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_学_第十三章给药_考试知识点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_学_第十三章给药_考试知识点复习.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三章给药知识脉络图第一节概述一、给药原则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总则,护士在执行药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一)根据医嘱给药给药属于非独立性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应具有一定的药理知识,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毒性反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向医生提出,不可肓目执行,也不得擅自更改医嘱。(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到“三查七对”,才能达到“五个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方法,在准确的时间给予准确的患者。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容)。七对:对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注意检查药物质量,对疑有变质或超过
2、有效期的药物,不能使用。(三)安全正确给药1合理掌握给药次数和时间。应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和发挥最大药效为最佳选择,同时考虑药物的特性及人体的生理节奏。2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不同给药方法有其相应的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给药技术是护士胜任药疗工作的必备条件,如在抢救患者时,护士运用准确而熟练的静脉注射技术,使药物进入患者体而迅速发挥疗效,对抢救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3备好的药物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给药前应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自我合理用药的能力。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反应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使用中加强观察。.(四)
3、密切观察反应给药后应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两重性的表现,临床用药的效果正是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综合体现。训练有素的护士应熟练运用有关药物的药理知识,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持续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为临床护理及调整治疗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可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的标准。1安全性安全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前提,力求在获得最大治疗效果的同时,让患者承担最小的治疗风险。2有效性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即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明确。3经济性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经济性并不意味着用药越便宜、越少越好,
4、而是指消耗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果。4适当性适当性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用药的适当性表现在用药的各个方面,一般指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剐作用,迅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使人体恢复健康。因而护士有责任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时告知患者病因,明确诊断后用药;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了解其他并存的疾病及过敏史;注意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任意加大剂量或过早停药。同时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与情绪反应,有无药物依赖、滥用或不遵医嘱等行为,并予以相应的指导。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
5、的治疗效果不仅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剂量有关,而且也与机体、外因素的影响有关,作为护理人员,了解和熟悉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药物的因素1药物剂量剂量指用药量。药物剂量不同,机体的反应也不同,一般而言,在一定围,剂量愈大,药物在体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临床上规定的药物的治疗量或有效量,是指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也是适用于大多数人使用的常用量;若药物超过有效量,则引起毒性反应。2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从而影响药物效应的强弱。常用的给药途径有消化道给药(口服、舌
6、下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肌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呼吸道吸入给药、皮肤黏膜用药。药物吸收速度除静脉注射和动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和动脉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药物均有一个吸收过程,吸收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为:吸入舌下含化 直肠肌注射 皮下注射 口服 皮肤。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使药物作用产生质的差别。如硫酸镁口服产生导泻与利胆作用,而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降压作用。3药物剂型不同剂型的药物由于吸收量与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一般而言,注射药物比口服药物吸收快,因而作用往往较为显著。在注射剂中,水溶液比混悬液、油剂吸收快;在口服制剂中,溶液比片剂、胶囊容易吸收。4联合用
