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粮食问题》(王夫玉:农学博士、研究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国粮食问题》(王夫玉:农学博士、研究员).ppt(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问题王 夫 玉(农学博士,研究员农学博士,研究员)此片献给此片献给即将、正在或即将、正在或已经为中国粮已经为中国粮食生产、储备、食生产、储备、贸易、管理和贸易、管理和安全作贡献的安全作贡献的人们。人们。编者按 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意气风发走出农学院的校门时,以为对粮食生产可以大有作为。但经过了14世纪的实践后,再回过头来发现,我们个人的贡献甚微!原因在于粮食问题是人类第一难事要事大事。在中国滔滔的粮流之中,能成为一颗饱满的谷粒,则是人生幸事。在即将转岗之际,回首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思考,特编成中国粮食问题幻灯式文稿,供同仁参考。文稿主要内容已刊登在中
2、国食物与营养杂志上(2009,No.6;2010,No.11;2011,No.1)。文稿中其他有关数据、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深表谢意!目目 录录 1 前言前言 2 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的重要性 3 中国粮食系统中国粮食系统 4 中国粮食生产中国粮食生产 5 中国粮食储藏中国粮食储藏 6 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安全 7 结语结语1 前言前言 1.1 什么是食物与粮食?食物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构成的,能够食用或饮用的,为人类及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人类借助采集、耕种、畜牧、狩猎、钓鱼等不同方式获得食物。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称
3、,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百度百科)。粮食,也称谷物,指可供食用的植物种子,广义的粮食也包括马铃薯等植物可食的根或茎部,而狭义的粮食单指禾本科植物。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种谷物,包括麦类、粗粮类(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植物)和稻谷类三大类。(维基百科)1.2 哪些植物是粮食作物?哪些植物是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种子)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粮食作物 包括小麦、水稻、
4、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稻稻麦麦玉玉 米米大大 豆豆马铃薯马铃薯1.3世界哪里盛产粮食?世界哪里盛产粮食?东亚:中国水稻、小麦,日本、朝鲜水稻;东南亚:菲律宾、越南、印尼水稻;东欧:俄罗斯、乌克兰小麦、燕麦;西欧:法国小麦;北非:埃及水稻;澳洲:澳大利亚小麦;北美:美国、加拿大小麦、玉米;拉美:墨西哥玉米,巴西水稻、小麦。水水 稻稻 水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等。小小 麦麦 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
5、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玉玉 米米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1.4 世界哪些人还在挨饿?世界哪些人还在挨饿?现在世界上有10亿人挨饿,他们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一个儿童饿死。全世界挨饿的人中有23生活在印度、刚果、孟加拉国、印尼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非洲是一个缺粮的大陆,约有的国家和地区
6、粮食不能自给,上亿人营养不良,几千万人在忍饥挨饿。1.5 世界为什么缺少粮食?世界为什么缺少粮食?世界粮食生产、贸易、消费的严重不平衡导致缺粮。A、在宏观方面:a、区域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不应求。b、政局动荡不稳,风云多变,战争、内乱时有发生,准殖民统治仍在继续。C、国际粮食贸易大鳄对市场的垄断,造成价格预期恐慌。d、工业原料与人口争夺粮食,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发生物燃油,加剧了粮食消耗。B、在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a、政府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农民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发展缓慢;b、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c、全球变暖、局部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减产;d、因为生活水平低,食
7、物中肉类和奶类少,增加了粮食消费量。2 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的重要性 2.1 辩证论 有史以来,食物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历史性地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实性地决定着人类的数量与质量。2.2 客观论客观论 1945年,美国学者Frank A.Pearson和Floyd A.Harper合著世界的饥饿(The Worlds Hunger)出版。他们认为环境条件决定粮食生产,影响人们的消费。2.3 主观论主观论 2008年,英国学者Raj Patel著粮食战争(Stuffed And Starved:Markets,Power and the Hidden Bbattle for the
8、 World Food System)出版,郭生祥博士为该书中文版写作了长篇序言。他们认为当今粮食企业左右粮食价格,导致粮食预期恐慌,影响人们的消费。2.4 政治论政治论 “粮食比子弹重要粮食比子弹重要”是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首次言论。在强调恢复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时,金正恩表示:“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3 中国粮食系统中国粮食系统 粮食问题涉及粮食的生产、积累和消费问题。粮食积累的社会物质形态主要体现在粮食储备和贮藏等方面。粮食生产是前提,粮食储备(积累)是保障,粮食消费是最终目的,因而粮食消费是粮食问题的核心。任何环节影响到粮食消费
