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pdf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8553636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戏曲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景建军荩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相似特征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小说和戏曲在很多方面互相交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打通古代小说与戏曲之间的界限,探究两者艺术息息相通之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二者相似特征的研究,能够加深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深入理解,以充分认识与理解小说和戏曲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本文拟从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形态、作者署名、人物形象塑造、作品通俗性、细节艺术、结尾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其相似性特征做一概述。版本形态。无论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和还是戏曲来说,其版本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国古代小说传播载体演进包括五个阶段:口耳小说、竹简小说、布帛小说、誊写小说、梨枣小

2、说等。最古老的小说是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播的。古代小说与戏曲都具有两种形态,最早是以舞台演唱的形态出现,民间艺人有一个大致的演出手稿,但还不能称为正式版本。戏曲演出的提纲最先是写在“折子”上的,一幕写一折,故一幕戏也称为一折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折子”逐渐改变为扇子。在中国戏曲史中,宋朝杂剧少有文字记载,处于萌芽阶段,但在民间比较流行。南宋周密 武林旧事 列举了两百八十种官本杂剧,绝大多数都是有目无词。宋代的南戏也没有得到继承与发展。永乐大典 中的三种戏文全本 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 小孙屠,是最早的南曲戏文文本,出自宋朝或元朝。作者署名。小说和戏曲是在散文和诗歌之后出现的。与散文和诗歌相比较,

3、小说和戏曲的作者更为复杂。首先,小说和戏曲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一出现就受到了歧视与鄙夷的待遇。例如,小说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被称为“短书”、“丛残小语”(桓谭 新论)。孔子曰:“虽小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巷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小说的作者在当时的观念中地位不高,一般都不愿意署名。其次,小说和戏曲的文学样式成熟相对比较晚,在诗文作品“一字千金”、“洛阳纸贵”的年代,小说和戏曲作者匿名的现象则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人物形象塑造。人物

4、形象塑造是否成功,是衡量小说和戏曲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普遍性的观点是,成功的小说和戏曲中有着性格复杂与形象丰富的人物描绘。例如,红楼梦 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同样,窦娥冤梧桐雨 墙头马上 牡丹亭 桃花扇 长生殿等剧作中,窦娥、王昭君、李千金、杜丽娘、李香君、杨贵妃等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世界一流的戏曲。小说和戏曲艺术鉴赏的关键是人物形象的鉴赏。尽管小说和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各不相同,但其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和标准却是大古典魅力27体相同的。一般而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是古代小说与戏曲成功的标志。例如,在

5、水浒传中,林冲从忍气吞声、软弱逃避到奋起抗争、逼上梁山,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非常鲜明。在 窦娥冤 中,窦娥曾希望靠桃杌太守的主持正义来与黑暗势力斗争,然而,官府的严刑逼供使她的幻想破灭,最后她在刑场上有了三桩誓愿。随着环境的改变,她的反抗精神得以升华。因而,水浒传 窦娥冤 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作品通俗性。小说和戏曲大多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而作品具有明显的通俗性。正是由于作者的市民化,造就了小说和戏曲的通俗性。只有生活在市民百姓中的文人,创作出的作品才能为市民阶层所津津乐道。但凡匿名创作小说和戏曲的作者,大致都不是名门望族、高官富贾,而是出自平民百姓。中国古代上层人士固守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心

6、理的和传统习惯,不愿作出任何改变。这种文化心理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代儒家知识分子都恪守着“立德、立功、立言”的信条。三者之中,立德为首,不能立德者,退而求其次,以立功为务;立功不成者,又退而求其次,以立言为本。因此,立言者都是在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和淘汰者,没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因为俗文学与当时雅文学的诗文相比,让上层人士唯恐避之不及,谈虎而色变。细节艺术。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都比较注重细节艺术,细节的真实性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标准之一。例如,在 红楼梦 第六回中,刘姥姥刚进荣国府,看到花团锦簇的人夫轿马,张牙舞爪的石头狮子、举手投足无所适从。一个胆

7、怯心虚、颇为世故的农村老太婆来到豪门大户,思前想后,进退两难,终于“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这里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掸衣服”;二是“教板儿几句话”;三是“蹭到角门前”。掸衣服,意为拂去灰尘,不仅是为了整洁,更多的是刘姥姥给自己壮胆;教小孩说话,是让乡下儿童不至于在贾府失了礼节,贻笑大方;蹭,欲进又退,行止缓慢。刻画了一个满面风尘的乡下老妇人来到天子脚下的钟鸣鼎食之家,处处透露出不和谐之处。这样的细节描写入木三分,耐人寻味,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戏曲中,大部分细节是靠表演者临时发挥的,所以在戏曲脚本中,细节的描写比较少见,甚至早期的剧目基本没有任何细节。随着戏曲的进

8、一步完善,在小说细节描写的影响下,细节描写开始引入到戏曲创作之中。特别是在小说改编的戏曲作品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一般而言,元朝杂剧的细节描写很少,在唱词中叙出,而不在“科范”中出现。例如,在元杂剧 西厢记 第四本第三折“小梁州”中,“推整素罗衣”的细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张生复杂的心态,堪称传神之笔。结尾方式。有学者曾经坦言,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悲剧。这种说法虽比较偏激,却也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结尾也是情节冲突的结束,标志着人物命运的归宿和人物性格变迁的终结。大团圆结尾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传统,其根源在于人们由于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希望在小说和戏曲作品中得到某种心理补偿

9、。纵览林林总总的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很多本来可以成为优秀的悲剧作品,还是被画蛇添足加上了大团圆的结尾。例如,以元稹传奇小说 莺莺传 为题材,王实甫创作的 西厢记 以“始乱终弃”悲剧来结尾,然而金朝董解元 两厢记 诸宫调便又改成了大团圆结尾。在宋朝和元朝,市民百姓钟爱喜剧,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中,大团圆是最佳的完美结局。又如窦娥冤本来也是一部悲剧作品,但是在最后一折,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了窦娥的胜利。虽然在一方面表现了劳动人民抗争胜利的良好愿望,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悲剧价值,降低了美学意义。很多作家常常给悲剧小说和戏曲加上大团圆的结尾,这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在宋朝和元朝,尽管小说和戏曲都有追求大团圆结尾的倾向,但是还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真实,深入现实生活的优秀的悲剧小说。注:该文系咸阳师范学院教改资助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沈新林.同花而异果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创作手法比较J.艺术百家,2001,(6).2姚民治.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同源互补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作者简介:景建军,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古典魅力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