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 长篇小说镜花缘是写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一日酒醉下旨诏令百花齐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众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后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于人间,变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严,犯下过错也落入了凡尘,穿越在山海各处找寻那被遣而变凡人的仙子。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镜花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花缘读后感1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全部人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
2、和起先,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长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会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慢慢明白,其实它好像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照旧如此清楚。或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宠爱。书中的描写生动好玩,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活灵活现,从唐敖幻想十二名花飘舞海外起先,航海之旅中果真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
3、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解并描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敬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舞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
4、仙代表着恣意愉快。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也许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给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犹如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给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找寻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
5、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种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找寻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或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当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好像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究竟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
6、得太多太远太广袤。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找寻;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子的叮嘱。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仔细,也正是这份仔细和执著,让很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幻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幻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胜利。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须要自己来品尝。终归,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镜花缘读后感2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
7、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验,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与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嬉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和由此呈现的小说的旨趣是多方面的。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些地方都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但在小说情节的绽开过程中,
8、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百名花仙在人间考取女试后团聚一堂、喧闹非凡的场面,更无一点悲伤的气氛。所以说,作者在这方面的看法绝不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肃穆。写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部分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揭示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这和儒林外史的写实看法也不相同。此外,小说又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学问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嬉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综合以上几点来看,镜花缘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内容的嬉戏之作;作者
9、既对现实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却又把他的不满化为谐趣,同时在卖弄博学的智力嬉戏中求得心理平衡。 镜花缘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很多现实问题的看法。譬如主见男女同等是镜花缘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各有作为的整个故事框架即与此有关,而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这一思想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遇穿耳缠
10、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俗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此外如“两面国”中人之虚伪欺诈,“无肠国”中人之苛刻贪吝,“豕喙国”中人之撒谎成性,“跂踵国”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特长。作者还用这种漫画式的笔调写他的志向社会,如“君子国”中礼让成风,买卖双方竟是卖方求低而买方求高,在谐趣中表现了他对所谓“古风”的憧憬。 从小说艺术来看,镜花缘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更是累赘不堪。其特长主要在于思想的机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镜花缘读后感3 因为直看到
11、第七十二回才想起写此笔记,故之前皆是记忆片段,零散记之。 唐敖,多九公,林子祥三人出海,所见诸国甚好玩,有读书明理的君子国,有人人好学的黑齿国,有女儿国,凤凰国,大人国,双面国,各种各样的国家,极尽想象,凤凰乱飞,精卫填海,等等等等,真有西游记的感觉,这本书前面部分,几乎就是奇遇记一般,别有一番风味。到了后面,唐敖出走,留下悬念,唐闺臣寻父,众才女考试,风格陡然一变。变成了百花争艳图。 今日我看到唐闺臣,每每想起父亲,就静默流泪,真的好可怜的女孩,这种思念亲人的感情我也有体会,所以每次读到唐闺臣的时候,都有一种知音的感觉,或许这也是整本小说中我唯一读懂的人物吧。 读到七十二回,“古桐台五美抚瑶
12、琴,白蕶亭八女写春扇”,众芳游园,真是绝妙之笔,琴棋书画,各有高人,闺阁之中,也是有人在的,此中群芳,虽不及雪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之特性显明,然玩笑言语,下棋写字,也是更有一番风味的,真好,今日群芳游园,也算是高潮迭起了,看这一篇才看出点感觉来。 围棋,始终都没有学会,总是看到古时候的人痴迷围棋,自己根据棋谱下,很艳羡,连也说围棋要布势,要做活,有道理,很想有机会学学围棋,不求精通,但求理解体会其奥妙,还有打马吊,下骨牌,这些古时候的玩意儿我都不会,看着众小姐在凝翠馆里面琴棋书画,好不艳羡,我也很想玄想古人的趣儿。 她们行酒令,好好玩的感觉,惋惜我没看懂,这里的女孩犹如红楼梦里面的一样,她们玩的
13、嬉戏估计今日已经没几个人会玩了。缺憾,惋惜。 第八十八回,月姊,风姨来搅闹聚会,闺臣的一篇天女散花赋文采甚妙,作者真乃奇才也。轻视风月,赞美百花,真是绝妙的笔。我很爱此文,想小说前后都是有所联系和暗喻的。看到最终,方佩服作者的.笔力。 七个好兄弟投奔小瀛洲洛承志,七个人相貌堂堂,威严凛凛,犹如七只猛虎一般。此处看的我非常高兴。英雄们意气相投,真乃人生快事。 至最终一段,四大关,酉水,把刀,才贝,此四关真乃人生之关卡也,一关不通,人生难受也,真是人世的精彩写照,如此笔力,写的如此精彩,可谓妙笔生花也。方知酒色钱火,都是人生之机关也,若不过去,人生则无豁达的境界,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如此呢。借着这个
14、境界,借着这个镜子来修吧,何时修成正果,何时取得真经。路漫漫其修远兮。、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正是: 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镜花缘读后感4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志向”,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同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志向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同等思
15、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卑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奇妙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苦痛莫非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苦痛,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
16、会缠足等种.种陋俗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同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很多奇妙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很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态度温和、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非常冷淡。唐、林二人很怀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看法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莫非不是很可悲吗? 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
17、做了一个试验:一个美丽的小女孩上街求助,很多人都赐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分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看法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欲苛刻。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后感5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建,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
18、、隐喻、反衬等手法,创建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奇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 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觉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酷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怀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厚哀思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争论和侧面的讽
19、刺,不难看出,它所主见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见男女同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与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生气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第十一、十二回中“君子国”的一大段,这些段落中提出了十二个社会问题。其中第十条“妇女缠足”和十一条“用算命为合婚”: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苦痛,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
20、即为不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平,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 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才智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比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中国社会上“男尊女卑”的很多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又刻画了很多“才女”,集中写学问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当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辨别,
21、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改变,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 其次,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怜悯终身潦倒的秀才。它主见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志向。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
22、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勾心斗角、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尽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
23、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慧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非常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比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见朴实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探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
24、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妙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见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讪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全部,他偏装作足够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峻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总之,李汝珍志向中的社会,并不是可望而不行及的镜花水月,结合一百年来的中国现实来看,有的志向已完全成为现实,有的志向在肯定程度为现实,有的再经过肯定岁月可能成为现实。应当承认,凡属李汝珍的志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是针对丑提出的真善美的构想,是引导人们除旧布新的火炬,是激发人们奋进奋剂。 读后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