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570262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开展语文的教学与复习工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 习效率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认为在复习阶段我们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 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 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 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 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 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

2、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 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 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 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 “引”,后进生需“扶”。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 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 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 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

3、为四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4月中 旬5月初);三、模拟冲刺(5月初6月);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 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分册复习 (约五周)3.204.15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 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复习顺序是:一模前复习6、5册,一周一册;此后是1、2、3、4的顺 序。2、1共一周;4、3各一周。复习要点: 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4、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 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运用。 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课文中的补白。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 (大概用时四周)4.155.05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专题。(二)阅读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古诗文阅读专题 (主要复习课内讲读文言文) 3.图文表述题专题 (结合历年中考题型进行复习) (三)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四)名著导读(考纲要求篇目) 复习措施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5、专题 这部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难度较大、分值较高,考点比较多。如: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正确书写汉字。3、根据语境准确,得体地使用 常用词语。4、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对对联 等,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流畅。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6、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7、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 知识。8、正确默写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考纲要 求篇目)9、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 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复习方法:知识梳理与强调例题分析与讲解巩固练习与检测 查漏补缺与

6、反馈。复习步骤:(1)回顾文体知识,明确阅读考点,掌握解题对策。(2)对不同文体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各地中考试题) (3)选不同文体的题型作模拟训练。(当代名文时文) (4)解题方法指导: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 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 顾检查。2.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考试要求与现代文阅读相似,但要重视字、词、句翻译的 落实。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复习教学中题目的设计上 “言”“文”并重,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理解翻译,也考查学 生对文意(思想内容)的理

7、解和把握。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开始重视对思想内容 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时 也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复习步骤:1、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 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 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 训练与考查同步。(三)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作文是整份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50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 之重,每年在写作教学上花的时间最长,投入的精力最多,可

8、收效甚微。近年来 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总的原则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 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 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 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化。还注意突出地方特色。而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优劣悬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 度的作文中雷同题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四是言之无 物,内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六是认识模糊,立足点不高,思考 不深。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存在情趣低俗、格调低下的问题。作

9、文复习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 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尤其是要重视中下学生的作文指导。我们采用“四线并行”法: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 特色,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 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 时代信息、

10、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 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第三阶段 模拟冲刺(约三周)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 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教师要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方法和技巧。第四阶段 梳理调整(考前一星期)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消化,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初三学生语文复习计划范文二 中考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极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竞争较为激烈的 选拔性考试。为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佳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 研究考纲,分析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积

11、极准备应对策略,能更系统有效地展 开第一轮复习,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服从上级统一领导,树立全局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学 情,扎实有序有序规划第一轮复习,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江西省中考考纲为指针,立 足教材,注重“双基”,全面梳理语文基础知识,精讲多练,重在落实,切实做到复习的 有效性,并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 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二、学情分析 我们这届初三年级目前约有910人,介于生源问题,尽管数量大,但学生 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相对较多,普通班和重点班差距较大,基础一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本

12、届学生的特点教学上打算 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 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采用分层辅导等方法培养他 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要做到面向 全体初三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在工作 中注意以改进教法,狠抓“双基”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及课 后语文知识的积累,并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四、复习原则 通过对2022-2022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认

13、为在2022年中考 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方面: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几 年来中考出题布局基本稳定,我们应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 容,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从而减少复习的 盲目性。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 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复习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 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地归 纳整理。五、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过程拟分为三个阶段: 1、全面复习阶段(3月中旬到4月中旬):全面复习7-9年级6本书

14、中的基 本文言文篇目、古诗词篇目和所要考到的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作文。完成第 一轮复习。具体为:(1)七到九年级重点文言文篇目基础知识及课文内容理解。(2)七到九年级所有制定的古诗词文背诵内容。(3)七到九年级重点生字生词的注音和书写。(4) 初中阶段制定的名着阅读。(5)综合性学习。以每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为基础,过好学科融合生活、 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6) 现代文阅读训练。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可按照文体进行归类复 习,明确每单元总体要求,点面结合,确保学生头脑里形成完整的文体知识和语法 概念,并进一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作文训练。(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组

15、材、创新、语言亮点等 方面) 2、重点突破阶段(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系统复习 点拨与检测,各区一模试卷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完成 第二轮复习。具体计划: (1)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以复习试卷为主。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文章重点句翻译、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训练, 归纳书上的重点文言知识,并整理各地中考试卷上较为经典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古诗词专题 继续加强默写,反复强化训练,注意提醒学生搜集常错的错别字。分散 时间进行随时检测,纠错。加强诗词的赏析训练,归纳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16、提高诗 歌鉴赏能力。(3)现代文阅读专题(可运用某某某某书的现代文阅读训练部分) 记叙类文章阅读,重点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常见考题归纳、典型例题分析、模拟自测巩固强化,配套专题复习试卷检测。科技作品阅读重点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归纳常见考题,分 析典型例题,模拟自测巩固强化,配套专题复习试卷检测。议论文阅读重点复习议论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常见考题归纳、典 型例题分析、模拟自测巩固强化,配套专题复习试卷检测。由全组讨论确定,力争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案质量, 共同提高。专项复习的讲学稿力争4月中旬完成。3、查漏补缺阶段(5月中旬到6月中旬):5月中旬

17、至中考前以综合试卷和 古文背诵默写的巩固为主的第三轮复习,力争精练精讲,针对前两轮复习的薄弱环 节,查漏补缺。同时提高学生的答题的速度和规范性。重点采用各地城区的试卷 或各地质量较好的中考模拟试卷,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与综合测试(校模),最 后阶段以各区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完成第三轮复习。2、写作方面,采用多元化的系统训练法,发挥集备优势,编写集备教案,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写作环境和广阔的写作舞台,通过专题大作文训练和小 作文板块训练相交叉的形式进行,明确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针对本校学生多,合格率偏低的现状,本组决定整理本省各地市中考 试卷,形成多套由语基和古诗文阅读为主

18、的试卷,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每个班此类 学生进行练习,认真批改和反馈。七、课堂复习策略1、基本复习模式: 出示复习内容学生齐读文章内容教师指导重点知识点及方法 学生课堂背诵复习试卷测评教师批改学生订正巩固早读课前抽查巩固。4、语言运用类型做到能掌握一定的切入方法。5、作文训练在审题上下功夫,至少做到不离题,不偏题。在书写、立意、 选材和创亮点上有所突破。(重点班要在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语句文采方面要 突破) 总之,立足考纲,基于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初中的语文 知识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强化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语文作文语 言交际工具的本质,提高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力争在2022年中考中,及格率、 优秀率、均分和高分上都有历史性的突破。推荐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