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絮凝池搅拌器的设计.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546510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絮凝池搅拌器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絮凝池搅拌器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絮凝池搅拌器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毕业设计论文]絮凝池搅拌器的设计.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响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参加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适宜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絮凝搅拌机是絮凝池机械搅拌的装置,它主要用于废水处理的搅拌过程。本设计提到了絮凝池的设计,搅拌机的设计以及其工艺流程。关键词: 絮凝池

2、 混凝剂 沉淀效果 絮凝性能AbstractAccomplish flocculation process flocculation pool (call reaction in general often pool) , handle middle in clean water occupying important position. Natural water suspension matter and limb matter grain diameter are very trivial.Be to dislodge these matter being backed by the m

3、eans drifting along curdling generally , that is ,add the appropriate coagulant , blend through sufficiently in raw water, let colloid stability be spoiled the polymer (coming off after steady) and being situated between with coagulant water looks at and appraises an adsorption , makes a pellet have

4、 the flocculation function. But, that flocculation pool purpose is to create appropriate waterpower condition makes this have flocculation function pellet assembling, to form bigger flocculation body (catkin granule) in contacting middle mutually. But therefore, flocculation pool designs thinking th

5、at indeed or not, effect being related to a flocculation,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has direct impact to follow-up treatment precipitayion effect. The flocculation mixer is flocculation pool mechanical rabble device , it is used for the waste water treatment mixing process mainly. Design the design ha

6、ving mentioned flocculation pool originally, the mixer design and whose process flow.Keywords: Flocculation pool Coagulant Precipitayion effect Flocculation function如需要图纸等资料,联系QQ1961660126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那么。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

7、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单独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0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

8、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02 Brown, J S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asercher, 1, 1989.03 Chris, Dede.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p

9、t-Oct, 1995.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辩论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辩论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如需要图纸等资料,联系QQ1961660126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

10、,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3.期刊的级别问题。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

11、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如需要图纸等资料,联系QQ1961660126目录1 前 言1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11.1.1 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11.1.2 国内外污水处理的现状11.2 搅拌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21.2.1 搅拌机的开展概述21.2.2 反响搅拌机的工作原理21.3 絮凝的工作原理31.4 水处理中的搅拌设备31.5 絮凝搅拌机的适应条件和构造31.5.1 絮凝搅拌机的适应条件31.5.2 絮凝搅拌机的构造41.6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52 絮凝池的设计62.1 絮凝池的设计探讨62.1.1 絮凝的

12、相似关系72.1.2 假设和设想10絮凝池的设计要求及结果153 絮凝搅拌机的设计16设计原始数据16设计要点16设计计算数据16桨叶的设计17桨叶结构尺寸确定17搅拌器转速计算17搅拌功率计算194 电动机及减速器的选型21减速器和电动机的选型条件21电动机与减速器的选择21搅拌轴的设计及其结果验证23轴与桨叶、联轴器的连接24连接形式24联轴器与轴的连接24轴承的选型及轴的最终确定245 支撑装置设计25搅拌机的支承局部25机座25轴承装置26水下支撑座的设计26轴承的选型26支撑套的设计276 轴的密封287 结 论30符号说明31参考文献32谢 辞33附 件341 前 言1.1毕业设计

13、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1.1.1 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废水处理中反响搅拌机的目的是借助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废水中的胶体颗粒絮凝形成较大的颗粒,以利沉淀,以满足水处理中水质净化的要求。此题目主要涉及水处理中絮凝工艺中反响搅拌机的设备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处理中该设备的设计,包括:絮凝搅拌机、电动机及减速器的选型、支撑装置设计、轴的密封设置、絮凝池的设计,并画出相应的设备图。1.1.2 国内外污水处理的现状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历史始于1921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开展,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开展的需要。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

14、。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但处理量的增加仍远远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长,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的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率低,很多老城区的排水管网甚至不成系统。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和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开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就目前的开展状况来看,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因此,探索和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城市镇污水处理工艺,掌握一批在中小城市镇具

