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赏析示例六国论含答案.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3549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赏析示例六国论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赏析示例六国论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赏析示例六国论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赏析示例六国论含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师说】2015-2016 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赏析示例六国论Word 版含答案.doc 赏析示例六国论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丧?六国互 A.?盖失强援?互:交互、相继盖:因为?嬴而不助五国也?与?B.?暴秦之欲无厌?与:亲附、亲近厌:讨厌?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灭?终继五国迁?之?此言得 D.?苟以天下之大?判:确定,断定迁:改变得:适宜、得当苟:如果【解析】厌:满足。【答案】B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2、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也相同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不同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相同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也不同【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有人。副词,或许。结构助词,用于后置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状语后置。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土地”。【答案】D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解析】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至于颠

3、覆,理固宜然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可谓智力孤危 思厥先祖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BCD【解析】颠覆:推翻,摧毁,灭亡。胜负:胜利和失败。存亡:存续和灭亡。这些词的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答案】D 5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赵尝五战于秦A后秦击赵者再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举以予人D苟

4、以天下之大【解析】A 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C.省略句。D.定语后置句。【答案】A 6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

5、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D本文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解析】“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答案】B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文:_ _(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文:_ _【答案】(1)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

6、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2)况且这时燕国和赵国都处在秦国把别国灭得差不多的形势之下,可以说智谋和力量都无援并用尽了,这样打败仗而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811 题。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

7、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 取其国,可不悲哉!六国论(节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

8、之诸侯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过失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排斥,抵御D佐当寇之韩、魏佐:协助、辅佐【解析】咎:责怪。【答案】B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以五倍之地不赂者以赂者丧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子孙视之不甚惜【解析】A项,连词,却,但,表转折。B项,动词,作为/动词,成为;C项,介词,用、凭借/介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它。【答案】A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

9、、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解析】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答案】A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译文:_ _(2)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_ _【答案】(1)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2)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

10、所做的事,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参考译文】六国论(节选)苏辙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私下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人口,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做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责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

11、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六国论(节选)李桢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一味责怪秦国。在这个时候,崤山以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

12、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摘编自小山类稿)注:若:或者。方田:指方田均税法。被谴自经

13、:朱棣登位,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问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闽中法令严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昼夜栉理而错画之为治当责实效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ABC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叙述闽中的法令严苛。是讲张祖不接受县里的差事。只是张祖私下的建议。【答案】D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遣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

14、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

15、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

16、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就”,动词,靠近。【答案】C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浑曰:“何如我?”卿家痴叔死未ABC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叹其难测”是王济对王湛了解之后的赞叹。是说父亲王昶理解王湛。是武帝的话,武帝不是“家人”。【答案】A 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

17、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中说“济脱时过”,意思是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王湛。故“从不看望叔父”错。【答案】A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译文:

18、_(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译文:_(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抓住重点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等采分点。【答案】(1)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 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2)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详尽地叙述了一遍。(3)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参考译文】王湛守孝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大都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等待他来。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他,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拿近来的事探问他,王湛回答应对都很

19、不错,出乎王济的意料之外,王济非常惊讶,继续和他谈论,反而愈谈愈进入到了精深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父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父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从内心到神情举止都交得严肃恭谨了。便留下来和叔父夜以继日地谈论。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于是感慨万千地说:“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却一直不知道!”王济要走了,叔父送他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驾驭它。王济姑且问他的叔父:“喜欢骑马吗?”他叔父说:“也喜欢骑马呀。”王济继而又让叔父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

20、。王济更加赞叹叔父高深莫测,他的长处绝不止这一种。【邓粲晋纪中记载道:“王湛,字处冲,山西太原人。隐居有德行,没有人了解(他的德行),即使是兄弟和宗族的人也认为他是痴傻的,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有特别的才干。王昶逝世后,王湛在坟墓旁边结庐居住,他兄长的儿子王济前去拜访王湛,看见他的床头放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叔父用这本书来做什么呢?以前看过没有呢??王湛笑着说:?身体不好时,偶尔也看一下罢了。今天应当和你谈论一下。?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徽,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王济天生就喜欢马,所以他骑的骏马跑得很快,心里非常喜欢它。王湛说:?这匹马虽然跑得有点快,然

21、而力小,不能承受劳累之苦。近段时间看见督邮的一匹马,应当超过这匹马,只是喂养没有跟上罢了。?王济索取督邮的差马用谷食喂养了十多天,和王湛比试。王湛没有试着骑一下马,就仓猝地上马奔驰,步伐和节奏与王济没有差异,而马不相上下。王湛说:?现在是笔直的好走的道路,怎么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呢?只有到难走的路上(才能分辨得出来)。?于是到难走的路上比试,王济的马果然落败。王湛识别骏马的才能就是这样。”】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的外出却去了好多天?”王济说:“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叔父。”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详尽地叙述了一遍,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说道:“你家的傻子叔父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发现了叔父(的才华)后,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父不傻。”并且称赞叔父美好的才华素养。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晋阳秋中说:“王济有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见到了王湛之后,感叹佩服王湛的气度素养。当时的人评价王湛说向上和山涛相比,略有不足,向下和魏舒相比,绰绰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