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7596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教案可编辑课时作业 8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2016赣中南五校二模)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答案B解析色盲是伴X 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已知色盲是伴X 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2(2016汉中市二模)遗传的基本

2、规律是指()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答案C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就是指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的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3(2016洛阳市考前练习四)下列哪项不是31 性状分离比出现所具有的因素()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融合的机会相等答案A精品教案可编辑解析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

3、多。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控制作用,而且不是所有的基因表达概率都是相等的,有些性状甚至一辈子无法表达,但是不影响遗传规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A 项错误;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B 项正确;在遗传过程中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应该相等,C 项正确;在遗传过程中,雌雄配子应随机结合,即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D 项正确。4(2016邯郸市一模)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

4、在代代遗传的特点B乙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7中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3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解析1和2均正常,其儿子2患甲病,据此可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而其儿子7患甲病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项错误;由1与2均不患乙病而其女儿1为乙病患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项错误;7中的 X 染色体上的甲病致病基因遗传其自母亲3,3的父亲2表现正常,说明其 X 染色体上没有甲病致病基因,那么3的甲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1,C 项错误;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a 表示,

5、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7的基因型为XaXaY,而其父母3与4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 XAY,因此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 项正确。5(2016石家庄二模)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 8 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精品教案可编辑()A.1118B.49C.56D.35答案D解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5 号为患病女孩,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 号个体为13A

6、A 或23Aa,7 号个体为Aa。由于 8号个体是正常个体,其为AA 的概率是13121214,为 Aa 的概率是13122312,因此,8号个体杂合子的概率是AaAA Aa(1613)(16161613)35。6(2016九江市二模)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 和 aa 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 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 F1随机交配产生F2,则有关F1与 F2的成熟植株中,叙述正确的是()A有茸毛与无

7、茸毛比分别为21 和 23B都有 9 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13和110精品教案可编辑D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12和3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据此答题。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基因型为dd,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都为有茸毛无茸毛2 1,A 项错误;由于DD 幼苗期死亡,所以高产有茸毛玉米

8、AaDd 自交产生的F1中,只有 6 种基因型,B 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占41213,F2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的比例为121214,C 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 AaDd 自交产生的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AADd和 AaDd,占21241212,F2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有茸毛占123438,D 项正确。7(2016怀化市二模)在果蝇中,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甲、乙和两只雌果蝇丙、丁,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是长翅红眼,用它们分别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

9、甲丁乙丙乙丁长翅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白眼对这四只果蝇基因型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为 BbXAY B乙为 BbXaYC丙为 BBXAXAD丁为 bbXAXa答案C精品教案可编辑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是长翅红眼,即亲本全表现出的显性性状,此时需要通过产生性状分离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基因型,因此首先应以“乙丁”作为突破口,判断出乙丁的基因型后在分别判断甲丙的基因型。根据题意可知,乙(B_XAY)丁(B_XAX),后代中出现残翅白眼果蝇(bbXaY),由此确定乙的基因型为BbXAY,丁的基因型为 BbXAXa;又由于甲(B_XAY)丁(BbXAXa)

10、杂交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没有残翅果蝇(bb),说明甲的基因型必为BBXAY;又由于乙(BbXAY)丙(B_XAX),后代中只有长翅果蝇,说明丙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BXAXA。8(2016荆州市,联考)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B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D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小琳的父母均患有该遗传病,但小琳有一个正常的弟弟,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是

11、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患病而儿子正常,所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病,A 项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若该病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 项错误;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精品教案可编辑传病,还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均为12,C项正确;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都是Aa 或 XAY,D 项正确。9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

12、%、25%。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C120 D1 21答案B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的交配,AA 占 1/3、Aa 占 2/3,(用棋盘法):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2/3A1/3a2/3A4/9AA2/9Aa1/3a2/9Aa1/9aa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 4 1,故选 B 项。10 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

13、的是()A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 对等位基因杂合、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 (1/4 1/4)(1/41/4)(1/4 1/4)(1/4 1/4)(1/41/4)7/128,A 项错;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 基 因 纯 合 的 个 体 出 现 的 概 率 2/4 2/4 2/4 (1/4 1/4)(1/4

