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ppt(2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n概述n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l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病死率较高,重症病人可留有后遗症。【病原学】n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n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枯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枯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流行病学】n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n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构成猪蚊猪的传
2、播环节2006年。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n2.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n3.易感人群n二传播途径 n 本病系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n n三人群易感性n 人群对乙脑
3、病毒普遍易感,以轻型或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尤以26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方案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流行性乙型脑炎n四流行特征 n 乙脑仅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阔的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乙脑呈季节流行,8090病例集中在7、8、9这3个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n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
4、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响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不同的神经细胞对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脑组织在高度炎症时引起的缺氧、缺血、营养障碍等,造成中枢病变部位不平衡,如脑膜病变较轻,脑实质病变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脊髓病变轻。注射百日咳菌苗或患脑囊虫病者乙脑发病率明显高,可能系血脑屏障被破坏之故。nn病变广泛存在于大脑及脊髓,但主要位于脑部,且一般以间脑、中脑等处病变为著。肉眼观察可见软
5、脑膜大小血管高度扩张与充血,脑的切面上可见灰质与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水肿,有时见粟粒或米粒大小的软化坏死灶。显微镜下可见:n血管病变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血管周围环状出血,重者有小动脉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形成“血管套。n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 神经细胞变性,胞核溶解,细胞浆虎斑消失,重者呈大小不等点、片状神经细胞溶解坏死形成软化灶。坏死细胞周围常有小胶质细胞围绕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脑实质肿胀。软化灶形成后可发生钙化或形成空洞。n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增生,呈弥漫性或灶性分
6、存在血管旁或坏死崩解的神经细胞附近。n由于以上病变的程度及分布各不相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病症表现极不一致。【临床表现】n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n 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病症,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为隐性感染。局部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病症;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病症,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病症,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期。典型的临床经过n1.初期 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2001年。小儿可有呼吸道病症或腹泻。n2.极
7、期 病程第410天,初期病症加重,进入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病症及脑部损害病症。n表现为: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n n1高热 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那么病情越重。n2意识障碍 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n3惊厥或抽搐是乙脑严重病症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8、不等。n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nn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病症,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由呼吸中枢损害、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氏呼吸以至呼吸停止。n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动度减弱、发绀,但节律始终整齐。n5脑膜刺激征较大儿童及成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婴儿多无此表现,但常有前囱隆起。n6其他神经系统病症和体征假设锥体束受损,常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
9、少数人可呈软瘫。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发生眼球震颤、瞳孔扩或可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响迟钝等;植物神经受损常有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浅反身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n7其他局部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博细速。偶有消化道出血。n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局部病人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但重症病人表现为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等。经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人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n4.后遗症期 虽经积极治疗,局部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病症,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
10、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二)临床分型n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一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病症。n2中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病症。n3重型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局部病人可有后遗症。n4爆发型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
11、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n乙脑临床病症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约占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二。流行初期重型多见,流行后期轻型多见。【实验室检查】n一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初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随后淋巴细胞占优势。n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或轻微浑浊,白细胞计数多在 50500106/L,个别可高达1000106L,氯化物和糖正常或偏高。三血清学检查血清学特异性检查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毒主要在脑组织中别离,脑脊液和血液中不易别离到病毒。四病原学检查n病毒别离病初可取血清或脑脊液接种乳鼠以别离病毒,但阳性率较低。通常仅于死后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