7、药联合用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联合用药往往会发生体或体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若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若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作用。临床上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5给药时间给药的间隔时间应以药物的半衰期作为参考依据,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更应注意维持药物在血中的有效浓度。若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适当调整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间隔时间短易导致蓄积中毒,给药间隔时间长则血药浓度波动增大。(二)机体的因素l 生理因素(1)年龄:儿童时期各个器官和组织正处于发育、生长时期,年龄越小器官和组织的
8、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器官和组织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造成后遗症。而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生理性衰退,在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出现改变,肝、肾功能的减退使药物代和排泄速率相应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常伴有老年性疾病,因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因此,儿童和老年人用药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2)性别: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无明显的差异,但女性在用药时应注意“三期”,即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月经期、妊娠期,子宫对泻药、子宫收缩药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容易造成月经过多、痛经、流产、早产。在妊娠期,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对胎儿生
9、长发育和活动造成影响,严重的可导致畸胎。在哺乳期,注意药物经乳腺排泌进入婴儿体引起中毒。(3)营养状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也能影响药物的作用,营养不良者,对药物作用较敏感,对药物毒性反应的耐受性较差。2病理状态疾病可影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改变药物的体过程,因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如正常人对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无降温反应,而发热者则可出现明显的解热退烧作用;治疗量的强心苷类药物不引起正常人的心排出量增加,而心力衰竭患者则会明显增加。肝、肾功能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肝是机体进行解毒及药物代的重要器官。肝功能不良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等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过消除降低,经肝代的
10、药物消除变慢,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及经胆汁排泄的药物转运减慢,可使药物的药理效应和不良反应增强,甚至蓄积中毒。一方面可能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另一方面引起其他的药源性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药物中毒。常见的引起肝毒性的药物有: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解热镇痛药,如水酸类药;抗生素、抗结核药,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激素类药,如甲睾酮、苯丙酸诺龙。肾功能减退时,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变慢,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蓄积体,致使药物作用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其次肾功能减退者伴有低蛋白血症,使得弱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血药浓度增加,药物
11、不良反应也增加。常引起肾毒性的药物有磺胺类药、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等。3心理因素(1)精神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可影响药物的效应。乐观、愉快的情绪能提高机体的功能,使呼吸、循环、分泌、体温、代等功能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能使药物更好发挥疗效。若患者有悲观、失望、忧郁等不良情绪,则可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甚至还可诱发或加重疾病。(2)对药物的信赖程度:患者对药物的信赖程度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患者如认为某药物不起作用,不但自觉疗效不高,甚至采取不配合态度;相反,患者对药物信赖,则可提高疗效。(3)医护人员的语言: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的
12、语言可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三)饮食的影响1饮食能促进药物吸收,使疗效增强酸性食物可增加铁剂的溶解度,促进铁吸收;高脂饮食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 D、维生素 E的吸收,因而维生素A、维生素 D、维生素 E宜餐后服用,以增强疗效。.2饮食能降低药物吸收,使疗效降低服铁剂时不能与茶水、高脂饮食同时服用,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铁盐妨碍吸收;脂肪抑制胃酸分泌,也影响铁的吸收。在补钙时不宜同食菠菜,因菠菜中含大量草酸,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吸收从而使疗效降低。3饮食能改变尿液pH,影响疗效鱼、肉、蛋等酸性食物在体代产生酸性物质;牛奶、蔬菜、豆制品等碱性食物在体代形成碳酸氢盐,它们
