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寄语]高校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寄语]高校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毕业生寄语高校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 *引子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始终憧憬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妙,那肯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欢乐。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记者的辛苦和欢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熟悉,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急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相互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日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急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
2、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知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临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好像也挺安逸的啊。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味道。 编辑支配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特地负责接热线老师告知我,接热线基本是全部实习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大事重点登记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知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大事,但全部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
3、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关心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非常无奈。这中间也的确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许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力量。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困难的父亲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全部,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峻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全部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
4、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奇怪,从而达到宣扬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高校已退休老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高校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缺小房,始终无人管理,严峻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情愿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由于供应线索被接受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爱好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知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四周,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奇怪妙。 在接
5、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的确感到,我观看生活的力量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一般市民有着更微小的观看力,他们发觉.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靠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力量其实很有限,除了劝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来,而后编辑看了热线记录又会由于一些不得已的缘由而放弃,许多的最终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终。间接的关心也是无法赐予,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后,是否还能坚决的存在?我盼望市民能够多些理解,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然后媒体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实习记者之跑新闻篇 第一课找准位置,直击现场 每次接到任务,最重要
6、的就是尽快到现场,这也是我每次都会遇到也必需尽快解决的问题,我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叫跑新闻了。要尽快完成采访和稿件,当然要节省来回于路上及查找地点的时间。我平常就是过的太省心,坐公车出门,从来不记路,方向感也差,在跑新闻的日子里,虽然也熟识了些道路,但许多地方还是很生疏,所以我今后的目标就是:分清东西南北,了解北京主要干道,公交地铁路线,在脑海中再现北京地图概况。 一开头编辑支配我比较简洁的活儿,只要找到就基本能完成任务。第一次是去找日坛公园飞来的一只孔雀,公园也不小,问过了工作人员和游人,还好能指明孔雀也许所在的方向,来到了公园的东北角终点,还是不见它的踪影,究竟是动物啊,不行能总在一个地方的,