15、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势在必行。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成功解决了来自城市和工业方面的点源污染问题,但在到达可以游泳和渔业用水的要求方面,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现在的水污染大局部是来自分散的非点源,对于这些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和相关费用都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今后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能够或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目前正在进行剧烈的争论。合流制污水管网的老城市需要大量投资,来减少在雨季的污水溢流,而迅速开展的新兴城市又临着处理能力缺乏,导致生活污水管网溢流的问题。1.2 搅拌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1.2.1 搅拌机的开展概述搅拌机的操作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16、能耗和生产本钱,工程界和学术界对搅拌混合都非常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搅拌器是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单元设备之一。目前,搅拌器的选型和内构件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试验和经验,对放大规模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对于能耗和生产本钱只能在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上比照后才能得出结论,由于对产品的回收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搅拌器的研究日趋深入,已从早期对搅拌功率和混合时间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对反响釜内的流体速度场分布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搅拌釜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流场数值模拟必须在深入进行流体力学研究的根底上,综合考虑流体流动的三维性、随机性、非线

17、性和边界条件不确定性。通过数值模拟不但可以解决反响器的放大机理,而且可以优化设计开发新型高效搅拌器,使机械搅拌器的设计理论更加完善。 1.2.2 反响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对于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化学反响过程,要求搅拌装置的结构和搅拌速度不同,根据不同的场合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液-液互溶系统的场合,一般采用低速搅拌就能足够完成,这种场合常用浆叶式搅拌装置。2、液-液互不相溶的场合,这种场合那么需要强烈的上下翻滚,常用浆叶搅拌器,在釜体内加有一定形状的挡板,或采用推进式搅拌器。3、反响介质里有少量的固体且不易沉降时可采用比拟缓和的搅拌,反之当反响介质或反响过程的生成物中固体较多,且容易沉降时必须采

18、用强烈的上下的翻动的搅拌,这些搅拌均属于固-液相的搅拌系统。在本人设计的课题中搅拌器中所搅拌的介质是废水,废水处理中反响搅拌机的目的是由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经减速器联轴器带到直桨叶旋转使胶体颗粒絮凝形成较大的颗粒,以利沉淀,以满足水处理中水质净化的要求。1.3 絮凝的工作原理胶体的脱稳阶段是第一阶段,絮凝是第二阶段,而絮凝指胶体脱稳以后结成大颗粒絮体的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给水处理中加药混合后的极短的一段时间,可能在一秒钟内,而絮凝那么主要是在反响设备中完成的。这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1-1。废 水投 药混 合反 应沉淀别离沉淀慢速搅拌急速搅拌出水絮凝剂图1-1 絮凝沉淀处理流程示意

19、图1.4 水处理中的搅拌设备水处理中的搅拌设备,分成溶药搅拌,混合搅拌,絮凝搅拌。澄清池搅拌,消化池搅拌和水下搅拌六种类型。絮凝搅拌是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或根本单元操作之一,而且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学习和研究絮凝科学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絮凝搅拌机分为:刚性连接搅拌机和弹性连接搅拌机。本设计主要讨论的是刚性连接搅拌机。刚性连接搅拌机由:电动机,减速器,刚性联轴器,机座。轴承,搅拌轴,搅拌器。搅拌设备的工作局部,有搅拌器,搅拌轴和搅拌附件组成。1.5 絮凝搅拌机的适应条件和构造1.5.1 絮凝搅拌机的适应

20、条件絮凝搅拌机用于给水排水主力中混凝过程中的絮凝阶段。絮凝搅拌的作用是促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碰撞,吸附并逐渐结成一定大小的帆花,试绝大局部帆花截留在沉淀池内。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是决定絮凝效果的关键。 絮凝池内搅拌强度(即搅拌速度梯度值G)应递减,各档搅拌器桨叶中心处的线速度依次逐渐减慢,且要有足够的搅拌时间来完成絮凝过程。絮凝搅拌机可满足絮凝规律的要求,使絮凝过程中各段具有不同的搅拌强度,可以适合水量和水温的变化,优点是水头损坏小,池体结构简单,外加能量组合方便。絮凝搅拌机设置无级调速后可随水量,原水浊度和投药量的变化而调整搅拌强度,到达满意的絮凝效果,节约药剂的用量。絮凝搅拌机根据搅拌轴的安

