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命题的概念,能把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渗透由特别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命题的概念,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充要条件的根底,这一章我们在初中的根底上学习常用规律用语,体会规律用语去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他将成为反证法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学习,特殊是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推证力量打根底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推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推断命题的真假;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多让学生举
2、命题的例子,培育他们的辨析力量;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制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五)教学难点: 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推断命题的真假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过程,是师生多向合作的过程,鼓舞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进展为本,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养,依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纳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
3、发觉法 (2)练习稳固法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学问更重要,本节课留意调动学生积极思索,主动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我进展如下学法指导: (1)由特别到一般的划归方法: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详细的案例,让学生去观看、争论、探究、分析、发觉、归纳、概括 (2)练习稳固法 四、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思索、分析 以下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推断他们的真假吗?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0 (2)假如a,b是任意两个正实数,那么ab2(ab)12; (3)假如实数a满意a2=9,则a=3; (4)中学生目前的学业负担过重; (5)中国将在本世
4、纪中叶到达中等兴旺国家的水平 2争论、推断 学生通过争论,总结:全部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推断什么事情。其中(1)(2)为真,(3)为假,(4)(5)的真假需要依据实际状况确定,总是可以确定真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推断,就是确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3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推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推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推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推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讨论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推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推断”的角度
5、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1推断以下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题)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假命题)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 (4)若空间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假命题) (5)x15.(不是) 让学生思索、辨析、争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推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其次是“可以推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行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均不是命题 练习 推断以下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4)求证是无理数 (5)若X是实数,则X2+4X+50 4.命题的构成条件
6、和结论 上面例1中的(2)(4)具有“若p,则q”的形式.在数学中,这种形式的命题是常见的. “若p,则q”也可写成“假如p,那么q”“只要p,就有q”等形式. 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2指出以下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 解:(1)条件p:整数a能被2整除,结论q:整数a是偶数; (2)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 有一些命题外表上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例如: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
7、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3将以下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推断真假;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解:(1)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它是假命题。 (2)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它是真命题。 (3)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它是真命题。 5.练习:P4:1.2.3 6.课堂小结 (1)、命题的概念 (2)、能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7思索题 一,以下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
8、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二,四种命题中任意两个命题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它们的真假性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8.作业 P8:习题1组第1、题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在第三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第三册学习的四个方向的根底上来进展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路线图让学生说出经过的路线和方向;能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9、使学生经受通过争论得出熟悉简洁路线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好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依据给出的路线图让学生说出经过的路线和方向; 教学难点: 能精确地说出所经过的路线和站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计算机进展教学,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通过争论、分析,小组沟通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我首先进展课前提问,让学生说出八个方向板分别是什么,然后创设了“说八个方向板、做动作”的嬉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一边说八个方向板一边做动作,这样的
10、导入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年龄特点,使他们能快速的进入到新知来,同时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接着创设“星期六调皮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小朋友们,上个星期六调皮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了,你们想知道去动物园的路线吗?从而引出课题:熟悉路线。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通过出示“星期六调皮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的路线图,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进展小组争论,要求 (1)依据座标“北”仔细看清路线图的动身点和到达的站点; (2)在小组内说一说,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路线和所经过的站点名称; (3)再说说返回的路线和站点。争论后进展各小组汇报,然后完成“试一试”的填空题:从广场动身向 行驶 站到电
11、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在向 行驶 站到动物园。在完成这个填空题时要提示学生看清晰动身点和到达的站点,再看看中间经过了几个站点。最终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说说返回的路线。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的相互沟通和教师的启发得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在沟通中得到启发,在提示中得到帮忙,从而学习了新知。 2、拓展延长,稳固新知。让学生依据路线图说一说,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生活常识,让学到的学问真正学有所用。如: (1)调皮从商场动身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沟通你的行车路线。通过这样的说一说
12、,使学生对熟悉方向与路线的根本特征有了肯定的了解,知道在平常的生活中怎样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问题,使学问生活化。 (三)稳固练习,内化学问。 1、创设调皮上学和放学回家路线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调皮家到学校所经过的路线吗?出示调皮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线图,依据以下的问题在小组内争论: (1)调皮从家动身向 走 米到打谷场,再向 走 米到小树林,再向 走 米到小商店,最终向 走 米到学校。 (2)调皮放学回家的路线又是怎么走的?争论后进展小组汇报,在全班到达共识。学生在新课的学习和这个练习的类型是一样的,所以应当不会消失错误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对学问的把握得到充分的理解。 2、创设教
13、师“五一”放假到中心公园游玩的情境:小朋友们,“五一”放假时教师和家人到中心公园玩得可快乐了,你们想知道中心公园有哪些景点吗?好,就让教师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出示中心公园游玩图,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争论,然后个别学生答复: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不是很难,答复的正确率应当比拟高,其次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找出最简洁路线的方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和依据路线图选择最简洁的路线。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和自己的收获,同时使学生明白数
14、学学问和我们平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吃西瓜系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熟悉。本节课,学生在小熊吃西瓜的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自主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主品悟出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实践探究,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能正确计算。 2、力量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一样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熟悉。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主动参加、相互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分数演示及学生操练图片、彩笔等
