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贵州省安顺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四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 中有2 个染色体组B细胞 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C细胞 是第一极体D细胞 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了复制,但没有出现联会现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
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A 错误;B、细胞 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B正确;C、根据细胞 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而细胞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 错误;D、细胞 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B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一定是基因重组导致的C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答案】B【解析】【分
3、析】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A 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D 正确;故选 B。【点睛】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得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容错性,有利于遗传的稳定性;染色体上的DNA 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复制时的基因突变可以造成姐妹染色体单
4、体上出现等位基因。3在狐狸的群体中,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包括BA(猩红色)、B(蓝色)、b(白色),它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显隐性关系为BABb。研究还发现,皮毛为猩红色的杂合体中,有的具有白色斑点,有的具有蓝色斑点,且猩红色带斑点这一特点仅表现在雌性个体中,其他颜色雌雄个体都有,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B控制皮毛颜色的表现型有5 种C控制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 种D选白雌狐和蓝雄狐验证上述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猩红色带斑点这一性状仅表现在雌性杂合个体中,雌性个体含有两条X 染色体,雄性个体只含有一条X 染色体,相关颜色基因在雌性个
5、体中成对存在,在雄性个体中成单存在,在雌性个体中才可能含有两个不同的基因,由此推知,相关颜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控制狐狸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A 正确;BC、控制皮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AX-(3 种基因型,且表现型根据题意有3 种)、XBX-(2 种基因型,且表现为蓝色)、XbXb(表现为白色)共 6 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AY(猩红色)、XBY(蓝色)和XbY(白色)3 种,共 9 种基因型,表现型为5 种,B 正确,C 错误;D、通过隐雌显雄组合,故选白雌狐和蓝雄狐验证上述基因位于性染色体,D 正确。故选 C。4二倍体百
6、合(2n=24)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 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C图 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有可能不相同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
7、聚集,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详解】A、图 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B、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C、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
8、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有相同基因,也有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C正确;D、图为二倍体百合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D 正确。故选 B。5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 ATP的合成(如下图)。根据图示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BH+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C此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线粒体的内、外膜功能存在
9、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线粒体内膜的外侧H+浓度高于内侧,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同时 ADP 合成 ATP。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A 正确;B、H+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跨膜的H+通道协助,不能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B 错误;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与 O2反应生成水,并伴随大量能量的释放,其中有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可知图示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 正确;D、线粒体的内、外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所以功能存在差异,D 正确。故选
10、 B。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 的C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DNA 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RNA 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中,高等动植物体内只能发生另外三条途径。【详解】中心法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少量DNA,则遗传信息的传递也符合中心法则,A 正确;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
11、给 mRNA 的,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之一,B正确;DNA 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然后由 m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C正确;DNA 病毒中虽然没有RNA,但它可借助寄主细胞完成DNA 到 RNA 的转录过程,故其遗传信息传递仍遵循中心法则,D 错误。【点睛】注意:中心法则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适用于所有生物体内存在的遗传信息流动,但不同的细胞或不同生物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信息流动内容不同。7研究人员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三种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
12、丙B乙的浓度大于5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据图推测,用50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不一定抑制其生长D甲、乙、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不同,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据此答题。【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A 正确;B、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 组比较可知,乙的浓度大于5ppm 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仍然表现对莴苣幼根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C、
13、由于幼根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性大于幼芽,所以50ppm 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幼根生长为抑制作用,但对幼芽生长不一定为抑制作用,C正确;D、根据曲线图分析: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通过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要注意对曲线的分析。8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B螳
14、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详解】A、不是螳螂的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而是由于螳螂有许多体色的变异,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体色与环境相似的得以保留下来,其他的被淘汰,这样,螳螂就进化了,A错误;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这体现了螳螂种内激烈的斗争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B 错误;C、未
15、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C 正确;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蝉属于初级消费者,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D 错误。故选 C。9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 SRIH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方式BSRIH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3 分子水CSRIH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 SRIH可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和胰岛【
16、答案】C【解析】【分析】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进入消化系统将被消化掉,所以口服无效,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法进行获取,肽键数水分子数。【详解】A、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不能口服,A错误;B、SRIH为环状十四肽,可能不含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4 分子水,B 错误;C、SRIH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系,C 正确;D、SRIH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 错误。故选 C。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DP 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中含有一个磷酸键B线粒体是胰岛B 细胞中唯一产生ATP的细胞器,抑
