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3436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0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 届江苏省海安市2016 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祝考试顺利1.下列关于化合物及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的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相连B.tRNA 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且含有氢键C.dATP 中含有核糖和 2 个高能磷酸键D.DNA中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2、tRNA是“三叶草”结构,其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详解】A、血红蛋白肽链

2、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是肽键,不同肽链之间经常通过二硫键连接,错误;B、tRNA具有特定的“三叶草型”空间结构,tRNA中存在氢键连接形成的RNA 双链区,正确;C、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含有脱氧核糖、磷酸和腺嘌呤,dATP分子中“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错误;D、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上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是碱基,错误。故选 B。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先于染色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C.醋酸杆菌是严格好氧细菌,线粒体是其“动力工厂”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无DNA【答案】D【解析】【分析】1.间

3、期: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2.前期: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3.中期: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4.后期: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 个子细胞。【详解】A、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核仁、核膜逐渐消失,到末期才会重建,错误;C、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能量由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提供,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无DNA,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

4、料,正确。故选 D。3.有关唾液淀粉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均需要模板B.唾液腺细胞能同时合成这两种物质C.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不需要消耗ATP D.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都含有C、H、O、N【答案】A【解析】【分析】1、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2、ATP元素组成:ATP 由 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A、唾液淀粉酶本质为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模板,ATP的合成不需要模板,错误;B、ATP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合成,唾液腺

5、细胞能合成唾液淀粉酶,正确;C、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过程发生在外界,不需要消耗ATP,正确;D、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ATP 由 C、H、O、N、P五种元素组成,两种物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正确。故选 A。4.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细胞衰老表现为大部分酶的活性下降,不受基因控制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机体稳态的维持D.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和凋亡是癌症治疗的可选策略【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6、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3、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不

7、发生改变,错误;B、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衰老是由基因决定,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错误;D、癌细胞是一种分裂失控的变异的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和凋亡是癌症治疗的可选策略,正确。故选 D。5.某 XY型的雄性动物(2n=6)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

8、发生了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B.该细胞含有 3 个四分体,6 条染色体,12个核 DNA 分子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连有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是 XY型的雄性动物,体细胞中有 6 条染色体,基因型为 AaBb,观察图中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位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原本位于左下方的染色体应为 AA,但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少一部分,而原本的X 染色体上增加了一部分。【详解】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错误;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含有 0 个四

9、分体,6 条染色体,12 个 DNA 分子,错误;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错误;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aBX、AbY、bY,正确。故选 D。【点睛】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 5 个时期:细线期、合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减一中期: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 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

10、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一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 含量仍为 2C。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11、,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6.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 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D.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均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注意

12、熟记三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相关结论。【详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实存在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型活细菌,但并没有说明DNA 就是这种转化因子,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没有涉及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作用,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而艾弗里是直接分离得到 DNA 和蛋白质,但 DNA 的纯度没有达到100%,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正确;D、艾弗里的“R 型菌 S型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是主要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

13、菌体大肠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后来人们才发现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错误。故选。7.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 DNA 模板和 RNA 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S的缓冲液 B.曲线反映的是模板DNA 的复制过程C.加入肝素后基本没有新的mRNA 合成 D.蛋白 S能解除肝素对转录的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根据题

14、意和图分析可知,该曲线反应的是 DNA 的转录过程,S蛋白能够抑制肝素与RNA 聚合酶结合。【详解】A、根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组加入了蛋白质 S 即含有蛋白质 S的缓冲液,对照组应加入不含有蛋白质S 的缓冲液,正确;B、据题意“将 DNA 模板和 RNA 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乌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结合题图开始一段时间内(1 分钟之前)产物放射性增加,说明曲线反映的是模板DNA 的转录过程,错误;C、加入肝素后,产物中含32P的放射性强度不再增加,说明肝素能抑制转录过程,因此没有新的 mRNA 的合成,正确;D、据图可知,加入肝素一段时间后