13、排出时会影响尿的pH,而使药效发生变化。第二节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采用的给药方式。药物经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口服给药方式简便,不直接损伤皮肤或黏膜。然而口服给药吸收较慢且不规则,药效易受胃肠功能及胃肠容物的影响,因此,意识不清或昏迷、频繁呕吐、禁食等的患者不宜采用口服给药。口服药物准备主要包括病区摆药和中心药房摆药。一、病区摆药由病区护士在病区负责准备自己病区患者的所需药品。二、中心药房摆药病区护士每日上午于查房后,将药盘及服药本一起送至中心药房,由中心药房护士负责将一日的药物全部摆好并核对,病区护士取回后,在发药前再核对一次,然后分发给患者。【实
14、施用物】药柜 1 个、药盘 1 个、药杯数只、量杯1 个、药匙 1 只、滴管 1 支、包药纸数、水壶(盛温开水)1 个、研钵 1 个、服药本 1 本、湿纱布 1 块、小药卡数个、治疗巾1 块、饮水管适量、发药盘或发药车 1 个(辆)。【实施要点】1依床号、填写小药卡,按顺序插入药盘,放好药杯,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2依据不同药物剂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1)如片剂,胶囊等,用药匙取药。(2)液体药用量杯量取,药液不足1ml 或油剂,先在药杯倒入少许温开水,用滴管吸取所需药液量,滴管尖与药液水平面成45,将药液滴入药杯。(3)摆完全部药物后,将物品归放原处,并根据服药本再核对一遍,盖上治疗巾。
15、3核对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4倒温开水或使用饮水管,帮助患者服药,视患者服下方可离开。5根据药物特性进行用药指导。【注意事项】1按规定时间发药,确保药物有效浓度。发药前,评估患者,若遇特殊检查或术前禁食者,暂不发药;若患者发生呕吐,应查明情况后,再行处理。2当患者提出疑问时,应重新核对。3根据药物性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1)危重患者应喂服;鼻饲患者应将药粉用水溶解后,从胃管灌入,再以少量温开水冲胃管。(2)健胃药、增进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助消化药、刺激性药物,宜饭后服。(3)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止咳糖浆。(4)磺胺类药物服
16、后宜多饮水,以免因尿少易析出结晶,导致肾小管堵塞。(5)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心率)及节律,脉率 60次分钟或节律不齐时,则不可服用。(6)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或铁剂,用饮水管吸服,避免与牙齿直接接触,服药后及时漱口。第三节吸入给药法吸入给药法是通过特殊的吸入装置,使药液呈现气雾状喷出,经患者口、鼻吸入后,进入支气管及肺泡,从而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效果。常用的吸入给药法有射流式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法和蒸汽吸入法。一、超声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利用超声波的声能产生的高频震荡,将药液变成细微雾滴,随着吸入的空气散布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等深部呼吸道而达到治
17、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目的】湿化呼吸道,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稀释和松解黏稠的分泌物;解除气管痉挛;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实施用物】超声雾化器 1 个、药液(按医嘱备)适量、水温计 1 支、冷蒸馏水适量、灭菌生理盐水适量。【实施要点】1准备用物。水槽加冷蒸馏水约250ml;将药物稀释至 3050ml,加入雾化罐。2将雾化器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35 分钟,设定雾化时间;再将雾量调节旋钮开至所需量,此时药成雾状喷出。3将口含器放入患者口中,或将面罩罩在患者的口鼻上,嘱患者紧闭口唇深呼吸。4治疗毕,取下口含器或面罩,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注意事项】(1
18、)治疗前,检查机器各部件,确保性能良好,连接正确,机器各部件的型号一致。(2)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薄而脆,安放时动作要轻,以免破损。(3)水槽和雾化罐切忌加温水或热水,连续使用时应间歇30 分钟,使用中注意测量水温,超出 60时应关机换冷蒸馏水。(4)治疗过程需加药液时,不必关机,直接从盖上小孔添加药液即可。二、氧气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一定压力的高速氧气或空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的】消炎,减轻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肺结核、肺脓肿等患者。【实施用物】氧气雾化吸入器1 个、弯盘 1 个、氧气
19、装置(不用湿化瓶)1 套、无菌生理盐水适量、药液(按医嘱备)5ml。【实施要点】1按医嘱抽取药液,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或溶解药物至5ml,注入雾化器。2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向患者解释,教会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器。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漱口,将雾化器的进气口接在氧气装置的输出管(不用湿化瓶),调节氧流最 68Lmin。4有药雾形成后,将口含器放入口中,紧闭口唇。j 指导患者用嘴深而慢地吸气,用鼻呼气。6持续雾化吸入直至药物吸入完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主要适用于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药液预置于雾化器的送雾器中。【原理】手压式雾化器是将
20、药液置于由适当的抛射剂制成的送雾器,由于送雾器腔为高压,将其倒置,用拇指按压顶部时,其阀门即打开,药液便从喷嘴喷出。雾滴的平均直径为2843m,其喷出速度甚快,故 80的雾滴会直接喷到口腔及咽部黏膜。临床多用于哮喘患者,以减轻支气管痉挛。操作方法比较简单,要教会患者自行使用。.【实施要点】1取下保护盖,充分摇匀药液,倒置药瓶,将喷嘴放入口中。2先平静呼气,然后深吸气,在吸气开始时,按压气雾瓶顶部,使药喷出,随着深吸气的动作,药物经口缓慢地吸入,尽可能屏住呼吸(10 秒左右),然后用鼻呼气。3每次 12 喷。间隔时间不少于34 小时。用后将药瓶置阴凉处保存。第四节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是将一定量的
21、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品用无菌注射器注入体,使其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目的的技术。注射给药法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给药、某些药物易受消化液影响而失效或不能经胃肠道黏膜吸收的情况。一、注射原则(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地给患者。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发现药液有变质、沉淀、混浊,药物超过有效期,安瓿、密闭瓶有裂痕,密闭瓶盖有松动等现象,则不能应州。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确认无配伍禁忌才可备药。(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环境注射环境要清洁,无尘埃飞扬,符合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2操作者操作者必须洗手,
