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547058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力资源师三级根底知识复习小抄 投稿:王鐌鐍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资源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 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标准研究方法4.实证研究方法特点: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

2、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5.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确定要研究的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2.劳动参与率: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 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4.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5.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假说:附加

3、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6.劳动力需求: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7.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8.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表达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

4、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10.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11.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均衡价格论: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2.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3.工资的形式:根本工资福利 4.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工人根本工资所得在正常情况下均高于工资率乘以时间单位数工资率即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根本工资只是工资的构成

5、局部之一 5.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6.影响货币公司的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工资制度安排 7.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8.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9.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10.福利:福利是工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局部,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11.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降低企业按根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本钱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6、.延期支付的优势: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形式多样,灵活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工程,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假设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1.就业:所谓就业或者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周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3.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4.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7、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属于正常性失业。 5.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6.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而引致的失业。7.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致的失业。 8.需求缺乏性失业的表现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9.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10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11.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12.财政政策: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

8、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1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购置,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置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14货币政策:政府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15.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6收入政策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

9、差距17.收入政策措施: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收入平等化措施 18. 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定制工资指导线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以税收为根底的收入控制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体系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标准性文件。广义的劳动法这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法律标准的总和。 2.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根本原那么,即必须遵循的根本标准和指导思想。 3.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特点:老基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纲领性的法律

10、标准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4.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作用: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5.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6.劳动法率渊源的含义: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标准才是法律渊源法的表现形式 7.劳动法体系: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

11、含义:指劳动法律标准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转变成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标准。3.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效劳法律关系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当的义务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客体6.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当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工会

12、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7.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8.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到达的目的和结果9.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1.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开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筹划与方略。 2.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性、抗争性3.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外部环境的调研外部环境的预测4.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供给商力量的分析5.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政治法律环境

13、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6.企业内局部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7.企业资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机器、资本等实物资产及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管理等无形资产8.企业资源分析目的:掌握企业现存资源的状况,明确实现未来战略意图和目标的优势资源和劣势资源,为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创造提供方向和行动根底。 9.资源分析的具体内容:物质资源状况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无形资产 10企业总体战略包括:进入战略、开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群体积极性,实现战略方案

14、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 12.战略控制组成: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比照分析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13.战略控制的根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实际成效绩效评价第二节 企业方案与决策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2.确定型决策的特征: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是肯定,而且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3.确定型决策方法分类: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 4.风险型决策方法具备五个条件: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决策目标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算出

15、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风险型决策类型: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6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分类:悲观决策标准,小中取大乐观系数决策标准,大中取小中庸决策标准最小懊悔决策标准同等概率标准7.企业方案: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并对目标的实现进行具体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8.企业方案的作用:使决策目标具体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控制提供标准 9.制定企业方案的原那么: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短期方案与长期方案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10.编制经营方案的方法:滚动方案法PDCA循环法综合平衡法11.目标管理含义:围绕企业一定时期的的总目标

16、,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各自制定自己的分目标,经调整、经营目标个人和组织平衡,使他们称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系统。 12.目标管理的特点: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更富于参与性强制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3.目标管理的实施:体系的建立经营目标的实施经营目标的控制第三节 市场营销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关于构思、货物和效劳的设计、定价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现目标的交换。2.市场三要素:人口、购置力、购置欲望3.市场分类:按交换对象不同科分为商品市场、效劳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按照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

17、场按照活动范围和区域不同可分为世界市场、全国性市场、地方市场等。4.消费市场: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置物品或效劳的个人或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5.影响消费者购置行为的主要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6.组织市场:由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7.组织市场分类: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 8.产业市场的特点:产业市场购置者多为企业单位需求具有派生性购置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需求缺乏弹性需求有较大波动性专业人员购置互惠直接购置通过租赁方式取得产业用品。 9.企业采购中心包括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10产业购置者购置情况类型:直接重构、修正重构、新购 11

18、.影响产业购置者决定的主要因素:环境、组织、个人12.产业购置者购置过程的主要阶段:提出需要确定学要说明需要物色供给商征求建议确定供给商选择订货程序检查合同履行情况 13.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企业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而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时机的管理过程。 14.市场营销管理步骤:分析市场时机选择市场目标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方案15.根据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和欲望,不同的购置行为和购置习惯,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分割成需要不同的假设干子市场的分类过程。 16.消费市场细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17.产业市场细分:最终用户、用户规模18.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实质就

19、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置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 19.市场营销方案执行: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建立组织机构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20市场营销方案控制:年度方案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1.个体差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2.态度:人对某种实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认的心理倾向。3.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4.影响工作

20、满意度因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5.首因效应: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强烈影响。 6.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7.投射效应:知觉他人时,知觉者以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征,这种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称为投射。 8.比照效应: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的在他们之间进行的比照。9刻板印象: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10.亚当斯公平理论:对工作绩效和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的公平/

21、不公平的程度,并解释了在那种条件下,什么样的工资水平、工资的增长和晋升的结果可能被知觉为公平或不公平。11.程序公平的六项标准:一致性规那么防止偏见规那么准确性规那么可修正规那么代表性规那么道德伦理规那么。第二节 工作团队心理与行为1.团队: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一个团队的实质是共同承诺,有了它,他们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绩效单位2.团队有效性四要素: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满意度 3.内部团队过程:指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关键过程有沟通、任务和维护职能、冲突、气氛和情绪问题。4.

