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三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大学生一般处在18岁25岁的年龄阶段,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很多学生心理上远不成熟。在品德修养方面,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但成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还没有形成,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现在,一些思政教育者往往只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满足于课堂讲授,只重学生知识传授,不去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实际,没有真正摸清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无法找到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2、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脉搏,有针对性地施教。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自己的教育的主导性,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人的品德塑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甚至意外的情况。因此,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针对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行为或突然出现顿悟、反省的时机,及时地采取多变的教育教学措施,做好品德的转化工作。 3.重主观性评价,轻客观性评价 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从本位主义出发,为了管住学生,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制定学习、生活
3、和卫生等各种奖罚制度,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听从自己的教导,忽视了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要求、教化取代学生品德教育,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如,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会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行为常常以逃避惩罚或追求奖赏为目的,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处于低级状态。 4.重知识的灌输,轻行为的践行 学生品德的形成必须要以社会认知为前提。大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并对自己的道德认知不断地整合、重新构建自己与他人、集体以至世界的认知经验,并通过对这些认知和经验的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臻于道德上的成熟。但教师却将复杂的
4、德育过程简单化,偏重于向学生传授固定的道德知识,强调学习、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规则和纪律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内化,缺乏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及意志的锻炼,使学生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相脱节。 5.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教师对学生品德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单纯着眼于学生的行为管理与矫正,遇到问题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的多层次和多样性,忽视了学生的内因,经常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来要求、教育所有的学生;不能随时代的变化和工作对象的变化而改变教学方法,不给学生留下思想上接受和认可的时间与余地,不做深入调查研究,总是希望用三言两语就打通学生的思想,就事论事;对照既
5、定的规章制度,简单定论,把对学生的品德的要求具体化为各种规章制度,并订出违反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其中不乏采用非教育方式迫使学生必须做到的内容。这使得学生迫于无奈表面上对教师唯命是从,敢怒不敢言,这种做法实际上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丧失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 二、改进的建议 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要求,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教育者进行思政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教育对象做到知行统一。即实现从了解、掌握道德知识的一次飞跃上升到运用道德知识规范、省察自身行为的第二次飞跃。因此,努力使受教育者做到知行统一,就成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课实效性的关键。 1.要重视道德情感
6、、意志的培养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部条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它将以难以估量的力量驱使他们完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实现大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精神力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人的热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一个人如果麻木不仁,对生活冷漠无情,就不可能是非分明,不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始终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道德意志是深深地蕴涵于人内心的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在知行转化中,它具有驱使道德主体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作用。高尚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崇高的道德境界都
7、对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在履行道德行为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会出现一些困难,诸如思想的斗争、外部条件的限制和阻挠等。由于大学生意志力不同,在行为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只有在道德意志力的作用下,才能保证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使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素质,实现知行统一,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强调大学生的自主自动,使大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取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内化成自我需要,才能达到自我期望的思想
8、境界。这种思想境界一旦与原有思想水平构成矛盾,就会成为自我教育的新内容,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所以,要实现知行统一,增强思政教育课的实效性,就应当以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大学生已经成人,因此不能把他们完全当做改造和塑造的客体,把听话和服从当做对大学生的最高要求。思政教育工的各种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才能转化为他们的自身素质,变被动接受的要我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因此,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突出大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绝对不能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死板,不然会造成学生的厌烦,你
9、可以结合一些当今热点新闻,用一些正面以及反面例子让学生们自己领会,然后你点明你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和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 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生活举出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例子,或是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帮助其领会思政课特点和内容。不要一味的照搬课本讲理论,这样会比较枯燥。 教材老套,从小学到大学总是学重复性的东西,实际的案例很重要,而且你应该考虑如何把死板的思政课改成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活动啊,比如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不过活动做得一定要吸引人才可以,让大家愿意去学思政课。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加之广大理论教育工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
10、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从目前诸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所作来看,缺乏感染性和实效性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1.认知上、我们都不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有着十分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不重视、没兴趣、不满意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如:有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的专业课同等对待,认为这类课程就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在是否学习的问题上是没有选择的,去听课完全出
11、于害怕老师点名,影响期末成绩的目的;有的学生认为这类课程在内容上都是些大道理,与现实差距较大,空洞乏味,而且这类课程不能像某些专业课程那样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收获,在短时间内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成效,所以缺乏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通过期末短时间内的背诵,考试过关了,这门课的学习也就完事大吉了。在对这类课的整体评价上,学生打分普遍偏低,满意度不高。 2.情感上。情感因素是态度的关键,它不仅会影响行为的倾向,而且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观念。很多研究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到学生70%的满意率已属不易。很多学生不太喜欢上这类课程,逃课、上课开小差、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 3.学习热情上。学生的学习动力
12、明显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多的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期望顺利过关。 个人感想: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培训学习,使我深深的感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首先、做为思想政治课要想达到预想目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激发自己探究兴趣,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引导其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富有策略性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我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根据我们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我们的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要恰当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我们要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学习、自主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们理解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是教法不拘一格,要开放,要让我们有体验、有实践,真正的有所收获。 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要让我们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我们享受发现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