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第4章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第4章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第四章第二讲一、选择题1下表各项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 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B 速度缓慢较快C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D 实例沙丘上的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解析:沙丘及冰川泥上的演替均属初生演替。答案:D 2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
2、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高解析:顶级群落若受到强烈的干扰,其群落可能发生改变;由于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答案:C 3(2011 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能力点是知识理解能力。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
3、发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B 项错误。答案:B 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也会得到蚂蚁保护,二者属于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答案:D 5 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在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 4 15 25 40 草本28 27 26 30
4、 34 灌木0 3 4 12 19 乔木0 0 0 14 23 总计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出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 二、非选择题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 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
5、地点 A 地点 B 地点 C 非生物因素地点A 地点 B 地点C 草3 5 9 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 5 8 距地面1.5 米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5 4 2 土壤温度(%)48 35 15 松树0 2 0 土壤的有机物(%)6.5 3.8 205 落叶树20 5 0 土壤深度(cm)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 kg1)9.4 4.5 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 B 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_。(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 中 的某 种 动物 的 种群 密 度,一
6、般不 能 采 用_,理由 是_ _ _。(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4)参 考 表 中 非 生 物 因 素,落 叶 树 在 地 点C不 能 生 长 的 原 因 是_(至少说出两个原因)。(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草本植物会_;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_;田鼠的数量会_。解析:(1)该调查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A 点;地点 B 中的两种松树间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对应于图C)。(2)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因这些动物大多身体微小,难以标记,且活动范围较小。(3)
7、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应属次生演替。(4)表中数据显示地点C 中土壤深度较浅,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生长;另外,该地的土壤湿度,土壤氨量比较低,故该处缺乏落叶树。(5)若鼠量增加,则草本植物会减少,若田鼠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食时将可导致草本植物再生恢复能力遭破坏,最终致使鼠数量减少。答案:(1)AC(2)标志重捕法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难以标记,且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很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3)次生演替(4)土壤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的生长;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或土壤氨的含量低,缺少养分供树木生长)(5)减少继续减少,甚至消亡,无法再生随之减少7(2013 新课标全国卷)南方某
8、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了解演替初始条件并根据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结合对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进行解答。(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2)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呈负相关,即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