22、团队设计:团队被组织按照什么方式建立起来,包括任务的性质、对成员的要求和团队的结构。 5.边界管理:之一个团队与自己团队之外的人们进行合作的方法。主要的边界管理活动包括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工作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论等。 6.群体决策的优点: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7.群体决策的缺点:需要更多时间阻碍不同意见表达容易产生个人倾向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 8.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群体多样性群体熟悉度群体认知能力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参与决策的平等性群体规模群体决策规那么9.人际关系5个开展阶段:选择或定向

23、阶段试验和探索阶段加强阶段融合阶段盟约阶段10.个体沟通风格:自我克制型:这种人不暴露也不反响,居于双盲式位置自我保护型:给他人反响面高,但对他人暴露方面偏低自我暴露型:多有暴露而少有反响自我实现型:平衡的使用暴露和反响的方法。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1.领导:领导只能产生于群体中,一般是群体中对群体的活动和信念最有影响的人成为领导者。2.费德勒权变模型:任何一种领导风格都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是它是否适合与特定的领导环境 3.领导情景理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4.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下属到达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

24、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直。 5.路径目标权变理论四种领导行为: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向导型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1.心理测量: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那么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过程。2.标准化心理测验优点: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有统一标准,便于对不同的人测验成绩进行比拟同一测验可反复使用3.心理测验的类型:按内容: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测验方式:笔纸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景测验人数:个别测验、团体测验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预测性应用领域: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4.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信度、效度、标准化

25、5.标准化步骤:选定所需要的测验题抽样选定标准化样本进行试测实施程序标准化从施测结果中建立常模。6.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三种策略:择优策略、淘汰策略、轮廓匹配策略7测量方法在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提供依据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第五章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根本理论1.人本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2.人本管理的原那么:人的管理第一满足人的需要,实施鼓励优化教育培训,开发人、开展人以人为

26、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结构和谐人际关系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开展 3.和谐人际关系重要性: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凝聚力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个体行为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开展。 4.人本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压力机制保障机制环境优化机制选择机制 5.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6.人力资源含义: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与物资资源要素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增值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经济关系7.人力资本特征: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中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人力资

27、本具有收益性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8.人力资本投资: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增加或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9.人力资本投资含义:首先要确定投资者投资的对象是人投资直接改善、提高或增加人的劳动生产能力旨在通过对人的资本投入,投资者未来获取价值增值的劳动产出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的增加 10.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连续性。动态性投资主体与客体具有同一性投资者与受益者不完全一致性收益形式多样性 11.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分类: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心理损失 12.影响私人投资收益率因素

28、:个体偏好及资本化能力资本市场平均报酬率货币的时间价值及收益期限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国家政策13.社会收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中外溢出投资主体并且为社会所分享的局部 14.外部收益分类:近邻效应或地域关联收益收益的职业关联社会收益 15.人力资本投资的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投资规模的上升,投资的边际收益出现下降的现象。16.投资报酬递减原因:随着受教育年限延长,技能与知识边际增长率下降,从而使边际增长速度放慢,因而影响到内部收益率边际教育本钱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预期收益时间有关 17.最优投资规模:对国家来说按最优经济整张规模确定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对企业来说按动态利润

29、最大化确定的投资规模,按投资规模确定的企业人力资本积累规模;家庭那么是按收入或效用最大化确定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特性:层次性、整体性2.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争取到达的一种未来状态 3.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根底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以挖掘潜力为宗旨,以立体开发为特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4.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天赋知识和技能个人努力文化经济条件5.职业开发的本质:在于集中考察个人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说明如下几个有特殊意义的问题: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0、活动改良个人职业生涯活动改善所有职业阶段上的匹配过程正确处理员工在职业中晚期出现的落伍退化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使家务货物工作取得均衡使所有员工保持生产率和动力。 6.职业开发的意义:有助于对员工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分析组织中不同的职业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扩大了组织开展的内涵有助于分析和理解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 7.组织从事的三类活动:为了增强组织的自我洞察力而设计的活动促进员工更多地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展活动为了提高组织对不同个人需要反响的灵活性而设计的活动8.组织开发的目的:帮助每一位员工发挥才干改善员工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工作关系,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整体人力资源开发效能9.管理开发根本手段:法律手段、

31、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目标管理手段第三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特点:时间性消费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2.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用方案、领导、鼓励、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3.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推动企业开展的内在动力能够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原那么:同素异构原理:总体组织系统的调控机构能位匹配原理:人员招聘、选拔任用机制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员工配置运行与调节机制效率优先、鼓励强化原理:员工酬劳与鼓励机制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员工竞争与约束机制动态优势原理:员工培训开发

32、、绩效考评与认识调整机制。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那么:完整全面地看待人的因素使员工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及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肯定个人尊严,公正待人,对人彬彬有礼鼓励员工自立自强不断加强员工之间沟通不要高估自己而低估下属能力领导这与管理者的方案、决策和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下属解释清楚因人而异、随机制宜、适时适度、有理有利有节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资源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个人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资源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个人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资源稀缺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个人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 wenku1 )首发,转载请保存网址和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