14、 1/4)(1/4 精品教案可编辑1/4)(1/41/4)35/128,B 项正确;5 对等位基因杂合、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 2/4 2/4 2/4 2/4 (1/4 1/4)(1/41/4)21/128,C 项错误;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相同,D 项错误。11 (2016汕头市潮南区考前训练)在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经济作物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染(a)、高茎(D)与矮茎(d)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阔叶(B)与窄叶(b)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请回答:(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38,

15、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1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与F1相比,F2中 D 基因的基因频率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 X 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雄蕊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获得大量植株,偶然出现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_、_。(4)由于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某农场拟通过一次杂交育种培育出一批在幼苗时期就能识别出雄性的植株,请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植株有: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

16、,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_。答案(1)AaDd Aadd(2)56不变(3)形成花粉过程中D 突变成 d 形成花粉过程中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见解析解析控制阔叶(B)与窄叶(b)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因此阔叶雄株的基因型是XBY、窄叶雄株的基因型是XbY,阔叶雌株的基因型是XBXB、XBXb,窄叶雌株的基因型是XbXb;如果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子代的阔叶都是雌株,窄叶都是雄株。(1)由题意知,抗病对感病是显性,高茎对矮茎是显性,因此抗病矮茎的基因型是A_dd,杂精品教案可编辑交子一代A_dd 38,可以写成3412,抗病是杂合子自交的实验结果,矮茎是测交的实验结果,因此

17、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 Aadd。(2)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DD、aadd,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D Ad aD ad 1 1 1 1,如果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精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D Ad aD ad 2 2 1 1,只有抗病和感病基因精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Aa 2 1,卵细胞的类型及比例是A a 1 1,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中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131216,则抗病植株的比例是A_56;与 F1相比,F2中 D 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3)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雄蕊,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8、,如果发生基因突变D 突变成 d,产生基因型为d 的精子,与基因型为d 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 dd 的受精卵,发育成矮茎;也可能是产生的精子中D 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与基因型为 d 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Dd 的受精卵,发育成矮茎。(4)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次简单的杂交实验在幼苗时期就能识别出雄性的植株,可以让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子代的阔叶都是雌株,窄叶都是雄株。遗传图解如下:12 (2016衡水中学二模)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1)在 甲 地

19、 的 种 群 中,该 植 物 出 现 一 株 白 花 突 变。让 白 花 植 株 自 交,若 后 代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 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红花和白花受_ 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精品教案可编辑(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_ 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 _ 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

20、及比例为_或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 对等位基因控制。(3)缺体(2n 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 _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_ 染色体。(4)三体(2n 1)也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答案(1)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一对(2)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变型植株红花植株

21、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3)n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该缺体所缺少的(4)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 5解析(1)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全为红花,子二代红花白花3 1,说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已知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均为隐性突变。要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物杂交。若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的基因用A 和 a、B 和 b 表示,则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这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甲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乙地白花植物基因

22、型为 AAbb,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红花,F1代自交,F2代表现型及比例:红花(A_B_)白花(A_bb aaB_aabb)9 7;这2 对等位基因位于1 对同源染色体,即 a 和 B 连锁,A 和 b 连锁,则甲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乙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精品教案可编辑F1的基因型为AaBb,F1各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Ab、aB,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aBb)白花(AAbb aaBB)9 1。(3)该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有2n 条染色体,n 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每次只需缺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共需构建 n 种缺体。白花由一

23、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若相关的基因用A 和 a 表示,则该白花的基因型为aa,若该红花缺体缺少的染色体上含有相应的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0(0表示缺少相应的基因),那么白花(aa)与红花缺体(A0)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a)白花(a0)1 1。(4)设相关的基因用A 和 a 表示。依题意可知,白花的基因型为aa,三体红花纯合的基因型为AAA,F1的基因型为1/2Aa、1/2AAa;1/2Aa自交所得F2中白花(aa)占1/2 1/4aa1/8aa;AAa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6AA、1/6a、1/3Aa、1/3A,所以 1/2AAa自交所得 F2中白花(aa)占 1/2 1/6a 1

