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7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79.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那么2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2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3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5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6第四节 管理信息系统11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监管12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12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监测13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监管方法和手段15第四章 附 那么18 附件1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说明 附件2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附件3 关于流动性风险监测参考指标的说明附件4 关于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的说明第一章 总 那么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平安稳健运行,根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方法。第三条 本方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本钱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方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本钱得到满足。第五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
3、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根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当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
4、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并至少每年审议一次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其他有关职责。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其局部职责。第九条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二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
5、。三确保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有效沟通和传达。四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五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并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当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并且具备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具备以下职能:一拟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核批准。二识别、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持续监控优质流动性资产状
6、况;监测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及时报告超限额情况;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的测试和评估。三识别、评估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机构中所包含的流动性风险,审核相关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四定期提交独立的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五拟定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提交董事会审批。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鼓励等相关制度中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在考核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时应当纳入流动性风险本钱,防范因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而放松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监事会监事应当对董
7、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股东报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有关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至少每年一次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一相关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能否确保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三现金流分析和压力测试的各项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8、。四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是否有效。五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完备。六流动性风险报告是否准确、及时、有效。第十五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提交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应当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催促高级管理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有关报告。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采用相对独立的本地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的,应当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单独进行审计。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明确其在正常
9、和压力情景下愿意并能够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流动性风险偏好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一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包括现金流测算和分析。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三融资管理。四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五压力测试。六应急方案。七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八跨机构、
10、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九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新业务和建立新机构之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获得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的同意。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业务开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至少每年对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对其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
11、同时间段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优质流动性资产、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及市场流动性等进行分析和监测。商业银行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模型时应当使用合理的假设条件,定期对各项假设条件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正,并保存书面记录。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现金流测算和分析应当涵盖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以及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潜在现金流,并充分考虑支付结算、代理和托管等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当对重要币种的现金流单独进行测算和分析。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
12、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采用适当的预警指标,前瞻性地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可参考的情景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资产快速增长,负债波动性显著增加。 二资产或负债集中度上升。三负债平均期限下降。四批发或零售存款大量流失。五批发或零售融资本钱上升。六难以继续获得长期或短期融资。七货币错配程度增加。八屡次接近内部限额或监管标准。九表外业务、复杂产品和交易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十银行资产质量、盈利水平和总体财务状况恶化。十一交易对手要求追加额外抵质押品或拒绝进行新交易。十二代理行降低或取消授信额度。十三信用评级下调。十四股票价格下跌。十五出现重大声誉风险事件。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