15、再加入蛋白质S,产物放射性很高;未加入蛋白质 S,产物反射性几乎不发生变化,说明蛋白质S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正确。故选。【点睛】8.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可能为毛霉的细胞 B.RNA聚合酶能解开 DNA双螺旋C.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图中存在“U A、AU、TA、AT”的配对【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题图表示边转录边翻译的现象,当RNA聚合酶与DNA 的某一部位结合时,DNA 片段的双螺旋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转录。【详解】A、据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16、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毛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所以不可能是毛霉细胞,错误;B、RNA 聚合酶能解开 DNA双螺旋,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正确;C、由图可知,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该DNA 正在边解旋边转录,而此时在核糖体上,正在进行翻译过程,所以说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正确;D、DNA 复制配对原则为 TA、AT,转录时以 DNA 为模板转录为 RNA,配对原则为 UA、AU,因此图中存在“U A、AU、TA、AT”的配对,正确。故选。9.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存

17、在基因重组C.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带来的碱基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D.DNA中有 1 个碱基 C被 T 替换,复制 3 次后,突变的 DNA 数一般是 4 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

18、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则可育,错误;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错误;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错误;D、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式的,在DNA 双链中,以突变 DNA 单链为模板复制的子代双链 DNA 中,两条单链都有突变基因。而以与突变DNA 链的互补链为模板复制的后代 DNA

19、中,基因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后代DNA 中,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各占一半,复制 3 次后,共产生 8 个 DNA,而突变基因数量占一半,所以突变的DNA 数一般是 4 个,正确。故选。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B.经隔离而形成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且个体差异大有助于种群的延续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群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20、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如二倍体和四倍体(由二倍体变异而来)杂交会产生三倍体,但三倍体交配不能形成受精卵,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但未经历地理隔离,错误;B、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它们可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个体差异多的种群面对变动时,存在某些能适应新环境的个体几率更大,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在通过生存空间和事物关系等形成密切联系,生物与环境也相互

21、影响,它们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正确。故选。11.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 和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 a 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答案】D【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A正确;刺激突触 a 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 变为-60mV,再恢复原状。在

22、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正确;由 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时,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 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 b 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8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 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 a、b 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错误。12.下列不属于血浆蛋白功能的是A.参与 O2和 CO2的运输 B.催化功能 C.调节功能 D.免疫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

23、蛋白的主要功能包括:营养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 pH值;运输作用;催化作用;免疫功能;调节功能等。【详解】A、参与 O2和 CO2的运输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是血浆蛋白,错误;B、纤溶酶属于血浆蛋白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正确;C、胰岛素等激素属于血浆蛋白的一种,能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正确;D、抗体属于血浆蛋白的一种,能参与免疫,正确。故选。13.一个幼儿下丘脑受到损伤,不可能引起A.抗寒能力减弱 B.血糖升高 C.渗透压平衡失调 D.尿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传到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来增加代谢速度;下

24、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刺激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来增加代谢速度,使体温升高。(2)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又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3)渗透压的稳态要靠水盐调节,当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

25、让人主动饮水来调节,下丘脑也会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减少排尿量来调节,渗透压降低则是相反的过程。【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下丘脑受损,则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可能引起抗寒能力减弱,正确;B、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正确;C、渗透压的稳态是靠水盐调节,当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让人主动饮水来调节,下丘脑也会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减少排尿量来调节,渗透压降低则是相反的过程。若是下丘脑受到损伤,则会导致渗透压平衡失调,正确;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幼儿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后,

26、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错误。故选。14.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需定期投饵)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与从鱼塘尾水中流入的藻类之间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B.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高于A处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为调查该稻田害虫发生状况,应采用等距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的原因、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题能力。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

27、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据此答题。【详解】、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等无机盐,所以处水样中藻类数量会减少,正确;、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而进行光合放氧的微生物是生产者,不分解有机物,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放的饵料中的能量

28、的总和,错误;、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错误。故选。1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人工薄膜将愈伤组织包裹可形成人工种子B.在紫草素的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苗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的特点【答案】A【解析】【分析】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细胞产物的工业化生产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