21、装分式分为立式搅拌机和卧失搅拌机两种。卧式絮凝搅拌机的桨板接近池底旋转,一般絮凝池不存在积泥问题。1.5.2 絮凝搅拌机的构造立式搅拌机有工作局部(垂直搅拌轴,框式搅拌器),支承局部(轴承装置,机座)和驱动局部(电动机,摆线针轮减速机)组成。如图1-2。图1-2 立体搅拌机总体结构图框式搅拌器分直桨叶,斜桨叶和网桨叶三种。 直桨叶是最常用的一种普通桨叶,其结构如图1-3。图1-3 直桨叶框式搅拌器示意图1.6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1).絮凝池的结构尺寸确实定;(2).搅拌机大小确实定及转速和功率的计算;(3).由搅拌机功率来做电机的选型设计;(4).由电机的型号尺寸来做联轴器的选型设计;(5).

22、由联轴器的型号尺寸来决定轴径以及对所决定的轴径进行计算验证;(6).由轴径来做轴承的选型;(7).由轴承的尺寸来做机座及支撑座的选型设计。2 絮凝池的设计2.1 絮凝池的设计探讨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响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参加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适宜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

23、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当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混凝剂的合理选择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无视絮凝池设计的重要性。在生产实践中,不少水厂由于改良了絮凝池的布置,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降低了药耗,或者增加了制水能力。在混凝沉淀的设计中,也出现了宁可延长一些反响时间以缩短沉淀时间的看法。这些都说明絮凝反响在净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高效能沉淀以及过滤装置的出现,使水厂的平面布置(包括构筑物尺寸及占地面积)大为缩小。相对来说絮凝池所占比例就有所增加。例如,在原平流式沉淀池中,絮凝只占较小的体积。然而在斜管沉淀池中,絮凝局部的体积几乎与沉淀局部的体积相仿。为此,国内不少同志在这方

24、面进行着如何改良絮凝构筑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设想。对设计工作者来说,亦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解决如何合理选择絮凝形式的问题。絮凝反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絮凝池水力条件的控制,而且还与原水性质、混凝剂品种和加药量以及混和过程都有密切关系。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尚没有一个能定量地反映絮凝过程的完整数学模式,甚至作为定性分析,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情况就给具体设计工作者带来很多困难。严格地说,目前不少絮凝池的设计,仅是水力的验算,并没有对絮凝过程作完整的分析。因此,往往出现即使原水的絮凝性质很不相同,而其絮凝池的布置却完全相同的情况。根据标准或设计手册规定的设计数据,进行水

25、力计算,是目前絮凝池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应该说它在大多数场合下是可行的,但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况且,这些规定也只规定一些主要指标,至于具体的布置还需由设计者确定。例如,一般规定隔板絮凝池的流速由06米秒渐减至02米秒。至于流速如何递减,以及隔板转折的布置和道数等等,都未作明确规定。因而尽管所用主要指标完全相同,却可设计成很不相同的布置形式,至于它们的效果差异那么更难以鉴别。为了探讨絮凝池设计的合理方法,福建省净水工艺试验组曾提出了应用“模型絮凝池的概念。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认为:合理的反响速度应符合流速渐变的原那么,即反响速度由大到小呈直线变化,且反响池进口流速应大于或者等于1米秒。凡符合这二个

26、条件的所谓“模型絮凝池那么被认为是理想的絮凝池布置。“模型絮凝池作为探讨整个絮凝过程变化规律的设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要把“模型絮凝池作为理想的絮凝形式,那么尚缺乏足够的依据。作为问题之一,它脱离了原水性质的考虑。速度渐变原那么应对不同水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宜取作常量。譬如,对于原水颗粒浓度缺乏以及絮凝体不易破碎的情况,将较高流速区的反响时间增加些,显然是有好处的。反之,那么应增加较低流速区的比例。另外,隔板絮凝的转折,从“模型絮凝池的要求考虑,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实际上在絮凝的最初阶段,它往往起到了促进絮凝的效果。“模型絮凝池用流速作为比拟的相似关系,与絮凝理论所采用的以速度梯