15、。 教学重点: 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娴熟把握其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图形操练,自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 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实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开放式探究模式的教法, 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制造主动参加,积极探究的气氛,让学生会学,善学。以动手操作,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评论的学法,让学生全程参加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 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再现,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上课伊始,我为孩子送上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它俩既活泼得意、又乖巧懂事,常常帮妈妈做事情。今日!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清扫卫生了,
16、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熊妈妈说:好孩子,歇会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解解渴。好呀!好呀! 熊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兄弟俩快乐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问:你们都吃了多少块呢?小熊说:我吃了两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 入情入境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觉数学信息,孩子们聚焦熊宝宝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的共同话题,自然会成为分数初步熟悉旧知的一个有效回忆,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引导他们自己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依据所提问题,直接切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多元探究,自学新知 新课标中一再强调:数学课堂之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体验定能事半功倍培育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综合素养。
17、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多元方式方法来攻克此课重难点教学。 1、 师生共研,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 针对同学们热议的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先估量一下得数,再尝试列出算式。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2/8+3/8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人手一份的学具圆形卡片通过拼一拼、涂一涂、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探究出2/8+3/8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时间和空间,鼓舞学生大胆探究,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即: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沟通并汇报。 通过这
18、项活动,师生相互争论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教师随机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由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2、 同伴互助,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运算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将放手给学生动脑思索。与同桌沟通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这时,引导学生回到情境中。小熊说:咱们别在吃了,得给妈妈留几块,瞧,多懂事的孩子呀!那么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妈妈呢?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争论: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引刃而解。学生汇报后,教师
19、利用圆形图片演示帮忙理解,最终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两个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探究、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培育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进展规律思维力量。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所学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查找一块用武之地来展现自我、体验胜利。于是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 强化训练,稳固新知 情境教学贯彻始终,同学们,现在该是你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下面的闯关训练赢了的同学,熊妈妈说也要奖给你一块大西瓜。 此刻,我出示细心设计的大容量即时训练题,带着学生通过观看尝试,争论讨论,稳固对新知的深化理解,从而到达稳固提高的效果。 1、
20、试一试,鼓舞学生迎接挑战,仔细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展分数加减法计算。 2、口算。 此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后进展的练习。 3、创设吃蛋糕的应用题,在联系生活中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竞技竞赛之后,我拿出熊宝宝的头饰,让学生角色感知说说自己的收获。孩子们有的会把学到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一一向大家道来,也有的确定会谈及应当向熊宝宝学习多帮父母分担家务之类话题。教师不忘德育渗透,再此号召同学们肯定要用一双擅长发觉的双眼,仔细观看,积极思索,主动发觉生活中的数学学问并积极用于生活之中。
21、更应当向熊宝宝学习,常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任务外延、实践拓展 由于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终一个学习内容,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深入复习本单元学问,在切身感知、集体沟通生活中常用相关数学学问的根底上,合作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分数数学学习小报,并在适当时间进展展评。开放的实践性作业必将引起学生们剧烈的喜好欲,也必将引领孩子们走入更宽阔的数学学习天地之中,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有效提升。 五、板书设计 吃 西 瓜 3/8+2/8= (3+2)/8=5/8 3/8-2/8=(3-2)/8=1/8 1-5/8=8/8-5/8=(8-5)/8=3/8 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2、减。 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教师,大家好,我今日的说课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熟悉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展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一些整数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熟悉数的一次质的飞跃。由于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抽象分数概念,学生承受起来比拟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展初步的熟悉。熟悉几分之一又是熟悉几分之几的根底,是本单元教
23、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的根本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受由生活阅历到熟悉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熟悉几分之一的表象,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洁图形的一局部。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熟悉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洁图形的一局部。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详细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学具预备:
24、每人预备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彩笔、一根50厘米长的绳子 依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为学生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熟悉几分之一。 3、会读写几分之一。 4、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洁图形的一 局部。 在学生读完这些学习目标之后,帮忙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围绕这四个目标进展学习。 二、教法学法: 1、教的方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机,针对这种状况,我注意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纳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觉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
25、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忙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熟悉分数的作用,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和感性熟悉。 2、学的方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知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不行分割的。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纳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看发觉、合作沟通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学习。 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手段及媒体帮助,经受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进而到达帮忙学生获得学问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26、: 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材中呈现的是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但我觉得这个情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并不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学一开头,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春天到了,亮亮和聪聪要去春游,妈妈给他们预备了很多好吃的,接着我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两瓶饮料,提问学生把4个苹果和两瓶饮料分别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让学生回忆平均分的含义,明确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接着课件出示一张披萨,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学生会说一半,我接着追问:一半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
27、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争论。一半该怎样表示呢?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制造,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表示一半,自然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数字王国的一位新朋友,请它来帮忙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熟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发觉新知作铺垫,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留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其次个环节:“观看操作,探求新知“ (1) 运用电脑演示,初步熟悉概念 我们可以把一张披萨看成一个圆形, 电脑演示平均分一个圆形的过程。学生初步熟悉“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