12、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传代后作鉴定,可作回忆性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n一诊断依据n1.流行病学资料 n2.临床特点 n3.实验室检查二鉴别诊断n1.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胃肠病症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病症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n2.化脓性脑膜炎 病症类似乙脑,但冬春季节多见,病情开展较快,重者病后12天内即可进入昏迷。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
13、、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那么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n3.结核性脑膜炎 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在乙脑流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治疗】n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是根本措施,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n一一般治疗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防止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
14、。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n二对症治疗n1隆温 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n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n消炎痛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n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n2惊厥或抽搐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多数抽搐者,降温后即可止惊。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脑水肿或脑疝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0%甘露醇1静脉注射或快
15、速静滴。必要时作气管切开。4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新针治疗。给予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5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6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盐水滴注。n3呼吸衰竭的治疗n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n2给氧 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n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n4应用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nn 5应用血管扩张剂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次,小儿次
16、,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n6应用脱水剂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其具体方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n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预防】n 采取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n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nA.猪nB.乙脑病毒携带者nC.乙脑患者nD.蚊虫nE.野鼠nA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 关
17、于乙脑病毒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C A 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B 水平传播C 垂直传播D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E 可进行乙脑病毒的特异性预防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为 A A 乙脑病毒B 森林脑炎病毒 C 新疆出血热病毒D 汉坦病毒E 以上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n9岁,学生,1月底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0.06 最可能的诊断是nA.伤寒n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nC.结核性脑膜炎nD.流行性乙型脑炎nE.病毒性脑炎
18、nB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n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l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nA.中毒性菌痢n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nC.结核性脑膜炎nD.流行性乙型脑炎nE.化脓性脑膜炎nD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n以下病毒感染所致传染病,外周血白细胞常升高的是nA流行性乙型脑炎nB脊髓灰质炎nC病毒性肝炎nDSARSnE流行性感冒nA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n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
19、,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l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熟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nA.脱水剂nB.呼吸兴奋剂nC.地塞米松nD.退热剂nE.镇静剂nA第5节 狂犬病1经病兽咬伤后感染的病原体是 EnA.麻疹病毒nB.乙脑病毒nC.出血热病毒nD.肝炎病毒nE.狂犬病毒2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Dn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n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nC.清创+抗生素nD
20、.清创+接种疫苗+抗狂犬病毒血清nE.清创+抗狂犬病毒血清第6节 麻疹1 麻疹病人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以下哪项是错误的:CA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B 易并发肺炎C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D 麻疹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感染C 全身斑丘疹为其特点2 麻疹传染性消失的时间是:BA潜伏期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1周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2周第6节 麻疹3.麻疹并发肺炎时应隔离多长时间 BnA.出疹后5天 nB.出疹后10天 nC.出疹后14天 n D.出疹后21天 n E.肺炎痊愈为止4麻疹唯一的传染源是 AnA.麻疹病人 nB.病原携带者 n C.隐性感染者 nD.潜伏性感染者 n E.以上都不是第6
21、节 麻疹5麻疹治疗的关键是 En A抗病毒治疗 n B中医治疗 n C抗菌治疗 n D激素治疗 n E.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6.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n A呼吸道飞沫传播 n B虫媒传播 nC消化道传播 nD血液传播 nE.皮肤接触传播第6节 麻疹7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Bn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n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n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n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n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第7节流行性腮腺炎n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于(C )nA疱疹病毒科nB黄病毒科nC副粘液病毒科nD弹状病毒科nE布尼亚病毒科n2、儿童流行性腮
