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搜集的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1)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岩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闻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 甫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宝贵的
2、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美丽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探讨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珍宝,并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灵崖寺景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穴且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夫修乡
3、间马路,甫阝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公分,宽125公分,全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20公分。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甫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甫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
4、斜痕长102公分,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而冒“重刻”的甫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甫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始终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但历代碑石探讨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
5、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爱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探讨与开发等。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出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占地近2千平方米,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根据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依地势高差而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概雄伟。细部装饰注
6、意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富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色调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探讨和文物考古价值。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2) 查看更多:陕西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到西安巡游时,您肯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记,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屹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闻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立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美丽
7、,为唐都长安最雄伟、最壮丽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巡游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立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猛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依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
8、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晰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根据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敬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惊奇的是这两尊八面威严石制实心的硕大无朋,即运用手轻轻地
9、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嘹亮悦耳,非常好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缘由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许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
10、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自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
11、锵锵有声,嘹亮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丽宏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肯定会又感叹又新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根据印度佛教传闻,当时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肯定不会遗忘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立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
12、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闻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肯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闻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究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动身,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
13、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 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当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
14、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致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探讨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 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闻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爱护的宝贵书法原刻,是探讨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概宏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
15、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概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经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3)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闻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特地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分,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始终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
16、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实异样。塔内有楼梯,可以回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致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
17、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概宏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闻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美丽,造型生动。这些都是探讨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闻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始终
18、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致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宝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立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
19、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宏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殊吸引国内外游人的巡游胜地.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4)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崖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闻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 甫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宝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
20、浓郁,体态赫奕,在美丽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探讨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珍宝,并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灵崖寺景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穴且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夫修乡间马路,甫阝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公分,宽12
21、5公分,全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20公分。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甫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甫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斜痕长102公分,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
22、而冒“重刻”的甫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甫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始终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但历代碑石探讨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 小三峡
23、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爱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探讨与开发等。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出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占地近2千平方米,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根据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依地势高差而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概雄伟。细部装饰注意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富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色调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探讨和文物考古价值。
24、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四周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密,山林空气清爽,凉快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心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
25、水,巍巍宝塔山”,成为多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憧憬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记,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体无完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修理。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
2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全部彩灯,在宝塔四周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根据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线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丽。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平安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味道。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记。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斗争时期边区保
27、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矗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行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复原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视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似乎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四周有一古城寨遗址, 至今仍有残缺
28、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长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旁边,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四周很出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头,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斗争的破坏,特殊是
29、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视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非常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终点。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30、。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探讨,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 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殊美丽,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
31、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楚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殊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