9、均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轻者影响到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重者则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粮 食 生 产 粮食储备粮食消费粮食产业环境耕地红线总产红线储备红线图1 国家粮食安全系统示意图 上图中除了生产、储备和消费三部分外,框架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财税、金融、物价等诸多方面的制度或要求,统称粮食产业环境,以虚线框之,这就构成了完整的国家粮食安全系统。在这个系统的示意图中,有三条约束线要引起高度重视,即耕地面积最低量约束线、粮食生产总量最低量约束线和粮食安全储备最低量约束线,简称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总产红线和储备红线。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用以下方法大概估算和描绘出三条红
10、线,方法如下:耕地红线总产红线,1/耕地单产水平 (1)总产红线消费人口,人均消费数量 (2)储备红线总产红线,安全储备比例 (3)上述三式表明,除了耕地红线与耕地单产水平成反比外,耕地红线、总产红线、储备红线均与其影响因素成正比。4 中国粮食生产中国粮食生产 4.1 我国粮食总产变化趋势的研判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现将我国1950-2009年的粮食总产(万吨/年)汇总于表1。表1 我国历年粮食总产(万吨)年度产量年度产量年度产量年度产量19501321319651945319803205619954666219511436919662140019813250219965045419521639
11、219672178219823545019974941719531668319682090619833872819985123019541695219692109719844073119995083919551839419702399619853791120004625119561927519712501419863915120014526219571950519722404819874047320024571119581976519732649419883940820034306719591696819742752719894075520044694719601438519752845219
12、9044624200548401196113650197628631199143529200649746196215441197728273199244266200750150196317000197830477199345649200852850196418750197933212199444510200953080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5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变化总体上是增加趋势,但过程曲折,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个粮食增产期(1950-1958),持续时间为9年;第二个阶段为第一个粮食减产恢复期(1959-1965),滞后期为7年;第三个阶段为第二个粮食增产期(1966-1
13、999),持续时间为34年;第四个阶段为第二个粮食减产恢复期(2000-2007),滞后期为8年;从2007年起,开始进入了第三个粮食增产期。前后年度间比较,粮食总产增产年份共计45年,减产年份共计15年,分别占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粮食持续增产年份共计45年,粮食减产恢复期计15年,也分别占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60年间没有出现持续稳定的稳产期(5年);回归分析表明,我国粮食总产年均增加722万吨。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历史特征可归纳为:我国粮食总产是增多减少,丰歉年比是三比一(45:15=3:1);变化趋势是不增则减,一旦出现波折,就需要7-8年的较长恢复期。分析还表明: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粮食
14、总产实现年均增长700-750万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频发4.2 增加粮食数量的宏观路径分析增加粮食数量的宏观路径分析 增强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两条路径:其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其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国际粮食采集配给能力也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增加国际粮食采购数量,其二是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数量逐年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数量将更加强化,加之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调剂空间极为有限。历史证明,全球粮食产量增长难以满
15、足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等因素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随着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加之国际游资炒粮趋旺,国际粮价居高不下,并有迅速推高趋势。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食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即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导国内企业通过租赁土地、援建农业基础设施、开展农业技术合作等方式,到有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国家或地区建设生产基地,生产经营粮食,适时进口满足国内供应。但这条路径较窄,规模小,且易受地域空间、投入资本和所在国政治影响,可靠性差。综上所
16、述,在促使我国粮食数量增加的宏观路径中,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为: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供给不足的难度加大,农业“走出去”规模小、可靠性差等。所以,增加我国粮食数量的宏观路径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扩大粮食生产能力。简言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4.3 提高粮食单产的综合农业措施提高粮食单产的综合农业措施 粮食生产是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生产,其单产的形成受众多因素影响。除需要考虑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因素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综合农业措施,高效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因时因作物提高粮食单产。农业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注重