22、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nA胰腺炎nB睾丸炎nC脑膜脑炎nD肺炎nE卵巢炎第7节流行性腮腺炎n3、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是(B)nA多无发热nB一生极少再次发病nC只出现腮腺病变nD腮腺管口有脓性分泌物nE仅一侧腮腺受累n4、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传染源是(C )nA轻症病人nC隐性感染者nB带病毒的动物nD慢性或迁延型病人nE重症病人第7节流行性腮腺炎n5、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错误的选项是(C )nA疫苗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nB病人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nC疫苗不能用于无病症的HIV感染儿童nD潜伏期病人接种可减轻发病病症nE预防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主动免疫n6、关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
23、炎正确的选项是(B )nA血常规中白细胞可升高nB病变多累及双侧nC大局部引起不育症nD多见于儿童nE睾丸炎常与腮腺肿大同时出现第7节流行性腮腺炎7、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治疗时错误的选项是(B )A重症或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早期可应用抗生素C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D男性成人病人,预防睾丸炎可用乙葳酚E有颅内压增高时可用甘露醇脱水8、患者,男,10岁,发热伴两侧腮腺炎肿大2天,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天入院,入院拟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应作以下哪项化验检查以确诊(E )A尿培养B血常规C血培养D血脂肪酶E血、尿淀粉酶第7节流行性腮腺炎n9、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 )
24、nA消化道传播nB飞沫传播nC母婴传播nD蚊虫叮咬传播nE 血液传播n10、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错误的选项是(A )nA病人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可从唾液中别离出病毒nB全年发病,以夏秋为主nC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nD病人主要是515岁年龄nE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第8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n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主要传染源是 An A.SARS患者 n B.隐性感染者 n C.病原携带者 n D.治愈患者 n E.动物 n细菌性传染病一、伤寒n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n一病原学 引起伤寒的是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的D群,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阴性杆菌。伤寒沙门菌具有菌体
25、“O抗原、鞭毛“H抗原和外表“Vi抗原,在机体感染后诱生相应抗体。以凝聚反响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抗原和“H抗原即为肥达试验,有助于伤寒的辅助诊断。一、伤寒n二流行病学n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中排菌,起病后 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价值。n2.传播途径 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n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一、伤寒
26、n三病理解剖特点 伤寒的病例解剖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最具特征。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n此病变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有强大吞噬能力,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假设伤寒细胞聚积成团,那么称为“伤寒小结。一、伤寒n四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n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发热是最早的病症,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
27、.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局部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n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病症、神经系统病症、循环系统病症、肝脾肿大和皮疹等。该期的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和肠穿孔。n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病症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n4.恢复期 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可康复。n伤寒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一、伤寒n五实验室检查n1.常规化验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
28、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消长情况可作为判断病情与疗效指征之一。尿液检查:常出现轻度蛋白尿、偶见少量管型。粪便检查: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一、伤寒n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发病第1周采血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下降对已用氯霉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块做培养,以除去血清中所含的氯霉素及其它杀菌因子。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1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粪培养:在第35周时阳性率较高,但在判断结果时,要注意排除慢性胆道带菌者。一、伤寒n3.肥达反响 “O抗原是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乙的共同抗原,血清高效价“O不能区别三个不同的病原菌感染,但三者的鞭毛抗原“H,
29、“A、“B不同,可以从三种特异性抗体效价上升来判断感染的菌种。评价肥达反响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假设只有“O抗体上升,而“H抗体不上升,可能是发病早期;相反,只有“H抗体上升而“O抗体不上升为不久前患过伤寒或接种过伤寒菌苗,或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响。第二,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病原体去除早,抗体效价可能不高。第三,沙门菌D群和A群有局部的共同抗原,后者的感染可能产生“O与“H抗体的交叉反响。第四,某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出现假阳性。一、伤寒n六治疗 主要是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药
30、敏率高,列为首选药。一、伤寒复习题n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2002年 nA.回肠末端nB.升结肠nC.乙状结肠nD.肝、脾nE.心、脑nA一、伤寒复习题n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nA.中毒性脑病nB.肠穿孔nC.急性胆囊炎nD.肠出血nE.肺炎nB一、伤寒复习题n男,25岁,持续发热10天,开始为38左右,5天后持续高热3940,伴腹胀和轻度腹泻。体检:体温40,呼吸26次分,脉搏86次分,精神冷淡。两肺无异常。心率86次分,律齐,第一心音偏低。腹胀、无压痛,肝右肋下2cm,软,脾左肋下lcm。血白细胞3.0109L,中性75,嗜酸粒细胞0,单核5,淋巴20。最可能的诊断是nA.菌