17、制其功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ATP的合成与细胞的吸能反应有关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生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组成元素:C、H、O、N、P 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 3 个,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 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详解】A、ADP 由 2 分子磷酸、1 分子腺嘌呤和1 分子核糖组成,其中含有1 个
18、高能磷酸键和1 个普通磷酸键,A错误;B、胰岛 B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为细胞呼吸,线粒体是胰岛B 细胞中唯一产生ATP 的细胞器,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ATP 的合成与细胞的放能反应相联系,C 错误;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热能,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ATP相关的知识,识记ATP的结构,掌握ATP中能源的来源和去路,易错点是D 选项中ATP的能量一般不用于维持体温。11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
19、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 由两种不同的DNA 结合蛋白HIF-1a和 ARNT 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 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BHIF-1a 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 含量会升高,但HIF-1a 的 mRNA 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 HIF-1a 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
20、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 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 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A 正确;B、据图示分析
21、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 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 错误;C、缺氧时 HIF-1a 含量会升高,但 HIF-1a 的 mRNA 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 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 正确。故选 B。1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神经纤维膜内
22、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 项错误;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 摩尔的葡萄糖,则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6 摩尔的 CO2,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6 摩尔的 O2,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既无CO2的产生,也无O2的消耗,B项错误;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
23、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项错误;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 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 CO2后比停止前的高,D 项正确。故选 D。【定位】细胞内水与代谢、细胞呼吸、神经调节中电位的产生和光合作用13将离体的某植物根尖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测得经某一浓度生长素处理前后的细胞内DNA、RNA、蛋白质含量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B经该浓度生长素处理的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增加C处理过程中,D
24、NA 的数量、结构等始终没有发生变化D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促进细胞生长的生长素适宜浓度【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经过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DNA 的含量不变,而RNA 和蛋白质都增加了,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AB 正确;基因表达过程中涉及到DNA 结构的改变,C 错误;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促进细胞生长的生长素适宜浓度,D 正确。14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 S3,然后把这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 IAA 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IAA 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3 天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
25、处理,结果与上图一致B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切段伸长具有两重性C该浓度IAA 对切段 S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D该实验结果可证明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S1为胚芽鞘尖端,具有分裂能力,S3段为成熟组织,不具有分裂能力。柱状图: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促进切段S1的生长,IAA 抑制切段S1的生长;赤霉素明显促进S2的生长,而对于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不太明显;IAA 对 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比赤霉素要强,即S2切段对于赤霉素的敏感性要高于切段S3的细胞,而S2切段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3的细胞。【详解】A、由于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26、,因此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有所不同,A错误;B、图中三个实验结果中赤霉素对切段伸长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 错误;C、据图可知该浓度IAA 对切段 S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C正确;D、由于缺少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得出“赤霉素和IAA 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的结论,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应的实验设计,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分析坐标图中各柱形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分析各选项。15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
27、含有适宜浓度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B胚芽鞘b 侧与胚芽鞘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C胚芽鞘b则细胞能运输IAA 而 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 a中获得的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 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 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 a 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
28、 的对侧弯曲生长,a 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琼脂块 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 a 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 侧的 IAA 含量比 b 侧的少,生长较慢,A 错误;琼脂块a 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 侧与胚芽鞘c 侧的 IAA含量相同,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 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 d 因此琼脂块d 从 a 中获得 IAA 量小于 a 的输出量,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特别是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是对选项分析的首要条件。16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阿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
29、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DNA 和RNA 的合成,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活化阿霉素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不抑制转录C仅注射生物导弹不能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 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
30、抑制DNA 和 RNA 的合成”,因此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C、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C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直接靶向癌细胞,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杂合子A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
31、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从而产生新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杂合子A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正确;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由于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从而证明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
32、西瓜存在生殖隔离,进而证明四倍体西瓜是新物种,D 正确。故选 B。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上碱基对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化B血友病、色盲、多指、白化病等致病基因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分裂间期较分裂期更易发生基因突变,主要是因为间期持续的时间更长D基因突变必然形成新基因,而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
33、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6、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若该亲代DNA 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详解】A、基因