28、份数的含义。明确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熟悉后,学生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比方半个苹果,半块月饼等等,加深对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理解,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把手中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在学生汇报不同的折法之后,教学二分之一的读法和写法,并且告知学生像1/2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提醒分数的概念,了解在1/2这个分数中2和1以及整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突破重难点。最终
29、教师小结,看来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鼓舞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索,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又引导学生合作沟通,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胜利与欢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二:在学生熟悉了二分之一之后, 问问学生你能不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呢?要求明确后,学生动手操作,任选一个分数折一折,涂一涂,教师在巡察过程中会发觉学生可能在折三分之一时不够精确,这时我会提示学生借助手中的直尺通过测量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折好后与同桌沟通,沟通
30、的目的在于相互熟悉不同的分数,以及一样分数的不同折法。汇报展现时,要让学生说清自己是怎么折的,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重点教学每个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稳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局部活动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熟悉推向深入。 活动三、教学了1/2 1/3 1/4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我问学生你还想熟悉几分之一,学生会说出许多分数,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任意折出一个几分之一来,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我鼓舞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并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根底。 接下来我课件出示1/2 1/3
31、 1/4的折法追问学生 ,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涂色局部都分别能用1/2 1/3 1/4来表示呢 ,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几分之一。 活动四:折绳竞赛。 我让学生用预备好的绳子分别折出1/2 1/3 1/4,让学生说出这几个分数中的2、3、4各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争论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刚刚已有的实践阅历的根底上,通过观看比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条绳子反复对折得到不同的分数,总结得出结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为以后
32、学习分数的大小比拟奠定根底。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稳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把握学问,形成技能,进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把握学问,熬炼力量的双重效果。本节课我设计了几个变式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既有根底练习,又有变式练习,手、脑、口结合。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共性的进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提高,拓展延长“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足吗?回忆学习目标,衡量自己是否到达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沟通,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和
33、归纳总结力量,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展自我评价,并体验到胜利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把握学问和技能打下坚实的根底。 四、教学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念,促进学生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实行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又培育了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
34、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以小组为评价对象,一方面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一方面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尤其对于能够精确标准操作,语言表达流畅,并得出相关结论的同学赐予高度赞扬,同时对于学困生,也准时赐予确定,鼓舞,给他自信,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固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中准时调整预案,从而到达抱负的教学效果。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其次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例2。这局部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
35、,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详细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分析简洁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洁的分数除法应用题。(3)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表达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意
36、学生间的合作与沟通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意进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进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程: 一、导言: 以前我们学过了分数应用题,这节课我们连续讨论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 二、复习: 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当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吃了一筐白菜的2/5。 一本书的价格正好是一支钢笔价格的2/5。 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占体重的4/5,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认真观看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觉? 独立做,做完组内沟通,组长分好工,做好记录,看看哪
37、个小组方法多,你们小组预备由谁发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结:教师也认为用方程解比拟简单,由于它的解题思路与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是全都的,也是依据题中的表达的条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由于单位1是未知的,要设成x,列出方程进展解答。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把握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方法。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依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稳固所学的集合、组合学问,另一方面培育学生归纳、
38、推理的力量。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熟识、了解、稳固所学的邮票组合学问,并通过探究,知道如何确定邮资,会寄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依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培育学生调查力量、搜集处理信息力量和归纳、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依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二、说教法学法 1、以学生已有阅历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呈现一些不同的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学问,熟悉邮票的作用,为后面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邮票上的图案了解我
39、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2、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出示国家邮局关于新含邮资的规定,使学生了解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并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 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 其次,信函质量。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填写1克100克的资费表格,确定100克以内的信函所支付的费用,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仅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后再小组合作,设计出一张符合要求的邮票面值。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在练习中提升学生
40、应用数学意识,培育创新意识。 练习相像类型的习题,如最多用4张邮票支付不超过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外,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在练习活动中,先小组合作再独立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进展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观看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一般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沟通后,使学生明白一般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提醒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
41、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看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缺乏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假如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
42、和1。2元的邮票能满意需要吗?假如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意需要。 (1)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1.23=3.6元。 数学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 集合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集合与函数的内容历来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也是后继学习的根底
43、。作为现代数学根底的集合论,它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它是刻画函数概念的根底学问和必备工具。 二、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本节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目标 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出结论,并能有 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重点 :(本节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难点 :(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能遇到的难点是) (1)(要)区分较多的新概念及相应的新符号; (2)(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精确表示详细的集合; 四教法分析 1、以学生为中心,重点采纳了问题探究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