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byde.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byde.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东阳中学2020 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物理)命题:张丰蕾审题:胡冠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 小题,共 52.0 分)1.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首先预言并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B.电磁波是纵波C.使用电磁波来传播信息时主要是应用无线电波波长大、衍射现象明显,可以绕过地面上的障碍物D.频率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其波长为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 b 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 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
2、有光线从面射出C.图丙和丁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示意图,反映出光具有波动性D.图戊中的M、N 是偏振片,P 是光屏。当M 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 时,光屏P 上的光亮度将会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3.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B.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15 种不同频率的光C.重核裂变过程生成中等质量的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一定减少D.X 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波长变短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24.下面四个图象依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A,B,C,D 的加速度a、速度
3、v、位移 x 和滑动摩擦力 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物体一定受力平衡的是A.B.B.C.D.5.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将一质量为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A.B.B.C.D.6.如图所示,图象表示LC 振荡电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时刻,回路中电容器的M 板带正电,在某段时间里,回路的磁场能在减小,而M 板仍带正电,则这段时间对应图象中的A.Oa 段B.ab 段C.bc 段D.cd 段7.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
4、实现3A.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粒子性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微观物理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不准8.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A.B.C.D.9.如图所示为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用频率为v 的入射光照射阴极K,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 a 端接电源正极时,加在光
5、电管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计的示数越大B.当 b 端接电源正极时,电流计的示数一定为零C.当光电流达到饱和后,若增大入射光的频率,电流计的示数一定增大D.当光电流达到饱和后,若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仅增大光照强度,电流计的示数一定增大10.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的光滑楔形滑块A 上的顶端O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静止在A 上若滑块从静止向左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取A.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B.当时,小球受的支持力为C.当时,细线上的拉力为2mgD.当时,若 A 与小球能相对静止的匀加速运动,则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11.A,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
6、同一方向运动,当A追上 B 并发生碰撞后,A,B 两球速度的可能值是A.,B.,C.,D.,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412.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B 接触面竖直,此时 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 B 的质量之比为A.B.C.D.13.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 和轨道对小球的
7、弹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 不变,增大B.F 不变,减小C.F 减小,不变B.D.F 增大,减小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 分)14.由玻尔原子模型求得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 3.11eV 之间,则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射线B.氢原子从 n=3 的能级向n=2 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红外线C.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D.大量氢原子从n=4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2 种频率的可见光15.如图所示,两块半径均为R 的半圆形玻璃砖正对放置,折射率均为;沿竖直方向的两条直径 BC、相互平行,一束单色
8、光正对圆心O 从 A 点射入左侧半圆形玻璃砖,知若不考虑光在各个界面的二次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光线可能在BC 面发生全反射B.BC、间距大小与光线能否从右半圆形玻璃砖右侧射出无关C.如果 BC、间距大于,光线不能从右半圆形玻璃砖右侧射出D.如果 BC、间距等于,光线穿过两个半圆形玻璃砖的总偏折角为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516.“嫦娥二号”的任务之一是利用经技术改进的射线谱仪探测月球表面多种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月球表面一些元素如钍、铀本身就有放射性,发出射线;另外一些元素如硅、镁、铝在宇宙射线轰击下会发出射线。而射线谱仪可以探测到这些射线,从而证明某种元素的存在。下列关于
9、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经常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B.射线来自原子核C.如果元素以单质存在其有放射性,那么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一定其有放射性D.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射线都要强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16.0 分)17.图 a 为“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 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B 为沙桶和沙,质量为m2,不计绳与滑轮问的摩擦,改变沙的质量,测量多组数据,并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c 所示的 a-F 图象,其中F=m2g。(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
10、时使用220V 的交流电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平衡摩擦力时,应将沙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D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m2远小于 m1(2)图 b 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印点没有画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图 c 所示的 a-F 图象中,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由图象求出小车的质量 m1为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618.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
