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2023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 2023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5篇 我们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是我前提、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1 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体会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誊写课文
2、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身喜欢的一种动物。 2、安排同学预习,自同学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
3、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高傲、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同学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考虑: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身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
4、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鹅的叫声很高傲。 鹅的步态,更是高傲。 2、讨论: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厉声_厉声_大叫厉声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鹅的步伐_,_的,颇像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同学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鹅的吃饭,经常使俺们发笑”,哪些地方使俺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
5、样具体描写的? 鹅的吃相表示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身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示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身喜爱的局部。 作业 1、誊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身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后小节: 白
6、鹅这一课是宋美珍老师的试讲课,课文有趣的文字,宋老师幽默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小朋友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小朋友们恍然大悟。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2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7、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主要内容 所写事
8、情, 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
9、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
10、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
11、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
12、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打的声音:咻咻。 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的伤痕:那一条条鼓
13、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3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14、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
15、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16、: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
17、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8、: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
19、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
20、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
21、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多媒体出示:“现在你
22、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
23、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
24、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
25、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
26、文, 三、品读体验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
27、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
28、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体会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
29、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
30、,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
31、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巩固延伸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5 再见了,亲人 最近与师傅同上一堂课,虽然我上得很失败,但比较自己与师傅的课堂,找出差距,又经师傅的点评让自己豁然开朗,感觉我确实学习着,收获着。 一、教师在前作为引领者 这里的教师在前,我觉得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都要经过精心钻研教材,精心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还有每一个教学环
32、节的预设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教师都要心中有数。 课堂中用背景资料的介绍作为情景导入,是课前设计好的,可以让学生了解背景,同时引领学生谈谈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这样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在感悟重点句的时候,设计中也明确哪几句是要“咬文嚼字”感悟的,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引领抓字词感悟,在我的课堂在中,学生说到“冒着”体现大娘不顾生命危险,而我没有顺势让他们找找还有那些动词也体现了这个。师傅的课堂在中,抓住一系列的动词“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感悟到危险,并以悟促读,更加体会到大娘不顾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来打糕的精神。 学习送打糕的时候,师傅设计大娘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学生
33、回答很精彩,有“还有一份心”、“一份温暖,一份真情”、“一种精神的慰藉”、“是精神上的帮助”。而我没有在研读部分挖深,只是浮在表面上,所以学生也游离在文本之外,游离在课堂之外,更不能很好地朗读了。 二、教师在旁作为合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引领者,但决不是牵引着学生走进课堂,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旁,是指面对课堂的生成,怎样进行有效的应对,怎样与学生真正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目标。 在初读课题“再见了,亲人”的时候,一学生“亲人”读得特别重,于是老师反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因为这里要突出亲人,老师又机智地告诉学生这个课题顺序倒了,本来应该是“亲人,再见了”,那是为了突出重点,接着又让学
34、生读了课题,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在说到大娘为了救伤员而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的时候,学生说伤员可能很重,而大娘年龄大,身体瘦弱,志愿军背大娘还差不多,现在大娘背,而且背到很远的防空洞,一定很艰难。这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在放手让学生读的时候,相信学生是聪明的,等待他们把精彩的答案呈现出来。学生还讲到丢下自己的小孙孙,背进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没有想,老师马上讲到,是啊,一背一丢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在一齐朗读志愿军回忆大娘所做的事情的时候,学生无意地将“三天三夜”读得特别重,于是师傅马上抓住这点,反问学生为什么读那么响亮,学生又开始联系上下文,说到: “说明打得困难。” “跟后面顶
35、着打糕,冒着炮火,送食物联系起来,更能体现雪中送炭。” “志愿军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很辛苦。” “一般空着肚子饿一顿就不行了,他们还三天三夜不吃,很困难。” 教师从生成的地方,与学生合作,一起关注语言文字,让学习不露痕迹,不觉得生硬。 三、教师在后作为鞭策者 这里的教师在后指面对目标的初步达成,如何进行有效的提升,让教师作为鞭策者,在学生的后面轻轻一挥鞭,让学生更快、更深地领悟到文本思想。 当学生讲到从“丢下自己的小孙孙,背进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没有想就丢下小孙孙,把伤员看得比小孙孙还重要,老师马上讲到:“是啊,一背一丢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当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都快流泪的时候,教师表扬到:“老师似乎真的看到志愿军流下了眼泪。”这一表扬,读的学生倍加有信心,听的学生有了试一试以及想挑战的欲望,让朗读更加有感情,让感悟更加深刻了。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把握好自身的角色,真正把学生装在内心,随时改变引领、合作、鞭策的角色。我知道,教学这条路还很漫长,我只是刚刚起跑线上,还需要全力地研究与实践,不应该气馁,不应该灰心。 2023五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 第 40 页 共 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