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5篇)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篇一 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详细情景中,依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熟悉条形统计图,能够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
2、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图形 (一)位置的复习 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 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索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当是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当住在哪
3、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 4、出示: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面;在的_面。) 5、嬉戏:听反话。 (二)复习图形。 1、书p100题11(投影出示) 师:刚刚我们做了嬉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p100,请把11题完成,教学工作规划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说方法 师:图中所摆立方体有局部的遮挡,你有什么方法数出看不见的立方体呢? 2、思索:()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4、立方体。 ()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立方体。 二、复习统计图。 投影出示第101页图。 1、 让学生观看图形。 观看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的格子数一一数出来。 2、 出示问题: 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送? 你怎么知道人数最少? 喜爱看电视比喜爱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 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争论并逐一解答。 3、课本第105页第16题。 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稳固练习 1、说一说:()在()的()面。 图:9个不同的图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 ()小力() (1)小红在小力的右边,哪个是小红? (2)小方要排在小红的左边,小方
5、排在哪里? 3、出示各种图形的组合图(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数量 (2)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 (3)依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数一数 有()个有()个有()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篇二 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局部安排的,一局部是对学问的整理,另一局部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
6、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图形,熟悉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熟悉,培育了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2、复习的线索清楚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局部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学问的线索,一方面学生依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依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学问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开总复习的
7、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日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学问。新教材不仅停留在稳固的根底上,而且
8、在学问领域中进展了延长。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熟悉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稳固所学的学问:熟悉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
9、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假如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需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育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假如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学问与技能
10、1、能娴熟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精确地识别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学问进展整理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展简洁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展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学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表达新理念: (一)
11、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学问生活化,要转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学问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准时反思 反思,简洁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受的再熟悉。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受,只有当经受提升为阅历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受中提炼出阅历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制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构造”。他
12、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构造。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根本构造,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学问的理解,“懂得根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其次,有助于对数学学问的记忆,“获得的学问假如没有完善的构造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学问”;第三,有利于对数学学问的迁移。他认为,“领悟根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学问和初级学问间的差距。数学学问本身是有构造的,数学根本概念、根本原理(规律)都根据肯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肯定的构造,这是教材的学问构造。这个构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构造是指个体已经形成
13、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学问系统。认知构造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阅历系统,也就是学问构造,它是获得新学问的根底;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学问的操作根底。学生在复习数学学问之前,数学学问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据肯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构造,这时候的认知构造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构造。 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必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学问进展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需通
14、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问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受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学问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学生的进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进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 1、关注学生进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学问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
15、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学问,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进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转变课程过于注意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亮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猎取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留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留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学生进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进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需熟悉和成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
16、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力量,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消失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学问。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或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确定。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进展。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进展,是在原有根底上一种可持续进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进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
17、完善、自我进展的力量。因此,必需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进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悟复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全部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全部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埋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白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行缺少的
18、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学问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学问。 1、借助名目进展全册学问的回忆。 名目是教材的组成局部,能帮忙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把握学问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奇的名目。因此,可借助名目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学问?学生借助名目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熟悉和加减法(4)熟悉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熟悉(8)熟悉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展单元学
19、问的回忆。 看名目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学问内容。如看名目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熟悉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局部。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挨次、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进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学问、建构学问网络的力量,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力量和意识是在经受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学问,但有些学问无条理性,积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学问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展排列时,就
20、很简单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学问梳理为系统的学问,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学问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学问点按肯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一样的学问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学问点分开来,使学问条理化、系统化。其思索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依据肯定的标准将学问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问进展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展重新组合,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展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熟悉和加减法、6-1