17、耕地质量培养、培育良种优化布局、创新集成栽培技术和力促全过程机械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A、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是提高粮食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是提高粮食单产的前提。单产的前提。要着眼于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便于田间农事作业,利于提高水资源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以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或扩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田基础建设农田基础建设 B、注重耕地质量培养是提高粮食单注重耕地质量培养是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产的基础。要针对全国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是十等和生产能力大于亩产1000公斤的优质耕地仅占6%的现实,要下大力气开展耕地质量培肥工作,促进中低产田向高产田转化
18、,同时要防止土壤被污染、沙化和自然灾害损毁。耕地质量培养耕地质量培养 C、培育良种优化布局是提高粮食单培育良种优化布局是提高粮食单产的关键。产的关键。要以高产为主玫目标,采取多种育种方法,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良种,加强良种繁育、推广和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努力扩大水稻、玉米等优势高产作物的种植比重,重视粳稻生产和超级杂交稻推广。良种优化布局良种优化布局 D、创新集成栽培技术是提高粮食单产创新集成栽培技术是提高粮食单产的核心。的核心。培育良种提供了作物高产优质的可能,栽培技术则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良种良法配套,加快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创新、优化、集成和推广,同时探讨和推广秋粮偏迟熟性
19、作物北移、夏粮偏冬性作物南移的栽培技术,并组织抗旱、耐盐、避灾等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应用。集成栽培技术集成栽培技术 E、力促全过程机械化是提高粮食单力促全过程机械化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保障。产的保障。把农民从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必须实现粮食作物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努力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农机化作业率和粮食作物脱粒率,综合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全过程机械化全过程机械化4.4 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支撑体系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支撑体系 A、农业科研体系 要重视增加粮食单产的科学研究投入,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科研计划和科研项目要向涉粮科研领域倾斜,要重点安排涉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
20、快粮食增产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中成熟化和推广普及。农业科研农业科研 B、政府行政体系 各级政府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支援粮食生产,特别是在各级公共财政分配方面,要加大向涉粮生产领域投入,实现增粮农业措施的项目化、工程化,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实施,鼓励和支持开展群众性的增产竞赛活动,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政府行政政府行政 C、农技推广体系 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各类涉粮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其组织化、装备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功能由智化技术指导向物化技术服务转变,在培训农民、引导农民和服务农
21、民的过程中,逐步壮大为粮服务实力,推动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农技推广农技推广5 中国粮食储藏中国粮食储藏 5.1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从本质上讲,粮食储备是一个“最低粮食库存”的概念,是粮食积累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粮食储备经历了三个阶段:1982年前为第一阶段,粮食储备包括备荒储备(甲子粮)、战略储备(506粮)、商品库存和农村集体储备四部分。1982-1990年为第二阶段,上述粮食储备的四部分中,农村集体储备被农户储藏取代。1990年后为第三阶段,以国家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为标志,主要包括战略储备、备荒储备、后备储备(专项储备)、周转储备(商品储备)和农户储藏,标志着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向现代储备制度
22、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5.2 突出中央储备的龙头主导突出中央储备的龙头主导 在进一步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调节周转储备相结合和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中央储备的龙头主导地位,主要承担战备储备、备荒储备和后备储备功能。中央储备的重点在于后备储备,周转储备要逐步下放给地方储备承担。中央储备粮以原粮为主,吞吐时间因事而异,但轮换周期至少要保证在1年以上,其中,战略储备和备荒储备3年以上,后备储备2-3年,周转储备1-2年。一个国家粮食的后备储备量(y)可用下式估算:Y=abx/c (4)(4)式中,x为人口数量,a为人均年口粮消费量,b为FAO粮食最低安全储备标准参数(17-18%),