27、度作为相似关系有所区别。随着絮凝形式的不同,同样的流速,其速度梯度可相差达数倍。因此关于“模型絮凝池的设想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絮凝池设计中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考虑进入絮凝池的处理水水质。众所周知,良好的絮凝反响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具有充分絮凝能力的颗粒以及适宜的反响水力条件。实际上,它们就是絮凝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水力条件只有适合欲絮凝颗粒的絮凝要求时,才能促进絮凝的进行。反之那么不仅不能促进絮凝的进行,甚至使已经絮凝的颗粒破坏。因此作为具体的絮凝池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处理水的水质条件。但是这却是目前絮凝池设计中最薄弱的环节。2.1.1 絮凝的相似关系所谓合理设计,无非是从许

28、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一种最能符合要求的方案。同样,絮凝池的合理设计,就是要从诸多的絮凝形式,以及不同的指标中,选择一种最能适合具体絮凝条件而又切实可行的形式和指标。鉴于目前的研究水平,仅用理论的方法还无法解答上述课题,因此还需借助于实验手段。实验的目的就是可以在较小规模下模拟实际的效果,以便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加以比拟。和其它许多实验一样,絮凝的实验也需要解决一个模拟的相似问题。也就是说需要解决怎样在较小规模的试验中,获得与真实絮凝池同样的絮凝结果。对于絮凝反响来说,需待解决的相似关系主要有二个,即处理水的水质条件和絮凝池的水力条件。关于水质条件,一般采用真实水样还是容易办到的。例如选择假设干

29、具有代表性处理对象的原水,加注适量混凝剂,并经充分混和,即可供作絮凝的实验。至于水力条件,那么不能依靠实际絮凝池来作试验。因设计的目的是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比照,而这在实际絮凝池中是难以完全实现的。为此,需要寻找适宜的水力条件作模拟相似。对于水力条件,一般可以采用雷诺数或弗鲁特数相似,也可采用其它相似准那么。至于采用何种相似方法那么应视研究对象而定。为此有必要就絮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的作用作一分析,以确定相似关系。絮凝的目的是使细小颗粒彼此聚集。除了颗粒具有絮凝能力外,还必须创造颗粒彼此接触,或者接近(到达颗粒吸附的作用范围以内)的时机。否那么,假设保持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即使颗粒的絮凝性能极为良好

30、,也无法聚集。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使颗粒到达彼此的接触:水分子的热力运动、颗粒的沉速差异和水体的流动。所谓热力运动产生的颗粒碰撞,是由于水分子进行的杂乱而没有规那么的运动(布朗运动),不断撞击附近的胶体颗粒,使颗粒也进行着杂乱而没有规那么的运动,从而获得了颗粒彼此碰撞的时机。这种接触时机与温度有关,而与液体的流动无关。因而只要保持温度和时间的因素相同,热力运动造成的碰撞也是相同的。至于沉速差异产生的颗粒碰撞,往往在沉淀池中有明显的作用。然而在絮凝池中,由于其颗粒一般尚属细小,沉速不大,可以说差异所产生的碰撞作用在絮凝池中,不占统治地位可予忽略。一般认为在絮凝池中,对颗粒碰撞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水体

31、的流动,也就是由于水体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损耗而造成的。一般关于水体流动所产生的碰撞公式可表示为:J=2Gd3N2/3 ()式中:J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颗粒接触的时机。D颗粒的有效粒径;单位m。N单位体积内的颗粒数。G计算范围内的绝对平均速度梯度;单位S。平均速度梯度值可用下式计算:G=(W/)0。5 ()式中:W单位体积单位时间所消耗的功;单位KW。液体的动力粘滞系数。一般认为式(1)只适用于层流,而大多数絮凝池的水源均属紊流。对于紊流条件下颗粒的碰撞频率,Levich提出了如下公式: J=12d3n3(0/)0。5 ()式中:系数。0有效能量消耗率。单位KW。比拟式()与式(2.3,除了系数差异