29、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这些植株中筛选出高抗、高产、优质的突变体,从而培育成新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时,一般选取植物茎尖作材料,其依据是茎尖不含病毒(或含病毒极少)。【详解】A、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包装后可制成人工种子,错误;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等,使用的液体培养基,正确;C、在育种中,可以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这些植株中筛选出高抗、高产、优质的突变体,从而培育成新品种,正确;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草莓幼苗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培育时,一般选取植物茎尖作材料,其依据是茎尖不含病毒(或

30、含病毒极少),正确。故选。16.利用胚胎工程培育高产的荷斯坦奶牛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需要用相同的激素处理B.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优良雌性个体的繁殖潜能C.胚胎移植或分割一般选择囊胚或原肠胚期的胚胎D.注射性激素有助于供体母牛排出较多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详解】、对受体母牛与供

31、体母牛用同种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此外还要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错误;、一头母牛一年只能产一胎,一胎一个,它只有一个子宫但是通过超数排卵,它可以产生多个卵细胞(优良个体),通过体外受精可以获取多个优良胚胎,再通过胚胎分割及胚胎移植到别的母牛(一般个体)的子宫里,一年就能产下好几头良牛了,所以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优良雌性个体的繁殖潜能,正确;、移植的胚胎不能用原肠胚,而应该用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而且通过冲卵获得的应是桑椹胚或囊胚,错误;、应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而不是性激素,错误。故选。17.下表是某校兴趣小组以某品牌洗衣粉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探究,

3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組洗涤物(等量)洗涤温度洗衣粉(等量)水量洗净污渍所需时间1 油污布30加酶2L 4min 2 油污布30普通2L 7min 3 油污布5加酶2L 9min 4 油污布5普通2L 8min A.本研究的课题是探究洗涤温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B.在观察污渍是否洗净时,用清水漂洗几次后即可观察C.洗衣粉中固定化的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D.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和适当升高洗涤温度有利于提高去污效果【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主要探究某品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到温度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类型(是否加酶),洗涤物种类、水量属于无关变量。【详解】、由表格

33、中信息可知,加入等量酶后,在不同的洗涤温度下,洗净污渍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本实验是探究某品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到温度影响,错误;B、在观察污渍是否洗净时,要先将洗涤物用清水漂洗几次,晾干后再观察,以防止因观察误差影响实验结果,错误;C、1、3 组对照及 2、4 组对照表明洗衣粉中固定化的酶主要是通过提高洗涤温度来发挥作用的,错误;D、1、2 组对照可说明添加酶制剂有利于提高去污效果,1、3 组对照及 2、4 组对照可说明适当升高洗涤温度有利于提高去污效果,正确。故选 D。18.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

34、用的重要限制因素C.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D.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酶不需要营养物质,可以进行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正确;B、利用固定化酶,是酶促反应,没有生

35、物参与,所以不需提供营养条件和氧气,错误;C、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错误;D、进行固定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错误。故选 A。【点睛】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19.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脂肪的鉴定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DNA 半保留复制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A.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B.均需使用无水乙醇C.均需使用离心技术D.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答案】C【解析】【分析】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36、染成红色。可以根据这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生物组织的脂肪的存在。研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分别用35S和32P进行标记),最终证明 T2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证明 DNA 半保留复制:首先,以含有15N标记的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其繁殖几代,再将其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 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其位置.若离心后有三条带(自上而下为14N,15N-14N,15N),则可证明其为半保留。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有丝

37、分裂的观察实验时,用清水漂洗,用高倍镜观察。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整个实验过程中三次用到NaCl溶液,第一次是溶解细胞核内DNA;第二次是 DNA粘稠物的再溶解;第三次是DNA 的鉴定。前两次浓度均是2mol/L,第三次是 0.014mol/L。【详解】A、脂肪的鉴定和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需要,错误;B、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用到的是NaCl溶液,错误;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证明DNA 半保留复制均需使用离心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法,正确;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证明DNA 半保留复制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38、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不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错误。故选 C。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B.在根尖有丝分裂中,染色后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C.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放大400 倍后可在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答案】A【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

39、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所占时间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3)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4)对酵母菌的计数过程中,一个视野只计几个小方格的数,而不是计整个计数室的数。【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

