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第一章1、美术活动的内容2、美术的类型3、幼儿美术教育4、仿照说5、玩耍说6、巫术说7、美术8、绘画9、油画10、雕塑11、工艺美术12、建筑答案1、绘画、手工制作、赏识2、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建筑、园林、摄影、书法、篆刻等主要类型3、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依据幼儿身心进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木的有打算的通过美术赏识或美术创作活动来感染幼儿,培育其艺术审美力量和美术创作力量,最终促进 其人格和谐进展的一种审美教育4、这种学说认为,仿照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美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仿照5、玩耍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玩耍,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6、原始艺术起
2、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7、美术是承受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8、绘画是美术门类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最为广泛,居于根底地位。9、油画是以线条、颜色、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构图、设色等艺术手段,塑造具有肯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10、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形象具有立体性,不仅诉诸视觉,而且可以触摸。11、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有用为前提,对日常生活用品进展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12、建筑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堆砌修建而成的用于居
3、住和活动的物质活动空间。其次章1、美术教育的组成2、幼儿美术赏识活动3、绘画力量进展的阶段4、手工力量进展的阶段5、美术赏识力量进展的阶段6、涂鸦阶段7、幼儿绘画中的独特表现形式8、独特的空间表现9、夸大10、透亮画法11、拟人答案1、绘画力量、手工力量、美术赏识力量2、指幼儿通过美术作品,自然景物以及四周环境中奇特事物的生疏和赏析,体验赏识欢快 并能初步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感受造型,颜色构图等情感表现性,从而丰富美感阅历培育审美情感,审美力量。3、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图式阶段4、玩耍阶段、直觉表现根本外形阶段、样式化表现阶段5、本能直觉阶段和主管审美感知阶段6、未掌握的涂鸦,有掌握的涂鸦
4、、圆形涂鸦、命名涂鸦7、夸大、透亮画法、拟人、独特的空间表现8、开放式构图、俯视式构图9、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不自觉的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映像最深、最关心的事物画的突出认真,而无视事物整体以及其它自己觉得不重要的地方10、现实中重叠着的物体在幼儿的画面中互不遮挡,或者是将看得见的物体外部和看不见的物体内部一块画出来 ,如同X 光射线透视过一样。11、是指幼儿将世界万物,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均看成似人般有生命的存在,并将人的各种特点和感受赐予它们。第三章1、艺术教育的目标2、选择和进展儿童的艺术技巧原则3、在美术方面有特别力量的天才儿童有什么特点4、艺术教育治疗的一般步骤5、美术的三大功能6、美术教育
5、的特征7、影响学生艺术学习的三种资源8、幼儿美术教育的两种取向9、工具轮的美术教育观10、本质论的美术教育观11、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定位12、审美力量答案1、儿童的身体、情感、社会、审美、制造力与心智的成长2、一、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二、每一种材料或技巧必需有它独特的成效。三、教师要了解,儿童必需进展其个别的技巧;教师的帮助,表演给给儿童知道的“正确技巧”,只会限制儿童的个人表演方式。四、一种艺术材料和其操作仅是到达目的的方法而已,技巧不能离开其内涵而独立的予以施教,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儿童产生自我体验的欲望或是表现的冲动。五、在一间教室里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意识和儿童的需要
6、,由于这样可以使儿童面对各种的程序,从而使他生疏各种技巧的可能性。3、一、想象和表情的流畅性。二、高度进展的敏锐性三、想象的直觉性四、表现的直接性五、对于题材和媒介高度的自我确认4、个案史争论、观看、关系建立、生疏艺术媒介、创作过程之关系的建立、归属感的进展、表现的自性欲求及归属感的消退。5、美术为人类供给视觉感;美术是调动我们感性的手段,供给训练人类潜能的题材;美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6、美术教育的内容涵盖美学、美术批判、美术史和美术创作;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简入繁;课程设计书面化,课程教学系统化。7、内容特性;学生特性;教师特性。8、儿童进展的取向;美术学科的取向。9、美术教育是儿童自然
7、进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的自然进展,即以美术作为教育和儿童进展的媒介和手段,通过美术教育,追求儿童进展的一般价值;美术教育 学要依据儿童的兴趣和天性来实施,关注幼儿作为艺术创作者和表现者的表现;美术活动中 关注幼儿的各种表现和成长,并在此根底上形成过程性评价。10、教育应着眼于美术本身,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留意评价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提倡美术教育应以美术和学科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通过学科化、系统化的美术教育或艺 术课程,对儿童传授美术学问的技能,以进展和连续艺术文化。11、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创作教育;幼儿园
8、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素养教育,而非技术教育。12、审美力量是指审美所具有的“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力量,是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生疏和体验、感受或创作审美对象或审美意向的一种力量。它是感性与理性、生疏与体验、再现与表现、承受与制造、意识与无意识综合统一融会贯穿的简单心理过程。第四章1、行为目标2、教学目标三要素3、开放性目标4、彩笔画5、水粉画6、水墨画7、吹画8、外形9、构图10、单独构图11、并列构图12、均衡构图13、绘画题材答案1、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的方式陈述美术的活动目标。2、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儿童能做什么;二是规定儿童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
9、准3、开放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提出信任的目标。4、彩笔画是指儿童使用各种彩笔完成的绘画。5、水粉画是指用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完成的绘画。6、水墨画是中国化的一种,是纯用水墨所作之画。7、吹画是用嘴或吸管等其他工具把滴在纸上的颜料吹散开来,也可以任颜料自动流淌、组合形成的形象,进而显现千姿百态的图案,形成一幅美术作品。8、外形是由线条构成的轮廓和构造。9、构图是只对自己想要表现的外形进展组织安排,形成形象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外形空间之间特定的构造、形式。10、既幼儿在画面中只创作一个形象。11、即幼儿的画面中并列排放着几
10、个形象,是幼儿期主要的构图方式。12、即在构图时能使画面保持均衡、稳定,也就是画面中心点两边的视觉形象的重量感保持全都。13、具体是指创作者依据创作意图而选取的生活场景或现象。第五章1、儿童的需要2、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3、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教育4、学前儿童美术学习包括什么5、戏剧表演6、美术教育活动7、区角活动答案1、物质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玩耍运动,消遣的需要;同伴交往和友爱需要;受表扬敬重的需要;古怪,求知的需要。2、也即分科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学科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3、一种混合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幼儿园综合课程框架下的美术教育活动。4、赏识和操作两个方面,操作又可分
