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一、教材剖析 千米的熟悉是九年任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熟悉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懂得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的根底进步行教学的。 提纲明白指出:“要器重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时机接触千米这个较
2、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觉得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拟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根底上去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要害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理性熟悉。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纪特点,我制订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展简洁的化聚。 2、力量目标:在熟悉千米的进程中,培育学生的视察、比拟、抽象、概括力量,能用千米精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3、感情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换,使学生在摸索和协作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休会。 本
3、节课的课时部署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态。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教训,从根底学问和根本技巧方面来看,预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必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熟悉不深刻,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分歧适,以及估量估量物体长度不精确等过错。介于学生思维进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纳了观看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的实际阅历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中学习学问,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
4、善教者“就必需对学生进展学法教导,由于“方法是翻开学问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需依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展优化组合。在分组试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看、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集合作与争论;在熟悉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丈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么的? 4、假如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核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你有没有措施?
5、依据学生的答复整理,当测量行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当时我们就来熟悉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根底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自动探究新学问的愿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熟悉千米 (1)意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挪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看,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也许是10米? (2)熟悉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看,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
6、3)熟悉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教师已经应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需跑完,跑慢不要紧。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想,然后告知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联),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跑完困难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长远的,冲破了建破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依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磋商一
7、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成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办法。 (3)教学例2 尝试训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训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由这个单元的学习,咱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体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次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依照从小到大的挨
8、次排列顺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雷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根底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根底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展整顿和演绎,使学生熟悉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学问系统。) 小结:今日你有哪些新的播种?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学问的? 三、结实应用 学了这些学问你感到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
9、自己最爱好的问题想方法加以解决。这里教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日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跟生涯接洽最严密,能够增加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育学生正确应用长度单位的才能。)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辨别如下。那么最长的
10、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支配这道题的目标是在学生把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根底上,会进展单位换算,并比拟大小。又通过取舍适宜的数目,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适合(举出5个例子)。 (在纯熟熟悉长度单位的根本上,会应用所学学问解利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进步运用长度单位的力量。)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熟悉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
11、()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领导学生观看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协调同一,能扼要凸起地出现本课学问点,看上去高深莫测。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根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
12、程中要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看,比照等数学活动,进展学生的各种力量。”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去早餐店买食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洁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十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局部的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熟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局部学问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把握这局部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依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受小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把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2、提高合作意识,培育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把握简洁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问现状我采纳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展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他们的反思力量与自我监控力量。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新学问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拟方法的正确与否,简洁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
14、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根据“自主探究-争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学问迁移让学生发觉新知,把握新知。在自主探究、争论中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供应动口,动手、动脑的时机,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争论、合作、比拟中敏捷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问把握程度,我设计了四个教学层次: (一)激趣导入 新奇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学问奠定坚实的根底。为了表达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我询问了学生早上吃早餐的状况,学生们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受,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15、和算法都有比拟直接的帮忙。从而激起他们参加学习的热忱,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连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学习新知 数学学问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规律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学问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我采纳了以下步骤: (1)创设买早餐的购物情景,让学生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然后让学生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一样。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争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0.5元和0.7元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
16、么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一样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确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一样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一样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加法问题,在此根底上启发学生比拟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悟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学问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觉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到达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三)练习稳固 学习数学学问不是目的
17、,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和大胆探究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以便学生把握学问并能娴熟应用。 1、根底学问练习:完成课本P105页1题。2、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P105页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归纳总结了本节课的学问的学问要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学问。“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
18、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消失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供应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正确的进展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根底。教材涉及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解决其次个红点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计算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熟悉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连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根本把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局部学问有助于学生熟悉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
19、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丽美丽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这一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布满了新颖,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供应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预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根底,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2、能正确地把24
20、时计时法和一般记时法进展互换,培育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沟通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能够精确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展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更好的实施教学,应作以下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钟表模型学具。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进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
21、展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胜利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供应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习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仆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实践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沟通法。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进展合作沟通,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索,张扬共性,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