13、风险实施限额管理,根据其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开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缺口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设定、调整的授权制度、审批流程和超限额审批程序,至少每年对流动性风险限额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进行监控,超限额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情况应当按照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进行处理。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应当保存书面记录。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完善融资策略,提高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14、商业银行的融资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分析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融资需求和来源。二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品种、期限、交易对手、融资抵质押品和融资市场等的集中度管理,适当设置集中度限额。三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主要融资交易对手的关系,保持在市场上的适当活泼程度,并定期评估市场融资能力。四密切监测主要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等变动情况,评估市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融资抵质押品管理,确保其能够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日间和不同期限融资交易的抵质押品需求,并且能够及时履行向相关交易对手返售抵质押品的义务。 商业银行应当区分有变现障碍资产和无变现障碍资产,对
15、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无变现障碍资产的种类、数量、币种、所处地域及机构,以及中央银行或金融市场对其接受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定期评估其资产价值及融资能力,并充分考虑其在融资中的操作性要求和时间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考虑抵质押品的融资能力、价格敏感度、压力情景下的折扣率等因素的根底上提高抵质押品的多元化程度。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和相关融资安排,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分析其承受短期和中长期压力情景的能力。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合理审慎设定并定期审核压力情景,包括影响商
16、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情景,并区分轻度、中度以及严重等不同压力程度。二合理审慎设定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并持续经营的最短期限,在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情景下该期限应当不少于30天。三充分考虑各类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和市场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四定期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实施压力测试;当存在流动性转移限制等情况时,应当对有关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单独实施压力测试。五压力测试频率应当与商业银行的规模、风险水平及市场影响力相适应;常规压力测试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当增加压力测试频率。六在可能情况下,应当参考
17、以往出现的影响银行或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对压力测试结果实施事后检验;压力测试结果和事后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七在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和优质流动性资产水平,以及制定业务开展、财务和应急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压力测试结果,必要时应当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压力测试的情景设定、程序和结果进行审核,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水平、组织架构及市场影响力,充分考虑压力测试结果,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确保其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年对应急方案进行一次测试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
18、。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设定触发应急方案的各种情景。二 列明应急资金来源,合理估计可能的筹资规模和所需时间,充分考虑跨境、跨机构的流动性转移限制,确保应急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三规定应急程序和措施,至少包括资产方应急措施、负债方应急措施、加强内外部沟通和其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四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实施应急程序和措施的权限与职责。五区分法人和集团层面应急方案,并视需要针对重要币种和境外主要业务区域制定专门的应急方案。对于存在流动性转移限制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应当制定专门的应急方案。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持有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确保其
19、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为无变现障碍资产,可以包括在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获取资金的流动性资产。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流动性风险偏好,考虑压力情景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现金流缺口、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等因素,按照审慎原那么确定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规模和构成。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测试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防止在压力情景下出售资产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要时应当加大测试频率。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并表管理,既要考虑银行集团的整体流动性风险水平,又要考虑附属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及其对银行集团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当设立集团内
20、部的交易和融资限额,分析银行集团内部负债集中度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防止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过度依赖集团内部融资,降低集团内部的风险传递。商业银行应当充分了解境外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及其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充分考虑流动性转移限制和金融市场开展差异程度等因素对流动性风险并表管理的影响。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外币合计和重要币种分别进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审慎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第四节 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
21、、全面计量、监测和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至少实现以下功能: 一每日计算各个设定时间段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缺口。二及时计算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并在必要时加大监测频率。三支持流动性风险限额的监测和控制。四支持对大额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五 支持对优质流动性资产及其他无变现障碍资产种类、金额、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的监测。六支持对融资抵质押品种类、金额、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的监测。七支持在不同假设情景下实施压力测试。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标准的流动性风险报告制度,明确各项流动性风险报告的内容、形式、频率和报送范围,确保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
22、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监管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第三十六条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商业银行应当持续到达本方法规定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第三十七条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满足本方法附件2相关规定的现金类资产,以及能够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是指在本方法附件2规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天的预期现金
23、流出总量与预期现金流入总量的差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除本方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最低监管标准。第三十八条 存贷比的计算公式为: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第三十九条 流动性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分别计算未并表和并表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并表范围比照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相关规定。在计算并表流动性覆盖率时,假设集团内部存在跨境或跨机构的流动性转移限制,相关附属机构满足自身流动性覆盖率最低监管标准之外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不能计入集团的合格优质流动
