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十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十篇.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十篇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整除的意义。 2、理解、把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尝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数学沟通力量和合作力量。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争论等方式的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力量。 二、教学预备: 1、两张卡片。 2、多媒体演示课件。 评析:为了表达当今新的教育观,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儿童把握肯定的数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去培育学生的数学力量。所以制定的目标体系全面、恰当。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整除的意义。
2、 1、整除的含义。 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一道除法算式。 黑板上展现学生的除法算式。 评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查找的,而不是教师或书本给定的材料,它们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头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布满着兴趣,学生乐于连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 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B、在什么状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沟通,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学生沟通完毕,每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讨论成果。 评析:让学生合作、沟通,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即给了学生一个人人参加、自主探究的时机,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了学问;又
3、使学生在公平、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师:假如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在什么状况下,a能被b整除? 生:略。 师:让学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义。 评析:由于学生对整除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通过学生争论,师生对话,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可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3、稳固练习。 下面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其次个数整除? A、17和54 B、9和7 C、3.6和1.2 D、10和10 下面四个数中谁能被谁整除? A、2 B、3 C、6 D、12 评析:概念初步后,为了有效稳固,恰到好处增加了练习,练习
4、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进展,增加了开放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学,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看书自学。 在什么状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约数和倍数中的数一般指什么数?不包括什么数? 你能仿照书中的(例1)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约数 2、学生自学,并回答下列问题及举例、说明理由。 评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的学习,即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及自学力量。 3、明确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依据实例提出问题: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单独说4
5、5是倍数、15是约数,为什么? 生:略。 师生共同小结: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地说一个数是倍数或约数。 评析: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时,必需是以整除为前提,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精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 4、稳固练习。 下面每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A、36和9 B、7和14 C、45和45 D、1和100 以下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又是谁的约数? A、1 B、2 C、6 D、12 嬉戏。 规章:教师出示一个数,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教师提出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
6、除谁?你们是我的什么数?我又是你们的什么数? b、我是19,谁是我的约数? c、我是2,谁是我的倍数? d、我是1,谁是我的倍数?(小结:1是全部自然数的约数) e、让全体同学举起卡片,让具有数字6的同学指出自己的约数 评析: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进展,即有层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样。即重视根本学问的训练,同时还将学问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灵敏。通过练习,即稳固了学问,又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得到了进展 (五)回忆反思,谈各人的收获。 师:今日我们讨论了什么?又是怎样讨论的?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并谈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明
7、白了很多道理,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诱发了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学问,还包括力量、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之乐,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念。 四、反思: 素养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素养教育就必需要以学生的进展为本,要转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承受教师学问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忙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学问、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进展学习的方式。为了提倡这种学习方式,使素养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在设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采纳了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合作沟通、争论、自
8、学等形式主动地去猎取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进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综观整堂课,教师教得特别少,而学生讲得特别多,学生之间合作沟通多,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加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不仅积极参加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欢乐,品尝了胜利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满意了学生求知、参加、胜利、沟通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教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展说课. 一、教材
9、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绽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数学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剧烈的奇怪心,留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力量. 2.学生的学问构造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熟悉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存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学问,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学习方程学问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
10、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问构造,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力量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育学生“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力量.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看、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加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根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熟悉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1、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沟通观看比拟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觉新知,从而到达进展思维,提高力量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展学问建构的过程.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纳以小组合作观看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观看探究的力量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构造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进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
12、情境观看探究学问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供应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存的关于等式的感性阅历.这样,以详细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观看探究形成概念 这局部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纳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沟通】我供应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沟通,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现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观看比拟】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看和比拟,熟悉
13、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试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充分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育学生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力量. 【分析概念】这局部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根底上,我准时组织学生争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忙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分,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别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育学
14、生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 3学问运用 “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预备. “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纳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推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规律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其次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沟通,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熟悉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纳全班沟通的方式,依据详细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识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
15、义的理解. 4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纳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学问,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展总结. 5布置作业 为了使全部学生稳固所学学问,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进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熟悉和设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批判指正.感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听了王建峰教师数字与信息,一课。我发觉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学问提前知晓,提前参加。由于要在其次天的课上向小组内成员或者教师汇报自己收集的信息,所
16、以,肯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并且这种客观也“逼迫”他们必需带着思索去预习。这样的提前介入,使学生让思索的时间得以延长,空间得以拓展,在课堂上沟通的话题变多、思维的碰撞变多,发言时切入主题的力量增加。 2.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提出问题”即是“质疑”的外在表现。王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身份证号码得是18 位?”“怎样通过数字信息区分身份?”。尽管有些是有意义提问、有些是无意义提问,有些问题挖的深、有些浅,但信任,长期下来,学生的质疑意识必会增加,质疑力量必会得到提高,质疑习惯必会慢慢形成。一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年龄所致,学
17、生预习到达的学问理解度,大局部还是停留在“鹦鹉学舌、外表仿照”层面。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教师通过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作为沟通的话题,通过这个环节,对学问进展梳理,会弥补学生脑海中原有的学问断层,接续学生的思维脉络,使之条理的重塑在学生脑海,并且让数字背后的数学意义熟悉更加深刻。 4.了解了数字背后的信息,就是为了应用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王教师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适宜的问题情境:帮饭店编房号、破案等。这个环节即是对所学学问的应用,也是对所学学问的再反思和稳固。 总的来说,这节课很好地对“生活性”和“数学性”进展了融合。学生学得好玩又学得深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材
18、简析】 熟悉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教学的,这局部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看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相互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难点:知道1公顷=10000平
19、方米,会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下面结合我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讨论,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醒课题 复习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以及进率,估量物体外表大小,提醒课题。为下面介绍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作铺垫。这个局部应当娴熟些给学生快速复习旧知,重在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新的面积单位需要。 二、合作探究,熟悉1公顷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通过初步感知、沟通验证,归纳概括等体会1公顷。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
20、大小。这堂课,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加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当动得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应当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预备。仔细钻研教材体系,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细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愿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注入了必需的动力。 观赏图片引起人注目,在这样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借助对这些风景区的直观印
