害颇深,这不可避免导致了民粹主义兴起,民粹主义兴起又导致了经济全球化倒退。所以事物运行自有一套逻辑,并不是说经济全球化很好就一定会向那个方面发展,那我们也应该还觉得将不平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很好啊,但事实就这样发生了。当然这个逻辑链肯定也不完整,只是我们真的不能人云亦云。 那我们对平等的追求来自哪里呢?我觉得来源于理想,因为终结理想的,总是现实。西方对平等的追求举世皆知,举世也皆知说得好听,身体诚实。经过了近百年的探索,我们就显得很保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个在过去也没有完全做

6、到),还有共同富裕这个词的解释,也很微妙,这样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是没有出路的,爱因斯坦也无力阻止上帝掷色子。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富民强,这中间的不平等很合理,因为现实显然不可能让你好事都占尽,只是未来我们会走向何方呢?历史的进程让我感觉,现实为王,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人们总是不能预估现实的逻辑,因而我们也不应对理想一厢情愿,而更应该认清现实,尊重现实。可还是有点惋惜,因为我们是因为理想而聚起来的,每个人心中都还是有点理想的。 最后,其实我看完整本书后,心情已经很平静了。理想太远,现实太近,只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把握美好时光,做好自己,实现新年愿

7、望,最终实现属于自己理想的生活即可。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的第一次阅读完成于大约07年6月,现代经济学素养的缺乏,并不妨碍理解这样的文本。但是哲学素养的缺乏显然成为极大的阻碍,文本谈论了太多抽象的形态、形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当时的主要收获可以概括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曾迫使我不得不转而开始阅读一些辩证法方面的材料。时隔4个月,在依然缺乏自信的情况下,我想稍微检验我在此前在两个方面的阅读。部分地,也可以作为年终时重读资本论的一个提前的准备。 写道: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又写道: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 此前我的理解却是:从商品、

8、货币到资本化的商品和货币、虚拟资本,所有这些属于价值形式的范畴。柄谷行人在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讲理解价值形态论是理解资本论的关键。我的第一次阅读没有给价值形式以足够的重视,更未发现什么价值形态论。这将是我的第二次阅读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写道: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近于一些琐事。指的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这样的经济的细胞形式。柄谷行人在他的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表面的同一性和本质的差异性同在,后者是关键的。琐事并非琐事。 写德国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这并不是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发展,写资本论的最终

9、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是刻画事实,而不是表达对资本主义的喜爱或者憎恶。说: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是对苦于发展和不发展的解释。 接下来写道残酷的剥削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在有着统计数字的英国,也在于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决不要在这上面欺骗自己。紧接着写道正象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一样,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由于欧洲工人受到激励从而起来抗争,首先是英国发生明显的变革,这已经十分明显,认为将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资本家是逐利的,所以,

10、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 并非统治阶级由于某些思想家的启发而领悟到了更为人道的形式,统治阶级随时都可能领悟,时机取决于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因此,紧接着写道,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无疑,这里是说希望借助于叙述(使得统治阶级采取较人道的剥削形式的)英国工厂法的之所以发生,来启发其他国家的工人去采取相似的斗争。一个国家、其他国家这里指的当然都不是笼统的整体,不是统治阶级,而是指工人阶级。我认为,本可以明说,但是他莫不是没有摆脱泛

11、灵论的影响?一个国家怎么能是进行学习的主体的呢!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里的叙述上继续着文学式的、泛灵论的缺憾,一个社会怎么能是进行探索的主体呢,无疑是应该说工人阶级(或其思想家)探索到了社会运动的规律!认识到了规律无法但是无法改变它,却可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分娩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给工人阶级带来的痛苦。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

12、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固然在感情上,革命者马克思憎恶剥削者,但是具体的剥削者个人,在他看来却仅仅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这种认识造成一个豁达的人道主义的精神,但是也导致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唯有消灭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才能消灭剥削者;只消灭生产关系,而不消灭肉体。 所以,工人阶级的革命是暴力,但绝不能同于血腥的屠杀。工人阶级的革命者既憎恨敌人,却可以毫不矛盾地爱着敌人。 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那

13、里坦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国家,现有的劳资关系的变革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免。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会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时代的标志,不是用紫衣黑袍遮掩得了的。这并不是说明天就会出现奇迹。但这表明,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奴隶制得以废除以及资产者为什么废除奴隶制,其缘由在于他们主张一种于资本主义有利的变革。其次,尽管统治者(以及他们的辩护者黑格尔)惯常于反对变革(主张稳定),但统治者的反对