21、0的熟悉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4.熟悉物体和图形、熟悉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熟悉和加减法、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3.熟悉物体和图形、熟悉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展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学问的方法。 又如在“熟悉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学问的标准和方法不尽一样,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外形的)分类整理。
22、这样,抓准学问的连接点,剖析学问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学问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学问构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构造,需要经受主动建构的过程。 捕获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展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构造。这一构造能清晰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忙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问构造。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构造。这种构造能清楚地反映学问内容,帮忙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
23、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楚,不易遗忘。 相互比拟,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展比拟,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构造,提高了学生整理学问、建构学问的力量。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把握所学的学问、构建认知构造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忙学生形成对学问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总复习的应用可
24、以分为两个层次进展:第一层次,简洁应用,夯实根底;其次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细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细心设计一系列开放、好玩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熟悉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详细现实情境中能识别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很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外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很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外形的吗?(冰箱、
25、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受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肯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进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教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学问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要有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26、,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进展。因此,要多给学生供应实践的时机。 五、教学案例: “熟悉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学问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篇三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把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胜利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1课时 课前预备 课件、计数器。 教
27、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口算大赛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展现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看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教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教师数合起来”就行,培育学生的语言
28、表达力量。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现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
29、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答复这个问题应当不困难)最终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当从什么数位开头计算?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议一议。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的便利,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头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争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 4变式训练。 (1)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教师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教师一共多少人? 三、稳固新知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
30、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六、教后反思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篇四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学问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觉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规律,能正确、合理、敏捷地运用发觉的规律解决问题。 2、在经受整理、找规律、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力量。注意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思索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规律美。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对乘法口诀进展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教材第101页第2题主要安排了
31、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借助乘法数表稳固乘法口诀,使得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乘法口诀。二是发觉规律。通过观看发觉乘法数表中的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运用规律。应用发觉的规律完成一些变式练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根本上都已熟识,学生根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也进展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觉乘法表中的规律 难点: 运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展填数 活动1【活动】一、建构乘法数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师:今日教师请来了9个数宝宝,我们一起轻
32、轻地读一读这些数。 生读 师:这些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2、揭题:今日我们要对表内乘法进展复习,板书:表内乘法复习 3、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师:你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假如现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为什么填在这儿?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师: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33=9呢? 师:9我们找到了3个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几个位置呢? 指名上来指一指 师: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诀? 依据生的沟通板书: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师:看来有时候看到一个数可以让我们想到两句不同的口诀。 师:
33、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计算哪两道算式吗?四四十六呢?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计算两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计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数相乘。 师:二八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画图后展现 师:看来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2相加。 4、指导填表 师:1、4、25、36、49、64、81这7个数宝宝,它们的位置又在哪儿呢?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师:看到25,让你想到了几和几?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指名指一指,师课件演示7个数宝宝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想口诀可以帮忙我们找到这些数宝宝的位置。 5、独立填写表格 出示要求: 想一想,怎样填又
34、对又快。 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对。(同桌检查)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师:你觉得怎样填可以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沟通,生沟通师课件演示 师:我们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师:现在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我们来竞赛看谁填得又对又快,计时开头。 生独立填写后同桌检查。(估计4分钟) 师出示完整的口诀表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出口诀和挨次。 师小结:看来乘法口诀特别重要,想口诀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动2【活动】二、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规律 师:刚刚在填表格的时候,有许多小朋友发觉了很多隐秘,现在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下,看谁找的规律多。 活动规章: 找一找,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35、? 与同桌说一说你发觉的规律 2、反应: 预设:横着看,第一行渐渐加1,其次行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其次行为渐渐加2吗? 生:其次行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 师追问:第5行会渐渐加几? 师小结:横着看,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竖着看,第一列渐渐加1,其次列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列为渐渐加4吗? 生:第四列都是与4有关的口诀。 追问:第8列会渐渐加几? 依据学生的沟通课件演示 师小结:竖着看,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师:原来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是一样的(课件将两张横看竖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第几行或第几列就会多几。 斜着看,
36、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数相乘的积。 生说出相应的口诀。 师:这些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为什么? 师:斜线上的这些数都是由两个一样的乘数相乘得到的积。像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 师: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数。?想一想,还有哪些数也是正方形数? 学生沟通后课件演示正方形数。 3、师:熟悉了这些特别的正方形数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表格,假如以这些正方形数为界限,认真观看斜线两边的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觉吗? 生:1、4、9、16、81这一斜行两边的数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把它沿着这一斜行对折,引导学生观看重叠在一起的数都是一样的。 师:原来,斜线左边的数和右
37、边的数是一样的,那这张表只要记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诀表,沟通乘法数表与乘法口诀表的联系。 师:其实这和乘法口诀表是一样,同样我们只要记住这45句口诀,就可以计算81道算式。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我们先由数想到了乘法口诀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填数。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篇五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仔细讨论起来。 提问:你能帮
38、马明出个办法,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展比拟讨论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详细。 提问:我们依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依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翻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依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教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根底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争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