11、,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双缝间距。现测得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游标尺上有50 个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他将分划板上的三条竖线对准a 条纹,此时游标尺上的读数为;接着再转动手轮,将分划板上的三条竖线对准b 条纹,此时游标尺上的读数如左图,则_mm。两个相邻亮纹或暗纹间距离的表达式为_用、表示;这种色光的波长的表达式_用、L、d 表示。利用上述测量结果,代入数据经计算可得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39.0 分)19.不少城市推出了“礼让斑马线”的倡议。有一天,小
12、李开车上班,以72km/h 的速度在一条直路上行驶,快要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小李看到一位行人正要走斑马线过马路。以车子现行速度,完全可以通过路口而不撞上行人。经过1s 时间的思考,小李决定立即刹车,礼让行人。经过4s 的匀减速,汽车刚好在斑马线前停下。设汽车包括驾驶员质量为 1500kg。求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求汽车刹车时受到的合力大小;驾驶员看到行人时汽车离斑马线的距离。20.一个无风晴朗的冬日,小明乘坐游戏滑雪车从静止开始沿斜直雪道下滑,滑行 54m 后进入水平雪道,继续滑行 40.5m后减速到零。已知小明和滑雪车的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7总质量为 60kg,整个滑行过程用时1
13、0.5s,斜直雪道倾角为37(sin37=0.6)。求小明和滑雪车(1)滑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2)在斜直雪道上滑行的时间t1;(3)在斜直雪道上受到的平均阻力Ff的大小。21.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的速度顺时针方向运动,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斜面上距离底端A 点处由静止下滑,经过 2s滑到 A 处,物体经过A 点时,无论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传送带左右两端A、B 间的距离,已知,。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最多能滑
14、到距A多远处;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2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管道装置,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管道和两直管道组成。直管道和圆弧管道分别相切于、,、分别是两圆弧管道的最高点,、分别是两圆弧管道的最低点,、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两直管道略微错开,其中圆弧管道光滑,直管道粗糙,管道的粗细可忽略。圆弧管道的半径均为R,。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以水平向左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管道运动,小物块与直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m=1kg,R=1.5m,(sin37=0.6,cos37=0.8)。求:(1)小物块从点出发时对管道的作用力;(2)小物块第二次经
15、过D1点时对管道的作用力;(3)小物块在直管道上经过的总路程。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8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9高二物理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磁场不彼此立的,它们相联系互发组成个统的电磁场。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但并没有证明它的存在;电磁波是横波;利用衍射的条件和速度公式即可解。明确麦克斯韦电磁场论、空间波和波速公式是解题的关键,知道电磁波在真中的传播速度。【解答】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 错误;B.电磁波是横波,故B 错误;C.空
16、间波是直射波,应用微波波长短,频率高的特点工作的,故C 错误;D.根据公式可得,故D 正确。故选 D。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射率和光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根据图中的光线关系,判断折射率的大小,从而知道传播速度的大小;入射角 i 逐渐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论入射角如何增大,玻璃砖中的光线不会消失,故肯定有光线从面射出;根据光的干涉现象体现了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解答】A.根据折射率和光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b光线在水中偏折得厉害,即b 的折射率大于a的折射率
17、,则a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b 的传播速度,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入射角i 逐渐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论入射角如何增大,玻璃砖中的光线不会消失,故肯定有光线从面射出,故B 错误,符合题意;C.图丙和丁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示意图,体现光具有波动性,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03.【答案】C【解析】【分析】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会发生光电效应;根据数学组合公式,确定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多少种频率的光;核反应的过程中质量数
18、守恒,电荷数守恒;物质对 X 射线散射时,部分X 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变大,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的条件与玻尔理论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概念不能混淆。【解答】A.绿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紫光照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绿光照射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故 A 错误;B.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依据,能辐射出10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 B 错误;C.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释放能量,都有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故C 正确;D.X 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故D 错误。
19、故选 C。4.【答案】C【解析】【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物体受摩擦力均匀减小,合外力可能不为零,因此物体可能处于非平衡状态。本题结合图象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对平衡状态的理解,要解决本题一是掌握各种图象的物理意义,二是正确理解和应用平衡状态,因此解题关键是看哪种图象描述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解答】A.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图 A 中物体有加速度且不断减小,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 错误;B.图 B 物体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恒定,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 错误;C.图 C 物体做匀速运动,因此
20、处于平衡状态,故C 正确;D.图 D 物体受摩擦力均匀减小,合外力可能不为零,因此物体可能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 C。5.【答案】D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力学中的连接体模型,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基础,会用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综合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此题的突破口,由此可知滑块与小球的加速度方向都为平行于杆斜向下,大小都为,从而可以定性分析得出悬挂小球的轻绳方向,即可敲定此题的正确答案。【解答】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