40、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正确;B、少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且形态清晰,错误;C、在绿叶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进而导致层析时滤纸条上无色素带,错误;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需计数计数室中5 个中方格中的菌体数量,求其平均值,再乘以25或 16 得到一个大方格的总菌体数量,再依据要求推算,而并非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错误。故选 A。21.下图为某一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光合作

41、用中的 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B.甲中产生的 O2进入乙中被利用需要通过3 层生物膜C.乙产生的 ATP可用于甲过程 H2O裂解释放 O2D.乙中的 ATP主要在生物膜上生成【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在甲中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在乙中进行的是呼吸作用。【详解】A、甲表示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两类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正确;B、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样都分为内膜和外膜,O2从叶绿体中逸出需要经过两层膜,再进入到同一细胞的线粒体中还需要经过两层膜,共计4 层膜,错误;C、由图可知

42、,线粒体产生的ATP可以供给叶绿体暗反应使用,H2O裂解释放 O2属于光反应,错误;D、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正确。故选 BC。【点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22.正常人的下列细胞中,可能有2 条 X染色体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答案】ACD【解析】【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不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减半一次,减数

43、第二次分裂后期短暂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又减半一次。【详解】A、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 条 X染色体,正确;B、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1 条 X染色体,错误;C、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1 条 X染色体,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含有 2 条 X染色体,正确;D、次级卵细胞含有1 条 X染色体,但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 2 条 X染色体,正确。故选 ACD。23.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植物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B.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就农林业生产而言,顶端优势是一种不利的现象D.可通过呼吸抑制剂的应用来证明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44、【答案】BD【解析】【分析】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顶端优势;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就林业而言,顶端优势是有利的;极性运输以主动运输形式进行的。【详解】A、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错误;B、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正确;C、在林业生产中,要获得更多的木材,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错误;D、极性运输以主动运输形式进行在缺氧或有呼吸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主动运输会受到抑制,正确。故选

45、BD。24.为分离能以工业甲醇为碳源的酵母菌,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确保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答案】AB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离以工业甲醇为碳源的酵母菌的实验操作,接种针和接种环需要经过高温灼烧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划破培养基表面则难以形成正常菌落,挑选菌落时应检测培养液中甲醇的含量,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以筛选其中的耐受菌株。【详解】A、接种针、接种环使

46、用前都必须灭菌,做到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自己的目标菌,正确;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正确;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甲醇的含量,错误;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能筛选出其中的耐受菌,获得甲醇高耐受株,正确。故选 ABD。2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果醋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相同B.该装置既可阻止空气进入,也便于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即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密度逐渐下降【答案】BD【解析】

47、【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先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嗜温菌,也是嗜氧菌,因此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不间断的供氧。【详解】A、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错误;B、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该装置鹅颈中的水可以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装置便于二氧化碳的排除,正确。C、醋酸菌是嗜氧菌,即使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也不能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呼吸所需的氧气,错误;D、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同时pH会逐渐降低,呈酸性,正确

48、。故选 BD。26.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膜的功能时,先去除外膜,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是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长期的共生而形成的,依据此学说,可推测线粒体的外膜与原始真核生物的_(细胞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相似,主要成分都是_。(2)为研究线粒体内膜的具体功能,科研人员利用_ 的原理,使线粒体的外膜先吸水涨破,经 _(实验技术)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3)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既是一种 _,也是 ATP合成酶,其中 _ 是疏水的。为了研究F0F

49、1颗粒物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研究人员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跨膜 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 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 _,说明 F1颗粒的功能与催化ATP的合成有关。(4)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_(填字母)。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答案】(1).细胞膜 (2).蛋白质和磷脂(脂质)(3).渗透作用 (4).离心技术 (5).离子通道(通道蛋白)(6).F0(尾部)(7).只含 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 (8).abdef【解析】【分析】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

50、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线粒体负责的最终氧化的共同途径是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分别对应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详解】(1)“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是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长期的共生而形成的,依据此学说,可推测线粒体的外膜与原始真核生物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