14、变革也无非也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不因为任何抽象于利益之外的理念本身的正确。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我对马克思如何来呈现事实不感兴趣,对那些据说是他从事实中推演出来的相关规律也不感兴趣。此次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足以证明马克思对于资本描述的正确性。 资本论第一卷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的完整图画。对我来说,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的、形式好处上的问题关乎再现/表征的问题,即如何从个别元素、历史过程和各种角度来构造一种总体性;尤其是如何公正地对待这种总体性;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它不仅仅是非经验性的,而且是完全处于运动之中的,不断扩张,处于总体化运动之中。这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来说是本质性的,也是其独特经济本性最

15、为核心的部分。然而,永恒的崩溃过程对于资本主义结构来说也是本质性的:于是,在这儿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种机器,它不可避免地会崩溃,因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实存,它务必不断地用扩张自身、扩张自己控制领域的方式来修复自身。 曾有人认为货币能够解决资本论第一卷(论商品)的等价问题,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解答,因为货币并不是一种解决方式而是一种中介:货币是二元性的,它被用于表达一种关系,可实际上却隐藏了这种关系本身。这种货币的神秘本性解释了为何如此多的乌托邦围绕以下原则组织架构自身:摆脱货币就将摆脱所有问题。如果货币是一种真正的解决,那么诸如商品及劳动的合理价格这样的东西就是可能的,因而社会民主自身是可能的:能够用这

16、样的方式来修补资本主义,从而将它改造成一个公正的社会。另一方面,蒲鲁东的伟大口号:财产即偷窃也让人无法满意,因为它假定以无政府主义精神摆脱货币将废除更深层的问题,但是货币仅仅只是这一问题的症候而已。货币、财产、资本主义自身依靠一种深层的结构性矛盾,或者至少它们依靠一种结构性的悖论(劳动价值论告诉了我们这一悖论的答案),因此无法用法令或修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然会转入生产过程资本与新的资本只能在那里得到生产。有了生产自身,它很快就将我们引向了劳动价值论的秘密之处,引向了解答。那里的问题表现为:突然间引入了时间虽说依旧是量化的、静态的、非辩证的方式。劳动价值论导向了所有

17、关于利润率、劳动小时数以及那些搞笑的变量组合的计算(这满足了马克思自己的兴趣,他对于数学与微积分的兴趣能够排在第二位)。然而突然之间,这些探究撞了墙:工作日的限制、法律对于工作日的限定、工厂法所要求的限制,突然间阻碍了资本必然的扩张。 因此,论述务必进入一个新的论域,一个新的层面,问题和解答在那里都充满着强度:赞美群众性或协作。马克思兴高采烈地称之为赐予资本的免费礼物:协作劳动以辩证的方式成倍地增加了价值和产品。这当然是亚当斯密的发现,而在那里它成了马克思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并非赋予生产以价值,而是赋予群众生产以价值。论协作的一章是资本论第一卷跳动的心脏。 然而,这一赞美是短命的。当协作转化

18、为机器时,这一赞美人类的原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弗兰肯斯坦所创造的怪物。然而,这一全新现象从根本上转化了整个问题。它导向一种更复杂的新的时间理论以及关于资本主义毁灭了过去的理论,同时又导向以下问题的新解答:新的立法阻碍了绝对剩余价值,使之停滞。提高生产力,强化价值生产却不延长价值生产,这一理论名为相对剩余价值论。 辩证地看,这一本来能够让马克思总结自己著作的新解答机器、工业技术,却导致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两难。这一两难有两种形式:首先,节省劳动的装置突然导致了劳动者(个性是童工)工作时间令人震惊的上升。其次,节省劳动的机器本该压缩劳动者的数量,但是是以让工人失业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一事例中,我们的两难局面

19、具有了另一种形式:如果价值源于劳动,假定劳动者越多,那么所生产的价值也就越多,可资本家为什么坚持压缩劳动者的数量 在这一点上,整个过程的真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马克思将决定性地阐明他所谓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他在同一文本脉络中称之为绝对规律的东西。以下是我的引用: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潜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当我们记起这一正式的响亮的表达产业后备军仅仅指失业者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更具戏剧意味、更容易获得的辩证悖论。它仅仅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是:增加财富和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增加失业者的数量。 此刻我们能够回过头来评价整部资本论的好处了。这是一本关于失业的书:抵达资本论概念顶端的是以下命题,即产业资本主义一方面生产出数量巨大的资本这种资本在潜在的好处上是无法投资的,另一方面制造出人数不断上升的失业人群。当前第三阶段资本主义或金融资本的危机能够充分证实这一状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