22、戴口罩,衣帽整洁。3注射用物注射器空筒壁、乳头、活塞、针尖、针梗必须保持无菌。4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按要求消毒,保持无菌。(1)常规消毒:用无菌棉签蘸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约 20s)后,用 70乙醇棉签以同样方式脱碘,乙醇挥发后,方可注射。(2)安尔碘消毒:取无菌棉签蘸安尔碘原液,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向外螺旋式均匀涂擦12遍,待干后即可注射。5注射药液药液应现抽现用或现配现用,以免放置时间过长,药物被污染或药物效价降低。已抽取药液的注射器,必须用无菌物品遮盖。(三)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1根据药液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注
23、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2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3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四)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切勿在有炎症、硬结、瘢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对需长期进行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选择血管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五)排尽空气注射前,应排尽注射器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六)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动、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注射,抽吸无回血,才可注入药液。(七)掌握无痛技术.1解除患者顾虑,分散注意力,并取舒适卧位,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2注射时
24、做到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液慢),推药速度要均匀。3对刺激性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且进针要深,以免引起疼痛和硬结。如需同时注射数种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一般应先注射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减轻疼痛。(八)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注射时,要做到一人一副注射器,一人一根止血带,一人一个垫枕。所有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都要先浸泡消毒后,再进行处理。二、注射前准备(一)常规准备注射盘常规下需要备以下物品:1皮肤消毒溶液,常为2碘酊和 70乙醇,或安尔碘。2无菌持物镊,要存放在无菌持物罐。3砂轮、弯盘、开瓶器、棉签、酒精棉球。(二)注射器的准备注射器由空筒和活塞两部
25、分组成。空筒前端为乳头,筒上标有容量刻度,活塞后部为活塞轴、活塞柄。其中空筒壁、乳头、活塞部分必须保持无菌,不能用手接触。(三)注射用药物的准备按医嘱备。(四)注射依据注射单或医嘱单。三、常用注射法常用注射法有皮注射、皮下注射、肌注射、静脉注射与采血、动脉注射与采血。(一)皮注射【目的】(1)药物过敏试验,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部位】(1)皮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此处皮色较淡,易于辨认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3)需实施局麻处的局部皮肤。【实施用物】注射盘 1套、1ml 注射器 1 副、针头
26、注射单或医嘱单按要求备、药液按医嘱备。【实施要点】1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按医嘱备好药液,放入已铺无菌巾的注射盘。2选择注射部位,以70乙醇消毒皮肤,再核对,并排除注射器空气。3左手绷紧前臂掌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4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液01ml 使局部形成一皮丘。5嘱患者不可用手拭去药液和按压皮丘,以免影响观察结果;嘱患者20 分钟不可离开病房、不可剧烈活动,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务人员。620 分钟后观察结果;若需作对照试验,应在另一侧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 生理盐水作对照。(二)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
27、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技术,通过皮下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吸收药液,经血循环送达靶器官发挥作用,与肌肉注射相比,皮下注射可以让吸收减慢,起效持久。.【目的】(1)需在一定时间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则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实施用物】注射盘 1套、注射器(1 2ml)1 副、注射单或医嘱单1 本、药液按医嘱备。【实施要点】1洗手、戴口罩,治疗室铺盘,按医嘱备药。2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待干。3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空气。左
28、手绷紧局部皮肤(过瘦者提起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约12 或 23,松左手,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药液。4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注意事项】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以免刺入肌层。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这样可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4注射少于 1ml 的药液,必须用1ml 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5三角肌下缘注射时,针头稍向外侧,以免损伤神经。(三)肌注射法肌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