31、痢nB.伤寒、副伤寒nC.结缔组织病nD.结核病nE.风湿热nB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30岁,发热10天,高达39.6,伴头痛,无咳嗽,无呕吐、腹泻,曾按“感冒治疗,无好转。体检:贫血貌,表情冷淡,脉搏64次分,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刚触及。血白细胞计数3.21012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胸片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2001年nA.系统性红斑狼疮nB.淋巴瘤nC.恶性组织细胞病nD.伤寒nE.败血症nD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5岁,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39.5,伴腹泻每日35次,体检:神萎,心率72次分,肝右肋下2cm,脾肋下,血常规检查:WBC3.0109L,中性粒细
32、胞60,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0,ALT200UL,血清抗-HBs阳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nA.急性乙型肝炎nB.伤寒nC.钩端螺旋体病nD.急性血吸虫病nE.急性细菌性痢疾nB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冷淡,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WBC 3.5109L,N60,L40,血HBsAg(
33、+),抗HAV-IgG(+)。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n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nB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乙肝外表抗原携带者nC伤寒,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nD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亚急性重型nE伤寒,乙肝外表抗原携带者nE一、伤寒复习题n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nA心肌炎nB急性胆囊炎nC肠出血、肠穿孔nD支气管肺炎nE肝昏迷nC一、伤寒复习题n女性,45岁。发热10天,稽留热,最高体温398,伴纳差、腹胀。2天前胸部及四肢出现数个淡红色斑丘疹。查体:T394,P86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可触及,轻压痛,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示:WBC35109
34、/L,N60,Hb120gL,Plt 110109L,尿常规:蛋白(+),粪便潜血(+)。n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BnA败血症nB伤寒nC急性白血病nD系统性红斑狼疮nE疟疾一、伤寒复习题n以下检查对明确诊断意义最大的是DnA血培养nB骨髓检查nC血涂片找疟原虫nD肥达反响nE抗核抗体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16岁,发热10天伴食欲减退,软弱。体检:体温39.6,脉搏74次分,肝肋下,脾肋下。WBC2.6109/L,嗜酸粒细胞,临床上拟诊为伤寒,为确定诊断对该患者应选用以下哪一种培养nA.粪便培养nB.血培养nC.尿液培养nD.胆汁培养nE.玫瑰疹刮取物培养nB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22岁,既往有
35、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冷淡,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WBC 3.5109L,N60,L40,血HBsAg(+),抗HAV-IgG(+)。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 nA肝功化验nB肝炎病毒血清学nC血培养nD肥达反响nE肝胆脾彩超nC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16岁,发热10天伴食欲减退,体弱。体检:体温39.6,脉搏74次分
36、,肝肋下,脾肋下。外周血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临床上拟诊断伤寒,为确定诊断选用以下哪一种培养最恰当nA粪便培养nB血培养nC尿培养nD胆汁培养nE玫瑰疹刮取物培养nB一、伤寒复习题n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响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四天结果,THl:80,TO 1:80,TA、TB、TC 1:40;入院后第十二天,TH、TO1:320,TA、TB、TCl:40,可诊断为nA.伤寒nB.甲型副伤寒nC.乙型副伤寒nD.沙门菌早期感染nE.回忆反响nA一、伤寒复习题n女性,30岁,持续发热10天,体温呈稽留热。体检:精神萎糜,反响冷淡,体温39.5,心
37、率76次分,肝肋下,脾肋下2cm。WBC1.4109L,肥达氏反响O1:80(+),H1:160(+),ALT180UL,总胆红素,HBsAg阴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nA.急性黄疸性肝炎nB.钩端螺旋体病n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nD.急性血吸虫病n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nC一、伤寒复习题n为确定诊断应进行检查的工程是nA.血培养nB.甲肝病毒抗体nC.戊肝病毒抗体nD.丙肝病毒抗体nE.粪便培养nA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39岁农民,持续发热10天,体温呈稽留热。体检:精神萎靡,反响冷淡,体温39.5,心率76次分,肝肋下,脾肋下2cm。外周血WBCl.4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38、肥达氏反响O抗体1:80,H抗体1:160,ALTl80UL,总胆红素L,HBsAg阴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nA急性黄疸型肝炎nB钩端螺旋体病n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nD流行性出血热n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系感染nC一、伤寒复习题n为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测工程是nA血培养nB粪便培养nC骨髓培养nD胆汁培养nE尿液培养nCA一、伤寒复习题n女,30岁,持续发热10天。体检:精神萎靡,反响冷淡,体温39.5,心率70次/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化验:WBC 1.4109/L,N60,L40,肥达氏反响O 1:80(+),H 1:160(+),ALT 180u/L,总胆红素。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n
39、A.急性黄疸型肝炎nB.钩端螺旋体病nC.伤寒nD.斑疹伤寒n杆菌败血症nC一、伤寒复习题n为确诊应首先检查的工程是nA.血培养nB.骨髓培养nC.外裴氏反响nD.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nE.粪便培养nB一、伤寒复习题n男性,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冷淡,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WBC 3.5109L,N60,L4
40、0,血HBsAg(+),抗HAV-IgG(+)。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nA卧床休息,保肝治疗nB卧床休息防止用肝损伤药物,戒酒nC用激素退热,减轻中毒病症nD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nE用干扰素治疗nD一、伤寒复习题1伤寒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B A.相对缓脉 B.发热 C.腹胀、便秘 D.精神恍惚、表情冷淡 E.玫瑰疹2早期诊断伤寒最常用的检查工程是 E A.血常规 B.大便培养 C.血培养 D.骨髓培养 E.肥达反响一、伤寒复习题n5肥达反响对诊断伤寒有参考意义的抗体效价是 Bn A.“O1:160、“H1:80 n B.“O1:80、“H1:160n C.“O1:80、“H1:320
41、n D.“O1:80、“H1:80n E.“O1:320、“H1:320一、伤寒复习题3关于伤寒患者的饮食,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D A.忌暴饮暴食 B.腹胀时不用牛奶 C.无渣流质、半流饮食 D.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 E.少量多餐,防止过饱4当伤寒患者出现便秘时,以下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E A.可使用开塞露塞肛 B.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C.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 D.禁用泻药 E.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二、细菌性痢疾n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这里仅指有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病。二、细菌性痢疾n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分为4群
