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基础.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医基础.2.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病病 因因1.病因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引起疾病的原因。2.病机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一、六淫一、六淫:1.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 自然界六种气候的变化。自然界六种气候的变化。2.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 六种病邪。六种病邪。六六气气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骤变化急骤变化导致人体发病导致人体发病六六淫淫3.六淫致病的特征六淫致病的特征 外感性。外感性。季节性。季节性。区域性。区域性。独立性与相兼性。独立性与相兼性。转化性。转化性。4.内生五邪内生五邪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具有
2、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 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 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湿痹痛、风火牙痛风湿痹痛、风火牙痛 4.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一)风(一)风Wind(春天的主气春天的主气)善行善行:病变病变 部位不固定部位不固定 (游走性关节疼痛)(游走性关节疼痛)数变数变:致病急、变化快(中风)致病急、变化快(中风)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抽搐、震颤、抽
3、搐、震颤、2.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收缩、牵引收缩、牵引)阴胜则阴胜则寒寒:1 1、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2 2、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 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寒凝经脉气血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不通则痛)头项头项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痛伤寒伤寒寒邪伤肌表寒邪伤肌表中寒中寒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直中脏腑 2.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4、(凝结、阻滞凝结、阻滞)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腠理、经络、筋脉肌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寒邪寒邪ColdCold(冬天的主气)(冬天的主气)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二)(二)4.4.寒性清澈寒性清澈(三)暑(三)暑暑为夏天的主气暑为夏天的主气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壮热、面赤、目红、心烦脉数。壮热、面赤、目红、心烦脉数。2.暑气升散,耗气伤津。暑气升散,耗气伤津。主生、主散,上扰心神及头目主生、主散,上扰心神及头目 汗出津伤,津随气脱。汗出津伤,津随气脱。3.暑多挟湿。暑
5、多挟湿。(四)湿(四)湿为长夏之主气为长夏之主气外湿外湿气候潮湿、冒雨涉水、气候潮湿、冒雨涉水、久居湿地。久居湿地。内湿内湿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秽浊不清。重:沉重、重着;浊:秽浊不清。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四肢关节酸痛;四肢重而不举,四肢关节酸痛;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面垢、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面垢、脓血便、湿疹、疮疡流水等。脓血便、湿疹、疮疡流水等。2.湿性粘滞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粘:粘腻;滞:停滞。症状:症状:舌苔粘腻;大便粘腻不爽;舌苔粘腻;大便粘腻
6、不爽;小便涩而不爽。汗出不爽。小便涩而不爽。汗出不爽。病程:病程:病程较长,缠绵不去。病程较长,缠绵不去。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性趋下,易伤阴位。(五)燥(五)燥 燥是秋天的主气。温燥、凉燥。燥是秋天的主气。温燥、凉燥。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六)火(六)火火为热之极,属阳邪。火为热之极,属阳邪。性质与致病特点性质与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伤津:火易伤津:3.易生风动血:易生风动血:4.易扰心神、易致肿疡。易扰心神、易致肿
7、疡。津亏阴虚而成津亏阴虚而成.例肺燥、肠燥例肺燥、肠燥内生内生“五邪五邪”内风内风内火内火内湿内湿内燥内燥内寒内寒(暑无内生)(暑无内生)阳气亢逆变动而成阳气亢逆变动而成.例例:肝阳化风肝阳化风 阳盛阳盛、邪郁化火而成邪郁化火而成 例例:五志化火五志化火,阴虚生热阴虚生热脾失健运而成脾失健运而成.例例:痰饮内停痰饮内停.水肿水肿 阳虚温煦不足而成阳虚温煦不足而成.例例:心阳虚、肾阳虚衰心阳虚、肾阳虚衰二、疫疠二、疫疠 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外来致病因素。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外来致病因素。又称又称“瘟疫瘟疫”、“疫气疫气”、“疠气疠气”、“异气异气”。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
8、病急、病情重、症状相似。发病急、病情重、症状相似。疫疠流行与发生的因素疫疠流行与发生的因素(1)气候;()气候;(2)环境与饮食)环境与饮食(3)预防;()预防;(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三、七情:三、七情:(一)概念(一)概念1.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情志变化七种情志变化。2.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 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3.剧烈、突然,或长时间情志波动,超过剧烈、突然,或长时间情志波动,超过 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
9、范围,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体内体内 阴阳,气血失调,阴阳,气血失调,疾病,即为七情致病。疾病,即为七情致病。4.七情致病一方面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和七情致病一方面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和 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本身体质强弱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本身体质强弱 及脏腑功能状况。及脏腑功能状况。5.七情与七情与“外感相对而言外感相对而言”属属“内伤内伤”(二)七情致病的特点:(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五脏直接伤及五脏 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怒则气上:肝气上冲,气血