21、度一起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滑块只能沿杆运动。滑块和小球的加速度方向都为平行于杆斜向下。又,故小球所受的合力方向平行于杆斜向下,合力大小为A.当悬挂小球的轻绳方向处于该状态时,小球的合力方向必为竖直方向,加速度方向必为竖直方向,而不是平行于杆斜向下,故A 错误;B.当悬挂小球的轻绳方向处于该状态时,小球的合力方向不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加速度方向方向就不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故B 错误;C.当悬挂小球的轻绳方向处于该状态时,小球的合力方向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加速度方向方向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但此时,故 C 错误;D.当悬挂小球的轻绳方向处于该状态时,小球的合力方向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加速度方向方
22、向可能平行于杆斜向下,但,可能成立,而且以滑块和小球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杆不光滑且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整体的加速度也可能为,故 D 正确。故选 D。6.【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开始时M 板带正电,而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电容在放电,故开始时 M 板放电过程;电流由M 到 N;而在某段时间内;磁场能在减小,说明电流在减小;电容器在充电;而M 板带正电,说明电流应反向;故符合条件的只有cd 过程;故选:D。根据电流的变化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分析符合条件的过程。对于电路的振荡过程要注意明确: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而线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27.【答
23、案】C8.【答案】C【解析】【分析】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能量剧烈释放,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反应,便于控制,是小型核能电池主要采用的反应方式。本题考查核能的利用,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及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衰变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 是聚变反应,反应剧烈,至今可控聚变反应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B 是裂变反应,虽然实现了人工控制,但因反应剧烈,防护要求高,还不能小型化;C 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反应,是小型核能电池主要采用的反应方式;D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需要高能粒子。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9.【答案】D【解析】【分析】当 a 端接电源正极时,光电管接正向电压,正向电压增大,光电
24、子做加速运动,需讨论光电流是否达到饱和,从而判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当 b 端接电源正极时,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时,电流表示数为0。在阳极 A 与阴极 K 之间加上足够高的反向电压,可使电子具有的初动能不足以克服电场力做功到达阳极,无法产生光电效应。在一定光强度的入射光照射下,如果每秒从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已全部被阳极板吸去,这时通过光电管的电流达到饱和值,这时只有再增加入射光强,光电流才会增大。本题考查光电管形成光电流的原理及影响光电流强度的因素。【解答】A.a 为正极时,AK 间所加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发生光电效应后的光电子在光电管中加速,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越
25、大,光电流强度越大,但光电流最终会达到饱和。若光电流没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光电流达到饱和后,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 错误;B.a 为负极时,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当电压是时,光电子不再逸出阴极K,电流表示数才为0,故 B错误;当光电流达到饱和后,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若增加入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若入射光强度减小,光电流可能反而减小;若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增大光照强度,则增加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个数,饱和电流增大,故电流计示数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3变大,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牛
26、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为零时滑块的加速度,从而判断小球是否脱离斜面飘起,再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力的大小;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在竖直方向合力为即可确定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与两者重力的关系。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在坐标轴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进行解答。【解答】设当小球的加速度为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当时,设绳的拉力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沿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由平衡条件与牛顿
27、第二定律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联立以上两式可解得:,故A 正确;B.当,所以小球受到的支持力为零,故B 错误;C.当,水平方向:,故 C 错误;D.把 A 与小球作为一整体分析,竖直方向平衡,可知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两者重力之和,故 D 错误。故选 A。11.【答案】B【解析】【分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可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 球速度不大于B 球的速度。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过程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碰撞过程高中学习
28、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4机械能不增加,碰撞后后面的球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球的速度,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机械能即可解题。【解答】虽然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 A、D 两项中,碰后 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不符合实际,即A、D 项错误;C 项中,两球碰后的总动能,大于碰前的总动能E,所以 C 项错误 B 项中,两球碰后的总动能,故 B 正确。12.【答案】B【解析】【分析】对 A、B 整体和 B 物体分别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解答】对