22、以上的熟悉,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需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根底和情感动力。课始,谈话引入:小明、小芳、小华三个好朋友都是天文爱好者,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参观天文馆,在门口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沟通情境图中的信息,并依据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5:00是几时?15:45是几时几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等问题。 指定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答复“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可真不简洁,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
23、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 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学生进展自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根底,设计这一环节唤起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力量。 (二)、合作探究,探究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进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现得愈充分,学生的体验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进展,立足学生的学问起点和生活阅历,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 1、熟悉24时计时法 结合黑板上消失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爱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供应了充分从
24、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公平、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沟通、争论、比拟中达成共识,得出“12时计时法”(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不叫25计记时法或26时计时法,强化一天24小时。 在争论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时,适时结合钟面,结合学生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记时规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四周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通过对0时的争论,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日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 并让学生在对喜爱哪种记时法的争论中明白,使用两种记
25、时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要依据详细状况选择记时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互换规律 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出题考教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互换的方法,提高娴熟程度,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联系的熟悉。 本环节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积存,引导学生自己去系统探究两种记时法,在教师有条理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梳理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找到联系点。帮助多媒体直观的优势,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突破重难点。 3、学习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结合提出的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引导学生以
26、小组活动的形式进展合作学习,查找解决方法。全班沟通时,只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时间,都赐予确定。最终组织学生争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由于直接计算的方法更直接,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这一算法,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这一环节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集合集体的才智,探究到解决的方法,培育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力量,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与胜利的喜悦。 (三)、回归生活,应用拓展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环节结合书中的“自主练习”,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稳固所学学问,体会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7、的力量。 (四)、总结评价,促进进展 本节课的最终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忆的方式进展小结,促进学生对学问的内化把握,培育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鼓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即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相互转化以及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力求简洁明白,表达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把握和梳理学问。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
28、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供应了学问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连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根底,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其次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简单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把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育学
29、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由于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阅历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布满奇怪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阅历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泼,喜爱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存阅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全部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效劳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30、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进展。依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探究并把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展计算,并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结合详细情境,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力量。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数学学问、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进展,让学生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做
31、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表达: 1、建立新型、民主、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进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严密联系学生现有的学问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受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觉。 三、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学问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纳谈活法、争论法、练习法、发觉法等多种方法穿插进展,并敏捷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
32、、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加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学问的本质处适当赐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纳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好玩,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展教学: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仆人
33、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地,启发学生自己发觉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课题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准备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状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依据自己原有根底提出来的,自然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用的方法进展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制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制造”出来,教师的任务
34、是引导和帮忙学生去进展这种再制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知学生。 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其次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肯定的挑战性、探究性,符合最近进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肯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索之后进展小组合作,并留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沟通反应,自然表达算法多样化,鼓舞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里敬重学生的差异,鼓舞创新,学生在沟通反应时,教师适时进展鼓舞性评价,学生会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骄傲感。实践证明,注意鼓励和进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忱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学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35、 沟通反应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爱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展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3、稳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应的手段,又是学生稳固新知形成技能,进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其次题更贴进学生生活。 敬重的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熟悉。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把握一些整数学问的根底上进展
36、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熟悉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熟悉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拟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初步熟悉分数,能结合详细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拟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几分之一的熟悉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阅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详细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37、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预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爱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殊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快乐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议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
38、正呢?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受分数“从整体学问到分数 学问”的数学化过程。 (1)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根底。 (2)发挥想象,制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制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沟通,展现,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留意到了平
39、均分;其次,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熟悉)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殊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索:折法不同,涂色的局部也各不一样,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
40、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展现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展争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熟悉1/2,丰富1/2的表象,建构1/2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熟悉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供应思路和方法。 2、故事连接,深入熟悉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预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判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进展,自然引出对1/4的熟悉。 (2)动手操作,制
41、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究其他分数 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爱的分数,并请局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供应给学生自主制造的时机,在“做分数”和沟通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熟悉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连续制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索,展现沟通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三、稳固新知,拓展思维 1、根底练习:让学生区分图中阴影局部可以用1/2表示2414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局部,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