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





《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10甘肃省 2018 年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 (1)点缀雕琢不屈不挠(2)xinqunjng(3)示例:山峰的连绵起伏 流云的舒卷【解析】 (1)要根据注音及语境义确定词语和字形。(2) “纤”是多音字,在“纤细”中读“xin” ,另一个读音是“qin” ,如“纤夫” 。 “蜷”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发生了音变,读“qun” 。 “劲”是多音字,在“劲挺”中读“jng” ,在“劲头”中读“jn” 。(3)由前面“猛虎的巨爪,糜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这些句子,可知要填写的句子形式应该是“事物+特点(概括前面事物或事物的一部分的特点) ” 。
2、再结合横线后面“自然界的气韵形态” ,确定所选事物必须是自然界中的。【考点】 (1)汉字的字形(2)汉字的字音(3)仿写句子2.【答案】D【解析】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的,而这里写的是石府洞天,不恰当。A奇险:奇特险怪;非常险要。灵秀:(自然环境)神奇秀美。B水天一色: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C凝重:端庄,庄重。典雅:优美不粗俗。【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3.【答案】B【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 。C搭配不当,去掉“国家” 。D滥用否定词,去掉“不可”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的病句2 / 104.【答案】
3、(1)法罗曼罗兰(2)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不谄媚、不奉承) 。 (意对即可)【解析】当“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时, “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 ;当看到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后, “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这些行为表现了贝多芬对权贵不谄媚、不奉承。【考点】名著阅读5.【答案】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 K9876 次列车于 2018 年 6 月 16 日 15:30 由兰州站开出,座位是 4 车厢 59 号,限乘当日当次车。【解析】首先要有称呼;接下来介绍列车从开往,列车车次,座位号、车厢号及发车时间;最后可以强调一下其
4、他注意事项。注意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考点】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6.【答案】 (1)蜡炬成灰泪始干(2)化作春泥更护花(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山回路转不见君(5)断肠人在天涯(6)采菊东篱下陶后鲜有闻二、现代文阅读7.【答案】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解析】文章-段介绍叶三与画家交往。-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段叙述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8.【答案】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
5、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意对即可)【解析】 “细读的妙处”即回答“细读的作用” 。文章结尾一段呼应了题目,对细读的作用从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一是锻炼我们的眼睛,二是锻炼我们的心。由此整理答案即可。3 / 10【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9.【答案】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解析】第一个问句提出“什么细”的问题,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问句列出三种现象并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底什么是细呢?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举例说明,引出下文的故事
6、。【考点】文章重点句子的作用10.【答案】 “一愣” ,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好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解析】解答这类题,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一愣”表示画家很吃惊,当叶三指出“这幅紫藤里有风”时,画家对一个水果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吃惊;“奇怪”是叶三指出“画家画的是只小耗子”时,画家对叶三能分辨出自己画的是一只小耗子的观察力感到好奇;“当即”是“立刻”的意思,叶三根据农业生活知识,指出画家画里存在的问题,画家对叶三的回答非常佩服,于是“当即”修改画作。【考点】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11.【
7、答案】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 “白毛”“绿水” “红掌” “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解析】要注意第段的重点句子“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再联系材料一的诗句中对鹅进行观察的部分加以解说即可。第段的重点句“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 ,材料二尽管语言优美,但与生活不符,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联系第段“生活的积累”作答即可。【考点】联系文本谈对材料的认识12.【答案】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
8、、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解析】第段介绍私塾里的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先介绍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然后介绍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第段,介绍私塾里的分班情况。宋徽宗政和四年, “实行三舍升补法 ,班级分为外舍 内舍 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第段,4 / 10介绍私塾里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引用论衡自纪篇 泰泉乡礼乡校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段介绍古代私塾注重德育。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簿” ,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
9、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考点】师选、整合文中信息13.【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示例:第段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 “重点班” “普通班” 。第段引用论衡自纪篇 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解析】第段引用宋会要崇儒中记载的内容,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里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接下来举宋代、明代理学家沈鲤对考试的记载,具体说明古代私塾里用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第段举宋徽宗时期分班制度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 “重点班” “普通班” 。第段引用论衡自纪篇 泰泉乡礼乡校 石洞集惠安政
10、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段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簿” ,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4.【答案】它印证了本文第段的内容。第段讲古代私垫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解析】这个片段中“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说明了在三味书屋里有体罚,而文章第段主要介绍古代私塾盛行体罚,所以这个片段印证了文本第段的内容。【考点】对文本内容的课内延伸15.【答案】B【解析】 “也有官办的” “大众化授课模式”错,据原文“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
11、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可知私塾是民办的,它所崇尚的是小众化授课模式。【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16.【答案】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 。 (答“悉” “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 ,同“邀” ,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 ,邀请。5 / 10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 ;“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 。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中的“志” ,前者是动词“做标记” ,后者是名词“标记” 。【解析】解答这类题,关键是理解文中词语
12、的意思,然后归纳概括。除所给示例外,以下再列举一些:意同字不同:(1) “悉如外人”的“悉” , “咸来问讯”的“咸” , “皆叹惋”的“皆”和“具答之”的“具”意思相同,均是“都” 。(2) “此中人云”的“语”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意思相同,均是“说” 。字同意不同:(1)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便舍船(动词,舍弃)/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5)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 w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 w
13、i,介词,对,向) 。(6)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考点】一词多义和意同字不同的两种现象的辨析三、综合探究题17.【答案】 (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8.【答案】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解析】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要注意积累从古至今仍使用的一些成语。有些成语意思发生变化,要注意区别。【考点】成语的积累19.【答案】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 (意对即可)【解析】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6 / 10东晋王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甘肃省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