21、象初步体会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起进一步讨论公顷的兴趣。应当使学生深刻体会1公顷的大小。 三、联系生活,体会1公顷大小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使学生初步感知、沟通验证,归纳概括。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着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想象、沟通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进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热忱,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再以学生熟识的操场、教室的面积推算1公顷的大小,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熟悉。应当举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让学生
22、感受1公顷的大小。 四、稳固练习,把握单位换算 这节课,我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的把握。一是根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一次反应。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拟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另外是综合练习,主要让学生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的层次清晰,形式活泼,使学生经受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1公顷的熟悉,又积存了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提高了数学思索的力量。 通过稳固练习,是学生娴熟单位换算的根本步骤,和标准学生语言表达。广阔农村小学的数学
23、学科中,很多学生对新教材很不适应,两级分化严峻,个体差异大。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务必要仔细分析学情,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层次清楚,既能让中低层次的学生参加,又能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参加。在课堂互动时,要积极发觉学生的微小进步,千方百计给全部学生制造参加学习活动的时机,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到处都有时机参加,也都敢于参加到互动中来,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在动,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优生在动。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环节,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最终让学生改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
24、学以致用,用新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当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忱。 六、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本课主要学习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本课新知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这个局部多让几个学生总结。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连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学问,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展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预
25、备。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到达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受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详细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育学生有序思索的力量,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索习惯。 3、培育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觉,擅长发觉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
26、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沟通中学、学后合作沟通并依据学生原有的熟悉根底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纳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阅历,在迁移中学。 五、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进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活动探究,熟悉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受操作思索的过程,熟悉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预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
27、,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看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长:接下来让学生思索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索后,答复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因数的概念,再强调由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加、发觉、归纳的根底上熟悉
28、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依据学生的总结我准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准时稳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详细的操作和沟通活动,帮忙学生理解公因数,使学问不在枯燥无味。让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 二、自主探究,求最大公因数:
29、 学生在已经把握公因数概念的根底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沟通。通过详细的运用,稳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一样的因数。通过比拟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拟简捷。在此根底上,提醒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
30、因数。帮忙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推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熟悉。做到学问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 然后分别完成课本自主练习2、3题。小组沟通。 (练习的设计是从熟悉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长,增加运用实践时机。)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忆 这节课我们熟悉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把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学问。学生
31、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展回忆、按肯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学问的理解记忆。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所教学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再看板书时,使学生能够连贯的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其次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状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根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
32、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把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肯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旧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拟困难。但是他们已经根本把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殊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
33、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章已根本把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根底。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笔算。 2、经受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展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育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说教学重难点。 把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展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力量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4、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养。依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纳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看发觉法。学生通过观看算式发觉其与新学问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
35、,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展计算。 (4)练习稳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索、主动探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展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看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
36、关键。 (3)练习稳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学问的应用状况,找出未把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纳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情境图(编中国结),让学生观看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认真观看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中国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识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动身,给学生供应丰富的
37、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严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识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忱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究学问的最正确状态。 3、合作探讨,发觉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觉这个式子是新学问,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展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争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依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展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简单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觉的根底
38、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一样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转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把握了标准的竖式书写格式。最终,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开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供应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学问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思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照、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
39、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稳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准时订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稳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根底训练和拓展应用两局部组成,全体学生必需完成根底训练局部,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完毕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展总结和相互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鼓舞学生从数学学问、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展自我
40、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答复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当是简洁明白、干净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学问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心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奇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育学生的多种力量,让学生在欢乐中能够把握学问。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奇,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和体验到胜利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表达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
41、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把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展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学问把握度估量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当留意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实际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全部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
42、自然数1来表示,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局部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根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决的根底。 (一)教学目标 纵观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问目标: 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现,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受“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熟悉分数各局部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受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详细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
43、涵。 力量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育学生的实践、观看及创新力量,促进其思维的进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严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胜利感。 (二)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三)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说教法: 学生熟悉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熟悉,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需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44、为主导的原则。采纳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拟、归纳,突破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动、步步深入,并在此根底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育了学生的多种力量。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究学问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应了一些动手的材料, 圆饼模型、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看、比拟他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猎取学问的同时,把握对事物本质进展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拟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