10、并走于上。:肝气上冲,气血并走于上。(2)喜则气缓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心神不宁。心神不宁。(3)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机郁结,:思虑过度,气机郁结,脾失运化。脾失运化。(4)悲则气消悲则气消:肺气耗消,意志消沉。:肺气耗消,意志消沉。(5)恐则气下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6)惊则气乱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惊惶失措。惊惶失措。3.影响病情转归影响病情转归 四、饮食、劳逸四、饮食、劳逸(一)饮食失宜:(一)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过饱过饱食积。食积。过饥过饥气血乏源。气血乏源。暴饮暴食暴饮暴
11、食损伤脾胃。损伤脾胃。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胃肠疾病、寄生虫病、中毒。胃肠疾病、寄生虫病、中毒。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 营养缺乏、寒热、五味。营养缺乏、寒热、五味。肥甘、饮酒肥甘、饮酒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二)劳逸失常:(二)劳逸失常:1.劳累过度劳累过度劳力、劳神、房劳。劳力、劳神、房劳。2.安逸过度安逸过度伤气。伤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二者均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二者均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一)痰饮:(一)痰饮:痰饮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病理产物。是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病理产物。1.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 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
12、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 失常失常湿聚成痰。湿聚成痰。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致病广泛多端。致病广泛多端。阻遏气机。阻遏气机。病势缠绵。病势缠绵。易扰神明易扰神明苔多滑腻。苔多滑腻。3.痰证分类痰证分类有形、无形。有形、无形。(1)寒痰)寒痰:痰稀色白兼有寒象。:痰稀色白兼有寒象。(2)热痰)热痰:痰粘稠,色黄,兼有热象。:痰粘稠,色黄,兼有热象。(3)燥痰)燥痰:痰少极粘,不易咯出。:痰少极粘,不易咯出。(4)湿痰)湿痰:痰多而白,易咳出。:痰多而白,易咳出。(5)痰核瘰疬)痰核瘰疬:皮色不变,坚硬不:皮色不变,坚硬不 痛之皮下肿物,治以消痰软坚药。痛之皮下肿物,治以消痰软坚药
13、。(6)风痰)风痰:痰多色白,呈泡沫。:痰多色白,呈泡沫。(二)瘀血(二)瘀血 瘀血瘀血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 内,或血行不畅,滞留于经脉、内,或血行不畅,滞留于经脉、脏腑中的血液。脏腑中的血液。1.瘀血的形成瘀血的形成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气虚、气滞、血寒、血热。2.2.瘀血证的特点瘀血证的特点:疼痛: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疼痛: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入夜尤甚。经久不愈,入夜尤甚。肿块:外伤出血,伤处见青紫色肿块肿块:外伤出血,伤处见青紫色肿块 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 生瘀血,患处可触到肿块。生瘀血,患处可触到肿块。
14、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 有血块。有血块。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 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发绀。发绀。第三章第三章 经络经络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1.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 肢节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2.经经经脉的主干。行于人体深部。经脉的主干。行于人体深部。络络经脉的别出分支,人体浅部经脉的别出分支,人体浅部。二、经络的组成二、经络
15、的组成经络经络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冲、冲、任任、督督、带、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五别络孙络孙络浮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手三阴、三阳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三、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一)名称与体表分布规律(一)名称与体表分布规律 手三阴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阳:太阴肺、厥阴心包、少阴心太阴肺、厥阴心包、少阴心 阳明大肠、少阳三焦、太阳小肠阳明大肠、少阳三焦、太阳小肠 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 阳明胃、少阳胆、太阳膀胱阳明胃、少阳胆、太阳膀
16、胱1.对称分布人体两侧,分别行对称分布人体两侧,分别行 于上肢或下于上肢或下 肢的内侧或外侧。肢的内侧或外侧。2.阳经属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阴经属脏。3.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4.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十二经脉循行特点十二经脉循行特点A)手三阴手三阴行上肢内侧行上肢内侧手三阳手三阳行上肢外侧行上肢外侧足三阴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行下肢内侧足三阳足三阳行下肢外侧行下肢外侧B)太阴太阴前前 阳明阳明前前厥阴厥阴中中 少阳少阳中中少阴少阴后后 太阳太阳后后 肢体内侧肢体内侧 肢体外侧肢体外侧 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
17、包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 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少阳胆足太阴脾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厥阴肝上肢内上肢内 前前 后后 中中上肢外上肢外 前前 中中 后后下肢外下肢外 前前 中中 后后下肢内下肢内 前前 中中 后后(二二)走向及交接规律:走向及交接规律:头头足足胸胸手手腹腹足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足足三三阳阳经经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的的走走向向和和交交接接规规律律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足之三阴足 内腹(胸)内腹(胸)。(三)表里关系:(三)表里关系:六对表里关系六对表里关系手太阴手太阴肺肺手阳明手阳明大肠大肠手厥阴手厥阴心包心包手少阳手少阳三焦三焦手少阴手少阴心心手太阳手太阳小肠小肠足太阴足太阴脾脾足阳明足阳明胃胃 足厥阴足厥阴肝肝足少阳足少阳胆胆足少阴足少阴肾肾足太阳足太阳膀胱膀胱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上下表里,联络脏腑组织。沟通上下表里,联络脏腑组织。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调节机体平衡。调节机体平衡。4.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六、神:六、神: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广义、狭义。广义、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