29、织,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快。【目的】(1)药物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2)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其中最常用的部位是臀大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纤维束斜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部,约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中点处下降至股部,其体表投影:自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臀大肌注
30、射定位法有两种,即十字法和连线法:十字定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画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右上区即外上象限并避开角处为注射区。详见图13-5。连线定位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该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目前使用日趋广泛。该注射定位法也有两种方法,即构角法与三指法。构角法: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三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
31、0cm,髋关节下 10cm处,宽约 75cm。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同时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 岁以下幼儿注射。(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 横指处,此区肌肉不如臀部丰厚,只能作小剂量注射。【实施用物】注射盘 1套、注射器(25ml)1 副、针头(67 号)1 枚、注射单或医嘱单 1 本、药液按医嘱备。【实施要点】1洗手、戴口罩,铺盘、按医嘱备药。2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注射部位皮肤。3排气,以左手拇指、示指错开并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肉。一般刺入253cm,固定针头。4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缓慢推药,同时
32、注意患者的表情及反应。5注药毕,用干棉签轻压进针处,迅速拔针并按压。【注意事项】1臀部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应选无炎症、硬结或压痛的部位。偏侧易伤及神经、血管;偏外侧易刺到髂骨或断针。2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新鲜配制,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待融化后再吸取。3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焊接处折断;万一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如全部埋入肌,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4需长期肌注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若注射后,引起疼痛或硬结,可用热水袋、湿热敷、理疗或外敷金黄散等治疗。5婴幼
33、儿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四)静脉注射及静脉血标本采集法.静脉注射及静脉血标本采集法是自静脉注入药液,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迅速生效或抽取血标本的方法。【目的】1静脉注射法(1)注入药物,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注射,又需要迅速发挥药效时。(2)做某些诊断性检查或试验,如静脉注入造影剂。(3)静脉营养治疗。(4)输液或输血。2静脉血标本采集法(1)全血标本:测定血沉及血液中某些物质。如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血氨的含量。(2)血清标本:测定肝功能、血清酶、脂类、电解质等。(3)血培养标本: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部位】(1)四肢浅静脉: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
34、脉、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2)小儿头皮静脉:目前患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等。需注意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的鉴别(表 13-3)。(3)股静脉: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侧。【实施用物】1静脉注射需备注射盘 1套、注射单或医嘱单 1 本、药液按医嘱备、注射小垫枕 1 个、输液固定贴膜(必要时)1卷、注射器(按药量或采血量准备)1 副、针头或头皮针头2采集血标本需再另备标本容器(干燥试管、抗凝管、血培养管)按需备、酒精灯(必要时)1 盏、止血带 1 根、无菌手套(必要时)1 副、无菌纱布(必要时)1 块、火柴(
35、必要时)1 盒。【实施要点】1静脉注射法(1)四肢静脉注射法:备齐用物,核对药物及患者。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而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 6cm处扎紧止血带,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或安尔碘消毒2 次待干,若为上肢注射,嘱患者握拳。查对,接头皮针头并排气;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应再顺静脉进针 051cm,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毕,将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用棉签按压片刻