42、: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氏志贺菌。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二、细菌性痢疾n二流行病学 n1、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和带菌者。n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n3、易感人群。二、细菌性痢疾n四临床表现n1.急性普通型 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天从数次到数十次,量少,脱水少见。开始为稀便,可迅速转变为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n2.急性中毒型 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病势凶险,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病症,可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病症较轻,甚至无腹痛腹泻病症,发病24小时后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43、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二、细菌性痢疾n五鉴别诊断n1.急性菌痢主要和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n2.慢性菌痢与以下疾病鉴别n1结肠癌和直肠癌:n2慢性血吸虫病:n3克罗恩病:n3.中毒性菌痢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n1高热惊厥:2中毒性肺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细菌性痢疾n六治疗 主要是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学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等。n七预防 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同时做好传染源的管理。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nA宋内志贺菌nB痢疾志
44、贺菌nC福氏志贺菌nD鲍氏志贺菌nE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nC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nA.回肠末端nB.直肠与乙状结肠nC.升结肠nD.降结肠nE.整个结肠nB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细菌性痢疾属于nA变质性炎症nB浆液性炎症nC纤维素性炎症nD蜂窝织炎症nE化脓性炎症nC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此病例的诊断为n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n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n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n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nE.急性胃肠炎nB细菌性痢疾复
45、习题n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粘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nA.普通型nB.轻型nC.重型nD.中毒型nE.慢性型nA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女性,13岁,昨日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痛为重,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此病例的诊断为nA急性轻型细菌性痢疾nB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nC中毒型细菌性痢疾nD霍乱nE急性肠炎nB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女,33岁,昨晚吃街边烧烤后于今晨 3时突然畏寒、高热、呕吐、腹痛、腹泻,腹泻共4次,开始为稀水样便,继之便中带有粘
46、液和脓血。在未做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nA.急性轻型细菌性痢疾nB.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nC.中毒型细菌性痢疾nD.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nE.慢性迁延型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nB细菌性痢疾复习题n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nA.四环素nB.喹诺酮类nC.氯霉素nD.庆大霉素nE.呋喃唑酮nB 细菌性痢疾复习题1.以下哪项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综合措施中的重点 Bn A发现处理带菌者 n B.隔离治疗病人 n C.切断传播途径 n D.口服痢疾减毒活菌苗 nE.加
47、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中毒性痢疾为及时明确诊断,用于确诊简便而重要的检查方法是:Cn A.脑脊液检查 nB.血培养 n C.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取粪便镜检n D.免疫学检查 nE.乙状结肠镜检查细菌性痢疾复习题细菌性痢疾急性期出现频繁腹泻时,以下哪项处理措施是错误的 Bn A.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n B.应及早使用止泻药物 n C.卧床休息n D.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n E.大便不要用力过度第3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胃肠型食物中毒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关键是 D A全身中毒病症轻重 B.消化道病症轻重 C.脱水严重程度 D.粪便培养找到相应病原体 E.有无不洁饮食史2胃肠型食物中毒最重要的治疗
48、措施是 C A.适当休息 B.病原治疗 C.对症治疗 D.流质、半流饮食 E.支持疗法第3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3.关于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n A.适当休息 n B.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n C.腹痛者注意腹部保暖,禁用冷饮n D.鼓励病人多饮淡盐水 n E.腹泻、呕吐剧烈者应立即对症处理4.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食物中毒呕吐最剧烈 Bn A.沙门菌属 n B.金葡菌 nC.大肠杆菌 nD.嗜盐杆菌 n E.蜡样芽胞杆菌霍乱n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依其生物学性状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和荚膜,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n二
49、流行病学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n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n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霍乱n三病理生理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胃部,当胃酸缺乏或被稀释与入侵菌量较多时,弧菌即进入小肠,依其粘附因子紧贴于小肠上皮细胞外表,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肠毒素,细菌崩解还可释出内毒素。霍乱肠毒素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并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化物和水,导致肠腔水分与电解质大量聚集,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和呕吐。霍乱n四临床表现 n1.泻吐期 多数病人无前驱病症,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
50、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霍乱n2.脱水期 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重度脱水那么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枯燥,神志冷淡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妇,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丧失体内碱储藏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