23、c为粮食生产的国情系数,可以用一定时期内粮食丰产年数所占比值来代替。按我国人口为13亿、人均年口粮消费量为183公斤和粮食生产国情系数取0.75(45/60)计算,我国粮食的后备储备数量的底线应不低于5392-5710万吨。这样一个后备储备规模,既可平抑一般年际间因气候等因素造成的粮食产量波动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情况,又可减少公共财政支出,节约成本。5.3 强化地方储备的骨干作用强化地方储备的骨干作用 地方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辖区内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强化地方储备的骨干作用,逐步加大承接中央储备中的周转储备任务,改变中央储备规模远大于地方
24、储备的现状,以利科学、迅速地应对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粮荒或突发事件,将粮食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在科学预测下季或下年度丰歉的前提下,粮食地方储备的轮换周期可以缩短至半年,其中,后备储备1-2年,周转储备1年以下。由于粮食市场供应紧张首当其冲的是成品粮,所以地方储备中要加大成品粮储备规模,经得起市场抢购潮冲击。地方粮食储备分省级和市(地)县级两个层次储备,各自承担辖区内相应的粮食储备任务,其中设区的市或地区只负责市区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储备要以周转储备为主,充分发挥周转储备巨大的缓冲功能。省级和市县级粮食储备数量仍可用(4)式进行估算,现阶段全国省级和市县级粮食储备总量皆为5400-5700万吨,中央
25、和地方粮食储备总量合计约为16200-17100万吨,这个估算指标与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相一致。为了落实和巩固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必须做好与粮食储备相关的轮换、采购、加工、供应等工作,努力探索建立储备粮源生产基地的途径,保证储备粮源的数量及质量。设区的市、地区或粮食主销县市的粮食储备要按实物储备,粮食主产县市可以探索实施粮食储备的货币化,逐步建立粮食储备基金制度。5.4 巩固农村储备的基础地位巩固农村储备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村储粮数量巨大,据调查估计,约有50-60%的粮食储藏在农户家中。农户储藏粮食数量的总和称为农村粮食储备,它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粮
26、食供求矛盾、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粮食储备还存在一些问题:储粮损失和浪费数量大,约占粮食总产的6-8%;失地农民无粮可储,外出打工农民不再储粮;农村储粮总量在下降等。为化解上述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议将农村储粮划归农业部门管理,将农村储粮技术指导纳入其公益性服务范畴,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加强农村储粮适应技术、装备和药剂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绿色储粮技术的普及率,减少储粮损失,提高储粮质量;三是将农村储粮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特别是在购买新型储粮装具或建造粮仓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发展储粮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村粮食储备,
27、支持储粮大户开展代农储粮,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5.5 绷紧粮食安全的约束红线绷紧粮食安全的约束红线 在我国粮食安全系统中,有三条约束红线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一是耕地红线,我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这是人所共知的,但确立各级政府的保护任务和保护责任尚需进一步加强;其二是总产红线,因人均消费粮食数量包含的内容不同,故其值估算有异,如以人均消费口粮、饲料粮、工业原料粮合计为390公斤计算,则13亿人口的总产红线为50700万吨;其三是储备红线,同样,储备红线因总产红线的计算方法不同而有差别,按人均年消费口粮183公斤计算,则我国中央后备储备红线为5400-5700万吨,我国政府主导下的粮食储备
28、总量约为此数的三倍。5.6 应对粮食危机的一般原则应对粮食危机的一般原则 首先动用地方周转储备的成品粮、原粮和动员农村储备应对危机,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缓冲功能;其次调用中央储备中的后备储备原粮,发挥其巨大的吞吐调节作用;最后,方可令调中央储备中的备荒储备和战略储备,平抑市场。6 中国粮食安全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两年,粮食不仅作为影响国民生存的经济资源,更是作为影响一国政治的战略资源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是脆弱的、强制性的,粮食安全总体上是紧平衡,有的年份是欠平衡。我国粮食安全强调的是粮食自给,更多地是强调口粮自给,特别是稻米消费自给。要保证我国
29、粮食安全,除了继续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惠粮政策、强化粮食生产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健全新型粮食储备体系以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之外,还必须在粮食生产管理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6.1 建立以县(市)为单位粮食建立以县(市)为单位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安全预警机制 粮食生产的重点在县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县(市)级。要依据科学的评判标准,合理建立县级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首先,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人均消费粮食、肉食品和粮食工业产品数量指标,并将人均肉食品和粮食工业产品消耗量转换成粮食数量,相应的称为人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粮(以下简称“三粮”);然后,根据一