34、突变指的是基因中核酸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是基因结构的改变,A 错误;B、血友病、色盲、多指、白化病等致病基因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 错误;C、分裂间期由于进行DNA 复制易发生基因突变,与其持续的时间长无关,C错误;D、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D。19已知 a、b、c、d 是某细菌DNA 片段上的4 个基因,下图中W 表示野生型,、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该酶有活性,
35、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A基因 a B基因 b C基因 c D基因 d【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该酶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有活性,说明编码该酶的基因存在于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且不存在于突变体 和突变体 中,由图比较观察知,野生型和突变体 同时含有且突变体 和突变体 同时不含有的基因为基因b。所以,答案为基因b,正确选项是B。20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1937 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下列
36、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 Fe2+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和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过程中消耗水并产生氧气与还原氢;暗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光照,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最后产生三碳糖。【详解】A、悬浮液中不含CO2,暗反应无法正常进行,糖类无法生成,A 错误;B、实验现象是在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在遮光下没有气泡产生
37、,说明氧气的产生一定要有光照,B 正确;C、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以将 Fe3+还原为 Fe2+,C 正确;D、希尔的实验将叶绿体离体,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分开,排除了其他结构在光合作用中可能造成的影响,D 正确;故选 A。2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DNA 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核酸分子中每个五碳糖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RNA 具有传递遗传信息、转运和催化等功能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脱氧核糖
38、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 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1 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 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1 分子核糖组成。【详解】A、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 正确;B、核酸分子末端的五碳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 错误;C、RNA 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病毒RNA)、转运(tRNA 转运氨基酸)和催化(RNA 酶)等功能,C 正确;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可能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 正确。故选 B。22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39、A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只分布在拟核中C评价食品中构成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配制婴儿奶粉应重点关注的必需氨基酸有9 种D多糖、蛋白质、核苷酸均为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详解】A、组成细胞的20 多种化学元素,在细胞
40、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 错误;B、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 错误;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 种,婴儿体内必需氨基酸有 9 种,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婴儿奶粉中需要添加9 种必需氨基酸,C正确;D、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为小分子,D 错误。故选 C。23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醋酸杆菌一段时间,能在醋酸杆菌中检测出放射性的化合物是()A油脂B腺苷C核苷酸D丙酮酸【答案】C【解析】【分析】3
41、2P具有放射性,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合成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若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醋酸杆菌,一段时间后,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都可能出现放射性。【详解】A、油脂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 P,A 错误;B、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不含P,B错误;C、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含有P,C正确;D、丙酮酸的结构式是CH3COCOOH、不含 P,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常见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24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选择了多种植物的种子做实验材料B苏丹 染
42、液的染料分子可以进入活细胞中C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D向蛋清液中先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A 液,然后再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B 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油脂可用苏丹 染液鉴定,呈橙黄色。【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选择了花生种子、菜豆种子等多种植物的种子做实验材料,A 正确;B、苏丹 染液的染料分子可以进入活细
43、胞中,将油脂染成橙黄色,B 正确;C、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C正确;D、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向2mL 蛋清液中先加入2mL 双缩脲试剂A 液,然后再加入5 滴的双缩脲试剂B液,D 错误。故选 D。25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D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
44、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45、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 观察。【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 错误;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B 正确;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D、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 错误。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凤眼莲因繁殖能力超强,吸收N、P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饲料,还
46、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作为植物“绿肥”,20 世纪 30 年代被引入中国,但现在却被称为“水上绿魔”。请回答下列有关凤眼莲的问题:(1)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作为外来物种,其种群数量呈现几乎指数增加的原因是_。(至少答出两点)(3)夏季来临,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蓝藻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的_,但两者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_。(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化“废”为“宝”,如图。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等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_的种间关系,争夺_等。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
47、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_。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_。【答案】直接繁殖能力强(或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无天敌、环境适宜等生产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竞争N、P无机盐、阳光放养草食性鱼类等其他合理建议均给分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进入人体【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8、3、外来物种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如果该地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等,即处于理想条件,该种群的的数量呈现“J”型增长。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外来物种入侵后,由于繁殖能力强、食物和空间条件
49、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即种群数量变化呈现“J”型曲线增长。(3)水华发生时,蓝藻、凤眼莲大量繁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藻、凤眼莲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竞争关系,争夺阳光和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通过根的主
50、动运输,重金属在食物链中会沿着食物链富集作用进入人体,所以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点睛】本题借助生态浮床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来物种入侵、群落中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调节种群数量、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人类正在利用纤维素和某微生物产生的酶来开发一种新的能源乙醇,有关获取该酶的实验方法如下所述。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科研人员在筛选微生物时,常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进行分离,原因是该土壤中含有较多的_(写出生物类群的名称),从而得到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