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4)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爱师网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 1、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题: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阕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西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暗香,因而沉醉其中,突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词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埋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奇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
2、,变化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道“变化题”,需要解说诗人心理变化的具体过程。心理未变化时是梦见西湖美景,变化的契机是“急雨打篷”惊醒美梦,变化后的情景是眼前出现了更加奇妙的境界。) 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题: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缘由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枫叶飘落,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加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缘由。“乡心正欲绝”的缘由在前面六句之中,解题时应当概括陈述。
3、首联交待时令为秋,颔联叙述孤城关闭鸟回家;颈联写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3.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题:从首联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白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4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4、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斗中均遭失败。 题: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参考答案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这道“怎样类”考题,兼有层次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首联交待访古及其时令,其“秋”暗含“凄凉”;中间四句,依次写了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吹红、寒云压楼,制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联明点“凄凉”。其中既有含蓄抒情,又有直抒胸臆。) 文章来自:爱师网 高考古代诗歌
5、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 1、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题: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阕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西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暗香,因而沉醉其中,突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词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埋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奇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道“变化题”,需要解说诗人心理变化的具体过程。心理未变化时是梦见西湖美景,变化的契机是“急雨打篷”惊醒美梦,变化后
6、的情景是眼前出现了更加奇妙的境界。) 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题: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缘由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枫叶飘落,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加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缘由。“乡心正欲绝”的缘由在前面六句之中,解题时应当概括陈述。首联交待时令为秋,颔联叙述孤城关闭鸟回家;颈联写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3.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7、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题:从首联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白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4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
8、夏的两次战斗中均遭失败。 题: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参考答案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这道“怎样类”考题,兼有层次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首联交待访古及其时令,其“秋”暗含“凄凉”;中间四句,依次写了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吹红、寒云压楼,制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联明点“凄凉”。其中既有含蓄抒情,又有直抒胸臆。),文章来自:爱师网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附答案) 1、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
9、窝,泻清波。 题: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阕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西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暗香,因而沉醉其中,突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词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埋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奇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道“变化题”,需要解说诗人心理变化的具体过程。心理未变化时是梦见西湖美景,变化的契机是“急雨打篷”惊醒美梦,变化后的情景是眼前出现了更加奇妙的境界。) 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
10、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题: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缘由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枫叶飘落,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加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缘由。“乡心正欲绝”的缘由在前面六句之中,解题时应当概括陈述。首联交待时令为秋,颔联叙述孤城关闭鸟回家;颈联写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3.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题:从首联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
11、案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白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4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斗中均遭失败。 题: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参考答案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
12、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这道“怎样类”考题,兼有层次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首联交待访古及其时令,其“秋”暗含“凄凉”;中间四句,依次写了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吹红、寒云压楼,制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联明点“凄凉”。其中既有含蓄抒情,又有直抒胸臆。)文章来自:爱师网 5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题:从全诗来看,“未眠”缘由有哪些呢? _ 参考答案漂泊异乡;景色凄凉(触景生情);孤独孤独;夜忆秦关。(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缘由。“临孤驿”中的“孤”,“风起波
13、”中的“起”,“日沈夕”中的“沈”,“山郭暗”中的“暗”,“芦洲白”中的“白”,“独夜”中的“独”等词,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蕴,要在仔细体会的基础上感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处。) 6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此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题: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奇,请简析其缘由。 _ 参考答案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伴侣,简单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缘由。“孤舟”
14、“微月”“枫林”,三个意象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岭色”,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仍是写“鸣筝”的连续,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收与”“分付”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比方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 7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 题:南宋
15、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上面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试作分析。 _ 参考答案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查找“那些”信息。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示意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示意。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
16、谴谪”。)文章来自:爱师网 8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保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题: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_ 参考答案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覆盖湖面,天上拂过归雁;进而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伴侣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才发觉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惠崇”点明画的。“烟雨”“归雁”描绘出画境。“潇湘洞庭”,写
17、因观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唤偏舟归去”写目送行行归雁,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家乡。“言是丹青”描写诗人从幻境之中跌落,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沟通,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9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题: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惆怅的缘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客中久滞的孤独,思乡思家的怅惘,年华渐老的感伤。(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查找“惆怅的缘由”。“孤云”“归鸟”表现长时不归的孤独;“辞家久未还”表现未归的惆怅;“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8、”,表现对年华渐老的感伤。) 10鹧鸪天 金元好问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郁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元好问:金时太原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殢:停留。 题: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境况的担忧。(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应在诗中与解释中查找“心事”的详细解说。“心事”在句中与“泪痕中”相连,表露的是伤痛之事;再看解释“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可见是
19、.之事。结尾“长安西望肠堪断”也佐证了这一点。当然也含有对家人的担忧。) 11缺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题: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 参考答案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这是一道“怎样类”考题,应依据题干要求查找贯穿全篇的思念“故人”的诗句。我们不妨一联一联地查找,首联“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直接睹物思故人;颔联“恨多无力斟”写因思人而饮酒也无趣;颈联“幕疏萤
20、色迥,露重月华深”表达思念时间之长;尾联中“此时情岂任”表明思念之深,情难以堪。如此进行“贯穿全篇”的分析。)文章来自:爱师网 12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题:词的上片写了哪几层意思? 参考答案上片写了三层意思:迁客的苦情(面对再一次迁徙,欲归不得,失意思乡);感慨时间易逝,人空老大
21、;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意。(这是一道“层次题”,应在内容特点方面进行分层。“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悲叹漂浮无依,有家难归;“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表现经受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后的惋叹;“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是说在黄州过了两个闰年,“坐”字表明光阴虚度;“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表现了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意、依依惜别的情怀。中间两大句可为一层,全写虚度光阴,上片共分三层。) 13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 济时敢爱死,孤独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
22、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 四川成都)西,雪岭接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孤独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边疆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孤独;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剧烈的爱国情感与困难的境况、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一道“归因题”,可以直接在诗中查找“发出孤独壮心惊感慨”的三个缘由。一是“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是“朝廷谁轻缨”,竟然无人请缨,无人为国分忧;三是“济时敢爱死”,表明诗人为国家不愿吝惜自己性命,表达杀
23、敌报国的愿望。) 14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题:通观全诗,是什么缘由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参考答案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家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这是一道“归因题”,可以直接在诗中查找“诗人产生春半如秋感觉”的两个缘由。一是“榕叶满庭莺乱啼”,春天与秋天相同;二是“宦情羁思共凄凄”,自己心境如秋,由于仕途不顺。) 15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题: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参考答案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与纵深感。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完成这道“归因题”,要解说写“江天暮雪”时介入渔翁活动的缘由。先要了解渔翁活动的详细情形。由于雪下得很大,“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所以“渔翁寒欲归”,但“不记巴陵道”,只好“坐睡船自流”,因而显得“云深一蓑小”,更反衬“江天暮雪”的“浩浩”之境。从中可知,“江天暮雪”既影响了渔翁的活动,又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单写“江天暮雪”达不到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