24、性资产。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监测第四十一条 银监会应当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无变现障碍资产、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状况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定期对商业银行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银监会应当充分考虑单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或监测工具在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方面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第四十二条 银监会应当定期监测商业银行的所有表内外工程在不同时间段的合同期限错配情况,并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合同期限错配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可以涵盖隔夜、7天、14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和5
25、年以上等多个时间段。相关参考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缺口率。第四十三条 银监会应当定期监测商业银行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并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银监会应当按照重要性原那么,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内外负债在融资工具、交易对手和币种等方面的集中度。对负债集中度的分析应当涵盖多个时间段。相关参考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核心负债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第四十四条 银监会应当定期监测商业银行无变现障碍资产的种类、金额和所在地。相关参考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超额备付金率、本方法第三十条所规定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及向中央银行或市场融资时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其他
26、资产。第四十五条 银监会应当根据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规模、货币错配情况和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决定是否对其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单独监测。相关参考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第四十六条 银监会应当密切跟踪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变化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分析、监测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状况。银监会发现市场流动性紧张、融资本钱提高、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下降或丧失、流动性转移受限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银监会用于分析、监测市场流动性的相关参考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间市场相关利率及成交量、国库定期存款招标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及证券市场相关指数。第四十七条 除本方
27、法列出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监测参考指标外,银监会还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管理模式和流动性风险特点,参考其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或运用其他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实施流动性风险分析和监测。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监管方法和手段第四十八条 银监会应当按照本方法规定,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与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等方式,运用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管理,并尽早采取措施应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第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向银监会报送与流动性风险有关的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其他报告。委托社会中介
28、机构对其流动性风险水平及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的,还应当报送相关的外部审计报告。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应当按月报送。银监会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管理模式和流动性风险特点,确定商业银行报送流动性风险报表和报告的内容和频率。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于每年4月底前向银监会报送上一年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包括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政策和程序、内部风险管理指标和限额、应急方案及其测试情况等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在1个月内向银监会书面报告调整情况。第五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流动性
29、风险压力测试报告,包括压力测试的情景、方法、过程和结果。商业银行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报告相关情况。第五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报告以下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水平或管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项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本机构信用评级大幅下调。二本机构大规模出售资产以补充流动性。三本机构重要融资渠道即将受限或失效。四本机构发生挤兑事件。五 母公司或集团内其他机构的经营状况、流动性状况和信用评级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六市场流动性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七 跨境或跨机构的流动性转移政策出现不利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大调整。八母公司
30、、集团经营活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九其他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水平或管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件。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境内本外币资产低于境内本外币负债、集团内跨境资金净流出比例超过25%,以及外国银行分行跨境资金净流出比例超过50%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银监会报告。第五十三条 银监会应当根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确定流动性风险现场检查的内容、范围和频率。第五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定期披露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一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31、和作用。 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三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方法。四主要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及简要分析。五影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六压力测试情况。第五十五条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对于未遵守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应当要求其限期整改,并视情形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措施。如果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已经或即将降至最低监管标准以下,应当立即向银监会报告。当商业银行在压力状况下流动性覆盖率低于最低监管标准时,银监会应当按照本方法附件2的相关规定,视情形采取相应措施。第五十六条 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
32、缺陷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应当要求其限期整改。对于逾期未整改或者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的商业银行,银监会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与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谈话。 二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更严格的压力测试、提交更有效的应急方案。三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的频率和内容。四 增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场检查的内容、范围和频率。五限制商业银行开展收购或其他大规模业务扩张活动。六要求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七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最低监管标准。八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有关措施。对于母公司或集团内
33、其他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可以对其与母公司或集团内其他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提出限制性要求。根据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银监会可以对其境内资产负债比例或跨境资金净流出比例提出限制性要求。第五十七条 对于未按照规定提供流动性风险报表或报告、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或提供虚假报表、报告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可以视情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的行政处分。第五十八条 银监会应当与境内外相关部门加强在日常及危机期间的协调合作,共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并制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应急预案。 发生影响单家机