29、A、B 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设推力为F,根据平衡条件,有:再对物体 B 分析,受推力、重力、向左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其中:联立有:联立解得: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1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力的动态分析,注重平衡条件的应用。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同时作出AB 与半径组成的图象;则可知两三角形相似,故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可求得拉力及支持力的变化情况。【解答】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F,三个力。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5满足受力平衡。
30、作出受力分析图如下由图可知,即:,当A 点上移时,半径不变,AB 长度减小,则F 减小,不变,故ABD错误,C 正确。故选 C。14.【答案】CD15.【答案】AD【解析】解:A、光路图如图所示:玻璃砖的临界角为,解得,所以减小,光线可能在BC 面发生全反射,故A 正确;D、由折射定律可得,则,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又,代入数据可得,由折射定律可得,所以光线EF 相对于光线AO 偏折了,故D 正确;BC、间距越大,从右半圆圆弧出射光线的入射角就越大,可能超过临界角,所以BC、间距大小与光线能否从右半圆形玻璃右侧射出有关,且当人射角小于时均可从右侧面射出,故BC 错误。故选:AD。高中学习讲义只
31、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6根据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减小,光线能否在BC 面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分析当改变BC、间距时,光线到达右半圆形玻璃砖右侧时入射角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是否会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和几何知识分析光线穿过两个半圆形玻璃砖的总偏折角。解决该题需要掌握全反射的条件,正确作出光路图,能根据数学知识求解相关的角度,掌握折射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全反射的临界角的求解公式。16.【答案】ABD【解析】解:AB、射线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伴随射线和射线放出来的,故AB 正确;C、元素的放射性与其是为单质,还是化合物无关,故C 错误;D、射线穿透能力比射线、射线都要强,故D 正确。故选:ABD
32、。射线经常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与外界因素无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本题考查放射线、原子核的衰变,理解三种射线的区别及其衰变特征,正确掌握衰变的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答案】BD0.40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0【解析】解:(1)考察实验过程及原理: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且为 6V 以下,故选项A 错误;B、为防止打不上点,要先通电再释放小车,故选项B正确;C、平衡的是小车的摩擦力,当然不用挂上沙桶,让小车带着纸带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出拉力F=m1a=m1=,由此看出,当m2 m1时,F m2g,故选项D 正确。故选
33、:BD(2)由逐差公式求加速度,a=0.40 m/s2。(3)由图象看出,当力为某一值时,但加速度代仍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足。由牛顿第二定律a=,所以 a-F 图象的斜率是小车质量的倒数,所以m1=1.0kg。故答案为:(1)BD;(2)0.40;(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0(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220V 交流电压,每隔 0.02s 打一个点;(2)在实验中需平衡摩擦力,长木板的一端应略微太高,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7由于实验中的绳子拉力可以直接测量,无需m2应远小于m1由牛顿第二
34、定律可求解测力计的读数。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绳子的拉力可以直接测量,不需要满足m2应远小于m1。18.【答案】【解析】【分析】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游标50 分度,每一分度表示的长度为;根据求出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再根据公式,求出该色光的波长。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要掌握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道是相邻条纹的间距。【解答】图3 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读数为,所以最终读数为;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根据,得:代入数据得出:故填19.【答案】解:由得:
35、即。与运动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得。匀速阶段:匀减速阶段:。得:答: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汽车刹车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7500N;驾驶员看到行人时汽车离斑马线的距离。【解析】由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已知加速度与质量,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合外力;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8车先匀速后减速,由两个不同的公式分别求出两端位移,然后即可求出。解决本题的关键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注意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判断能否撞上,应判断速度相等时能否撞上,不能根据两者停下来后比较两者的位移去判断。20.【答案】21.【答案】解:对物体在
36、斜面上运动,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据题,联立解得:,。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物体在传送带上速度为零时离A 最远,此时有:又解得:即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最多能滑到距A 点。物体在传送带上返回到与传送带共速时,有得:由此知物体在到达A 点前速度与传送带相等,返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又对物体从A 点到斜面最高点,有2由运动学公式有:;得:。答: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最多能滑到距;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解析】本题考查传送带与斜面的组合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根据匀变
37、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1。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19物体滑上传送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离A 点的最大距离。物体在传送带上速度减为零后,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返回到A 点的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上滑的最大高度。22.【答案】【答案】(1)106N,方向向下(2)4m/s(3)m【解析】(1)物块在 C1点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可得: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对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为106N,方向向下(2)C1到 D1由动能定理222121cos2mgR-cmvmvmglDRvmmg2D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物块对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为310N,方向竖直向上(3)以 C1C2水平线作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物块越过D1、D2点时的机械能需满足:由于直管道的摩擦,物块每完整经历直管道一次,机械能的减少量满足:设 n 为从第一次经过D1后,翻越D1和 D2的总次数,则有:,高中学习讲义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20可得:n=2,表明小物块在第二次经过D1后就到不了D2,之后在 D1B1A2C2D2之间往复运动直至稳定,最后在A2及 C2右侧与 A2等高处之间往复稳定运动。由开始到稳定运动到达A2点,由动能定理有:可得:s=m故在 B1A2直管道上经过的路程为s=s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