36、。(2)头皮静脉注射法:吸药、查对,同四肢静脉注射法。选择静脉,消毒皮肤,待于。由助手固定患儿头部,术者一手拇指绷紧静脉远端皮肤,使静脉固定,另一手持头皮针小柄,沿静脉向心方向,针头与皮肤呈15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推药少许,如无异常,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针头,缓慢推注药液。注射毕,拔出针头,按压局部,再次核对,清理用物。(3)股静脉注射法:吸药、查对,同四肢静脉注射法。协助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并略外展,确定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同时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于股三角区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或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作为股动脉的定位
37、,并用左手示指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与皮肤呈90或 45,在股动脉侧 05cm处刺入,抽动活塞或慢慢边抽边上提注射器,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针头已进入股静脉,注射药物。注射完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2静脉血标本采集法(1)核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患者需配合的事项。(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3)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紧止血带;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嘱患者握拳。(4)按静脉注射术将针头刺入静脉,如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抽动活塞,抽血至所需量。一般血培养取血 5ml;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患者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量增至1015ml。(5)抽血毕,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迅速拔出针头
38、,用于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嘱患者屈肘按压进针点片刻。(6)立即取下针头,将血液注入标本容器:血清标本,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干燥试管;全血标本,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并立即轻轻转动试管,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血培养标本,注入密封培养瓶时,先除去铝盖中心部,消毒瓶盖,更换无菌针头后,将血液注入瓶轻轻摇匀,若培养瓶为三角烧瓶,则先将纱布松开,取出塞子,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然后将血液注入瓶,轻轻摇匀,再将塞子经火焰消毒后塞好,扎紧封瓶纱布。【注意事项】1静脉注射法(1)严格遵守注射原则。(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并注意保护静脉。(3)注射时注意推注药液的速度。(4)随时
39、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5)根据患者情况实施穿刺。肥胖患者,因静脉较深,显露不明显,故应在穿刺时,摸准血管后正面穿刺,穿刺角度较常人稍大,约在3040之间;消瘦患者,其静脉明显,但易滑动,故在穿刺时须先固定再行正面或侧面穿刺法;老年患者,静脉多硬化,脆性增强,血管易滑动,针头不易刺入,在行穿刺时,用手指在静脉上固定出一穿刺段后在其上方直接穿刺;水肿与脱水患者,则实施有效措施后,如压迫局部,驱散皮下水分,局部热敷、按摩等方法显露静脉血管后迅速穿刺。(6)静脉穿刺不慎常会导致穿刺失败,未刺到血管、虽刺中血管但针尖部分在血管外面(抽吸有回血)、刺入太深而穿破血管,通常会表现为推注药液受阻,局部可能会隆
40、起、疼痛。2静脉血标本采集法(1)取血作生化检验,应在空腹时采取血标本,因此时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检验结果比较正确,因此事先应告知患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2)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标本时,一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3)采取血标本作 CO2结合力测定时,要在抽取血液后立即注入有液状石蜡的抗凝试管。注入时针头应插在液状石蜡液面以下,以隔绝空气。或将血液注入抗凝管后,立即盖紧橡胶盖送检,防止血液中的 CO2逸出,数值降低。(4)血培养标本要注入无菌容器,不可混入消毒剂、防腐剂、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五)动脉注射及动脉血标本采集法动脉注射与采血法是自动
41、脉注入无菌药液或抽取血标本的方法。【目的】.(1)注入造影剂进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等。(2)施行某些特殊治疗,如注射某些抗癌药物作区域化治疗。(3)抢救重度休克患者,尤其是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加压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及血液,以增加冠状动脉与颈动脉血液量,从而使心脑部血流改善,使血压回升。(4)动脉血标本采集以作血气分析。【部位】采集血标本时,桡动脉较为理想,其次是股动脉。而对于头面部疾患选用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选用锁骨下动脉或肱动脉,下肢疾患选用股动脉。【实施用物】1动脉注射需备注射盘 1套、注射单或医嘱单1 本、无菌纱布 1 至 2 块、无菌手套 1 副、药液按医嘱备、注射
42、器按需备、针头(79 号)1 枚。2采集血标本需再另备标本容器按需备、无菌软木塞1 个、酒精灯及火柴(需要时)1 盏(盒)。治疗或造影根据需要备药及其他需要的东西。【实施要点】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处,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患者需配合的事项。2选取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并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卧位,桡动脉穿刺点位于掌侧腕关节上2cm。3在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围大于5cm,待干。4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5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 分钟;采血作血气分析时,针头拔