32、外,主要是式(2.3)所用的功为有效能量,而式2.1那么采用计算的能量,两者相差一个效率系数。而在实用上有效能量是难以确定的,仍需用计算的能量来表示。因此,无论是式(2.1)或式(2.3),作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颗粒碰撞的因素都是颗粒的粒径、浓度以及水流的速度梯度。实际上,这里包含了二个方面的内容,即以颗粒的粒径及浓度为代表的参与絮凝的水质条件和以G为代表的絮凝池水力条件。由于粒径和浓度已由真实水样来模拟,因而只要保持G值相似,理论上即可得到同样的颗粒碰撞条件。但是应该指出,颗粒的碰撞并不就是颗粒的聚集。对于不同絮凝能力的颗粒,在同样碰撞次数时,应该得到程度不同的聚集。也就是说它们的有效聚集比

33、例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如采用真实水样作为絮凝的模拟,那么这一因素同样可在实验中获得反映。另外,在模拟絮凝水力条件时还需考虑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絮凝体的破碎,或絮凝体大小的限制条件。絮凝体所能承受的水流剪力是有限度的。随着絮凝体的增大,相应的抗剪能力会减弱。与水流共同运动的絮凝体,受到液体切应力的作用。因此,当液体的切应力大于絮凝体的抗剪能力时,絮凝体将被破碎。因此在模拟絮凝反响时,除了模拟颗粒碰撞而产生的聚集外,还需要模拟因液体的切应力而产生的破碎。众所周知,液体的切应力可由二局部组成,即粘滞阻力及混掺阻力。对于层流条件,切应力纯由粘滞阻力产生。对于紊流条件,那么主要由混掺阻力产生(除边界层附近

34、外)。这二种切应力的大小都决定于液体的速度梯度。在速度梯度G中,所谓消耗的功,也就是指切应力所做的功。因为只有切应力所做的功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丹保宪仁教授在分析絮凝过程中,考虑到水流切应力对絮粒的破碎影响,引入了颗粒最大成长度Sm的概念,也就是说Sm代表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形成最大粒径的原始颗粒数。丹保教授通过试验得出,在原水水质条件不变时,Sm是有效能量消耗率0 (或速度梯度G)的函数。通过对絮凝过程中一些主要现象的分析,包括颗粒的碰撞,因碰撞产生的聚集、絮凝体尺寸的限制以及水流对絮凝体的剪切,我们得到了可用真实水样模拟水质特征以及用G值模拟水流特征这样两个关系。采用G

35、值来模拟絮凝池的水流絮凝特征,至少在二方面是有用处的,一是可以把真实絮凝池的研究缩小到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就是只要维持实验条件的G值与真实池相同。其结果也应相同。另一是可以用作不同絮凝形式的比拟,也就是即使絮凝池的水流形态相差甚大,只要其过程的G值相同,(当然还应考虑不同絮凝池形式有效能量利用的差异)效果也应相同。2.1.2 假设和设想作为研究的方法可以是微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大多理论研究都以微粒作为对象。由于实际的原水是由不同颗粒所组成,不仅粒径呈一定分布,而且其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水流条件来说,同样存在一个断面内的速度梯度各不相同。可能在同一时刻同一断面上,既有颗粒的絮凝,又有颗粒的破碎。

36、因此,采用微粒的分析方法,问题要复杂的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办到。微观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的考虑(如前节所作的那样),但试验还应以整个悬浊液在絮凝过程中的平均效果作代表。这样,我们就不必去分析诸如颗粒大小的组成分布,断面各点的速度梯度分布以及絮凝颗粒的沉速分布等等。而分别用平均粒径、平均速度梯度以及平均沉速来表示。对于絮凝效果的评价,一般可以采用颗粒粒径、颗粒沉速以及沉淀后浊度去除率等来表示。无论是颗粒粗径的加大,沉速的加快以及沉淀后浊度去除率的增加都能反映絮凝效果的提高。在理论研究方面,一般以粒径为指标的居多。许多理论公式都与粒径有关。对于后续处理的沉淀计算来说,采用沉速的概念较