11、为绘画和手工。5、介于戏剧和玩耍之间的一种玩耍活动。6、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儿童兴趣和进展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有缘综合课程框架下的美术教育活动。7、也称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之一。第六章1、生态2、生态式教育3、垂直组织4、水平组织5、赏识与评议环节6、双线索7、美术切入,兼及其它8、多科相融,兼容整合9、大整合答案1、生态是指肯定地域内生存的全部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用一种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和解释简单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施测略。3、依据学科学问和技能要求的内在序列或儿童身心进展的阶段序列来组织课程。4、
12、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系进展组织5、幼儿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赏识,评价的过程。6、主题活动中使用的明暗两条线索。7、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和实施中,以美术学科作为切入点,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适当兼容其他领域或学科的整合。8、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和实施中,依据主题开放的需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领域或学科进展融合渗透,使他们不分主次的整合在一起。9、它是美术学科与其他领域或学科在更高程度上的整合。第七章1、审美性原则2、审美效应3、制造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5、愉悦性原则6、共性化原则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8、讲授法9、表达10、讲解11、对话法12、争论法1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4、演示法
13、15、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方法16、探究法17、比照法18、联想法19、情境法20、尝试法答案1、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依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觉察事物中蕴含的美,激起幼 儿的审美热忱,形成美的意向,是对美的觉察和感受贯穿于观看、赏识、创作等各个环节。 2、特指审美领域的效应3、教师依据美术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对幼儿制造潜能的生疏,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留意为幼儿营造制造的气氛,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幼儿表象,培育幼儿艺术制造的主动性。4、让幼儿在实践中,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中进展艺术素养5、整个美术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布满欢快的过程6、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依据每个幼儿进展的共性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敬重幼
14、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表现,促进学生艺术共性的安康进展7、教师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和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是美术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8、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学问与技能的教学方法9、教师向幼儿描述学习对象的特点或向幼儿介绍画家创作的背景故事、作品蕴含的意义等等10、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美术的根本概念或原理向幼儿进展分析和解释11、是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一种方法12、教师指导幼儿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中心问题进展争论,以获得学问和阅历的方法13、教师通过对事物的观看和直观教具演示组织幼儿观看等,使幼儿利用各
15、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而获得学问阅历的方法。14、教师通过展现各种实物、直观教具,当堂示范或承受多媒体视听手段等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知的生疏方法15、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进展各种形式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从而生疏和把握各种美术学问、技能、技巧的方法。16、幼儿运用教师供给的材料进展“再觉察”,以把握学问并进展制造性思维与觉察力量的一种方法17、通过对作品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的比较,提高幼儿对作品审美感受和理解力量18、引导幼儿乐观大胆的对作品进展想象,以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表达情感。19、教师依据美术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引发相
16、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方法20、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尝试后找到合理的方法或答案的方法第八章1、感知2、体验3、探究与觉察环节4、赏识与评议5、美术赏识的目的答案1、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媒介材料的质地及各种性质、要素所造成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造成的意味及符号含义的感受。2、引导幼儿通过视听触动觉及语言等多通道方式与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3、对美术操作技法或各种工具材料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探究与尝试4、幼儿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赏识、评价过程5、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育幼儿的审美敏感性第九章1、幼儿园美术
17、教育活动的评价2、活动目标3、活动效果4、美术赏识力量5、态度6、很专注7、比较专注8、不太专注9、幼儿美术创作过程10、档案袋11、爱心标签12、星级指数答案1、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进展价值推断的过程2、教师期望通过活动到达的教育目标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创作的作品的效果4、一种高级心理力量,具有综合性和简单性,它包含着感知觉、留意、记忆、想象情感等诸多的心里要素是一个各个局部相关联,渗透和融合的整体5、幼儿参与美术赏识过程中的专注度6、幼儿自始至终将留意力集中在赏识活动上,几乎不受外界影响7、幼儿努力将留意力集中在赏识活动中,很少受外界的影响8、幼儿在赏识过程中很简洁受到外界的影响,常常走神9、从某一艺术表现构思的产生到完成作品的过程,其中既有内部的心理活动,又有外部的行为表现10、档案袋也称美术成长记录夹,它是用来记录幼儿整个美术学习和成长过程的资料夹。11、用小标签记录教师、幼儿、家长对作品准时感想并贴于作品旁边12、教师用贴星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赐予综合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