7、快无望的时候,路人突然指着草地说在那儿呢!我抓紧拿出相机狂拍起来,回家写了400字发给了老师,但这活儿最终还是黄了,当时特期盼观察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所以黄了还是很绝望,我老师劝慰我说常常有千字文都黄了,不要绝望,连续努力! p.s不知道孔雀现在过的怎么样,盼望它能始终在公园满意的生活 我查找现场最难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跑有模有样的活儿,开头的兴奋随着转了好多圈走了好多路以后慢慢消沉。在板井路口四周,居民反应在一片废弃的空地上有些人在晚上挖坑然后填埋垃圾,造成四周环境很脏很乱。居民是在自家楼上看到的,大坑四周都是胡同,而且小路都很复杂,不能供应我精确地点,我只能在那四周转悠碰运气,那位供应线索的
8、居民听说我一个人来的,还劝我说小女孩别来了,这边人员复杂太危急,我在感动之余也更坚决信念要找到这个地方,那天我记得特殊的热,路也不好打听,只能在小路上七拐八拐,经过一段漫长的搜寻,最终还是找到了,看到那个垃圾大坑的瞬间我真是长出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任务,联系了老师,打算明天锁定位置直接来一探毕竟。其次天和老师一起来到了现场,经过询问四周的住户,了解到原来这里在挖蓄水池,但是属于无证施工。就这样我第一篇上报的文章便诞生了:下雨积水没膝居民自挖水池。当时看到报纸上我的名字心情着实感动了一阵。 其次课采访到位,观看入微 作为记者,采访的功力肯定要到位,好的采访是出好稿子的基础。许多时候没问到,没问清晰
9、造成文章没有劝说力,还要补采甚至重采。新闻最重要是真实性,用事实说话,要对读者负责,对自己写出来的稿子负责。 有一次就是由于采访不到位,造成跑的活儿白费了。巴沟汽车枢纽站的座椅设在了绿地里,造成绿地被破坏。到了现场,我看到了所谓座椅,要想坐的话只有踩踏绿地,我询问了经过的路人,询问了座椅前的卖报人,询问了此路段的环卫工人,还在四周拍了许多照,唯独忘了采访座椅所在公交单位的相关人员,还是老师在事后问我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结果最终无法解释这究竟是不是座椅,这个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自然黄了。为什么自己当时想不到呢,看似简答的事情为什么做起来就是差那么一点,心里也在焦急,想要快点进步。 我做的最心力交
10、瘁的一篇报道就是奥运场馆风景日戳免费加盖不简单,也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一篇报道。后来这篇文章也被一些网站转载有:新华网,千龙网,数字奥运村,艺术中国,博宝网,中国保藏艺术网等。 整整两天我都在围着这17个戳打转,其实编辑刚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觉得挺简洁的,就是打电话到各个邮局点问问能不能盖戳,但后来发觉问题远远不只这些。首先查各个邮局的电话就是一大难点,网上搜邮局网点,有时候所在区域有两三个邮局,有的电话甚至已经改了,还要重新查找,要确保17个奥运场馆戳所在邮局电话都打到,一一确认能否加盖,但是接电话的人不肯定清晰盖戳的详细状况,往往回答都是不清晰,有的邮局甚至无法联系,我只能把能联系到的邮局
11、状况一一记录下来,基本状况就是虽然5月22日已经启用了这17个戳,但邮局目前仍不能加盖,这无疑存在着问题,新闻点已经出现了。 紧接着就是联系北京邮票公司,以前报道过那里可以为市民盖齐全套,由于电话联系不上,我就直接到北京邮票公司的营业部,以市民的身份暗访。到了那里果真看到了17个日戳真的很兴奋,经工作人员证明这里的确可以盖齐全套,我便想要盖一个鸟巢的戳,紧接着其次个问题就出现了,工作人员说盖一个五毛,但这和十一以前免费加盖的规定不符,而且需要盖戳的邮品过多的话不能当时取走。我觉得这可是个大发觉啊,感动的冲回家开头写稿,不一会,编辑来电话问我怎么样,结果编辑一认真询问,我就立刻无语了,为什么规定
12、免费这里收费?向你收费的人是什么身份?假如外地人想盖怎么办?发觉了问题但是只看到问题表面这是不行的,编辑说我真是没有阅历,到了现场了不问清晰,不看清晰回来怎么能写稿,不行你还得再去一次。当时心情真是超低落,自己采访这么不到位,观看不认真,自己却没有感觉,看来我需要磨练的时间还很长。眼看接近5点邮局下班,没时间失落,要快点弥补好,再次来到营业部要求盖戳,并且说是要给外地同学,工作人员让我留下地址和邮费表示可以盖好再帮我寄给伴侣,帮我盖戳的工作人员胸牌上写着值班经理,确认了身份,再次询问收费的问题,值班经理解释说就是邮票公司的规定。全部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回家整理邮局盖戳和邮票公司的状况,写出了奥运
13、场馆风景日戳免费加盖不简单的雏形,后来登报后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都是老师帮我加的,老师用更为简练的语言把盖戳存在的问题写的很清晰,而且重点非常突出,这自然也引出我实习中上的第三课。 第三课磨炼笔锋,强化现场 在实习过程中,深深觉得新闻写作是多么重要,做好采访后,假如仅由于写作水平有限而没能做出好的报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太惋惜了。用看似简洁的语言怎么能把事情叙述的更有条理更吸引人,那就在于提高写作力量,把握写作技巧。 有时候焦急交稿,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瞬时就下降了,感觉都写不出完整的话了,像个学校生似的,语句通顺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我想记者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时间紧来不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14、要争分夺秒的保证时效性,这也是人们最为看重的问题,也就是新闻的新,所以自然要求记者有着较高写作水平,能够临场发挥,具备信手拈来的力量。我感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上新闻写作课时并没有重视老师说的勤写多练,所以写文章总感觉很吃力,语言的运用不太自如,手法比较单一,尤其北青报的风格是比较生动活泼的,有亲近市民读者的感觉,新闻报道自然也要清爽自然,但往往我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干巴巴的平铺直叙,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把看到听到的直接写出来,文章没有现场感。老师告知我要多观看,但真的观看起来,我往往还是置身事外,没方法直击问题的核心,作为一个记者,我知道我不能像自己平常市民的身份去看事情了,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的更为深化。 市郊s2号线指示牌出现英德混译的报道后,其次天老师让我连续跟进,那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完成摄影以及报道,也是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去采访别人,感觉是受宠若惊,城铁公司的李部长耐心的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表示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情愿准时更正,并表示现在更新的路牌仍需要改进。大事看似简洁,但我写出来却感觉表达不清,不知道详细该怎么叙述,语言有些罗嗦。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追踪南站铁路图标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