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06-2018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发 布前 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勤、曹承富、唐伟、高照荣、杜世州、郑成岩、邱祥松、孙玲玲、孟浩。黄淮海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南部小麦绿色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灌溉、田间管
2、理、收获、生产废弃物处理、贮藏、包装与运输及生产技术档案建立。本规程适用于江苏北部、安徽和山东的绿色食品小麦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
3、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3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距离医院和公路、铁路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地域1 km以上。在绿色食品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环境受到污染。4 品种选择4.1 选择原则选用通过属地省级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黄淮海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种子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0,水分不高于13.0。依据农业部发布2016年主要农作物
4、主推品种,适宜黄淮海南部地区种植的丰产抗逆小麦品种主要有:济麦22、百农58、西农979、洛麦23、周麦22、安农0711、鲁原502、山农20、郑麦7698、衡观35、良星66、淮麦22等。4.2 种子处理选择药剂拌种。100 kg小麦种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0 g150 g,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种子包衣处理适宜在播种前12周进行。地下害虫严重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药种比1:417556拌种,避光堆闷23小时即可播种。5 整地播种5.1 秸秆还田前茬为玉米的田块,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同步秸秆粉碎均匀抛洒还田,或用秸秆还田机粉碎12遍,均匀平铺,秸秆粉碎长
5、度5 cm。秸秆还田地块,每亩均匀撒施尿素5 kg,或配合施用符合GB 20287规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2 kg4 kg,结合深耕翻入土壤。5.2 机械整地整地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达到75%左右,如果土壤墒情较差,要浇水造墒。每23年结合耕种深松土壤,采用85马力以上动力机械,要求土壤深耕25 cm以上,深松应达到30 cm35 cm。旋耕作业应适时适墒进行,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板茬造墒。宜选用带镇压器的旋耕机械,适时适墒旋耕,旋耕深度达到12 cm左右;旋耕田块每23年深耕或深松1次。5.3 播期播量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播期自北向南逐渐推迟。中部地区适播期:冬性品种10月5日10月12日;半冬性品种1
6、0月8日10月15日。黄淮海南部偏北和偏南区域小麦播期相应提前或推迟35天。适播期内,冬性品种每亩基本苗14万16万,半冬性品种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3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 kg;10月30日后晚播田块,每亩基本苗应控制在30万以内。5.4 机械播种整地后立即进行播种,以保证土壤具有足够墒情,可选用小麦精播机或宽幅条播机,行距20 cm23 cm,播种深度3 cm5 cm,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时随种随压,未带镇压装置的要在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6 施肥6.1 施肥原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
7、基肥追肥结合,氮素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元素含量针对性地补充使用微肥。提倡施用小麦专用型缓(控)释肥。6.2 施肥总量每亩产量500 kg左右田块亩施优质无害化处理土杂肥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 kg,亩施纯氮(N)12 kg14 kg(尿素26 kg30 kg),磷(P2O5)5 kg7 kg(过磷酸钙30 kg45 kg),钾(K2O)4 kg6 kg(硫酸钾8 kg12 kg)。每亩产量单产600 kg左右田块亩施用优质无害化处理土杂肥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 kg,亩施纯氮(N)14 kg16 kg(尿素30 kg35 kg),磷(P2O5 )6 kg7 kg(过磷
8、酸钙35 kg45 kg),钾(K2O)5 kg8 kg(硫酸钾10 kg16 kg)。6.3 施肥方式有机肥、磷、钾肥用作基肥一次性全部施入;氮肥的5060作基肥,4050作拔节肥追施。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可采用旋耕深施或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小麦专用型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结合生育后期叶面肥喷施。6.4 追肥拔节肥施用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地块可推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追施氮肥量为总施氮量的40%50%,趁雨追施或与灌水结合进行。7 田间灌溉7.1 苗期灌溉浇足播种底墒水或蒙头水。灌溉量40 m350 m3,要求