34、构或市场的重大流动性事件时,银监会应当与境内外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适时启动流动性风险监管应急预案,降低其对金融体系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第四章 附 那么第五十九条 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国银行分行参照本方法执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第六十条 本方法所称流动性转移限制是指由于法律、监管、税收、外汇管制以及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等原因,导致资金或融资抵质押品在跨境或跨机构转移时受到限制。第六十一条 本方法所称无变现障碍资产是指未在任何交易中用作抵质押品、信用增级或者被指
35、定用于支付运营费用,在清算、出售、转移、转让时不存在法律、监管、合同或操作障碍的资产。第六十二条 本方法所称重要币种是指以该货币计价的负债占商业银行负债总额5%以上的货币。第六十三条 本方法中以上包含本数。第六十四条 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是本方法的组成局部。第六十五条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21年底前到达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21年底、2021年底、2021年底及2021年底前分别到达60%、70%、80%、90%。在过渡期内,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已到达100%的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第六十六条 本方法由银监会负
36、责解释。第六十七条 本方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同时废止。本方法实施前发布的有关规章及标准性文件如与本方法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法执行。附件1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说明一、现金流测算分析和限额设定一商业银行应当在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根底上,按照本外币合计和重要币种,区分正常和压力情景,并考虑资产负债未来增长,分别测算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并形成现金流量报告。二未来现金流可分为确定到期日现金流和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确定到期日现金流是指有明确到期日的表内外业务形成的现金流。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是指没有明确到期日的表内外业务如活期存款形成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应当
37、按照审慎原那么测算不确定到期日现金流。三商业银行应当合理评估未提取的贷款承诺、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衍生产品交易、因其他履约事项可能发生的垫款、为防范声誉风险而超出合同义务进行支付等所带来的潜在流动性需求,将其纳入现金流测算和分析,并关注相关客户信用状况、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化对潜在流动性需求的影响。四商业银行在测算未来现金流时,可以按照审慎原那么进行交易客户的行为调整。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行为调整假设应当以相关历史数据为根底,经充分论证和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并进行事后检验,以确保其合理性。五商业银行各个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为该时间段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根据重要性原那么,商业银行可以选定
38、局部现金流量少、发生频率低的业务不纳入现金流缺口的计算,但应当经其内部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六商业银行应当由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设定现金流缺口限额,确保现金流缺口限额与流动性风险偏好相适应,并经其内部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年对现金流缺口限额进行一次评估,必要时予以修订。 七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以下原那么设定未来特定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限额:1.商业银行应当预测其未来特定时间段内的融资能力,尤其是来自银行或非银行机构的批发融资能力,并依据压力情景下的调减系数对上述预测进行适当调整。 2.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合理审慎的方法计算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入。3.商业银行设定现金流缺口限额
39、时应当充分考虑支付结算、代理和托管等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参考压力情景一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大幅下降。二批发和零售存款大量流失。 三批发和零售融资的可获得性下降。四融资期限缩短和融资本钱提高。五表外业务、复杂产品和交易对流动性造成损耗。六交易对手要求追加抵质押品或减少融资金额。 七主要交易对手违约或破产。 八信用评级下调或声誉风险上升。 九母公司或集团内其他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 十市场流动性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十一跨境或跨机构流动性转移受到限制。 十二中央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十三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突然中断运行。三、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的参考内容一触发应急方案的情景
40、,包括但不限于:1.流动性临时中断,如电子支付系统突然出现运作故障或者其他紧急情况。2.信用评级大幅下调或出现重大声誉风险。3.交易对手大幅减少融资金额或主要交易对手违约或破产。4.特定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测指标到达触发值。5.本机构发生挤兑事件。6.母公司或集团内其他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并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传染。7.市场大幅震荡,流动性枯竭。二应急措施1.资产方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变现货币市场资产,出售原定持有到期的证券,出售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或某些业务条线机构等。2.负债方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中央银行融资便利,从货币市场融资等。三危机期间内外部信息沟通和报告1.危机处理小组的构成、职责
41、分工和联系方式。2.相应的制度和系统支持,确保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收到相关报告,了解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严重程度。3.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4.危机处理小组与外界,包括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分析师、投资者、中介机构、媒体、主要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附件2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一、压力情景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包括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以及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如:1.一定比例的零售存款流失;2.无抵质押批发融资能力下降;3.以特定抵质押品或与特定交易对手进行短期抵质押融资的能力下降;4.银行信用评级下调13个档次,导致额外
42、契约性现金流出或被要求追加抵质押品;5.市场波动造成抵质押品质量下降、衍生产品的潜在远期风险暴露增加,导致抵质押品扣减比例上升、追加抵质押品等流动性需求;6.银行向客户承诺的信用便利和流动性便利在方案外被提取;7.为防范声誉风险,银行可能需要回购债务或履行非契约性义务。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具有以下根本特征,并满足相关操作性要求:一根本特征 1.属于无变现障碍资产;2.风险低,且与高风险资产的相关性低;3.易于定价且价值稳定;4.在广泛
43、认可、活泼且具有广度、深度和规模的成熟市场中交易,市场波动性低,历史数据说明在压力时期的价格和成交量仍然比拟稳定;5.市场根底设施比拟健全,存在多元化的买卖方,市场集中度低;6.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系统性危机时,市场参与者倾向于持有这类资产。二操作性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具有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政策、程序和系统,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弥补现金流缺口,并确保变现在正常的结算期内完成。1.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由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控制。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持续具有法律和操作权限,可以将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作为应急资金来源单独管理,或者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并使用变现资金,而且不与银行现有的业务和风险管理策略相冲突。2.商业银行应当具有相关政策和程序,能够获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并且每天能够确定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3.商业银行可以对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但应当考虑由于套期保值提前终止而引发的现金流出。4.商业银行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不应当导致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5.如果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中的局部资产出现不符合本方法所规定条件的情形,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