37、为有利。因为沉淀池设计希望提供反响后的沉速数据。然而对于测定来说,采用浊度指标最为方便。实际上这三个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的。沉淀后浊度去除率可以间接地表达悬浊液的平均沉速。为了探讨方便起见,我们在研究设想方案时,仍以平均沉速作为指标;而作为实验的手段,那么以沉淀后浊度去除率为指标。此外,我们还作了一个假设,就是由不同方式获得相同絮凝效果的悬浊液,在其进一步作絮凝反响时,应获得同样的结果,例如采用G1值的速度梯度反响T1时间后,得到了悬浊液的平均沉速为V,而用另一G2值反响T2时间后也可得到平均沉速为V,我们就认为这二者效果相同,同时,尽管它们形成的条件各不相同,但在进一步絮凝时,二者应该获得同等的

38、絮凝条件。根据以上对絮凝过程以及根本假设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进而讨论絮凝池合理设计的设想方案。如果把单位体积中颗粒所占的比例用来表示,即:=N(/6)d3 (2.4)那么参照式(2.1)及式(2.3),并假定颗粒的每一次碰撞均产生聚集,那么颗粒浓度的时间变化率就应为: dN/dt=-KsN (2.5)式中:Ks取决于G和,即KskG。将式(2.5)积分,可得:N=N0e-Kst (2.6)式中:N絮凝时间为t时的颗粒总浓度;单位mol/L。No絮凝开始时(t0)的颗粒总浓度;单位mol/L。假设絮凝过程中密度保持不变,即固定,那么上式可换算成粒径的变化关系。即:d=d0eb b=(Kst/3)

39、2.7式中:d时间t时的颗粒粒径;单位m。 do时间t0时的颗粒粒径;单位m。也就是说,如果颗粒的每次碰撞均属有效,那么其粒径的增长(或相应沉速的增长)理论上应如图2-1所示的形式。粒径(或沉速)随时间呈指数关系增加,其增长的速率取决于ks值。即Ks越大增长速率越快,ks与水流的速度梯度及原水颗粒体积比成正比。因此当G值增加。或者颗粒浓度增加时,粒径或沉速的增长就迅速。图2-1 理论曲线图图2-1所示为理论曲线,然而,根据一般搅拌试验的结果,所得图形与图2-1有很大出入,大致得到象图2-1实线所示的曲线。也就是说,在维持G值不变情况下,沉速增长的速率不一定是随时间增加而加速。在开始时或开始以后

40、较短时间,沉速增长形式与理论曲线大致相似。但以后其增长率不仅不是逐步增加,相反出现逐步减小,最后趋向于某一极值Vmax。我们不妨称Vmax为某一G值时的极限沉速。例如,在作一般反响的搅拌试验时,最初510分钟效果增长较明显。然而超过10分钟以后其反响效果一般很少有明显增加。如果不改变搅拌速度,那么即使搅拌20分钟或30分钟,其结果往往不会有什么变化。产生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不一致的原因,很容易得到介释。理论曲线假定颗粒的每一次碰撞都产生聚集,实际上颗粒碰撞时不仅不一定聚集,而且还可能被破碎。图2-2中阴影局部实际上代表了碰撞中的无效和破碎局部。由于V与絮凝结果的沉速相比是微小的,故一般可略而不计

41、。图2-2 试验曲线图但是图2-2的试验曲线是用同一水质、同一G值试验的结果。如果改变G值,情况就会不同。实际上在进行搅拌试验时,用肉眼也可发现。在经一定时间搅拌后,停止浆板的转动,由于水流的惯性,液体仍在旋转。但G值显然逐渐减小,此时所看到的絮凝体往往明显地优于搅拌时的絮凝体。其原因也较清楚,由于G值减小,其极限沉速就相应增大,虽然此时的絮凝时间尚达不到相应的极限沉速,但颗粒还是向加大的方向开展。因此,为了探索合理的絮凝水流条件,就应该对不同G值情况下的絮凝分别进行试验。图2-3所示为可能获得的一组试验结果。a、b、c分别代表低、中、高三种不同的G值,按照理论曲线(虚线)应该出现G值越高,增