30、个县域人口数量,确定县域粮食消费的梯次总量;进而,评判一个县域粮食生产的安全级别:县域粮食生产总量低于县域人口粮总量时,列入红色预警;县域粮食生产总量低于人口粮和饲料粮之和时,列入橙色预警;县域粮食生产总量低于“三粮”总和时,列入黄色预警。遇到不同级别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就相应启动、级响应的应急预案。国家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和细划三类县域粮食生产单位的责任制,通过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逐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6.2 进一步完善地方首长抓粮食进一步完善地方首长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制生产的责任制 粮食生产即“米袋子”实行省长负责制,更需要县(市)长直接抓,要进一步完善地
31、方首长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制,分担国家粮食和粮食生产安全义务。要以县域粮食生产为单位,强化责任意识,实现分类管理。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本地“三粮”消费需求的县域,划为粮食产销平衡区;对不能满足本地“三粮”消费需求的县域,划为粮食主销区;而满足本地“三粮”消费需求尚有盈余的县域,则划为粮食主产区。对于粮食主销区,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多地少而产粮不足的县域,称为经济类粮食主销区,要承担对粮食主产区的经济补偿;第二类是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耕地少而产粮不足的县域,称为生态类粮食主销区,要承担对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补偿;第三类是地广人稀,土地瘠薄而产粮不足的县域,称为贫困类粮食主销区,要通过发
32、展生产和植树造林,承担对粮食主产区扶贫开发任务的补偿。对于上述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各类主销区,要制定相应的地方首长抓粮食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分担国家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义务。6.3 健全多层次粮食稳产增产的健全多层次粮食稳产增产的财政支撑体系财政支撑体系 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粮食科技的积极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要建立多层次粮食稳产增产的财政支撑体系,提高县(市)级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首先,中央和有条件的地方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一般性转
33、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的比重,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的建立;其次,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力度,发挥产粮大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骨干作用;第三,要建立可操作的主销区与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从经济类粮食主销区上划财政资金,统筹用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销区利益衔接机制。6.4 探索建立稳健的粮食价格不探索建立稳健的粮食价格不断增长机制断增长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粮食生产仍是农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和增收的主要渠道,粮食价格的高低以及粮价的增速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
34、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国家确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对稳定粮食价格水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健全稳定的粮食价格不断增长机制?目前尚在摸索之中,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不断增长机制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长幅度应以一定比例与国家GDP等指标增速相偶联,实现两者增长相适应,形成稳健的粮食价格不断增长机制。这样做,既可实现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内需,还可实现粮食安全责任全社会均担,减轻国家支农财政压力。与之相适应的是,国家可以将原来用于支农的财力用于改善城
35、乡低保困难群体生产生活 条件,促进“两低”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6.5 确保粮食安全尚需管理制度创确保粮食安全尚需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两次大的飞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时间节点上,即1983年与1984年之交和2003年与2004年之交。从实质上看,我国粮食生产两次大的飞跃,都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前者是实行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后者是以取消农业税为特征的涉农税收制度的变革。要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稳产和长治久安,除了要继续坚持以往的创新成果外,必须创新粮食生产的管理制度,力促在政府主导下的财税分配和粮食价格改革,特别是要逐步实行政
36、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经济社会同步增长的浮动价格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分配向农村倾斜转移。7 结语结语 在我国,党和政府应一如既往地高在我国,党和政府应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储备和消费的安全问度重视粮食生产、储备和消费的安全问题。这是因为粮食不仅具有食物、营养题。这是因为粮食不仅具有食物、营养属性而影响民众生活,还具有能源、金属性而影响民众生活,还具有能源、金融属性而影响经济发展,更具有人权、融属性而影响经济发展,更具有人权、政治属性而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政治属性而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粮食安,则民安国安天下安。粮食安,则民安国安天下安。谢谢 谢谢 大大 家家!二一一年元月二一一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