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渗透.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文化渗透摘要: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在这些语言背后都有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化因素控制着语言思维。正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才导致各民族思维模式的出现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具体反应到语言里,便出生了语言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文化渗透一、概论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全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中国。为此,许多外国人渴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一时间“汉语热”的李超席卷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据有关统计,到2022年底,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250
2、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超过5000万之众。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制约和禁锢,对外汉语教学还往往局限于单纯的课本教学,或被简化为简单机械的说话和写作,仅把语言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习者,使鲜活的汉语语言变得枯燥乏味,渐失竞争力和生命力。事实上,许多外国学习者之所以学习汉语,是由于被中国深厚文化所吸引的。他们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和渗透显得异常重要和必要,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凸显对外汉语教学所具有文化性。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通过语言来体现。对
3、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又是一种文化的渗透。不仅如此,文化教学和渗透能够反过来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所教语言的相关文化,通过汉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来进行语言知识的解释、传授、言语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使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Oberg)曾说过:外语学习者由于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或信号,对于目标语的社会符号感到陌生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称之为“文化休克”。在学习者出现“文化休克”后,文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化教学和渗透有助于外
4、语学习者了解目标语,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地表情达意,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也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互为存在,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是物质外壳,它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特征;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有鉴于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和渗透的核心应着眼于用文化的视角去提升语言教学,用文化渗透为语言教学服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应该具有跨文化属性和多元性质,它不仅包括文化的解释和传授,还涉及到对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比较,从而在多元化的
5、文化氛围下培养和提升语言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1.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是由词汇构成的,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石。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反映在在词汇上,在词汇上积淀和结晶,词汇往往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是与汉族文化背景密切关联的,如果教师不能对这些词汇所包含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加以解释和说明,学习者就会感到十分费解或莫名其妙。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刚接触汉语就会遇到许多饱含着丰富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比如,汉语中称谓词叔叔、伯伯、舅舅、姑姑、姨妈、舅妈等,
6、都十分具体,不会产生歧义、混淆或误解,折射出汉民族强调“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再如,汉语言词汇中所特有的太极拳、气功、旗袍、书法等词语也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属性。又如,日常词语“眼红”、“吃醋”、“挖墙角”“拍马屁”等,外国学习者容易受到字面义的影响,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对这些词汇的教学,其教学难点和重点应放在语言之外的文化意义和文化背景上。2.在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汉字几乎不同于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是一种兼具音意形的文字。许多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信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像陈寅恪先生说的那样:“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以其独特的
7、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汉字构型的原始理据上看,它就带有诸多的文化讯息。有一些原始构型是古老风俗的遗存,如“鲜”字,如“鱼”和“羊”。因为中国古代洪水常泛滥成灾,人们多居住山顶以鱼为主要食物。故此,今天我们所见古代彩陶上的文字多以鱼纹作为花纹。“羊”本身温柔顺从,多与善有关,所以,其滋生出的汉字“善”、“祥”、“美”等也与此有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文化信息和因素,要利用汉字的象形性、表意性、会意性和人文性等进行讲解和教学。3.在语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运用。为了自如恰
8、当地运用一种语言,字词音和语法等外,语用因素非常重要。所谓语用因素,就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说怎样的话。为此,语言学家沃尔夫森(M.Wolfon)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也就是说,在与非本族人交谈时,本族人能够宽容和原谅非本族人在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但却不能容忍非本族人在语用和文化因素等方面所犯的错误。比如汉语见面问候语“你去哪里啊?”“你吃过了吗?”等,都体现了汉语人的独特文化。“你去哪里啊?”并非是想打探别人的隐私,“你吃过了吗?”也并非是想请别人吃饭。在这里,“你去哪里啊?”和“你吃过了吗?”作为见面打招呼用语,只是见面出于礼貌的问候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不向学习者解释清楚,很可能出现语用错误,不可能进行有效与顺利的交际,甚至出现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