9、耕作层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保证出苗均匀、整齐。7.2 越冬灌溉科学浇好越冬水。秋冬遇旱应浇足越冬水,冬灌时间以日平均气温3左右为宜,昼消夜冻前结束,浇水后及时划锄松土。要求土壤耕作层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7.3 春季灌溉适时浇好拔节灌浆水。拔节灌浆水灌溉一般结合肥料追施,每亩灌溉量40 m50 m3。8 田间管理8.1 叶面喷肥结合防治赤霉病,进行药肥混喷,实施根外追肥,达到“一喷三防”的效果。小麦孕穗至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可用2%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50 kg75 kg/亩喷洒,或选用小麦专用叶面肥。8.2 病虫草害防治8.2.1防治原则坚持
10、“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结合总体开展化学防控;遵循绿色食品NY/T 393标准。8.2.2 防治措施 8.2.2.1 农业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小麦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等农艺措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8.2.2.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控制害虫,蚜茧蜂寄生率超过30%或益害比1:80100时可不用药剂防治。8.2.2.3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及害虫对色泽的趋性进行诱杀。选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麦黏虫,单灯控制面积3045亩;每亩悬挂4060张黄板诱杀蚜虫。8.2.2.4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
11、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8.2.2.5 化学除草立足春草秋治,注重冬前化学除草;冬前未能及时除草或草害较重的麦田,返青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具体用药量可根据药剂有效用量折算。8.3 其他管理措施8.3.1 清理沟系视情况清理田间沟系12次,保持沟系通畅,达到迅速汇集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8.3.2 适时化控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或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适时化控,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4g40 g/亩,对水25 kg30 kg,叶面喷施,预防后期倒伏。8.3.3 冻冷害补
12、救小麦拔节期遇“倒春寒”或孕穗期发生低温冷害,应立即补施速效氮肥和浇水,减轻灾害损失,亩用纯氮2 kg4 kg(尿素4 kg8 kg)。9 收获收获时期掌握在腊熟末期,选用联合收割机械,做到单收、单储。10 生产废弃物处理小麦生产的副产品主要包括秸秆、麦糠等,建议加装秸秆切碎喷撒装置,要求粉碎后的麦秸长度15 cm,均匀抛撒;或堆制有机肥;或进行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严禁焚烧、丢弃,防止污染环境。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使用过的农药瓶、农药袋不得随便丢弃,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二次污染。建立农药瓶、农药袋回收机制,统一销毁或二次利用。11 贮藏11.1 入库标准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小麦入库的质
13、量标准是:种子含水量12.5%以下,容重750 g/L以上,杂质1.5%以下。11.2 粮库质量粮库符合NY/T 1056要求,到达屋面不漏雨,地面不返潮,墙体无裂缝,门窗能密闭,具有坚固、防潮、隔热、通风和密闭等性能。11.3 防虫措施在粮堆和表面每1000 kg粮食使用1 kg2 kg辣蓼碎段防虫。11.4 防鼠措施粮库外围靠墙设置一定数量的鼠饵盒,内放做成蜡块的诱饵,药物成分为法律法规允许使用于食品工厂灭鼠的药物。粮库出入口和窗户设置挡鼠板或挡鼠网。粮库内每隔15 m靠墙设置一个鼠笼,鼠笼中的诱饵不得使用易变质食物,要求使用无污染的鼠饵球。根据需要可增设黏鼠板。11.5 防潮措施热入仓密
14、闭保管小麦使用的仓房、器材、工具和压盖物均须事先彻底消毒,充分干燥,做到粮热、仓热、工具和器材热,防止“结露”现象发生。聚热缺氧杀虫过程结束后,将小麦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祛湿,经常翻动粮面或开沟,防止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12 包装与运输所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采用单一材质的材料,方便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符合NY/T 658的规定。在运输过程中禁止与其他有毒有害、易污染环境等物质一起运输,以防污染。13 生产档案建立生产档案,主要包括生产投入品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录,农事操作记录,收获记录及储运记录等,生产档案保存3年以上。附录A(资料性附录)黄淮海南部地
15、区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案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使用剂量ml(g)/亩施药方法安全间隔天数白粉病发病初期25%丙环唑乳油30 ml40 ml喷雾28条锈病发病初期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120 g喷雾20纹枯病发病初期16%井冈霉素可溶粉剂40 g50 g喷雾14赤霉病扬花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 g150g喷雾35发病前或发病初期6%低聚糖素水剂50 ml60 ml喷雾-蚜虫发生初期或始盛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40 g喷雾20发生盛期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g15 g喷雾14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小麦三叶期56% 2甲4氯可溶粉剂120 g150 g喷雾每季只能使用一次看麦娘、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禾本科杂草23叶期36%禾草灵乳油180 ml200 ml喷雾每季只能使用一次注:农药使用以最新版本NY/T 393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