24、/6a1/72aa;综上分析:在 F2中,白花植株占1/81/72 5/36,红花植株占15/36 31/36,即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 5。13(2016湖南省十三校联考二模)一对相对性状可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次用字母A、a;B、b;C、c表示)。为探究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实验一,将甲乙两个白花品系杂交,得F1,F1都开紫花,F1自花授粉产生F2代,收获的F2紫花 162,白花 126.已知该植株的另一对相对性状高产与低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M、m 控制,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二,用90 对亲本均分为3 组做了如下实验: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A 组高产 X 高

25、产高产低产14 1B 组高产 X 低产高产低产51C 组低产 X 低产全为低产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一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同时受_ 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 定律。若只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性状的可能,则F1的基因型为 _,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判断_ 为显性性状。A 组结果不符合31的原因是 _,B 组亲本的高产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精品教案可编辑(3)现 用 两 紫 花 高 产 植 株 杂 交,F1有 紫 花 高 产 紫 花 低 产 白 花 高 产 白 花 低 产 9 3 3 1,淘汰掉白花植株,其余植株自由交配,则子代

26、M 基因的频率是 _。答案(1)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AaBb 19(2)高产高产亲本含有纯合子21(3)50%解析分析实验一:F1自花授粉产生F2代,收获的F2紫花 162,白花 126,紫花占916,白花占716,97 的比例可以改写成9 3 3 1,因此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2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紫花,因此白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aabb,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分析实验二:A 组实验中,高产与高产杂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低产类型,说明高产对低产是显性性状,A 组实验不符合31 的性状分离比,原因是高产亲本不

27、都是杂合子,含有纯合子;B 组实验,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5 1,也不是1 1,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 组实验低产与低产杂交,子代都是低产,低产是隐性纯合子。(1)由分析可知,根据实验一子二代分析,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2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可能,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2紫花的基因型是A_B_,其中纯合子是AABB 比例为19,杂合子是89,纯合子杂合子1 8。(2)实验二,A 组实验高产与高产杂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低产类型,说明高产对低产是显性性状,由于亲本高产不都是杂合子,含有一定比例的纯

28、合子,因此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 1;B 组实验高产植株的基因型是M_,低产植株的基因型是mm,杂交后代低产的比例是16,说明亲本高产植株产生d 配子的比例是16,因此亲本中MM Mm 2 1。(3)两紫花高产植株杂交,子一代高产低产3 1,亲本是精品教案可编辑Mm Mm,淘汰掉白花植株,紫花高产的基因型是A_B_MM、A_B_Mm,紫花低产的基因 型 是A_B_mm,MM Mm mm 1 21,自 由 交 配 后 代 的 基 因 型 仍 然 是MM Mm mm 1 2 1,因此M 的基因频率是50%。14 (2016汉中市二模)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

29、疟原虫。为获得青蒿素高产植株,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已知黄花蒿茎的形状有圆柱形和菱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 和 C、c 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表明,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 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请回答:(1)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_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2)若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 株,红杆31株,紫

30、杆 10 株,则理论上亲本青杆和红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F2青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若上述F2各种颜色的茎中均有圆柱形茎和菱形茎植株,则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的表现型是_。为了确定F2中该表现型的植株是否能稳定遗传,最简单的设计思路是_。答案(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BBcc bbCC(或 bbCC BBcc)16圆柱形紫杆让 F2圆柱形紫杆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解析(1)由题意知,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破坏的是控制物质进出功能。(2)由题意知,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 124 株,红

31、杆 31 株,紫杆 10 株,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12:3:1,青杆基因型是B_C_、B_cc(bbC_),红杆基因型是bbC_(B_cc),紫杆基因型是bbcc.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BbCc,则亲本青杆基因型是BBcc(bbCC),红杆 bbCC(BBcc);F2青精品教案可编辑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是BBCC、BBcc(bbCC)占21216;又由题意知,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含量紫色植株最高,因此若上述F2各种颜色的茎中均有圆柱形茎和菱形茎植株,则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的表现型是圆柱形紫杆,紫杆是纯合子 bbcc,圆柱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让F2圆柱形紫杆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如果后代出现菱形,则不能稳定遗传,如果后代都是圆柱形,则能稳定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