43、出后立即刺入软塞以隔绝空气,然后用手搓动注射器以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避免凝血。第五节药物过敏试验药物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属于异常的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基本原因是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患者在应用某些药物时,有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存使用致敏性高的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庭史,并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做好急救准备,防止在试敏过程中发生意外。药物作为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有些个体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使T 淋巴细胞致敏,当再次服用同类药物时,抗原抗体在致敏淋巴细胞上作用,引起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药物过敏反应通常不发生在首次用药
44、,一般在再次用药后发病。2很小的剂量就能引发过敏反应。一旦患者对药物过敏,即使用很小的剂量也足以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可作为与药物中毒反应相鉴别的重要依据。3药物过敏反应不具有普遍性,一般仅发生于用药人群中的少数。4药物过敏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有关,是患者对某些药物“质”的过敏,而不是“量”的中毒。5药物过敏反应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它是在用法、用量都正常的情况下的不正常反应。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皮试验法【皮试验液的配制】青霉素皮试验药液为每毫升含100500U的青霉素等渗盐水,以01ml 为注入标准。各地对注入剂量的规定不一样,以20U或 50U为便
45、,具体配制方法:(1)80 万 U青霉素瓶注入 4ml 生理盐水,稀释为每ml 含 20 万 U。(2)取上液 01ml 青霉素溶液加 09ml 生理盐水至 1ml,每 ml 含 2 万 U。(3)取上液 01ml 青霉素溶液加 09ml 生理盐水至 1ml,每 ml 含 2000U。(4)取上液 01m1或 O 25ml 青霉素溶液加 09ml 或 075ml 生理盐水至 1ml,每 ml 含 200U.或 500U。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混匀。【试验方法】取上述配制好的青霉素试验液01ml,皮注射,20 分钟后观察结果。【试验结果判断】(1)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46、(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过敏性休克此反应属于 I 型变态反应,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失快。多在用药后520 分钟,甚至在用药后数秒发生。其临床表现有:(1)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等。(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等。(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2血清病型反应此反应属于型变态反应,亦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 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
47、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血清病型反应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停用药物,多能自行缓解,必要时可用抗组胺类药。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及时、就地急救。1立即停药,让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患儿酌减,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 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如
48、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2维持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呼吸受抑制时,肌注射尼可刹米(可拉明)或洛贝林(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3抗过敏。根据医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 500ml,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如肌注射异丙嗪(非那根)2540mg或苯海拉明 20mg。4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下降不回升,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等升压药物。5纠正酸中毒。6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做好病情动
49、态记录。(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禁止做过敏试验,对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 试验结果为可疑阳性,应做对照试验。对可疑阳性患者,应在对侧手臂皮肤相同部位用0 9氯化钠注射液作对照试验,如出现同样结果,说明前者不是阳性。确定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方可用药。3使用青霉素应现用现配。配置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等渗盐水应专用。4不宜空腹进行皮肤试验或药物注射。个别患者因空腹用药晕针、疼痛刺激等,产生头晕眼花、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等反应,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应注意区别,因此不宜空腹进行皮肤试验或药物注射。5在皮试验和用药过程中
50、,严密观察过敏反应。很多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发生于药物注射后.515 分钟,应让患者注射后在室停留20 分钟(尤其首次注射青霉素者),无不良反应再离开,以免患者在途中发生意外,造成救治困难。皮试观察期间应告知患者不可用手拭去药液和按压皮丘,20 分钟不可离开、不可剧烈活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配备急救药物和设备。作皮试验及注射青霉素时均应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氧气等,以防万一。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一)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方法皮试验法【皮试验液的配制】用每支 1ml 含 1500IU 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取 0 1ml,加生理盐水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