42、长越快。但实际情况在在有所出入。在开始阶段无凝应该是G值越高絮凝效果增长越快。因为此时颗粒尚属细小。碰撞产生的絮凝作用应是主要的。但是当颗粒增长到某一程度后,颗粒聚集受到一定限制,还将受到破碎的影响,也就是逐步趋向于某一极限沉速。由于G值高的,极限沉速小,而G值低的,极限沉速大,因而它们的试验曲线必然相交(如图2-2中的A点及B点);也就是说,当用C的G值反响tA时,与用b的G值反响tA时,将获得同样的颗粒沉速。同样,对用c的G值反响tB时,与用a的G值反响tB时应具同等效果。然而当絮凝时间超过交点时,低的G值将可获得较快的颗粒沉速增长,高的G值沉速增长反而减慢,这也就是絮凝池设计中采用改变流

43、速的原因。由图2-3可知,如果不考虑絮凝时间的长短,采用低的G值可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但是这样的设计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因为絮凝池合理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求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图2-3 试验结果图图2-3所示的试验结果,对进行絮凝池的合理设计很为有用,后面将作进一步讨论。此外,如前所述,絮凝效果不仅与水流条件(G值)有关,而且也与处理水的性质有很大关系。那么在这样的试验中,水质的差异能否得到反映,这是需要考虑的。从絮凝角度考虑的水质特征,主要应包括原水的颗粒浓度,颗粒的絮凝能力以及颗粒的抗剪强度。颗粒浓度高,粒间的接触时机多,因而就具有较迅速增大颗粒的可能。如果单体颗粒的絮凝能力和抗剪强度

44、都一样,那么浓度的上下根本上对其极限沉速值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如果考虑除水流切应力外,颗粒碰撞时尚有其衡量的作用,那么可能出现高浓度的极限沉速略小于低浓度的现象。当然,对于浓度高到某一程度(例如污泥循环等类型),是否尚有其它絮凝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图2-4a所示的二条曲线大致上反映了其它条件相同时浓度上下的影响。由图可见。一般情况下,到达同一沉速所需的絮凝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图2-4 反响曲线图颗粒的絮凝能力在絮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由于混凝剂选择不当或加注量缺乏,均可使颗粒缺乏必要的絮凝能力,此时,即使接触时机很多,然而其聚集效果却很差。对这些絮凝能力差的水质,其絮凝进展必

45、然非常缓慢,相应的极限沉速也很低。而要到达极限沉速所需的时间也很长,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不断调整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来调节絮凝效果,其实质也就是不断改变颗粒凝絮能力,以满足絮凝的要求。图2-4b的曲线代表了絮凝能力的影响。由图可知,对絮凝能力弱的处理水,其无效碰撞占有重要比例。颗粒的抗剪强度取决于原水颗粒性质以及絮凝体的组成结构。例如对于主要由色度组成的原水,由于胶体所带负电荷较强,聚集颗粒组成的结构就与一般浊度组成的原水不同。相应的抗剪强度也有所区别。颗粒抗剪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絮凝颗粒的极限沉速,抗剪强度大,允许的极限沉速也大。图2-4c曲线代表了抗剪强度的影响。由图可知,如颗粒的絮凝能力

46、相同,那么在其开始反响阶段,抗剪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只有接近其极限沉速时,将产生明显的区别。以上只是根据某些理论以及概念所作的分析。事实上水质条件还要复杂得多,除了上述这些影响因素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影响絮凝的因素。但是作为絮凝过程的实际试验,根本上能综合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因而较接近真实絮凝池的絮凝过程。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初步概念:(1).用G值相似可以大体模拟絮凝他的水流条件;(2).采用真实的水样,根本代表了处理水的絮凝特性;(3).处理水的絮凝特性,能在搅拌试验结果中得到综合反映;(4).因此,搅拌试验的结果根本上反映了真实絮凝池的絮凝情况。我们现在设计的絮凝池要适应大多数厂家的废水净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