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写教案,优秀的教案是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写出的,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
3、、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4、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6、84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58 405 455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
7、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3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
8、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
9、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
10、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11、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从994-1000;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12、)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27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 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
13、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新课 1. 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 ,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 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
14、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
15、呢?”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3. 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 (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自己的书上,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 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
16、上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 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 5. 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
17、正。 三、巩固练习 1. 教师指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 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背七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
18、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
19、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
20、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
21、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22、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
23、、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24、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ab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abb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5、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第 32 页 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